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9张PPT)2005~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分析 及教学建议广东仲元中学 曾国琼一、2005~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实验内容分析二、2005~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实验题命题依据三、化学实验复习建议四、化学高考备考策略与答题得分技巧一、2005~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实验内容分析2005~2011年的广东高考化学实验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12题非选择题:15道化学实验知识的大融合:试剂、仪器的选择仪器、装置的绘制;称量、溶解、过滤、趁热过滤、结晶、重结晶、灼烧等基本实验操作的作用、目的;物质(或离子)的检验 、分离和提纯 ,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和评价,实验现象的预测和描述,实验结果的归纳与表达,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相融合……中学化学核心知识的大融合:化学实验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逐渐渗透、融合,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电极反应式化学平衡:温度、浓度、pH等影响因素盐类的水解平衡:调节溶液的pH沉淀的溶解平衡:溶解度曲线简要分析2005~2010年广东省高考题中的实验题(一)选择题05年1题、06年2题、07年4题,08、09、10各1题、11年2题共12道选择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实验安全问题溶解、过滤、趁热过滤、蒸发、蒸馏、结晶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常见的物质(或离子)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溶液的配制酸碱中和滴定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常见物质的性质及颜色变化。从实验“绿色化”的角度,考查“萃取”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发生与停止的控制技巧、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几个方面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要求考生将实验目的与相应的实验内容相配对,考查角度是实验设计能力(二)2005~2011年的广东高考化学实验题共有15道,从考查的知识点角度将他们分为四类:1.以常见气体的制备及性质为载体考查气体的发生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以及性质实验装置05年20题06年21题09年19题(1)表面超纲、实际不超纲:新课程实施后,学生学过的气体的制备只有O2、CO2、NH3,因此2005年考查SO2的制取,好象超纲,实际是考查对制取CO2的能力迁移,且无论是SO2的性质还是NH3的性质都属于考纲所要求的S和N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大胆考查绘图能力:无论是全国的考纲还是广东的考纲历年来都有“能绘制和识别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要求,但除1998年试测题出现过以外,多年来全国和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都没有考查过。(3)对实验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验证:这是历年高考试题没有考查过的。05年制取SO2时产气慢原因可能很多,命题者为了减小试题的开放度,限制了一些条件:第一,说明了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气体第二,有气体产生但缓慢第三,后续实验现象不明显,并不是没有第四,不存在气密性问题;第五,题目限制制取二氧化硫的反应试剂为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因此,试题的指向非常明确:产生上述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硫酸的浓度和Na2SO3变质引起的。2.以常见物质的提纯或制备为载体考查中学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05年21题06年20题07年21题08年19题09年22题10年32题11年32题(1)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机融合在一起:05年涉及到将I-氧化为I2的氧化剂的选择;06年考查了将溶液pH控制在3.5的原因分析;07年则要学生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理解,以回答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08年则要学生根据给定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09分析溶解度曲线,回答产品Mg(ClO3)2中含有NaCl析出的原因及除去方法10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1年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电解(2)大力考查常见基本实验操作:近几年考查的基本实验操作有:粉碎、灼烧、称量、溶解、过滤、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水浴加热等,尤其是蒸发浓缩、趁热过滤,结合溶解度曲线反复考查。(3)通过工艺(或实验)流程图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除05是直接给出实验步骤外,06、07、08、09、10年、11年的题目都是通过将实验步骤以工艺(或实验)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图中涉及的的化学反应相对较少,实验步骤较多,这就需要学生既能将实验步骤转化为流程图,又能将流程图转化为实验步骤,需要学生能够将试题的信息、实际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进行整合。3.以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为载体考查了学生探究性实验方案的理解、分析、设计能力 07年的23题08年的21题09年的21题10年的33题11年的33题(1)考查了中学化学常见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07年的23题涉及到四种常见金属元素(Na、Al、Fe、Cu)中的三种(Al、Fe、Cu)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如:Al与NaOH溶液的反应,Fe与稀硫酸的反应、Cu与稀硝酸的反应,Fe2+的还原性,Fe3+与SCN-的反应,Cu2+与NaOH溶液的反应等;08年的21题涉及要求考生知道铁的氧化物有哪几种?这些氧化物铁元素的化合价如何?如何利用给定的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证明+2、+3铁元素的存在?(2)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科学探究”理念:几道高考题都很好的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其中设计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作答,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如果学生跳过这一步,就会导致实验过程这一重头戏的回答。