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一轮课程】物理 全国通用版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高考一轮课程】物理 全国通用版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教案

资源简介

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教材版本
全国通用
课时说明
120分钟
知识点
1.掌握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2.
会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复习目标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各个物理量的意义和应用.
3、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复习重点
1.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大小的计算
2.运用公式计算
复习难点
运用公式计算
一、自我诊断
知己知彼
1.(2020·四川棠湖中学高三二模)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二者的位置—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8
s内,甲、乙两车位移相同
B.8
s末,甲车的速度大小小于乙车的速度大小
C.0~2
s内,甲车的位移大小小于乙车的位移大小
D.0~8
s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答案】D
【解析】A.8
s末,甲车的位置在40
m处,乙车的位置在0
m处,0~8
s内,两车位移大小均为40
m,方向相反,故A错误;
B.根据“位置—时间图象的切线斜率表示速度”可知,8
s末,甲车的速度大小大于乙车的速度大小,故B错误;
C.由图象可以看出,0~2
s内,甲车的位移大小大于乙车的位移大小,故C错误;
D.根据速度公式,由于0~8
s内,甲、乙两车位移大小均为40
m,方向相反,故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故D正确。
故选:D
2.(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到t=40
s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

A.0
B.30
m
C.750
m
D.1
200
m
【答案】C
【解析】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
s内的位移为,C正确。
3.(2019·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模拟)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其中时间t的单位s,则当质点的速度大小为9m/s时,质点运动的位移为(

A.3.75
m
B.–3.75
m
C.2.25
m
D.–2.25
m
【答案】B
【解析】根据匀变速方程,可知物体初速度为6
m/s,加速度为–6
m/s2。所以当质点速度大小为9
m/s时,根据速度位移关系:,ACD错误B正确。
4.(2019·甘肃省高三最后一次联考)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大型客机,最大航程为5555千米,最多载客190人,多项性能优于波音737和波音747。若C919的最小起飞(离地)速度为60
m/s,起飞跑道长2.5×103
m。C919起飞前的运动过程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若要C919起飞,则C919在跑道上的最小加速度为(

