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604500112649004.4 能量的获得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空气中的氧气经呼吸,通过循环系统到达体细胞。这些物质最终要在体细胞内经历复杂的呼吸作用,才能实现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一、有氧呼吸 1、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富含能量,它们是动物体获得能量的来源。 2、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糖类、脂肪等物质在人体细胞内彻底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能量,与在体外燃烧所释放的能量是大致相同的; (2)体内细胞内的氧化过程进行得更缓慢。 3、呼吸作用分类:细胞的呼吸作用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这种呼吸作用方式叫做有氧呼吸。 (2)大多数生物均以有氧呼吸作为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无氧呼吸只是作为一种暂时补充,它释放的能量比有氧呼吸要少得多。 4、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空气中的氧气经呼吸,通过循环系统传送到每一个细胞,然后营养物质在细胞中的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分解作用,释放出能量。如: 5、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一般情况下,人体每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大多来源于糖类,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 二、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2、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急需大量的能量,但仅靠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所以细胞就会进行无氧呼吸。 3、无氧呼吸的实例 (1)实例一:人(或动物)的肌肉在暂时缺氧的情况下会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出一些能量。 反应式: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 (2)实例二: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也可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少量的能量。 反应式: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 (1)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的呼吸形式是无氧呼吸,原因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2)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和动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3)无氧呼吸只提供少量能量,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无氧呼吸不是生命活动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它只是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 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条件 氧气、酶 酶 物质变化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 葡萄糖不彻底分解,产生乳酸或CO2和酒精 能量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 释放少量能量 相同点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微生物获得能量的方式:微生物获得的能量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两种呼吸类型。其中微生物的无氧呼吸被称为发酵(如下图)。如酵母菌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情况下则进行无氧呼吸。 三、多样的呼吸器官 1、动物要依靠食物和氧气维持生命。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取氧气的方式也不同。 2、低等无脊椎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大多数都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只靠体表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从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开始,已经出现了专门具有呼吸功能的器官,如对虾用鳃呼吸、蝗 虫用气管呼吸等。 3、鱼类在水中是用鳃进行呼吸的。 4、陆生脊椎动物的体内已经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肺。两栖动物的肺较简单,如青蛙的肺仅是一层薄壁的囊,呼吸功能较差,还需要通过皮肤的辅助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适应陆地生活的同时,肺的结构里出现了肺泡,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由于鸟的肺结构十分致密并与特殊的气囊相通,使得它可以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有无脊椎 动物名称 呼吸器官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草履虫 表膜(细胞膜) (环节动物)蚯蚓 湿润的体壁 (节肢动物)蝗虫 气管 脊椎动物 (鱼纲)鱼类 鳃 (两栖纲)青蛙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爬行纲)蜥蜴 肺 (鸟纲)鸟类 肺,气囊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哺乳纲)牛 肺 【例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分析有错误的是( A ) A.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原因之一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会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 B. 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酒精的毒害作用,而使根系变黑、腐烂 C. 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从而获取能量 D .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1、人体活细胞时刻都在进行呼吸,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 B ) A.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养料 B.为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 C.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水 D.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有机物 2、饲养金鱼的人,每天都需用新鲜水置换鱼缸中的旧水,但如果在缸内放置一些金鱼藻之类的水生植物,则可以延长换水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 C ) A.金鱼藻可制造葡萄糖,供金鱼食用 B.金鱼藻可吸附水中污物保持水的清洁 C.金鱼藻可吸收金鱼排放的CO2,并放出O2供金鱼利用 D.金鱼以金鱼藻为食 【例2】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是( A ) A. 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 D.土壤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到低温损害 1、接力赛上,部分运动员因某些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感到腰酸腿疼,关于这一过程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此时无氧呼吸是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此时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组织细胞有毒害作用 C.此时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 D.此时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乳酸直接供给 2、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加盖后坛口必须加水密封。用水密封坛口的主要目的是( D ) A. 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C.利于乳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例3】将甲、乙两只活蝗虫做如下处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乙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浸入水中,结果是( B ) A. 甲蝗虫死 B.乙蝗虫死 C.同时死 D.都不死 1、表中的动物与其呼吸器官对应错误的是( D ) 选项 动物 器官 A 蛇 肺 B 鲫鱼 鳃 C 青蛙 肺与皮肤 D 家鸽 气囊 1、氧在人体细胞中的作用是( B ) A. 分解食物为人体提供营养 B.分解有机物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分解无机物为人体提供能量 D.分解水释放热量 2、下列关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二氧化碳或抽取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用于( A )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 4、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B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 5、在缺水的旱季,非洲肺鱼深藏在泥洞中进行夏眠。在夏眠时,肺鱼不吃不动,通过类似于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直到雨季来临才破洞而出。肺鱼在夏眠过程中( D ) A.不需要氧气 B.新陈代谢完全停止 C.不能适应旱季环境 D.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 6、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可再生资源,我国正式开展实施“玉米转化汽油醇”工程。汽油醇主要是由汽油与乙醇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下列反应与“玉米转化汽油醇”这项技术直接相关的是( D ) A.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B.糖类+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C.葡萄糖乳酸+能量 D.葡萄糖酒精(乙醇)+二氧化碳+能量 7、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可以尝试这样自制酸奶:将新鲜的牛奶加入适量的蔗糖煮沸后,装入消毒的大口玻璃瓶内,再将适量的酸奶倒入其中。能够成功制成酸奶的操作是( B ) A. 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并封存 B.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并封存 C.煮沸后立即倒入酸奶不封存 D.煮沸后冷却再倒入酸奶不封存 8、如图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 甲是恒温动物 B.乙是恒温动物 C.甲是变温动物 D.无法确定 9、运动员在进行不同项目运动时,机体供能方式不同。对三种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 运动项目 总需氧量/L 实际摄入氧量/L 血液乳酸增加量 马拉松跑 600 589 略有增加 400 m跑 16 2 显著增加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马拉松跑、400 m跑运动过程中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分别是( A ) A.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C.无氧呼吸、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有氧呼吸 10、研究人员将酿制米酒时密闭容器中三种物质的变化情况绘成如图,那么甲、乙、丙分别代表( A ) A.氧气、二氧化碳、酒精 B.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C.氧气、酒精、二氧化碳 D.酒精、二氧化碳、氧气 11、某农工商贸集团生产基地的工作人员,在可控制温度和大气成分的塑料薄膜大棚中栽培蔬菜,为了提高蔬菜产量,常常采取一些措施。请根据植物新陈代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当白天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土壤中水分、无机盐充分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时,为使蔬菜增产,应采取的措施是__ _。采取该措施的主要理由是__ __。 (2)夜晚适当__ __大棚的温度,使蔬菜的__ __作用减弱,减少__ __的分解。 【答案】(1)增加二氧化碳含量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2)降低 呼吸 有机物 12、已知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分为两等份,分别装入相同的两个烧瓶中,其装置如图所示。将这两个烧瓶同时置于37℃条件下,并定时向乙装置内通入新鲜空气,经过相同的时间后: (1)甲烧瓶内所产生的物质是__ _,澄清石灰水将__ __。 (2)乙烧瓶内所产生的物质是__ _,澄清石灰水将 。 (3)从理论上讲,乙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比甲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速度要__ __(选填“快”或“慢”)。 (4)如果用温度计测量两烧瓶内溶液的温度,温度较高的是__ __(选填“甲”或“乙”)烧瓶内的溶液。 【答案】(1)酒精和二氧化碳 变浑浊;(2)水和二氧化碳 变浑浊;(3)快;(4)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