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45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45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课题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知道怎么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懂得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重点
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
难点
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非洲蝗灾》自2019年12月以来,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席卷东非,现已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等20多国,严重威胁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1900万人面临粮食安全危机。穹顶之下,又岂有完卵?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向人类慷慨地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我们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星球上生活。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讲授新课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材料:法国小女孩蒂皮与野生动物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三门峡引来3000多只天鹅栖息越冬!
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恩格斯曾作出如下论断:“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阅读教材P82探究与分享,谈谈你对恩格斯这句话的理解。视频《新冠肺炎的警示》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材料:最沉重的多米诺——世界动物灭绝基地2、建设生态文明材料:人类文明的历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重要性)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3、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两种做法: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问:你会选择哪种?为什么?①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1、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视频《安吉余村》思考: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路。请比较一下,这两条路有什么不同?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仔细阅读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
,请思考相关问题:怎么看到这件事,谈谈理由。王婶的说法是正确的,体现了绿色、协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小青父亲和厂长的说法都不对,没有认识到污染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危害。(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习近平材料:海绵城市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材料:低碳生活,勿以善小而不为。材料:史上最严”环保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和时代图景?①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怎样建设美丽中国?国家:①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立业;③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惩损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④政府要在全社会培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企业:①遵守法律法规;②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升级,降低生产能耗;③自学承担社会责任,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利润。习近平主席号召当代青少年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你打算如何响应号召,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个人:树立环保节能意识,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积极宣传节能环保知识,积极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课堂小结
寄语:野蛮地对待自然,人间如地狱;文明地对待自然,人间即天堂。地狱与天堂就在你的一念一行之间。让我们携手一起唱响美丽中国。视频《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板书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怎样)(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3)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制度、法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
非洲蝗灾
自2019年12月以来,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席卷东非,现已蔓延至印度和巴基斯坦等20多国,严重威胁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1900万人面临粮食安全危机。
穹顶之下,又岂有完卵?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向人类慷慨地提供丰富的资源,让我们在这个得天独厚的星球上生活。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6.2
自学导航——P81-88
第二章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怎样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
3.为什么坚持绿色的发展理念
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
我们的衣食住行最终来自于大自然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法国小女孩蒂皮,从小跟从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非洲丛林中长大,与野象相亲,与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一个个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乃至皮肉之苦的野生动物,最终都成为她最好的朋友。
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三门峡被称为天鹅之城,是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AAAA
级景区,水面常年保持在5000亩,林地面积5万亩,是河南的一座城市生态园。
三门峡引来3000多只天鹅栖息越冬!绝美画面好似人间仙境!
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
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通道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恩格斯曾作出如下论断:“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整治前
整治后
阅读教材P82探究与分享,谈谈你对恩格斯这句话的理解。
1952年,伦敦“杀人雾事件”造成12000多人死亡。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最沉重的多米诺——世界动物灭绝基地
倒数第二块墓碑上刻着“人类”
一只水泥大手,止住“骨牌”继续倒塌。手背后竖立着袋鼠、树懒、鹤类等物种。
这个多米诺告诫我们——
失去的无法挽回。现存的,更需要珍惜。我们要携起手来,保护每一种生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重要性)
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的人民才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才能听见春天的鸟鸣,看见秋日的繁星,才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中国。
3、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两种做法: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
①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浙江
湖北
中央农村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第一次富起来,走的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发展之路,只顾眼前一时的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鼓了“钱袋子”却伤了“居住环境”,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二次富起来,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从生态优势着手,转变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把绿水青山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就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路。请比较一下,这两条路有什么不同?
余村将特色产业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封山护林,以舒适、优美、生态、人文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
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绝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仔细阅读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
,请思考相关问题:
怎么看到这件事,谈谈理由。
王婶的说法是正确的,体现了绿色、协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小青父亲和厂长的说法都不对,没有认识到污染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危害。
(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
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习近平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
(3)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打开一扇窗
多乘公交车
多种一棵树
节能用家电
少用塑料袋
及时关计算机
低碳生活,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环保法》备受瞩目,这是1989年我国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后的首次修订,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
其体现出的亮点:凸显保护优先原则,建立公共预警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公益诉讼主体,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追责处罚力度。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1、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总结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①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建设美丽中国的内涵和时代图景?
国家
①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立业;
③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惩损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
④政府要在全社会培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3、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企业
①遵守法律法规;
②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升级,降低生产能耗;
③自学承担社会责任,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利润。
习近平主席号召当代青少年建设美丽中国,需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你打算如何响应号召,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树立环保节能意识,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01
02
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03
积极宣传节能环保知识,积极参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寄语:
野蛮地对待自然,人间如地狱;
文明地对待自然,人间即天堂。
地狱与天堂就在你的一念一行之间。
让我们携手一起唱响美丽中国。
感动中国人物——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1)为什么塞罕坝从“美丽高岭”变成“黄沙漫漫”?为什么它从“沙地荒原”变回“林海绿洲”?你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2)起草一份环保倡议书,传播你的环保理念。
①前期塞罕坝的转变是人们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的;后来的转变是由于人们对环境的大力保护,注重生态建设来实现的。
②启示: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们,必然受到它的惩罚。我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对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构成了现实威胁。爱护环境,崇尚文明,无疑是人类自身的道义和责任。为了牢固树立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保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别让生命之泉空流。
节约用纸,珍惜森林资源。
节约用电,不过早开灯,人走灯熄。
推动垃圾分类回收,让垃圾变成资源。
爱护绿化,不摧残花草树木……
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携手努力,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行动,保护环境,珍惜生命,让绿色永驻地球!
倡议人:XXX
XXX XXX
2020年
10
月20日
环保倡议书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怎样)
共筑生命家园
(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3)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制度、法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