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1.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知识要点解读(人教版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政治:2012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1.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知识要点解读(人教版必修一)

资源简介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解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目标提出的原因:
我们已经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目标,现在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迈进。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但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
 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2. 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④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注意: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科学发展观
(1)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4. 说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性: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求: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要求: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6)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附: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为什么
1、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3、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4、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大举措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2、把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3、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
5、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保护环境、生态的技术。
6、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等。
7、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节约意识
企业、个人、消费者应该怎么办?
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该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节能型、环保型产品,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个人─→提高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之中;
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什么
1.自主创新的含义。自主创新有这样几个关键的要素:一是属于自己的;二是创造出来的;三是新的东西。
2.创新型国家的特征:科技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为什么
1、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现实原因)
2、资源、环境技术瓶颈对经济的约束要求我国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5、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6、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是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怎么样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引导各种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制定和完善促进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继续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违法侵权行为。
三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
四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加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公开招聘力度。
常见问题
1、为什么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推动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打造知名品牌,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在科技体制改革中,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科学技术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发挥市场的作用,可以使科技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可以使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更好的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国策是否矛盾,请用我国对外贸易基本原则加以说明
在对外贸易中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原则。
自主创新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贯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原则的要求。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二者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