(3)用化学术语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尽管以前的高考也涉及到文字表达,但一般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题。07年的23题、08年的21题、09年的21题、都是要求考生将所有的实验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10年的33题、11年的33题给出某些步骤。更注重了对考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全面考查,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思维的严密性、精确性、科学性、整体性等,要求考生有较高的知识内容层次、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文字表达能力。4.以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为载体考查了实验条件控制的思想07年22题08年20题09年20题10年31题11年的31题(1)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pH、固体的表面积以及催化剂。07年22题是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反应物的浓度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结论。08年20题则是按照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大理石规格对反应速率的影响。09年20题考查了温度和生成物起催化作用;10年31题考查了温度对反应物的转化率的影响。11年的31题考查了催化剂对产物的产率的影响。(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新课程将“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写入的课程标准,大纲也明确要求要了解控制实验条件。07年和08年都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这一实验考查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08年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①的关系图画出实验②、③、④的关系图,很好的考查了对图表的观察、分析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由此可见,2005~2011年的广东高考化学试卷尤其是实验题较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二、2005~2011年广东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实验题命题依据(一)考试大纲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略)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二)考试大纲对“化学实验基础”的要求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二)考试大纲对“化学实验基础”的要求5.能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6.能根据实验试题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2)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3)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4)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课标》对化学学习能力尤其是实验能力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重视在学化学知识的同时理解科学的本质,训练科学探究的技能、培养探究的能力 ,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如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内容标准中有:1、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如必修《化学1》和《化学2》的内容标准中有:4、认识实验、假说、模型化、比较、分类等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的作用。5、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6、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的处理等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必修《化学1》和《化学2》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有:1.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 2.中和反应与中和热的测定。3.实验: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4.讨论或实验探究: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5.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6.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如:必修《化学1》和《化学2》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有:6.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7.实验探究 :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8.讨论从乙烯制备乙酸的合成路线。9.对比实验:尿液中葡萄糖的检测。10.实验:淀粉的水解和水解产物的检验。11.实验探究: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比较不同浓度溶液的某些性质差异。12.设计实验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三、化学实验教学建议加强实验教学(华南师范大学 梁勇)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让学生尽可能地多作实验。实验做得多了,实验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学生再遇到各种实验问题自然能准确回答。有些知识,特别是实验知识,光靠死记硬背是掌握不了的,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给学生安排充分的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实验题成绩肯定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加强正确化学语言训练(华南师范大学 梁勇)随着近几年广东省新课标的实施,化学实验试题中开放性题目所占比例日益提高。开放性实验试题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化学语言对实验操作、化学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准确、科学的描述。在评卷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明明知道正确的答案,但由于文字表达不准确、不科学,化学术语运用不熟练,生活化语言过多,最后导致失分。