A.0.36
m/s2
B.0.72
m/s2
C.1.44
m/s2
D.2.88
m/s2
【答案】B
【解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C919的最小起飞加速度,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2019·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二模)如图所示为甲物体和乙物体在平直地面上同向运动的v–t图象,已知t=0时甲在乙前方x0=70
m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s时,甲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在0~4
s内,甲和乙之间的最大距离为78
m
C.3
s时,甲、乙物体相遇
D.在0~3
s内,甲物体在乙物体前面,3
s~4
s内乙物体在甲物体前面
【答案】B
【解析】A、根据图象可知,0~4
s内甲的速度都为正,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BC、t=3
s时甲和乙两物的速度相等,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s=x甲+x0–x乙=,故B正确,C错误;D、t=3
s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大,则3
s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甲仍在乙的前面,故D错误。
二、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三、典例剖析
举一反三
考点一
质点、参考系、路程和位移
(一)典例剖析
例1
(2019·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统一模拟)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6
s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
B.5
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C.4
s时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
D.5
s时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
【答案】D
【解析】由图像可知,4~5.5
s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A项错误;5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二者相距最远,D项正确,BC项错误。
【易错点】
不能正确理解追及相遇问题的物理过程。
【方法点拨】学会用图像描绘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明确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2.(2019·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如图所示为A、B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s内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都发生了改变
B.1.5
s末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C.0~1.5
s的时间内,A的平均速度等于B的平均速度
D.0~25
s内A、B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
m
【答案】C
【解析】由于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由图可知,0~2
s内A、B两物体的速度(斜率)没有负值,即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1.5
s末A、B两物体的位置坐标相同,说明两物体相遇,而不是速度相同,B错误。由图可知,0~1.5
s的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所用时间也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C正确。从x–t图象看出,两个物体1
s末纵坐标读数之差最大,两物体相距最远,且最大距离为△x=3
m–1
m=2
m,D错误。
【易错点】不能正确地描绘出物理运动的情境,并在坐标系中以图像的形式反映出来,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对位移概念理解不透彻。
【方法点拨】学会用图像描绘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明确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正确理解位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
(二)举一反三
1.(2019·安徽省安庆市市示范中学髙三联考)甲、乙两车并排停在斑马线处礼让行人,在行人经过斑马线后,甲、乙两车同时启动并沿平直公路同向行驶,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由图可知(
)
A.t0时刻两车并排行驶
B.t0时刻乙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在0~t0时间内,乙车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D.在0~t0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C
【解析】根据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在0~t0时间内,乙车的位移比甲车的大,则t0时刻乙车在甲车的前方,故A错误。乙车的速度一直为正,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B错误。在0~t0时间内,乙车图象切线斜率越来越小,则乙车的加速度越来越小,故C正确。在0~t0时间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乙车的位移比甲车的大,则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即大于,故D错误。
2.(2019·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早在十六世纪,伽利略已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当他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想时遇到了困难,原因是小球下落得很快,当时的计时手段还不能准确测量其时间;后来他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铜质小球沿斜面运动,来“冲淡”重力的影响,并证实了他的猜想。关于该实验的研究和逻辑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倾角一定时,小球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斜面倾角一定时,小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倾角不同,小球运动速度变化的情况相同
D.斜面倾角越大,小球的运动越接近落体运动
【答案】D
【解析】A、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证实,当斜面倾角一定,且小球初速度为零时,小球的运动的速度才与时间成正比,故A错误;B、斜面倾角一定时,且小球初速度为零时,小球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B错误;C、斜面倾角不同,则小球沿斜面的加速度不同,所以小球速度变化情况不同,故C错误;D、斜面倾角越大,小球沿斜面的加速度越大,则小球的运动越接近落体运动,故D正确。
3.(2020·浙江省高三三模)2019年10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能源电动飞机锐翔在沈阳试飞成功,时速达到260km/h,航程300km,标志着我国航空产业和技术创新“大小齐飞、油电并进”的全面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0km”指的是位移
B.“26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C.电动飞机在空中调整姿态时可以看成质点
D.当电动飞机匀速上升时,飞行员的机械能增加
【答案】D
【解析】A.航程“300km”指的是路程,A错误;
B.“26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B错误;
C.电动飞机在空中调整姿态时,研究电动飞机本身的运动情况,不可以看成质点,C错误;
D.当电动飞机匀速上升时,飞行员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所以飞行员的机械能增加,D正确。
故选D。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典例剖析
例1
.(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遮光条的宽度为4.0
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A.0.10
m/s
B.100
m/s
C.4.0
m/s
D.0.40
m/s
【答案】A
【解析】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做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即v==
m/s=0.10
m/s,选项A正确.
【易错点】关于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
【方法点拨】
(1)方法概述: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当Δx、Δt都非常小,趋向于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2)选用思路: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Δt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时,可由=粗略地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例2
(多选)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答案】AC
【解析】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物体静止,平均速度等于零,A选项对;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为零,例如物体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时,平均速度为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B选项错;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都等于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选项对;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
【易错点】由于不能正确理解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易选B
【方法点拨】正确理解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在任意一段时间内都相等,同时要注意区别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
例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1
s内一定运动了3
