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章知识点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章知识点复习

资源简介

0章
走进科学
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大自然的奥秘:树上熟透的苹果会下落,这与__________有关;蝙蝠是黑暗中的飞行能手,具有如此高超的本领与它能发出__________有关;大雁等候鸟具有冬去春来、远程迁徙的习性,可能与生活环境的__________有关;南极气温极低,但企鹅却能生存,这是因为企鹅__________了低温环境;根据科学家对古生物__________的考证,发现恐龙在地球上生存过,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与地球气候的自然变化有关。
2.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1)
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对自然现象的__________,能使我们发现许多问题。
(2)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_________,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再现。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
1.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1)
__________是科学家探索自然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2)海王星的发现
【提出问题】很多天文学家在观察中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按牛顿理论计算的结果不一致。
【作出猜想】剑桥大学二年级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教员勒威耶认为这一“反常”现象很可能是由某颗未知行星的影响造成的。
【验证猜想】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天王星的观测数据,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了复杂的推算,提出了有关这一未知行星在宇宙中运动轨道参数的预言。
【观察发现】1846年9月,德国天文学家__________根据勒威耶的预言,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
2.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__________,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寻求__________,还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评价,应用科学原理解释现象和结论。
三、建立健康信息档案
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有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m=10-3k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3.测量方法
(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__________及__________的刻度尺。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
__________紧贴被测物体且不歪斜;
__________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清晰的另外的整刻度线开始,将能看清楚的一条刻度线和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出物体另一端所对应的刻度尺上的数值,将前面的值减去,也能测出物体的长度)。
(4)“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__(视线正对刻度尺刻度线,不要斜视)。
(5)“读”: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的下一位。
(6)“记”: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如某学生身高158.5cm。
注意:如果被测物体的末端边缘和刻度尺的某一条刻线对齐了,也要估读,此时的估读值是零。在书写测量结果的时候,为了说明你的估计值是“零”,在准确值的后面应该写上“0”。
4.测量误差
由于我们的眼睛对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不可能估计得十分准确,另外还有测量工具本身的原因,使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叫做__________。我们可以用多次测量求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由于观察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5.测量体重:测量体重的工具是__________,使用前指针应该指在__________处,还要注意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测量体温:温度是物体的__________程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它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的特性制成的;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7.科学上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__________,水沸腾的温度规定为__________,将0℃至100℃之间等分为__________份,每一份就代表1℃。
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每一种温度计都有它的最大测量范围,被测量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它的__________。
(2)温度计的__________应该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不能使温度计__________被测物体,要待温度__________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__________。
9.测量心率:心率指的是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__________,测量心率需要使用__________工具,如手表或停表。
四、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
1.科学以__________为研究对象,自然界由各种__________组成。
2.物质在不断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中。有些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称为__________变化;而有些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称为__________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称为__________性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称为__________性质。
3.物质有质量,质量是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________。
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和毫克(mg),它们的关系是1t=1000kg=106g=109mg。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调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__________处,调节横梁上的__________,使指针对准分度盘_____________,使天平平衡。
(2)称量:把待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读数:读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即为两读数__________。
(4)整理:称量完毕,用__________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取下待测物体,再把天平放回原位。
5.物质都具有__________,人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点亮的电灯、转动的风扇、发声的音响都需要能量。
6.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如阳光普照大地具有__________;被拉弯的弓具有形变的能;风和流动的水具有__________。
7.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双手互相迅速摩擦,双手会发热,摩擦过程中还会发出声音,这是运动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_能;风力发电就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的过程。
8.信息需要传播。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和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书籍、报纸和广告是信息的__________。广播、电视和电话是传播信息的__________。0章
走进科学
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大自然的奥秘:树上熟透的苹果会下落,这与地球引力有关;蝙蝠是黑暗中的飞行能手,具有如此高超的本领与它能发出超声波有关;大雁等候鸟具有冬去春来、远程迁徙的习性,可能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有关;南极气温极低,但企鹅却能生存,这是因为企鹅温度了低温环境;根据科学家对古生物化石的考证,发现恐龙在地球上生存过,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与地球气候的自然变化有关。
2.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1)
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使我们发现许多问题。
(2)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
1.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1)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自然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2)海王星的发现
【提出问题】很多天文学家在观察中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按牛顿理论计算的结果不一致。
【作出猜想】剑桥大学二年级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教员勒威耶认为这一“反常”现象很可能是由某颗未知行星的影响造成的。
【验证猜想】他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天王星的观测数据,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了复杂的推算,提出了有关这一未知行星在宇宙中运动轨道参数的预言。
【观察发现】1846年9月,德国天文学家伽勒根据勒威耶的预言,用望远镜发现了海王星。
2.如何用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证据,还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评价,应用科学原理解释现象和结论。
三、建立健康信息档案
1.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有直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m=10-3k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3.测量方法
(1)“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
(2)“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
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且不歪斜;
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清晰的另外的整刻度线开始,将能看清楚的一条刻度线和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出物体另一端所对应的刻度尺上的数值,将前面的值减去,也能测出物体的长度)。
(4)“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正对刻度尺刻度线,不要斜视)。
(5)“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如某学生身高158.5cm。
注意:如果被测物体的末端边缘和刻度尺的某一条刻线对齐了,也要估读,此时的估读值是零。在书写测量结果的时候,为了说明你的估计值是“零”,在准确值的后面应该写上“0”。
4.测量误差
由于我们的眼睛对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不可能估计得十分准确,另外还有测量工具本身的原因,使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叫做误差。我们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由于观察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5.测量体重:测量体重的工具是磅秤,使用前指针应该指在零刻度处,还要注意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6.测量体温: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特性制成的;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7.科学上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水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将0℃至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代表1℃。
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每一种温度计都有它的最大测量范围,被测量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2)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不能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要待温度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9.测量心率:心率指的是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如手表或停表。
四、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
1.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自然界由各种物质组成。
2.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有些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称为物理变化;而有些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称为化学变化。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称为物理性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3.物质有质量,质量是物质组成的物体的基本性质。
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天平。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和毫克(mg),它们的关系是1t=1000kg=106g=109mg。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调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使天平平衡。
(2)称量:把待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读数:读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即为两读数之和。
(4)整理: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取下待测物体,再把天平放回原位。
5.物质都具有能量,人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点亮的电灯、转动的风扇、发声的音响都需要能量。
6.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如阳光普照大地具有太阳能;被拉弯的弓具有形变的能;风和流动的水具有动能。
7.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双手互相迅速摩擦,双手会发热,摩擦过程中还会发出声音,这是运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和声能;风力发电就是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8.信息需要传播。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等多种形式进行。书籍、报纸和广告是信息的载体。广播、电视和电话是传播信息的工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