在今后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必须下力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规范的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加强化学原理与实验专题训练(华南师范大学 梁勇)近几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中实验题目非常灵活,没有片面地考查实验,而是把实验和相关的化学原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在实验中应用的掌握情况这类试题要求学生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实验的现象是什么,关键点是什么,然后根据学过的化学原理进行对照,通过原理对实验现象作出合适的解释。建议在以后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化学原理与实验的专题训练,将实验和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绿色环保、科学研究中体现出来的化学原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掌握化学实验的应用,以提高学生对各种实验试题题材的适应能力。加强实验操作、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仪器细节训练(华南师范大学 梁勇)化学实验对学生的要求特别高,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考虑不周全,缺少一些细节条件或有些条件达不到要求,将得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果,所以中学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加强学生在实验操作、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仪器细节方面的训练。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都有实验操作描述、实验仪器装置图连接等内容,大部分考生大概能理解试题意图,主要的内容也能正确作答,但对实验细节的把握能力比较差,过程描述不仔细、不准确、不完整,这里少答一点,那里错答一点,累计起来导致失分较多,这也是考生们感觉实验题目不难但得不到高分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重点训练学生对实验操作、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仪器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思考,以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现象、过程、仪器的认识,提高对实验细节把握的能力。重视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能的培养(广东省考试院 )要让学生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都有加强,要让学生学会合理解释实验目的、过程:能提出假设,独立选择适当的实验药品与仪器,设计正确的实验流程,较准确预测实验重要现象,进行正确的实验条件控制与操作,及时发现与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合理结论以检验假设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要引导考生自觉参与实验、学会在实验过程中思考、探索、研究和创造。(一)回归教材,将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尤其实验能力的培养融合在日常教学中(二)实验复习策略选择题(化学实验基础知识)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常见仪器的使用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事故事故处理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4.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鉴定5、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6.实验安全,实验“绿色化”。7.通过实验设计考查实验条件控制、试剂的选择等。8.实验发生与停止的控制技巧、实验废弃物的处理非选择题(选几个专题)专题一: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专题二:理解、掌握检查装置气密性、量取气体体积、喷泉实验的原理专题三 常见物质的制备与提纯实验流程图的分析和理解利用溶解度曲线专题四:探究性实验设计与评价专题五:以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为载体考查了实验条件控制的思想(一)实验数据表格题(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三)如何进行选修6《实验化学》的教学实验化学的目标、内容《实验化学》采用以过程方法中心和实验活动中心为主,向学生展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绿色化学的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实验化学》以实验活动和实验方法为课程取向,精心选择、组织了四大单元9个课题、20个实验,还有一些科学探究和拓展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活动,获得一些化学事实,再经过思考、归纳、小结,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初步掌握分离、提纯、制备、合成物质的方法;认识反应条件的控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认识定量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建议做几个化学实验类型 题目 来源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海带中碘的提取 人教版P20;苏教版P2;鲁科版P5物质的制备 摩尔盐的制备 人教版P25用KCl和NaNO3制备KNO3 苏教版P13;鲁科版P6物质的检验 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 人教版P37;建议做几个化学实验类型 题目 来源定量测定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人教版P53;鲁科版P69;苏教版P74实验条件控制 1、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2、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3、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4、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苏教版P44、48、54山东版p49(三)如何进行《实验化学》的教学(4课时完成)1.预习(1)复习与本实验有关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以学案的形式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完成)。(2)设计(或熟悉)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画出实验流程图,如果需要绘制实验装置图、设计实验记录表。(三)如何进行《实验化学》的教学(4课时完成)2.通过交流、评价,优化实验方案,对方案中的具体步骤提出操作注意事项。(可以是学生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教师补充;也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1)从化学反应原理出发①加了什么试剂?