m
B.物体在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任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
m/s,则物体在任1
s内的路程一定是3
m
【答案】B
【解析】注意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均与时间有关.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本题中物体在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由于时间不确定,所以任1
s内的位移不一定是3
m;同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
m/s,则任1
s内的路程也不一定是3
m.综上所述,B正确.
【易错点】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不确定容易认为任意1s内的位移是3m选C或D
【方法点拨】正确理解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均与时间有关.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二)举一反三
1.(2020·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零模)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以行驶了另一半,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设全程为2s,前半程的时间为:.后半程的运动时间为:.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B正确,ACD
错误.故选B.
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向东行驶,如图所示是该汽车的速度计,在汽车内的观察者观察速度计指针的变
化,开始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
)
A.11
m/s2
B.-5.0
m/s2
C.1.4
m/s2
D.-1.4
m/s2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汽车的初速度v0=60
km/h=16.7
m/s,末速度v=20
km/h=5.6
m/s。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得a==
m/s2=-1.4
m/s2,故选项D正确。
3.(2019·浙江绍兴一中高三一模)(多选)在2019多哈田径世锦赛上,绍兴籍飞人谢震业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闯入世锦赛男子200米决赛的中国选手,最终谢震业跑出20秒14的好成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秒14”指的是时间间隔
B.研究谢震业的起跑技术动作时,不可以把他看作质点
C.谢震业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9.
9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D.谢震业在比赛中第1s内的加速度大于最后1s内的加速度
【答案】ABD
【解析】A.“20秒14”指的是时间间隔,故A正确;
B.研究谢震业的起跑技术动作时,不可以把他看作质点,如果看做质点则无法研究其起跑动作,故B正确;
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200m是他的路程,由于位移未知,则不能求解谢震业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在比赛的第1s内要竭尽全力加速,加速度很大,在最后1s内基本上是以最大速度做匀速运动,加速度几乎为零,故D正确;
考点三
加速度
例1
(2019·三门峡模拟)赵凯华教授说过“加速度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掌握的概念…”.所以对加速度的认识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变化得越快
C.物体加速度变大,则速度也一定是在变大
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答案】D
【解析】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率,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但加速度的变化不一定越快,故B错误;物体加速度变大,但如果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则速度在减小,故C错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故D正确.
【易错点】对加速度概念理解的不透,错误认为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易错选A或C
【方法点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区别变化量和变化率,明确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时运动物体的速度增大,反之速度减小
例2(2019·浙江湖州中学模拟)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4.0
cm的遮光板.滑块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A和B.光电门上的黑点处有极细的激光束,当遮光板挡住光束时开始计时,不遮挡光束时停止计时.现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Δt2=0.10
s,光电门从第一次计时结束到第二次计时开始经历的时间为Δt3=0.30
s,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应为()
A.0.67
m/s2
B.0.14
m/s2
C.0.54
m/s2
D.0.22
m/s2
【答案】
C
【解析】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1==
m/s≈0.13
m/s(d为遮光板的宽度),这个速度就是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中间时刻的速度,即计时0.15
s时的瞬时速度;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v2==
m/s=0.4
m/s,这个速度就是通过第二个光电门中间时刻的速度,即第二个光电门计时0.05
s时的瞬时速度;因此加速度大小为a==
m/s2=0.54
m/s2,因此C正确.
【易错点】
(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2)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共同决定。
(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
【方法点拨】正确理解加速度、速度的概念及之间的联系。加速度a=,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因此加速度a大,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均不一定大,但速度变化一定快,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同样加速庶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例3.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不可能的是()
A.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
B.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
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
D.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
【答案】B
【解析】当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故A正确;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只要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就一定变化,故B错误;如果物体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就会有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的情况,故C正确;物体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0后,方向改变,但加速度方向不变,例如竖直上抛运动,故D正确.
【易错点】对加速度、速度的概念理解不透,认为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为零
易选B
【方法点拨】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变化只说明速度不再均匀变化,至于速度增大还是减小取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只要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不管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速度都增大,反之只要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不管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速度都减小
举一反三
1.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1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v2-v1,由题图可知,Δv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而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相同,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所以汽车做减速运动,故只有选项C正确。
2.(多选)如图甲所示,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如图乙所示,汽车以108
km/h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
m/s
B.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30
m/s
C.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快
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
【答案】BD
【解析】因火箭发射时,速度在10
s内由0增加到100
m/s,故10
s内火箭的速度改变量为100
m/s,选项A错误;汽车以108
km/h=30
m/s的速度行驶,急刹车时能在2.5
s内停下来,则2.5
s内汽车的速度改变量为0-30
m/s=-30
m/s,选项B正确;火箭的加速度为:a1==
m/s2=10
m/s2;汽车的加速度为:a2==
m/s2=-12
m/s2,故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慢,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选项C错误、D正确。
3.(2020·山东高三一模)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不变而大小逐渐减小至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

