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部编版必修2 3.1坚持新发展理念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政治部编版必修2 3.1坚持新发展理念教案

资源简介

科目
政治
课题
第三课第一框《坚持新发展理念》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原因及要求;掌握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原因;知道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贯彻每一个理念。
能力目标: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收集、筛选有关新发展理念案例及时政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新发展理念的意识。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新发展理念的意识
公共参与: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参与国家经济建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各项要求
课前准备
教具:
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
2、多媒体
?




一、导入新课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27页
发展是为了什么,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提出了哪些新发展理念,如何去落实这些理念,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坚持新发展理念》
二、新课讲授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材料呈现: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问题: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问题探究:探讨下面问题,说说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周末,小凡与家人一起观看党的十九大新闻专题片,在为祖国“点赞”的同时,大家就各自美好生活需要展开了讨论。
小凡:我要更加努力,争取进入心目中理想的学校,更好的发展自己。
爸爸妈妈: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幸福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收入更高,居住条件更舒适,环境更优美,那就更好了。
爷爷奶奶:我们上了年纪,希望就医更方便一些,医疗水平更高一些。
问题:了解周围人对美好生活有哪些需要。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①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过渡: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材料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问题,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率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再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问题:结合我国面临的发展难题,谈谈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学生:根据材料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是以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过渡:五大发展理念分别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原因及要求又是什么?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材料呈现:2012——2017年,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有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000多户增加到1.6万多户。
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习近平指出,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创新之道,惟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教育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问题:(1)结合材料说明,创新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
(2)结合自身发展,谈谈青年人如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1)创新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商品。
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能够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②培养好奇心,善于至于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③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
④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问题: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应该如何做?
学生:结合初中所学回答
教师总结:
①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②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③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问题: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问题: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的什么问题?为什么?又应如何坚持创新发展?
教师总结: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100级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的什么问题?为什么?又应如何坚持协调发展?
学生:阅读课本35页,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材料呈现:20世纪90年代某村凭借山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社石灰石开采区,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石矿被村民称作“钱袋子”,然而“钱袋子”鼓起来的代价是灰蒙蒙的天、浑浊的水、尘土飞扬的山。从2005年开始村里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封山护水,把全村划分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田园观光区,陆续完成污水处理、垃圾清理、山塘水库修复、厂区拆迁、道路“三化”、河道整治等工程。如今该村青山环绕,漫山翠竹,小溪潺潺,鸟语花香,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转变,逐步形成了旅游观光、河道漂流、户外拓展、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的休闲旅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问题:(1)该村的可喜变化受益于什么样的发展理念?
(2)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绿色发展理念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发展的什么问题?为什么?又应如何坚持绿色发展?
学生:阅读课本36页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
教师讲解: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需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材料呈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到未来,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从新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设立,经过多年发展,甚至已经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2013年9月起,国务院先后批复成立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问题:材料体现了那一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注重解决发展的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发展理念?如何坚持这一发展理念?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开放的发展理念。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呈现: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由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提出,质食品占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分格尔系数越小,一般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
问题: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得益于那一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注重解决发展的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发展理念?如何坚持这一发展理念?
学生:根据图表及课本38页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恩格尔系数降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坚持共享发展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过渡:五大发展理念各自注重的问题不同,那么他们之间是否具有联系?是一种怎样的联系?
教师讲解: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展新境界。
三、结束新课
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需要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要让人民的幸福感更强,离不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这样才能让国家发展的更好,人民生活的更好。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思想、怎样坚持。掌握新发展理念的内容以及各个理念注重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坚持这一理念和如何坚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树立我们的新发展理念思想,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出一份力。
五、板书设计
坚持新发展理念
172656531750
内涵
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原因
要求
227901550800
167894041275001193165146050 创新
原因
协调

2、贯彻新发展理念 内容 绿色 各自解决问题、原因、要求

开放 之间的关系
共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