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声音的产生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 声音的产生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六课 声音的产生
科学知识
1.能说出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
1. 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声音的产生作出假设 ,并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
3.能用记录表等方法记录和整理实验现象。
4.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 能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 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声音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准备
音叉、橡皮锤、水槽、小鼓、水、纸屑、人唱歌、蟋蟀鸣叫、扬声器播放,音乐的视频等
学生准备
钢板尺、皮筋、《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1 课时。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引导: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知道要上课的呢 ?对,是铃声响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每天能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
(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呢?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2. 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二) 寻找声音,初步感知
1. 寻找声音。
(1) 引导:声音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在学校里 ,就可以听到上下课的铃声;在教室里,可以听到钟,表发出的“滴答”声。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听到了哪些物体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2) 交流: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并把,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7 页中。
2. 制造声音。
(1) 引导:同学们都是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 ,找到了这么多声音。
那你,能用身边的一些物体制造声音吗?
(2) 实验: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让身边各种物体发出声音。
(3) 小结:我们可以用敲击、拍打、吹气等多种方法使不同的物体
发出,声音。那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一步探究。
(三) 实验探究,构建知识
1. 实验探究,获取信息。
(1) 讲解:(出示幻灯片)讲解实验方法。
①用橡皮锤敲击音叉的叉股,仔细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观察叉股有什么变化,用手摸一摸叉股,看看有什么感觉。用发声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水面出现的现象。
②在小鼓上撒一些纸屑 ,轻轻地敲击鼓面 观察,纸屑出现的现象。
③把钢板尺的一端用手,固定在桌边 ,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压钢板尺的另一端之后松开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钢板尺会有什么变化。
(2) 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观察现象,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7 页中。
(3) 汇报: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手摸音叉的时候感觉有些麻,音叉放在水里会溅起水花;鼓面上的纸屑跳动起来;钢板尺来回运动。
2. 分析信息,形成知识。
3. (1)讨论:
①在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②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 ?,③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 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四) 运用知识,拓展延伸
1.使物体停止发声。
(1)引导: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呢?请同学们利用音叉和小鼓再试一试。
(2)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2.寻找发声物体的振动部位。
(1)提问:人、蟋蟀、扬声器分别是用什么部位振动发声的?
(2)出示:人唱歌,蟋蟀鸣叫、扬声器播放音乐的视频 (特写发声部位)。
(3)交流: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把交流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7 页中。
3.课堂总结。
教师对表现好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