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最大
B.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也减小到零
C.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最大
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最小
【答案】D
【解析】A.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时,则可以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故A正确;
B.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时,则可以做减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也恰好减小到零,故B正确;
C.刚开始的时候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则先做减速运动,当减速到零时再做反向加速,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最大,故C正确;
D.只有当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因为加速度方向不变,所以无法再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D。
四、分层训练
能力进阶
【基础】
1.
(2020·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高三其他)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A.电流
B.速度
C.加速度
D.磁感应强度
【答案】A
【解析】速度、加速度、磁感应强度都是即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都是矢量,只有电流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是标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
(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高三其他)生活中有许多现象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操场上散步时绕400米跑道走了1000米,这1000米是人运动的位移
B.100米赛跑时到达终点的速度越大,则全程平均速度一定越大,成绩越好
C.运动员在进行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可被视为质点
D.徒步攀登泰山,人感觉到很累,但此过程中支持力对人不做功
【答案】D
【解析】A.
在操场上散步时绕400米跑道走了1000米,为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这1000米是人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
100米赛跑时到达终点的速度越大,是瞬时速度大,平均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
运动员在进行艺术体操比赛时,需要看动作,不可以视为质点,故C错误;
D.
徒步攀登泰山,人感觉到很累,但此过程中支持力与位移垂直,对人不做功,故D正确。
3.(2019·台州模拟)(多选)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的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加速度都相同).
速度(m/s)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
12.5
25.0
54.2
66.7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多0.5
s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3.75
m/s2
D.当车速为25
m/s时,发现前方60
m处有险情,酒驾者不能安全停车
【答案】ABD
【解析】反应时间=,因此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酒后反应时间为1
s,故A、B正确;设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停车的位移为x,则x=x制动-x思考,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2=2ax,解得a==7.5
m/s2,C错误;根据表格,车速为25
m/s时,酒后制动距离为66.7
m>60
m,故不能安全停车,D正确.
【巩固】
1.A、B两人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沿直线驶向同一目的地。A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v1≠v2)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B先到达目的地
B.A先到达目的地
C.A、B同时到达目的地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设B运动的时间为tB,则x=v1+v2,即tB=;对于A的运动有tA=+=,=>1(v1≠v2),即tA>tB,所以A选项正确。
2.
(2019·广元天立国际学校高三一模)某银行向在读成人学生发放贷记卡,允许学生利用此卡存款或者短期贷款.一位同学将卡内余额类比成运动中的“速度”,将每个月存取款类比成“加速度”,据此类比方法,某同学在银行账户“元”的情况下第一个月取出500元,第二个月取出1000元,这个过程可以类比成运动中的(  )
A.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答案】C
【解析】将每个月取款类比成“加速度”,第一个月取出500元,第二个月取出1000元,说明加速度变大,将卡内余额类比成运动中的“速度”,卡内贷款变多,则速度增大,故C正确。故选C。
3.
(多选)如图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9
km,实际从A运动到B用时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C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A.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
B.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08
km/h
C.赛车经过路标C时的瞬时速度为150
km/h
D.赛车经过路标C时速度方向为由A指向B
【答案】BC
【解析】从A到B位移为9
km,用时
h,由平均速度定义式可得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08
km/h,故A错,B对;速度计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大小,故C对;经过C时速度的方向沿C点切线指向运动方向,故D错.
4.
(2020·浙江高三一模)现在很多人手机上都有能记录跑步数据的软件,如图所示是某软件的截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3.00千米”指的是该同学的位移
B.平均配速“05′49″”指的是平均速度
C.“00∶17∶28”指的是时刻
D.这位跑友平均每跑1千米用时约350s
【答案】D
【解析】A.根据题图中地图显示,跑的轨迹是曲线,故“3.00千米”指的是路程,故A错误;
B.根据“05′49″”的单位是时间单位,可知不是平均速度,故B错误;
C.“00∶17∶28”指的是所用时间,是指时间间隔,故C错误;
D.3千米共用时17分28秒,故每跑1千米平均用时约350s,故D正确。
故选D。
5.(2020·上海高三一模)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正确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则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则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零,则物体一定在做加速运动
【答案】C
【解析】A.物体运动的速度大时,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故A项错误;
B.据可知,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项错误;
C.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就是,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其加速度一定越大,故C项正确;
D.当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零,速度小于零时,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故D项错误。
【拔高】
1.(2020·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美国航天局“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历时7个月于2018年11月美国东部时间26日14时54分许(北京时间27日3时54分许)在火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的任务。美国航天局的直播画面显示,“洞察”号于26日14时47分许进入火星大气层,约7分钟完成了进入、下降和着陆,顺利降落在火星艾利希平原。下面有关“洞察”号无人探测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洞察”号从地球到火星的位移大小就是其运行轨迹的长度
B.“26日14时47分许”指的是时间间隔
C.研究“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过程的姿态时,不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D.“洞察”号从地球飞到火星的时间决定于“洞察”号的最大瞬时速度
【答案】C
【解析】A.“洞察”号从地球到火星做曲线运动,位移大小和其运行轨迹的长度不相等,故A错误。
B.“26日14时47分许”指的是时刻,故B错误。
C.研究“洞察”号无人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过程的姿态时,不可以将其看成质点,故C正确。
D.“洞察”号从地球飞到火星的时间决定于“洞察”号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2.(2019·成都高新区模拟)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
m,BC=1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
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
【答案】B
【解析】根据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B点的速度就是AC段的平均速度,vB==4
m/s;又因为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等于恒量,即Δx=at2,则由Δx=BC-AB=at2解得a=1
m/s2;再由速度公式v=v0+at,解得vA=2
m/s,vC=6
m/s,故选项B正确.
3.
(2020·浙江省高三其他)图为汽车从雁荡山到新昌大佛寺的导航路线,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小时45分指时间间隔
B.“预计晚上6:57到达”是指时间间隔
C.176公里指汽车的位移
D.可计算得到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A
【解析】A.2小时45分指时间间隔,选项A正确;
B.“预计晚上6:57到达”是指时刻,选项B错误;
C.176公里指汽车的路程,选项C错误;
D.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等于平均速率,则由题中条件可计算得到汽车的平均速率,选项D错误。
故选A。
(

2


18

)
(

1


18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