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欣赏自我 【活动背景】 关于中小学生自杀的报导层出不穷,让人心痛。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更让人心头一颤——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据悉,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当前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增多也在于当代青少年对自我、对生命及其价值的认知不成熟。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觉得自己已长大,对自己的为人处世能力有了很大期待,会很在意自己的形象。但实际上他们还不够成熟,一旦自己的表现让别人失望,就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有孩子会把这种担忧无限放大,却又无法排遣,最后就会把自己压垮。当前热议的“空心病”问题就是来源于此!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心理自我意识发展时期。健康成熟的自我意识,是以正确认识自己为基础的。许许多多的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路上都会或多或少遇到生命的意义匮乏感,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增强他们内心的安全感,体验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理论分析】 根据诶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在青年期即12——18岁这个阶段,人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如果青少年无法将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整合起来,或者说他们感到根本没有能力选择,那么角色混乱就发生了。 所以,本课我深入浅出,让孩子们在认知上学会肯定自己,情感上学会悦纳自己,以此获得最起码的安全感,满足内心的安定,有助于他们在发展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冲突和混乱。 【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内心的自己对话,给予自己温暖的正能量!让学生内化情感,感受我的存在,我的价值。 能力目标:通过游戏让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体验悦纳自己的情感; 认知目标:通过名人案例到班级点滴感受自己的独特性,在认知上让学生肯定自己; 【教学设计理念】 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在了解学生心理现象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主题。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感受自我价值。以一场“假面秀”趣味导入,引出主题——我的存在,我的价值。跟随“彩虹之旅”两个站点:通过视频、游戏、身边的成长故事,偶像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去感知,去实践,去体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正确面对自身的优缺点。最后,首尾呼应,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存在,使情感升华;在音乐放松下,整理本课,让学生将理论内化为内心的情感。本课我采用案例教学、探究合作等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感和策略的调整。 【重点难点】 学会从认知上肯定自己;从情感上悦纳自己。 【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趣味导入 T台秀:表演节目《秀出真我》 设问:我们生活中是不是都戴着“面具”呢? 设计意图:通过本活动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接下来课程内容的好奇心;就整节课而言,为接下来的内容做铺垫。 过渡:刚刚他们带着面具更加大胆地展示自己的风采。生活中,有些人也戴着隐 形的面具掩盖真实的自己,比如,14岁的泽清,一个看上去冷静自持,实际上沉迷于网络,用黑暗的文字宣泄内心烦躁,甚至会对母亲拳打脚踢的少年,在下面采访中却揭露了内心。 二、主体活动 (一)多媒体播放视频:纪录片《镜子》片段节选 教师提问:泽清的平静冷漠之下,掩盖的是怎样的内心? 学生预设:空虚寂寞 过渡:其实,像他一样刷存在感的人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比如沉迷于游戏,赌博。心理学家诶里克森是这样分析的:在青年期,即12-18岁这个阶段,人开始追求同一性!所谓的同 一性表现为我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为甚要存在?我的价值是什么?因此,有这种疑惑很正常,那像泽清,接受了央视拍摄,他真能获得存在感了?(学生回答) 结论:其实,存在感也好,价值感也罢,都代表着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一种判定行为,应来自于内在的自我认同! 过渡:我们如何通过自我认同去找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彩虹一起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最近热播的央视纪录片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本案例极具代表性;选取与学生差不年纪的主人公的案例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二)彩虹之旅第一站:喜欢你! 1、展示薛之谦和傅园慧的图片 形式:请学生来介绍你的偶像 结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他人的评价而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 设计意图:利用偶像的榜样力量授课,也更易让学生接受认同;通过前期调查,傅园慧和薛之谦在学生群众辨识度高,不少学生视其为偶像。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愿意和同学分享情感,化被动为主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也为后面的教学铺垫气氛。 过渡:这是你们喜欢的人;今天现场也有个老师很喜欢的人,就在盒子里。你 们猜一猜 2、盒子里的秘密 形式:邀请两名学生上台和大家描述他的优点(自我描述) 提问:有这些优点的人有哪些? 设计意图:猜谜游戏一直深受学生喜欢,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好奇;让学生上台进行自我描述,剖析自我;让剩下同学猜有这些优点的人有哪些实际上在夸赞学生,让他们获得自信。 过渡:对,这是一面镜子,老师喜欢的就是在座的每个你!因为你,因为你们,六班真的很不一般。我们一起回忆回忆我们的精彩: 3、展示全班活动照片 总结:正是因为在座每一个人的付出,才有了如此独一无二的六班。 结论:所以,对于自己,我们要?肯定自己:我的存在独一无二,我的价值 就来自于这份独一无二。 设计意图:一张张图片使他们回忆自己成长的努力与付出,在音乐背景下更引起共鸣;加上前面偶像的榜样和老师对他们的肯定两个环节的铺垫,在情感上非常容易认可自己,学会肯定自己,获得极大的自信。 过渡:现在开启彩虹之旅第二站咯! (三)彩虹之旅第二站:拯救你。 4、游戏——沉没的泰坦尼克 形式:A小组谈讨论论,代表发言 B通过这次游戏,你有哪些收获?联系自身实际说一说! 结论: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独有的价值! 设计意图:悦纳自己单纯靠说教是很难打动学生的,通过游戏变抽象为具体,符合本年纪学生年龄特点。更容易接受;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相互影响对不同缺点的认知。 过渡:寻找我的存在,我的价值既要肯定自己,更要悦纳自己!我们来看看 大家是否都能做到了呢! 三、学以致用 5、运用今天学习的内容,拿起镜子,仔细看看,你看到怎样的自己? 设计意图:本活动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呼应导入活动,直面真实的自己。通过“照镜子”的实践活动,为下面一个情感提升环节做铺垫。 视频《当我看向镜子中》 提问: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省略 设计意图:是上一教学活动“照镜子”的深入,看完视频,变“他人说”为“自己说”,激发学生的联想,产生“共情”,引导学生说出内心感受。 四、感悟提升 教师:最后,我们与自己来场对话: 学生:请各位同学趴在桌子上,找一个自己最舒服的姿势,慢慢闭上眼睛,放松头部—眼睛—鼻子—嘴巴,放松脖子,肩膀,大腿,小腿!慢慢地,全身放松下来。深深吸气,呼气,再吸气,呼气~~~现在随着每一次呼吸,让你的躯体再放松一点,放松~~慢慢走到自己内心深处,在那里,有另一个你,最真实的你!抛开一切批判,走过去,牵起他的手,将他签到阳光下,感受你们之间共同的呼吸,轻声告诉他,你今天上课的感受! 现在,慢慢坐起来,睁开双眼,嘴角上扬,伸出手拥抱自己,感受心中的刚刚的那个自己:我的存在独一无二,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请同学们好好爱自己,让这节课延续到生活中! 设计意图:音乐有着抚慰人心的作用。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让今天上课的内容内化于心,融入到孩子们的情感中。此外,本课决不仅仅是课上这45分钟就能完全结束的,本环节作为一种自我调节、治愈的手段,可以在今后孩子们遇到问题时尝试自己给自己疏导。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以给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而教师只以点拨者的身份出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整节课的情感也是层层递进,逐步加深,强调与孩子心灵的交流。 课后与个别学生交流时会发现有的孩子很投入,感受到了要传达的理念;而有的孩子在公开环境下很难真正放松并正视自己的内心。所以课后还需要加强个例问题的辅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