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试题试卷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2011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试题试卷分析

资源简介

2010-2011学年四年级数学下册试题、试卷分析试卷分析
蒋集镇中心小学 刘涛
本次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结合课改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以青岛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为基准命制。具体命制时,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准确反映课改的实施情况、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查四年级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用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现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具体的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两个教学班,具体情况如下:
参考人数 总分 平均分 优秀人数 优秀率 及格人数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114 6846 60.05 20 17.5% 69 60.5% 95 17
由以上成绩可以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较好,基本上符合教学实际。各题的得分情况如下: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6 3 4 7.5 5 16.8 18 4.5
得分率 60% 60% 80% 75% 85% 60% 60% 75%
二、试题分析
  四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青岛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各部分分值权重合理。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八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占85%,稍难题占15%。
  2、取材比较贴近生活,评估了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1)张源家到学校800米,他每分钟走x米,3分钟后,他离学校还有( )米;(2)名次排列:同学们赛船,在相同的赛程里,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甲组8.30秒,乙组8.09秒,丙组8.32秒,丁组8.23秒,请按名次高低排列起来。以上题都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和物,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起到了导向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空间思维。
  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本卷精心选材,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如:让学生动手画一组物体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图形。这样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空间思维。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组织实施课堂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
  三、答卷分析
  第一题:填空
  本题有十个小题,包括求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小数的知识,名数的改写等方面内容, 2, 4, 6, 8,10小题是课本基础题,学生做题正确率较高,全班有几名学生失误,第3小题是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难度较大,失分严重。第9小题是间接考查了计数单位,不少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导致做错,也是失分比较多的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动脑的好习惯。
  第二题:选择
  选择题涉及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小数的性质,小数的近似数的求法,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等方面问题,其中第3、5小题出错较多。
第三题:判断
  这部分内容平时练习中较常见,学生能够清晰的再现知识的内涵,所以错误不多,理解较准确,但第2、3小题有部分学生由于对乘法分配律理解不透彻导致判断失误。
第四题:比较。
本题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在()里填不等号,进行大小比较,这一部分做得较好;第二部分进行名次排列,实际上是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由于是按成绩进行排序,用的时间多的反而名次低,多数学生是直接按小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导致出错较多。
  第五题:画图。 
本题考查了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把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在方格图中画出来,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的画出。
  第六题:计算
本题分了三部分来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第一部分考查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学生做的还可以,得分率较高;第二部分要求学生把分数画出小数后再计算,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两位小数的理解,学生做的也不错,但也有部分学生把减法做成了加法而导致出错;第三部分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所学运算律、运算性质的应用,这部分由于学生对所学运算律、运算性质的理解不透彻和计算能力不强而导致出错较多。
第七题:应用题
  本大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五个小题,1、2、3小题较简单,多数学生没有出现错误,4、5小题稍有难度,个别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以及在求和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而导致求平均数时出错。
第八题:统计
  本题从形式上看是有关条形统计图的题目,实际上是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而进行小数的减法运算,不少学生由于没有认真观察图形,用错了数据而导致做错。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总之,这次考试题目所考查内容比较全面,大部分是一些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并且结合具体情境考查。本次考试题符合新课改要求,具有导向性,为今后教学指明了方向。
四、建议和改进意见
经过考试,使我们感触颇深,要想提高成绩,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提供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真实而完整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
学生的第一影响最重要,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应在首次教学时,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的活动,充分地感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感悟数学。只有在同时拨动情感和思维双重琴弦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才是永远都忘不了“活知识”,才能够灵活地举一反三运用到各种变化的情景中,并在这一过程形成能力,发展智慧。
3、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平时既要注意知识的及时巩固,更要注重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不论在新知还是练习的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一要注重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和策略的渗透,二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多角度的拓展。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读题、审题、验算等方法;另一方面,要做到长抓不懈,因为任何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因审题不清、看错题目、漏写结果、计算不细心等原因所产生的错误减少到最低程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