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30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课件30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
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
课题
6.2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知道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重点
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难点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我们每天都见证着污染的诞生:汽车尾气、工业排放、生活排污……我们每天也都在制造着污染:外卖盒、快递包装、塑料袋使用……但我们未必真正体会到了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我们应当如何做?导入新课——《共筑生命家园》2、出示课题3、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用8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本81-88页
学生观看,思考学生自读课本
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自主思考分析问题的答案,体现知识的生成性
讲授新课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导语:人生存于自然界中,那么,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一、人与自然的关系1、结合视频和已学知识谈谈:通过冰川融化后的变化视频,你有何感受?结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归纳: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出示图片和材料:面临这些环境恶化我们该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归纳: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3-84展示相关链接:在人类环境保护的历次重要会议上达成的共识,这对我们保护环境有什么启发?探究与思考P84余村,浙江的一个普通山村,因天目山余脉余岭而得名。余村曾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靠山吃山,凭借优质石灰岩资源,先后建起了石灰窑,办起了砖厂、水泥厂等,村里的矿山曾是大家眼中的“金山”。上世纪90年代,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达到300多万元。可是,问题随之出现。山体遭到破坏,水和空气受到污染,灰尘常年漫天,矿山事故时有发生。余村人感到这碗“石头饭”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争论与迷茫从这一刻开始。在生计和生态的两难选择中,余村人举步维艰、犹豫徘徊。余村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如果对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过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回顾余村
的发展由此可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观看图片,余村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归纳: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展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的有关图片。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过渡:五大发展理念是新的发展思路,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们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出示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系统性革命。过渡: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总结出示三组图片及课本86—87页文本材料,追问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做为消费者,你打算如何做?(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小结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为实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美丽中国奋斗吧!播放歌曲:我们属于大自然
学生交流学生通过图片思考班内展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自主思考分析问题的答案,体现知识的生成性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总结
师生共建本节课的知识树。
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相关的知识点。
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环保倡议书:
根据上节课的调查报告,(你所生活的村庄、(乡镇、城市)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的情况。)写一份倡议书。(熟悉倡议书的格式)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1.实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和意义
2.我国资源环境面临哪些危机?
3.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必然选择是什么?
温故知新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章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3.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86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84
4.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P87
自学导航
通过冰川融化后的变化视频,你有何感受?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沿海城市被淹
极端天气频繁
火灾
史前病毒释放
地震
生态系统破坏
面临这些环境恶化我们该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要以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准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目标。
②:要坚持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③: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自然规律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3-84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以及人类与环境时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第一座里程碑。
1982年5月,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了《内罗毕宣言》。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
1994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奠定了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
2002年8-9月,通过了《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和《执行计划》。
2005年2月,《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标志着国际社会进入一个实质性减排温室气体的阶段。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通过《巴黎协定》。
2016年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
相关链接
在人类环境保护的历次重要会议上达成的共识,这对我们保护环境有什么启发?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视频: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探究与思考P84
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
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通过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来践行。
第一次富起来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鼓了“钱袋子”
伤了“居住环境”
第二次富起来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之路。
既获得了经济效益
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保护环境永远在路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前往浙江余村考察;4月1日,在听取汇报后指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余村的变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浙江余村:守住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3.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P85-87
(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价值取向)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行为选择)
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制度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
生态保护红线。(提供可靠的保障)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多种一棵树
少用塑料袋
及时关电脑
熄灯一小时
多乘公交车
就餐要光盘
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
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打算如何行动?
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
低碳为行动
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
探究与分享
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1)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经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
(2)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3)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探究与思考P82
1.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表面上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是燃煤采暖、燃煤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物蓄积所致。根本原因是人类缺乏环保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1)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控制污染物排放,规范人们的环保行为;坚持有法必依,严格执法,让有关法律落地生效;
(2)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加大环保投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转型发展;
(3)个人:树立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等等。
“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那么我们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4.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拓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学生应该如何行动?
答:努力学习环保知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出谋划策;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
如随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⑤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我们属于大自然歌曲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6.2共筑生命家园
课堂总结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课堂练习
2、
2019年3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建设得更加亮丽,必须以更大的决心、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这要求(  )
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
③开始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
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天蓝、水清、景美”,就必须(  )
①把保护环境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