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扎红头绳 》教学设计 教材:2013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2013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音乐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舞台咏叹》节选《扎红头绳》。 作品《扎红头绳》选自中国歌剧《白毛女》,该剧1945年创作于延安,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马可等人,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其剧情以民间故事为题材,以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为音乐素材加以改编,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欧洲歌剧的经验创作而成,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艺术形象的典型人物,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苦大众,不畏地主恶霸的压榨、欺凌,奋起反抗、争取自由的壮举。 整个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喜儿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八路军来到了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地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扎红头绳》这一段对唱,展示了这对贫穷父女在除夕之夜苦中带甜的幸福心情,表达了慈父对女儿的爱,体现出深厚的父女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民族歌剧和舞剧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能力目标: 学习《扎红头绳》,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及创造力。 3、知识目标: (1)学生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主人公特点及唱段内容,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的演唱《扎红头绳》,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表演活动中。 (2)初步了解歌剧、舞剧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歌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了解马可、《扎红头绳》的素材及歌剧《白毛女》。 (4)了解更多的歌剧和舞剧作品。 三、教学重点: 1、学会用恰当的声音和方式来表现《扎红头绳》片段。 2、感受歌剧、舞剧的主要艺术特征。 四、教学难点: 1、富有情感的演唱《扎红头绳》。 2、根据《扎红头绳》的故事情节,模仿、创编舞蹈动作并展示表演、自评互评。 3、明确歌剧、舞剧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杨白劳及喜儿服装两套,双响筒,红头绳,剪纸,钢琴等。 六、教学方法:示范、启发、讲授、小组合作等。 七、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剧情引入 1、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两个问题: (1)视频中演唱的主人公是谁? (2)视频中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呢? (播放影像资料《白毛女》——《北风吹》片段) 生:观赏并回答问题。 2、师:(出示幻灯片并小结) (1)主人公:这个唱段演唱的主人公是喜儿,表演的是歌剧《白毛女》的《北风吹》唱段。 (2)内容:《北风吹》表现喜儿纯朴可爱的形象和盼爹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 3、师:(衔接)歌剧《白毛女》的《北风吹》唱段大家比较熟悉。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白毛女》的另一唱段(点击播放幻灯片)——(师生共读)《扎红头绳》 。 [设计意图:有效利用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创设深情、宁静的学习氛围,用大家较为熟悉的《北风吹》导入,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白毛女》。] (三)《扎红头绳》 A、聆听思考 1、师:请大家聆听《扎红头绳》唱段,想一想: (1)这个唱段演唱的主人公是谁? (2)这个唱段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聆听并思考回答问题。 2、师:(出示幻灯片并小结) (1)主人公:这个唱段的主人公是喜儿和她的爹爹杨白劳。 (2)内容:《扎红头绳》表现喜儿和躲过年关回家的老父亲杨白劳相聚时深厚的父女之情。 [设计意图: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扎红头绳》,明确唱段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为更好的跟伴奏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快速融入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B、深情演唱 唱段中主要的音乐要素 i:拍号 (1)师:我们首先看看,这个唱段的拍号是什么呢? 