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卷(二)(范围:一二单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试卷(二)(范围:一二单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期中卷(二)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并将其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1.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慕尼黑阴谋
D.苏台德区——慕尼黑阴谋
2.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共同点有(  )
①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②少数大国操纵会议,充满矛盾
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④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摇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材料反映了(

A.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B.清王朝的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清政府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D.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4.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以下可以印证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的史实是(

①孙中山先生领导了北伐战争
②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③创建同盟会实现了三民主义
④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一时期(

①军阀割据混战
②人民生活困苦
③社会秩序混乱
④人民思想落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荖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选择不同,但他们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C.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D.唤醒国人与列强抗争
7.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

A.民主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8.下边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从漫画中可以得出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必然失败的原因是(

A.革命形势风起云涌
B.未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
C.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建立
D.清政府没有实行“新政”
9.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人们坐在家里看报纸
B.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见面就叩头,口称“大人”、“老爷”
10.关于“中华民族”,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①中华民族的前身是华夏族
②首次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是梁启超
③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的名称得到广泛传播
④孙中山先生始终倡导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平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由此引发了一场社会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社会革命是指(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
12.甘地提出了“不合作”一词,作为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补充和完善。这种“不合作”的矛头主要指向(

A.宗教冲突
B.印度政府
C.英国殖民统治
D.印度国大党
13.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是指(  )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三大改造
14.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A.抗日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5.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该运动的(

A.民主精神
B.爱国精神
C.团结精神
D.科学精神
16.1938年的一天,毛泽东跟董必武谈起一件他们共同经历的往事,涉及这样一些关键信息:上海法租界、陈独秀、嘉兴南湖、共产主义。据此推断这件往事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第一次国共合作
17.下图为某时期的标语口号(左:“革命军是人民的军队。”右:“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落款均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由标语口号推测这一时期是指(
 )
A.辛亥革命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
18.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以下两张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
C.国共合作,抗日烽火
D.外争国权,实业救国
19.某次音乐会的节目单如下:《告别》、《突破封锁线》、《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该次音乐会的主题最可能是(

A.建党伟业
B.长征精神
C.抗日烽火
D.解放岁月
20.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1927》以北京、广州、武汉、上海、南京、南昌六个城市作为历史叙述的坐标,每个城市承载一个主题,讲述了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1927年,中国面临的是最复杂的一个分岔路口,中国当时的选择,决定了中国之所以会成为今天的中国。这主要是因为,这一年(

A.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B.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C.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D.不得不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60分)
21.(12分)二十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并不是充满希望的舞台,而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图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联系?(2分)
(2)结合图二,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4分)
(3)结合图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4分)
(4)请根据上表的史实推导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结论。(2分)
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今强邻还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勘虑于目前。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领。”
——摘自1903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二:凤凰网曾经做过“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统计结果见下面图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描述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局势。(4分)
(2)材料二中武汉、广州得票率位居问卷前两位,请分别说明当选理由。(4分)
(3)据材料三提供的图片信息,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4分)
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十八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出这样的愤慨:“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
材料二: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这次外交的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三:五四运动的经过及结果
表一:第一阶段:
时间
运动中心
先锋
口号
要求
5月4号—6月初
?北京
?
“拒绝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
严惩卖国贼等
表二:第二阶段:
时间
运动中心
主力
内容
结果
?6月初起
?上海
?
罢工、罢学、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
(1)材料一中“国际会议”指什么会议?它与材料二中的国内运动有怎样的联系?(3分)
(2)将材料三的表格填写完整。根据材料二请说说五四诠释了怎么的精神内涵?
(4分)
(3)列举表二“取得初步胜利”内容,并说明能取得初步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5分)
24.(12分)九(三)班同学开展活动回顾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历程,请你参加。
任务一:填表忆史
(1)根据下表中的提示语,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在表格内。(6分)
提示语
开天辟地
军旗升起的地方
星火燎原
历史事件
任务二:读文析史
(2)“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结合教材知识说说,这军旗升起的地方给革命历程带来怎样的希望?(2分)
任务三:感悟历史
(3)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联系前两则任务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感悟?(至少两点,4分)
25.(12分)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不断迎来民族新生。
材料一:新道路
材料二:历史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沉沦”,从1901-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即黑暗到黎明的交错期,是为上升集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1)请概括材料一年代尺中A处:1919年至1949年处于什么历史时期?
(2分)
(2)根据材料一年代尺所示,任选20世纪抗争路上的3个“新”,联系相关历史事件,谈谈你对
“新”的理解。(6分)
(3)根据两则材料,说说1921-1949年,中国步入“上升”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两个,4分)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期中卷(二)
1、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A
A
C
B
D
B
B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C
C
B
C
A
C
C
B
B
B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60分)
21.(1)图一反映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也是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2分)
(2)图二这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说明一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4分)
(3)德国工业产值排在第二位,超过了英国(英国为第三位),但是德国的殖民地面积却排在第三位,远远少于英国(英国为第一位)。德国特别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4分)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一场人类的浩劫。(只要写出结论即可,2分)
22.(1)政治方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侵华加剧,民族危机加重。经济方面:列强争夺筑路权,掠夺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倾销商品等。(4分)
(2)广州: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武汉:武昌起义,打响了起义第一枪。此后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4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军阀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4分)
23.(1)巴黎和会;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直接原因)(3分)
(2)青年学生、工人阶级。
“五四”精神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
(4分)
(3)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三个卖国贼职务;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关键因素: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了主力军)(5分)
24.(1)中共诞生(中共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6分)
(2)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分)
(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救中国,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4分)
25.(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分)
(2)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7年,南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3个史实即可,6分)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人民群众的觉醒和参与;从国情出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等等(答到2点即可,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