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求索真理的历程合作探究从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关于兰渝铁路的建设构想到今天现实生活中的兰渝铁路,需要什么条件?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动物人类特有自然界人类社会≠主观思维活动≠认识活动1.实践的含义≠认识方式性质对象注: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能把观念变为现实存在主体注意: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盖房子设计方案(主观)房子(客观)(实践)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2.实践的基本形式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学生在教室听课4.老师讲课5.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6.行政机构改革7.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实践的基本形式求索真理的历程3.实践的特点实践主体实践工具实践对象修建兰渝铁路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求索真理的历程从兰州到重庆约有850公里的距离,途中不仅要翻越海拔3000米的秦岭,还要面临复杂的地质环境,如果走汽车运输需要3-4天的时间。兰渝铁路建成后,从兰州到重庆只需要10个小时,节约了一半的运输成本,不仅解决了运输难、成本高的问题,而且为区域协同发展创造了新空间和新动力。思考:修建兰渝铁路有何目的?说明实践活动有何特点?合作探究(2)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求索真理的历程合作探究:为什么兰渝铁路在一百年前只存在于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而我们今天却建成了兰渝铁路,出现在了现实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小结3.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总之,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求索真理的历程问:兰渝铁路从设计到整个施工修建过程中,体现了实践与认识有什么关系?兰渝铁路修建,使得从兰州到重庆由原来的3-4天缩短到只需要10个小时,节约了一半的运输成本。不仅解决了运输难、成本高的问题,而且为区域协同发展创造了新空间和新动力。合作探究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兰渝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兰渝铁路穿越区域性大断裂10条、大断层87条,所经地区地震、暴洪、泥石流灾害多发,号称"地质博物馆"。兰渝铁路通过的黄土高原区和秦岭高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隆升区边缘地带,在区域地质上位于华北、扬子、青藏(柴达木、羌塘等)诸小板块相互汇集部位,地质环境极为复杂特殊。问:修建前,对兰渝铁路沿线地质状况的认识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实践与认识有什么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唯一来源(≠途径)思考:是不是获得认识都需要亲身实践?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下吗?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直接通过实践获得通过学习知识或从别人那里获得通过实践获得都是实践的产物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实践与认识有什么关系?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兰渝铁路修建过程中,胡麻岭隧道不断出现的围岩液化和突水涌沙现象,不仅使工程进度放缓,而且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面对这些难题,工程师们不断研究调查,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利用注浆机注入水泥和硅酸钠溶液,使其迅速凝固。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1)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3)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实践与认识有什么关系?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了解决胡麻岭隧道遇到的困难,工程师们不断研究调查,提出了一种解决办法:“就是利用注浆机注入水泥和硅酸钠溶液,在10秒内使其迅速凝固”。施工队通过采用工程师们提出的这个办法,最终解决了胡麻岭隧道突水涌沙问题,解决了外国人都不能解决的难题。A.认识本身不能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C.实践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求索真理的历程求索真理的历程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实践与认识有什么关系?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工程师们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的解决胡麻岭隧道突水涌沙问题的办法:“利用注浆机注入水泥和硅酸钠溶液,在10秒内使其迅速凝固”。最终被施工队采用并解决了胡麻岭隧道突水涌沙的问题。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认识指导、服务实践认识在实践中发展认识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4点)小结实践决定认识求索真理的历程重点掌握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一方面坚持实践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求我们注重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针对训练D求索真理的历程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探究世界的本质针对训练A2.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六集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 截取视频.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