加入这种试剂的作用是什么?加入试剂后反应的化学(离子)方程式如何写?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做氧化剂、哪种物质做还原剂?某一试剂能否用其它物质代替?②这些试剂的保存有无特殊要求?若有,原因是什么?试剂是否可能变质? 如果变质对该实验有无影响?③实验过程中加入的反应物的是需要否过量?过量的原因是什么?④反应生成的产物有哪些?副产物是否会对后续实验产生不良影响?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若有,应如何处理?(2)关于操作和仪器①根据流程图分析,某一步实验所进行的基本操作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操作?②如何进行这一实验操作(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如何引发喷泉实验、如何量取气体的体积?如何进行过滤、趁热过滤、蒸发、分液?如何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如何按要求配制溶液等)?③操作中用到什么仪器?这种仪器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其它仪器代替?这些仪器组成的装置叫什么?画出装置图。④如何从试剂瓶中取出试剂?(3)关于实验现象①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②如果没有观察到你所预计的实验现象,可能原因有哪些?(三)如何进行《实验化学》的教学3.实验:(1)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2)发现异常情况要分析具体原因,提出解决方法修正实验方案,根据新方案进行实验检验新方案的可行性。(3)分析整理实验记录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三)如何进行《实验化学》的教学4.拓展练习(选择与该实验有关的练习)【案例一】实验3-1 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设计实验检验可能含有Fe3+、Al3+、Ag+、Ba2+的混合溶液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仅限选择的试剂:含有Fe3+、Al3+、Ag+、Ba2+的混合溶液、1mol/L硫酸、2mol/L盐酸、2mol/LNaOH溶液、稀氨水、20%KSCN溶液。物质的检测的分类:物质的检测通常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其中定性检验通常在定量测定之前进行。定性检验的主要目的是鉴定物质含有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官能团),如某物质所含离子的检验、药物有效成分的检验等。定量测定的主要目的是测定物质中某组分的含量,如补铁剂中铁含量的测定、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等。一般来说物质的检验的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如下:(1)观察物质的外观确定其状态、颜色、气味等,然后准备试样。(2)配成溶液将待测样品配成溶液时,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是加水溶解、也可以是加酸溶解,还可以是加碱溶解。一般来说物质的检验的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如下:(3)根据要检验的物质或离子的性质选择适宜的试剂。①根据限选试剂进行分析,哪些试剂要与被检验的物质或离子反应,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②分析加入试剂后混合物中的其他物质或离子是否有干扰。一般来说物质的检验的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如下:(4)为排除干扰而进行分离当溶液中有多种离子存在时,应排除离子间的相互干扰,这就需要我们从检验试剂加入顺序考虑或按性质相近与否将离子逐次分组分离,再分别逐一检验。为排除其他物质或离子的干扰要进行分离,所以要注意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及用量。(5)将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以流程图的形式画出。(6)根据流程图写出实验步骤【案例二】1 .取5 g 左右的干海带,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用刷字刷净(不要用水冲洗),用剪刀剪碎后,用酒精湿润,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灼烧海带至完全成灰,停止加热,冷却。2 .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30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min,过滤。3.向滤液中加入1 mL稀硫酸(2mol·L-1),再加约1mLH2O2(质量分数3%),观察现象。取出少许混合液,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再向余液中加入2mLCCl4。海带①灼烧灰烬②水浸③过滤滤液④酸化⑤氧化⑥萃取有机层⑦足量40%NaOH溶液⑧分液水层⑨硫酸酸化⑩过滤I2④硫酸酸化⑤炒干、研细粉末⑥加K2Cr2O7固体⑦加热,升华④硫酸酸化⑤H2O2溶液⑥淀粉溶液溶液Ⅰ溶液Ⅱ碘的制取及检验四、《化学高考备考策略与答题得分技巧》广东省考化学评卷组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实验题是高考化学试题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题型,近年来逐渐朝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方面发展,选择内容涉及面广,与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联系紧密,答题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选择、填空、计算、绘图、提出假设、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1)审题要全面、严谨、细致。掌握试题信息,理解题意,理清解题思路。实验题中经常对答题方式、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试剂、方法、数量浓度等进行限制。(2)文字表达要规范、清晰、准确、完整、简明扼要,并注意逻辑性和可行性。(3)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的规范性操作。如溶解、搅拌、过滤、沉淀、分液、洗涤、灼烧、溶液转移、离子检验、重结晶等,这些常见的实验操作皆存在规范性要求、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点,必须牢牢掌握,(4)加强对量的概念的认识。探究实验的实验设计时经常会遇到控制试剂用量的问题,特别在混合物分离机混合物或离子检验过程中都要求用量的控制。在混合物分离时一般要加入过量分离用试剂,以保证完成分离,避免影响后续操作或鉴定;而在化合物或离子的检验时一般要控制加入少量检验试剂,一方面是鉴定操作的规范性要求,另一方面加入的试剂过量有可能导致颜色变化不明显或者鉴定失败。(5)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或试剂时要充分关注和考虑绿色、环保、经济、低碳、再生、废物利用等问题,以适应社会分子需求与化学发展趋势,提高答题得分。当试题种可行的实验方案或方法较多时,一定要选择可行性最高、现象最明显、结果最好并符合上述要求的方案或方法,不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案或方法同时写在答卷上。(6)化学符号书写要规范,特别要注意避免字母大小写出错。文字描述不可出现错别字,尤其是一些关键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