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课 水受热遇泠会怎样 教材简析 本课要建构的科学概念是“液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为了达到这教学目标本课从水这最常见的液体出发,设计了“探究水受热遇冷的变化”科学实践活动,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组装实验装置。第二个环节是将实验装置放到热水中,也就是使水受热,观察实验装置中水位的变化现象。第三个环节是将实验装置从热水中拿出后再放入冷水中,也就是使水遇冷,再观察实验装置中水位的变化现象。第四个环节是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本课的拓展与应用部分包括两个内容。一个内容是引导学生研究其他液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另一个内容是了解温度计的发明,知道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学情分析 对四年级学生来说,烧热水、水结冰都是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学生可能并没有思考过其背后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讨论如果水受热或遇冷,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一般条件下,水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2.能从水受热遇冷的变化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3.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针对水受热遇冷的变化,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4.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水受热遇冷发生的变化。 5.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与概括等方法,得出液体一般具有热账冷缩性质的结论。 6.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力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自己的思法。 7.认识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在一般条件下,水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难点: 1.能从水受热遇冷的变化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针对水受热遇冷的变化,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教学方式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瓶、橡皮塞、玻璃管、烧杯、加颜料的水、热水、冷水 学生准备:活动手册、铅笔等 资源来源 网络、自制课件 教学案 一、 提出和聚焦问题 1.根据课页,提出下列问题: (1)在壶里加满水后放在灶台上烧,会出现什么现象? (2)水还没有烧开,壶里的水就往外溢。这是怎么回事儿? (3)如果水遇冷,它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2.围绕上述问题,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 3.将问题聚集到:水受热和遇冷会出现什么变化?(板书课题) 二、科学实践活动: : 探究水受热遇冷的变化 1.讨论实验方法,组装实验装置。 (1)介绍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作用。 (2)谈话:如果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实验装置,研究水受热和遇冷时发生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 (3)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实验方法。 (4)指导学生参考教科书上的图示,组装实验装置。 学生活动时,要提醒安全注意事项,特别是对玻璃制品,要轻拿轻放。 组装完成后,用胶圈标记玻璃管中的水位。 2.观察水受热后出现的现象。 (1) 提出下列问题: a.如果把实验装置放人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b.玻璃管中的水位会有什么变化? c.水位的变化说明什么发生变化? (2)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预测变化。 (3)学生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用胶圈标记玻璃管中的水位。 将观察到的水位变化,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实验后讨论: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 3. 观察水遇冷后出现的现象。 (1)引导学生预测:如果再把实验装置放人冷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预测记录下来。 (2) 学生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后讨论:通过实验,发现了什么? 4.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 提出下列问题: ●在上面的实验中,随着受热,实验装置中的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遇冷,实验装置中的水位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装置中的水受热或遇冷,水位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水位的升高或降低,是水的总量变多或减少了吗? (2)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围绕上述问题思考、讨论,并交流和表达。 (3)得出结论:像实验中观察的那样,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变化叫作热胀冷缩;也就是说, 在一般条件下水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三、拓展与应用 1.研究其他液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 提出猜想: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2)讨论实验方法。 ●我们还可以研究哪些液体? ●怎么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将盛有不同液体的实验装置,分别先后放人热水和冷水中,出现什么现象就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3) 引导学生迁移研究水受热遇冷的方法,用酒精、橙汁、酱油和食用油等液体进行实验。 (4) 实验后讨论: ●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 (5) 归纳、推理:水、酒精、食用油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人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液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 了解温度计的发明。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什么性质测量温度的? (2)学生阅读资料,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史。 四、总结归纳,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