生:4/4拍。 (2)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呢? 生:强、弱、次强、弱。 (3)师:请大家听老师用双响筒演示一下。大家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出这种强弱规律。 ii:情绪和音色 师:我们一起想一想,杨白劳和喜儿的演唱情绪和声音特点。 板书如下: 主人公 情绪 音色 杨白劳 愧疚 浑厚、低沉 喜 儿 喜悦 清脆、甜美 iii:速度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演唱速度是怎样的呢? 生:中速。 师(范唱):请大家听老师唱一遍。(学生的掌声。) 3、衔接:师:感谢大家的掌声!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富有情感的演唱吧!当然,我们在注重情感表达的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和科学的演唱方法等。 4、师:弹琴教唱《扎红头绳》片段。 (1)唱词。 (2)唱谱。 (3)男声女声分角色合作演唱并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从杨白劳到喜儿分段教学,加快学生熟唱《扎红头绳》的速度,高效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为后面的表演做好充分的准备。] C、艺术形式 1、师:(衔接)大家唱的都很好,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两段视频,说说视频中的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最主要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呢? 生:个别回答问题(师及时引导)。 2、师出示幻灯片——歌剧和舞剧。(板书) 艺术形式 最主要的区别 联 系 歌 剧 声乐部分 音乐、戏剧 文学、舞台美术等 舞 剧 舞蹈部分 3、师:(衔接)声乐演唱部分大家表现的都很好啦,接下来,请大家展开自己的想象,根据《扎红头绳》这段剧情,参考视频,你能模仿并创编一些舞蹈动作吗? 4、师:这一环节我们依然分为两组进行,老师为大家准备两组服装,每组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 (1)分ab组。 (2)发放舞台道具:ab组两种款式的杨白劳和喜儿的演出服、红头绳等。 (3)分组指导。 (4)生分组讨论创编,并展示创编成果。 (5)学生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设问逐层深入,在活动中深化学生对剧情中人物性格的认知,引导学生对比、了解、表现歌剧和舞剧。] 5、师:(衔接)大家表演的都很棒啦,再次感谢他们精彩的表演(掌声)。好!下一个环节,你的表现如何呢?请看大屏幕! 四、拓展延伸——链接中考 1、爱乐驿站 师:你能说一说中国第一部歌剧、第一部现代芭蕾舞剧和第一部民族舞剧的名称吗? 生:抢答——《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宝莲灯》。 师:出示三部剧照图片。 [设计意图:由图片过渡到纯文字的音乐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音乐常识:(师出示幻灯片——师生互动) (1)歌剧《白毛女》的作者是( 马可 )等,其代表作品还有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小二黑结婚》)等,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感,深受大众欢迎。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2)《扎红头绳》中,杨白劳的唱段,音乐素材来自山西民歌(《捡麦根》);喜儿的唱段,音乐素材来自河北民歌(《青羊传》)。 (3)歌剧《白毛女》共6个唱段,它们依次是《北风吹》、《十里飘雪》、《扎红头绳》、《哭爹》、《我要活》、《太阳出来了》。 [设计意图:有效的引导学生更加主动深入的了解作者马可、《扎红头绳》以及歌剧《白毛女》。] 3、综合测评 连线题:请将下面剧作与作者连起来。(师生互动出示幻灯片) 《歌剧魅影》《猫》《微风轻哨》——安德烈·韦伯 《睡美人》——柴可夫斯基 《魔笛》——莫扎特 4、拓展延伸 师:(衔接)请大家记住这些作品和作者,我们一起往下看: 作品 作者 国籍 剧种 乐派 美称 《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 奥地利 歌剧 古典乐派 “音乐神童” 《睡美人》 柴可夫斯基 俄罗斯 舞剧 浪漫乐派 “音乐大师”“音乐之魂” 《歌剧魅影》 《猫》 《微风轻哨》 安德烈﹒韦伯 英国 音乐剧 [设计意图:以歌剧和舞剧为主题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世界名品。学生了解一些歌剧、舞剧的作品,引出“音乐剧”。长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歌剧、舞剧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表现的《扎红头绳》,感受到中国歌剧和舞剧的艺术魅力。 课后,请大家欣赏歌剧《白毛女》的其他唱段,了解更多的歌剧和舞剧作品。搜索“音乐剧”的资料,并了解“音乐剧”的相关知识。 下节课,我们将走进“音乐剧”! [设计意图:在问题中结束全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六)课后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扎红头绳》,搜索并欣赏多种形式表现的《扎红头绳》。 2、请大家欣赏歌剧《白毛女》的其他唱段,了解更多的歌剧和舞剧作品。 3、搜索“音乐剧”的资料,并了解音乐剧的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