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初素质检测初三社会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战场上随处可见坍塌的房屋,血肉模糊、呼号挣扎的伤兵和堆积如山的尸体。”这场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人们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 A.?凡尔登战役??????????????????B.?马恩河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战役 2.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该会议性质的内容是(??? ) A.?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B.?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 C.?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D.?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 3.徐锡麟(1873 —1907)是辛亥革命绍兴三杰之一。以下历史事件中他能说证的是(?? ) A.?黄花岗起义????????????????B.?中国同盟会成立???????????C.?武昌起义?????????????????D.?溥仪下诏退位 4.当代英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 ) A.?自强求富?????????????????????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5.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 ??? )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6.19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此次“联合”所顺的时代呼声是(?? )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土地革命,分田地 35731452470157.右图是《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留影,从照片中看出,列强参加了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仪式。解读右图,照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列强欢迎中国南北统一和局势安定?????????????????????? B.?列强与袁世凯之间关系密切 C.?袁世凯是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 ??D.?表现了列强对袁世凯的支持 8.有学者评价,“五四运动使中国走上了永不回头的、光明的启蒙之路”。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的运动 ③反对北洋政府外交上软弱无能 ④工人阶级起到了先锋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 ) A.?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高举社会主义旗帜????????? C.?研究团体纷纷建立????? ????D.?在知识分子中传播 10.一位同学在教材某内容的学习中圈出了“阿芙乐尔号”“冬宫”“布尔什维克”“苏维埃”等内容,该同学此时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华夫脱运动???????????????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十月革命 11.据郑超麟回忆:“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民主法治观念??????????????B.?自由开放意识???????????????C.?爱国救亡精神????????????????D.?实业救国愿望 12.1961年,董必武写下缅怀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所提会议涉及的最重要的内容是( ??? ) A.?发动五四运动?????????? ???? ???B.?成立中国共产党????????????????? C.?创建黄埔军校?????????? ???????D.?筹备南昌起义 13.美国作家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且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是指( ? ) A.?辛亥革命????????????????????????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红军长征 14.罗斯福在第六次“炉边谈话”中提到要使人民拥有“免于匮乏的权利”。下列哪个法令的颁布最能体现这一理念(??? ) A.?《紧急银行法案》?????????? B.?《国家工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 D.?《社会保障法》 15.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 )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D.?德意日结为轴心国同盟 16.九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遵义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等人的“右”倾的错误,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军战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D.?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会宁,长征结束 17.钱满素在《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中讲到:“罗斯福新政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它也深刻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这里的“深刻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B.?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改变三权分立政治体制???????????????????????????????????????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18.领导埃及华夫脱运动并在埃及独立后担任第一首相的是(??? ) A.?劳合乔治???????????????????????????B.?玻利瓦尔??????????????????????????C.?扎格鲁尔???????????????????????????D.?甘地 19.为纪念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26届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将圣雄甘地的诞辰,即每年的10月2日定位“国际非暴力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 A.?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使埃及获得民族独立???????????????? ???D.?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0.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结合歌词内容分析日本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的原因,下列选项中符合题意的是( ??) ①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东北三省在地理上离日本较近 ②为了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③蒋介石政府忙于南方剿共,无暇顾及东北 ④东北三省自然资源丰富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0分) 21.(10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却波及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年级小亮同学在历史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梳理,绘制了如下的示意图: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比较项目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产量 1 2 3 4 1910年世界工业产量 3 4 1 2 1910年殖民地面积位次 1 2 4 3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1)将材料一中示意图的①②③补充完整。(3分) (2)据材料二,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关于一战的评价是否正确?请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说明理由。(3分) (4)近年来,美日韩军事同盟正在中国周边制造“亚洲的火药桶”,并在中国周围军演不断。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宣传语,呼吁世界和平。(2分) 22.(10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 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材料二: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费正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些重要成果?(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列举两例) (2分) (4)综合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 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不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道路了……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一—辛亥革命》 材料二:“中国青年运动有良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是永远奋斗。” ——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理解。(4分) (3)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的作用。请再例举20世纪30年代的一则史实印证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青少年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1分) 24.(10分)近代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党主义小组。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著作或观点 1927年2月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1927年8月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材料三:“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1)从毛泽东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成熟条件?(4分) (2)结合材料二著作或观点,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4分) (3)列举一例史实,论证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法宝”。(2分) 25.(10分)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周恩来,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周恩来从巴黎回国,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的洪流中。他积极发展党团员,壮大党的力量,建立了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中国之声 材料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意味着中国革命翻开了全新篇章。 ——中国纪检监察报 材料三:张学良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后,南京明令讨伐张学良。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指出:“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重要贡献。(2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你对“翻开了全新篇章”的理解。(4分) (3)张学良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是指哪一历史史实?联系材料三,运用这一历史史实证明周恩来的观点。(4分)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初素质检测初三社会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B B D B C A A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D B B A C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0分) 21.(1)①同盟国;②协约国;③苏维埃俄国。 (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不正确。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列强掠夺和侵略战争,参战的大多数国家的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4)热爱和平,远离战争;吸取教训,铭记历史等。 22.(1)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 (2)推翻帝制(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如称呼变化,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发型变化等。 (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3.(1)辛亥革命极大推动力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 (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1935年,北平青年学生发起了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4.(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2)依靠工农群众,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取得北伐胜利,基本实现全国统一。 25.(1)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为中国培养军事政治干部作出重要贡献。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至此,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