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法不可违 课件(34张PPT+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法不可违 课件(34张PPT+2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该男子为什么会受到处罚?
违法行为的含义:
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李某认为自己只是开开玩笑,这是小事,没想到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你觉得这是小事吗?为什么?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补)
违法无小事
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A
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B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指引
作用
评价
作用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指引
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
评价
作用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
镜头一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民事违法
下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吗?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
镜头二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行政违法
镜头三
17岁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刑事违法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
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较轻
严重
行政法律规范
(行政法)
民事法律规范
(民法)
刑事法律规范
《刑法》
行政制裁
民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
行为
违法
类别
违法行为的分类
行政违法
行为
刑事违法
行为
(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刑罚处罚
较轻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重点识记
请找出以上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
1.都有社会危害性
2.都是违法行为
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的分类
按违法法律的类别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按危害严重程度
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与行政违法行为)
犯罪(即刑事违法行为)
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违法行为“三兄弟”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你的经验,以下行为违法吗?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镜头一
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镜头二
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镜头三
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侵犯财产权,违反了《合同法》
民事违法
侵犯了肖像权,违反《民法通则》
民事违法
侵犯了著作权,违反《著作权法》
民事违法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1)
民事权利
财产权
人身权
物权
债权
继承权
生命权
健康权
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
隐私权
婚姻自主权等。
(2)合同,又称契约,是由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协议。
民事违法行为
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教材P48相关链接)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判断:
一种民事违法行为只需要承担一种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
杜某因为殴打他人,扰乱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行政拘留5天,并处罚款200元。
(1)李某的行为是哪一种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2)你知道她违反了哪部法律吗?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但是如果把对方打成重伤,就会受到刑事处罚。

几个社会闲散青年觉得无聊,把铁路封闭网的铁丝剪断了几米长的豁口,导致几个小朋友钻进去玩耍,差点发生危险。
天津一男子为了好玩谎报险情,拨打119报警,谎报该区发生火灾,导致消防大队紧急出警。该区派出所民警将该男子抓获。
李某无聊留言抢银行,扰乱公共秩序,受到处罚。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政违法行为
知识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政违法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判断: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行政法律法规不仅仅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有《道路交通安全法》、《义务教育法》、
《环境保护法》等法律。
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
行政制裁:
①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②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与学校的记过处分是否一样?
不一样,处分的对象不一样,性质也不相同。
杜某因为殴打他人,扰乱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行政拘留5天,并处罚款200元。
(2)杜某受到了怎样的处罚?
(对国家公职人员违法失职但尚未达到犯罪的行为的内部制裁措施)
遵章守法
从今天这节课列举的这些人的教训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思考>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遵纪守法好少年,你准备怎么做呢?
个人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howA
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howB
法律
遵守
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howC
howD
自觉学法懂法,并劝阻、举报违法行为,宣传法律,积极与违法犯罪做斗争。(补)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停止侵害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如何判断违法行为的类别?
★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李某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
★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
★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小明的爸爸开车闯红灯。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抢劫他人财物。
★某人开玩笑说:“地震了。”引起恐慌,导致他人受重伤。
★欠钱不还。
★打架斗殴。
★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甲、乙两人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各处以200元罚款。
★乙因逆向骑车被交警罚款50元。
★经保修部门检查,乙的手表受损,价值100元。
★经鉴定,乙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眼视网膜脱落。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种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
犯罪
严重社会危害性
注: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1、图片“欠钱不还”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2、图片“谎报险情”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3、图片中涉及到“毒品犯罪”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4、2017年3月18日,一名旅客在从宁波飞往昆明的航班上谎称其同伴携带了炸弹。飞机抵达昆明机场后,这名旅客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机场公安治安拘留15日。旅客的行为是(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
5、2017年2月22日,南充一网友黄某在微博上发布村民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参与抢救的村委会书记已被隔离……5
570头家禽已被感染的信息。经调查,该信息为谣言。警方在及时辟谣后将黄某抓获。这一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每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后果
③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④要理性利用传播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