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目 政治 课题 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掌握按劳分配的地位、性质、决定因素及其重要性;知道按要素分配的意义;掌握消除贫困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能够区分居民的收入种类,能够分析初次分配和在分配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认同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的个人分配制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公共参与:能够自觉依法纳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的地位、性质、决定因素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 按要素分配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具: 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 2、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每年的集体分红让人羡慕,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办企业凌晨一笔不菲的工资,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该村富裕后还不忘带动周边的乡村共同富裕。 问题:该村实行了什么样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方式。那么除了按劳分配以外,我国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具体有哪些呢?他们的地位又如何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新课讲授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方式呢?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旧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过渡:从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哪种分配方式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那么,大家想想,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教师总结: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问题:大家想一下,如果不是按劳分配,而是平均分配,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开展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如果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和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所以,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同时也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之间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过渡:那么,我们说按劳分配在分配制度中占主体地位,那么这种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呢? 教师讲解: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首先,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必然是主体;同时,劳动者中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占多数,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其次,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最后,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过渡:在我们国家,个人收入的分配除了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分配方式。 教师讲解: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红利,债券所得利息等)。按劳动要素分配。(民营外资企业中和非公有制资本控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个体经济中的劳动者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如职业经理人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和问题解决方案所获得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 问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教师讲解: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问题: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区 别 范围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 体现关系 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包括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与使用者的交换关系) 地位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 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系 两者共同构成我国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坚持两者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材料呈现: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李的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了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叔叔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吕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问题:小吕一家人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劳动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过渡:我们来了解下几种居民收入。 教师讲解: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居民收入除了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还包括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材料呈现:小吴拥有三项国家专利,改进过43项设计工业和23种工艺设备,获得多项奖励,成为公司里响当当的最富技术工。 在公司工作的小张爱好旅游摄影,他应某网站约请开设个人专栏,分享旅途风光与见闻受到网友欢迎,收入不菲。 小马听说传销赚钱快,就做起了传销,结果不仅没有发下支付,反而债台高筑,并因触犯法律,受到制裁。 结合材料和你身边的实例,说说应该如何致富?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材料呈现: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党的18大以来,优化收入分配的有关政策不断出台,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共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2018年8月八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将工资薪金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原来的每月3500元调整为每月5000元,并新设立了专项扣除。开启了从分类税制。到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2018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这是自2005年到2018年,连续14年上调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2007年的人均40元增长到2018年的490元。 (1)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这些政策对优化收入分配的意义。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经济出台的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谈谈这些政策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过渡: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教师讲解:(1)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2)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3)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4)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名词解释:劳动生产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的比率,它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表示,个人收入提高要以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基础。 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业无偿支付财务给其他经济主体,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社会保障性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的政府收入差距,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也是一种重要的转移支付。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那纳税所得额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材料呈现: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65405250825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万人 00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万人 年份 问题:为什么要消除贫困?怎样消除贫困? 原因: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要求:为了消除贫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三、结束新课 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与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实现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的发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习近平强调,我们搞社会主义,就是要让各族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因此,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意义重大。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知道了按劳分配的地位,性质以及决定因素,基本内容和要求。知道了按要素分配的内容,必要性和意义。了解到居民收入的几种来源。知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及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理解共同富裕。 五、板书设计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2415540193675 132969079375 1、 决定因素 地位 性质 2、 按劳分配 决定因素 内容和要求 意义 259651514605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必要性 3、 按要素分配 内容 意义 299847022225 4、 居民收入 原因 5、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