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学年(上)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B.金字塔 C.司母戊鼎 D.罗马广场 2.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巴比伦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3.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 A.法老在役使大批奴隶建造金字塔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等级森严 C.很多手工业者从事青铜铸造业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4.下图中最能代表商朝文化的是( ) 5.《史记》记载:“武王……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了这一制度实施的依据是( ) A.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 B.实际控制的疆域的大小 C.进献贡物的多少和为周王服役的情况 D.能力的大小 6.下列关于春秋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C.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角逐中原,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D.战争连绵不断,分裂趋势加剧,阻碍历史发展 7.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层面 日常规范 个人 用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 家庭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 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的召唤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8.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 ) A.民主制度 B.文学成就 C.科学成就 D.体育艺术 9.如果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希腊,你可能遇到的是( ) ①和苏格拉底在橄榄树下辩论 ②欣赏奥林匹克运动会 ③欣赏戏剧演出 ④使用螺旋提水器提水 ⑤用《十二铜表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⑥用浮力定律测金属的密度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10.下列事件发生在2世纪的是( ) A.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B.春秋争霸 C.罗马共和国成立 D.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11.中世纪时期的农奴虽然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他们仍然处于社会最底层,受剥削、压迫也最严重。以下诸多观点中能体现出这一点的是( ) ①不仅要交租,还要承担各种杂役 ②结婚也要获得主人的许可 ③农奴很少有能够活到40岁的 ④能逃离庄园去城市当学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如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 13.从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D.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 14.小明的爸爸送他一本世界名著,书中主要的内容有:阿拉伯国王、勇敢的苏丹王子及巴格达富丽堂皇的宫殿等。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 ) A.希腊文化发展的时代 B.阿拉伯文化发展的时代 C.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印度种姓制度发展的时代 15.世界古代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 ) A.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B.民主政治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16.《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实行郡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17.中国银行行徽(右图一)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右图二),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周 18.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对这次起义认识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B.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 C.起义前准备充分,建立政权 D.带领起义军消灭秦军的主力 19.某同学在学习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时笔记上有“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的记录。这一记录最可能是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 ) A.背景 B.内容 C. 启示 D. 影响 2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公元前3000多年至公元前2000年,诞生了四大文明古国,欧洲地中海沿岸也开始显露文明的曙光。东西方文明多元发展,交相辉映。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说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分别填写它们所处的国家。(4分)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2)任选两个国家,试各举一例代表其文明的成就。(2分) ??? (3)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宗教?产生于上图中的哪个国家?其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3分) ??? (4)写出图中E所处国家的名称。材料二体现的是该国的什么制度?(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二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对立双方互相转化,还主张“无为”。 材料三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还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材料四 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刑罚镇压人民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 (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2)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代表人物及学派。(4分) (3)当时各派思想家都四处游说,但大多未受到重用。写出材料四的代表人物及学派。这一流派的主张为什么受到当时一些统治者的青睐?(6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他南征北战,在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国土。他还将宗教发扬光大,让其邻国民众也脱离苦海…… 材料二:他是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他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他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材料四:他当政期间古希腊进入黄金时代,他让国家拥有了这世界上最完美的民主政治制度。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发扬了哪一宗教?(2分) ???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罗马法对后世有什么重大影响?(2分) ??? 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依据材料三,指出阿拉伯人能创造文化成就的原因之一。(2分) ???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它拥有的民主制度真的很完美吗?为什么?(4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的演说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创县制,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 材料三: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的制度,推行了一次重要改革,把日本历史推入一个新时代。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我们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当时该制度有何发展?(4分) ???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商君是如何“急耕战之赏”的。(6分) ??? (3)材料三中“重要改革”指的是什么?改革后,日本形成了什么国家体制?(4分) ???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改革的作用。(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汉代讲学图(汉代画像砖) (1)材料一中“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汉武帝创办的什么机构?该现象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2分) (4)结合以上问题的回答,试比较材料一、二所采取措施的作用的不同之处。(4分) 2020学年(上)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参考答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C A D B A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B A D A A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 20.(11分) (1)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4分) (2)古代埃及:金字塔、太阳历等。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古代印度:阿拉伯数字、佛教等。古代中国:甲骨文、青铜器等。(任写两个文明,每个文明写出一点即可)(2分) (3)佛教。C古印度。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3分) (4)古希腊。民主制度。(2分) 22.(12分) (1) 孔子。仁。(2分) (2)材料二:老子,道家。材料三:孟子,儒家。(4分) (3)韩非子,法家。原因:当时统治者变法图强,想要强化国君权力;战争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而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需要。(6分) 23.(10分) (1)阿育王。佛教。(2分) (2)屋大维。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2分) (3)穆罕默德。阿拉伯民族善于学习、重视文化。(2分) (4)伯里克利。不完美;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是少数人的民主。(4分) 24.(16分) (1)雅典民主制度。达到全盛,全体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4分) (2)商鞅变法。措施: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立有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6分) (3)大化改新。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体制。(4分) (4)改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使国家强大;改革推动生产力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等。(2分) 25.(11分) (1)秦始皇“焚书坑儒”;为了加强思想控制。(2分) (2)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中央集权。(3分) (3)太学。联系:兴办太学是独尊儒术的一种表现或措施。(2分) (4)秦始皇对儒家学说实行了极其野蛮粗暴的破坏,结果没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将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结果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