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自学目标刑法的作用及内容?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及种类?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关键词:刑法犯罪刑罚了解罪与罚壹孙小果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你的判断理由是什么??刑法的作用和内容(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内容: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罪与罚)新晃操场埋尸案杭州杀妻碎尸案杭州保姆纵火案校园欺凌案四川夹江公交车爆炸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案例吗?案例透视思考: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什么?危害程度如何?(请从个人、他人、家庭、社会角度分析)案例透视犯罪带来了哪些危害?对他人伤害了他人的生命对自己受法律制裁葬送自身前程对家庭带来致命的精神打击和无法弥补伤痛对社会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2019年12月23日,云南省高级法院对孙小果1997年犯强奸罪、强制侮辱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再审案依法公开宣判,决定维持昆明市中级法院1998年2月一审对孙小果判处死刑的判决,并与其出狱后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五年的终审判决合并,决定对孙小果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孙小果的判决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5.刑罚的种类刑罚主刑附加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主刑只能单独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杭州中院一审以放火罪判处莫焕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4.什么是刑罚?含义刑事处罚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什么是犯罪?含义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法律标志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三个基本特征知识闯关典例2:C下图有一处错误,错误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考考你“刑罚”就是“刑法”吗?刑法规定犯罪结果刑罚有的同学认为:成年人犯罪应该受法律制裁。我现在年龄还小,即使犯罪了,也不受处罚。这些同学的想法对吗?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话题探讨2019年10月20日,大连沙河口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一名10岁的女孩被一个13岁男孩以极其残忍的手法杀害,抛尸在离女孩家不到百米的绿化带。女孩被发现时左手呈抓挠状,眼睛未闭紧,血肉模糊。脸部、头部受重伤,颈部有掐痕,太阳穴及身上共有7处刀伤。裤子已经被褪到了膝盖以下,前胸没有了衣物,身上压着两个垃圾袋,里面装着砖头和碎瓦块。13岁男孩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需要受到刑罚处罚吗?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法律在线事后经调查,蔡某某,13岁,超过了一米七,160斤,比一个普通成年人体格还要强壮,经常跟踪女性、搂抱女同学、掀女童裙子、打自己妈妈,还曾闹到派出所。从蔡某身上我们得到什么启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不良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就有可能滑进犯罪的深渊。预防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歧途正道不良习惯关键词:自我防范远离犯罪加强自我防范贰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1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2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自觉守法的人;3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范于未然。4不良行为(第十四条)严重不良行为(第三十四条)1.旷课、夜不归宿;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6.多次偷窃;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名言警句1.小时偷针,大时偷金。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4.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小便宜吃大亏。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on’tForget预防犯罪了解罪与罚刑法的作用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及刑罚的分类加强自我防范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课堂演练:小强的周记中对于法律名词的使用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出你的理由。有一天小强看了一则法律新闻,是关于某个身居要职的人被判处死刑的消息。后来他在周记中写到:“那个大官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触犯刑罚,受到刑罚处罚,真是大快人心。我们不能向这样的人学习,否则,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受到这样的处罚就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同样是不当言论,同样是违法行为,二者有什么区别?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mp4 5.2预防犯罪.pptx e696035ddbed3c5d30aae1ae402748e5.mp4 未成年人保护.mp4 杭州保姆纵火案.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