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期中卷(一)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正确答案的字母并将其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处)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1.下侧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的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D.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2.英军第一次使用了坦克…陆地的远程大炮、空中的飞机、海上的战舰展开了全面和立体的厮杀。这种场景最先发生在()A.拿破仑对外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鸦片战争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贡献在于()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推翻了封建制度C.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4.一位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A.反帝反封建斗争序幕揭开B.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C.各阶层民众关注社会运动D.革命统一战线逐步形成5.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是(???)A.《时务报》B.《新青年》C.《民报》D.《申报》6.下边是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新体制的创立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C.工业革命的冲击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7.五四运动中,一些爱国人士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这些口号。这些口号表明五四运动()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将民主革命推向了高潮C.改变中国外交被动局面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8.20世纪上海闸北一家虫鸟店曾经贴过这样一幅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下列革命口号的提出与此对联不在同一时期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取消“二十一条”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9.历史名人在历史上或立下丰功伟绩,或推进时代的进步。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①蒋介石——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②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③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④李大钊——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D.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1.民国8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A.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B.北伐军进军迅速,攻克武昌城C.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D.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2.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毛泽东:“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A.B.C.D.13.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A.图1B.图2C.图3D.图414.如下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 )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15.如下图为1927—1937年中共党员人数发展变化示意图,其中1934-1937年党员大幅减员的原因是()A.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党员浴血奋战B.国民党右派对共产党人的大规模屠杀C.中共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的失败D.长征的艰苦卓绝导致牺牲人数过多16.“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A.甲午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德国对外战争D.凡尔登战役17.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一中国式道路”。以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①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②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③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④中国式道路是指国共合作完成革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有()①创办黄埔军校②领导辛亥革命③领导五四运动④创建中华民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口号、民谣、诗词等往往有着明显的时代气息,具有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民谣、诗词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阿婆苦了几十年,红军来后分了田④“路存与存,路亡与亡”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20.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毛泽东这首词描绘的历史事件()①正确贯彻了中共八七会议确立的方针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③显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④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60分)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他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在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二:一位驾驶坦克的士兵说:“坦克所发挥的威力,连我们自己也没料到。我驾着坦克孤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只见德军在四散而逃。我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就像战神在地上划了一道禁圈一样,德国人全给吓蒙了,全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引自《世纪初的列强混战》材料三:法国作家巴比斯在《战火》中写道:“(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指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前形成的对抗性军事集团是哪两个?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2)除了材料二中提到的坦克之外,在这次战争中还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举两例)?(2分)(3)材料三中的描述指的是哪次战役?(2分)(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2分)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朱德《辛亥革命杂咏》材料二: 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习近平:在纪念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三:1919年,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满怀喜悦参加了巴黎和会,却被一瓢凉水浇了下来……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让国人震惊,让国人愤慨,一场浩浩荡荡的爱国运动爆发了。——改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1)当时国民思想状况角度说说材料一中“清朝余孽”为什么仍能“继当权”?为此,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如何予以“补课”的?(4分)(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一条即可)。(2分)(3)材料三中“凉水”是指什么?巴黎和会和这场爱国运动有何联系?这场爱国运动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3.(14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日出东方】材料一:(1)图一、图二反映的各是什么事件?两者有何关系?(4分)【艰难历程】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2)材料二的起义指什么事件?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3分)(3)材料二中的“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中,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出师讨伐的目的是什么?(3分)【星火燎原】材料三: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的队伍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4)材料三描述的场景发生于哪一根据地,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指的是什么?(4分)24.(10分)九(三)班同学开展活动回顾党史活动,下面是搜集的部分资料材料一: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材料二:(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三:(1)你对材料一“1921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2分)(2)材料二中的“严重挫折”是指什么?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著名的论断?(4分)(3)材料三中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历史画卷。说说挽救红军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该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4分)25.(12分)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道路”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决定在学校的墙报上出一期栏目。(12分)材料一:(1)上面图片是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你帮忙将图片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5分)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 )②属于维新变法时期的是(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 )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及其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如下),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并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5分)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 思想变化:“师夷长技”→( )→“三民主义”→( )材料二: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按此理论,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怎样的。(2分)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期中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0小题,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选项ABCCBBDACCABC题号14151617181920选项BDBABDB2、非选择题题(5小题,共60分)21.(1)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2)飞机、毒气、远程大炮。(3)凡尔登战役(4)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不要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警惕好战势力的抬头;加强交流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人类应团结起来,应对共同面临的问题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2.(1)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的改变。补课: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2)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等。(任选其一)(3)操纵会议的列强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23.(1)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关系:五四运动让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共诞生准备了条件(或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诞生准备了条件(或奠定了思想基础)(答出一点即可)(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3)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4.(1)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国民革命失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3)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5.(1)B D A C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2)从左到右,上排: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下排:变法图强发展资产主义;民主、科学。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3)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洋务运动。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