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视频(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视频(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复习导入
材料:九年级学生小胜认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民主就不能法治。
思考:
(1)请谈谈你对民主的理解?
(2)小胜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小胜的观点是不对的。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民主的进程和内容,都是通过宪法得以体现和反映。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民主,才有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
夯实法治基础
【学习目标】
(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3)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思考:(1)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公职人员在默默付出?
有交通警察、公务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员、法官、检察官等
(2)他们依靠什么来管理实施这些行为?
法治
运用你的经验
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管理实施这些行为有何意义?
相关链接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思考:两位领导人的讲话共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一、选择法治道路
归纳:1、法治的作用(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P45)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对社会、国家P47)
③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对国家P48)
教学目标
视频探究
(1)本视频中习近平主席说到“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你赞同这观点吗?为什么?
观视频,结合P45
“探究与分享”答问题:
良法必须建立在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上
(2)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和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请你列举两例,并结合这些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
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保护着我们的健康成长,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人治
法治
基础
特点
结果
个人专制独裁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带来社会发展的不稳定
民主政治
统一性、权威性、稳定性
推动社会有序发展
实行善治
探究:对比人治与法治的不同
②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①“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实行了法治”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③法治既要良法还要善治,即良法善治。
良法
善治
前提
保障
(3)根据以上对比,你认为“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实行了法治”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归纳:2.法治的要求:(P45)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实行善治。
教学目标
视频探究
请结合视频和“相关链接”P49,回答问题。
(1)观看视频“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并完成下面的表格,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历程。
时间
标志性事件
1997年
党的十五大


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
专题研究②
若干重大问题。
2020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

公布,开创了我国民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二、描绘法治蓝图
材料: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既要尊重医学规律实现科学防控,也要秉承法律准则坚持依法防控。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出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什么?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立良法
行善治
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思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还要怎么做?
归纳: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即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小结
1.材料一
2018年民主法治建设让人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雷霆之势拉开序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聚焦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各级法院加强民生案件审判…
…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正在得到充分保障。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壮美蓝图,顺应新要求,把握新机遇,法治中国建设进入新时代。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P45
(2)民主法治建设让人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得到充分保障。(联系材料)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法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课堂巩固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

11

7
日,《监察法(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监察法(草案)规定,中央
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作为最高国家监察机关,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各级人大产生。监察法监察的对像全面涵盖六大类履行公职的人员,草案还对监察委履行的监督、调查、处置
3
项监察职责进行了具体规定。此外,草案明确了监察委的监察权限,对监察委可以采取的谈话、讯问……留置等
12
项措施作出具体规定。
请从法治的要求角度去分析为什么我国《监察法》的制定要广泛收集民意?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我国《监察法》的制定要广泛收集民意,反映了《监察法》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的,也体现其建立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联系材料)
请从法治的要求角度去分析为什么我国《监察法》的制定要广泛收集民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