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3.1物质的比热容同步练习(第二课时)【基础巩固】1、物质比热容的定义式为,由此可以推导出物体吸热的计算公式为,物体放热的计算公式为。2、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他的、、和三个因素有关,公式为。3、城市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这是由于水的大,在同样受热或者冷却时,温度变化(大或小)的缘故。4、质量为2kg的水,温度从20c升高到100c,水吸收了热量,水的内能增加了j。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3,比热容之比为3:1,当他们吸收了相同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甲乙两物体的温度分别为20c和25c,他们的质量之比为5:2,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甲的温度降低了10c,乙的温度降低了5c,则他们的比热容之比为。7、如图所示,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非燃料液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情况,根据图像信息判断,液体的比热容大;如果你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剂,你会选择液体更好。8、甲乙两个实心铁球,甲的体积是乙的3倍,他们吸收了相同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是乙的倍;若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是乙的倍。【扩展提升】9、电热水器以清洁卫生、无污染等优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如果电热水器水箱内装有40kg的水,温度从25c升高到75c,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10、有一个高温物体倍投入到质量为10kg、温度为20c的水中,如果传给水的热量是2.73x106J,则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11、有一铝块吸收1.8x104j的热量,温度从10c升高到50c,则该铝块的质量是多少?12、有一种物体质量为1kg,,初温为20c,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c,吸收的热量为1.26x105j,这种物质是什么物质?答案:1、略2、比热容、质量、温度变化量Q吸=cmΔt3、比热小4、6.72x1056.72x1055、1:56、4:57、乙乙8、1/339、8.4x106j10、85c11、0.5kg12、水t/cQ/j甲乙“六环九步”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日期:周次:星期:课题12.3.1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六环新课导入自学探究效果展示教师点拨课堂小结课堂训练九步课堂导入目标展示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精讲师生总结作业练习教学目标会用比热容推导公式计算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会正确分析海陆风的成因,会分析物体吸热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重点用比热容定义进行吸放热计算难点比热容公式进行计算教学准备铁架台、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搅拌棒、沙子、水、石棉网、火柴、ppt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复习回顾:1、写出比热容的定义式,并推导出热量的计算公式2、小组交流在什么情况下Δt=t-t0;在什么情况下Δt=t0-t写出物体吸热的计算公式和物体放热的计算公式,并说出其中各物理量的含义二、自学探究(一)自学课本P45--47内容,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先独立完成,有困难在小组合作):1、初温为20c,质量为5kg的一壶水温度升高100c,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实际上烧开这一壶水,需要提供的热量要远大于这些热量,这是为什么?2、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如果有3kg的水温度升高1c,则吸收的热量为,如果这3kg的水温度从20c升高到30c,那么吸收的热量为。3、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像如下,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是(c)A、a的比热容大,是水B、a的比热容大,是酒精C、b的比热容大,是水D、b的比热容大、是酒精甲乙两个物体质量、初温都相同,假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当他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不计热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物体之间一定发生热传递B、甲乙物体之间不发生热传递热量从甲物体传到乙物体D、热量从乙物体传到甲物体关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比热容大,所在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气温比海面气温昼夜变化明显,因此(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洋,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响陆地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白天和夜晚的海风都是从陆地吹向海面白天和夜晚的海风都是从海面吹向陆地6、将质量为250?g温度为20?℃的袋装牛奶(袋的质量不计)放入热水中,使牛奶的温度升到40?℃,则牛奶在此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多少?(c牛奶=2.5×103?J/kg·℃)展示交流全班同学分为4人一组,6个小组各解答一个问题,其他组同学进行评议,补充和优化。教师点拨教师重点分析讲解3、4、5、6题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通过什么方法学到了新知识?谈一谈你还有哪方面的困惑?at时间温度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2.3 物质的比热容 (第二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同步练习.doc 12.3 物质的比热容(第二课时)—苏科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