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3-1-4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4)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日期 主 备 人 审 核 人 授 课 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教学重点 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学 习 过 程 二次备课 知识回顾: 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中,过氧化氢 破裂为氢 和氧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__。可见,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 ,而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所以说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提示:填“分子”或“原子”) 讲解: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呢?不同的原子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四、离子 问题:电子很小,运动的空间又这样特殊,它的运动与普通物体的运动有何不同,有什么特 点?你猜想下电子会怎样运动? 猜想:1、电子绕核运动 2、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3、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4、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验证:从课本上寻找资料,从网上查找资料 出示:从网上下载的电子形成模型 讲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离核距离:由近 远 能量高低:由低 高 出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能看出什么?(即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了什么知识?) 说明: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简洁、方便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 观察:课本图3-16, 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 找一找: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这三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什么特点? 你知道:稀有气体为什么曾经叫惰性气体?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是否有关系? 你认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哪一部分有关? 小结: 元素的类别 最外层 电子数 是否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得失电子 化学性质 金属 <4 末达 易失 活泼 非金属 ≥4 末达 易得 活泼 稀有气体 =4 达到 不易 稳定 练习:1、课后习题1、2 2、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Ir)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 ) A、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 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 D、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离子的形成(板书) 出示钠原子与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简图,利用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电子层的结构特征讲解分析离子的概念、离子符号的涵义、离子和原子的比较。 小结: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表示法——离子符号 阳离子:H+ Na+ Mg2+ Al3+ NH4+ 阴离子:Cl-、O2-、S2-、OH-、SO42-、CO32-、NO3- 3、离子符号的意义(数字2的意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 Mg2+ 表示两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 4、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 5、离子跟原子的比较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表示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S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Na+ 用离子符号表示如S2- 相互转化关系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布置作业:P72-73:8、9、10、11题 认真阅读教材结合预习完成练习。 积极思考并选组展示。 积极思考并选组展示。 教师总结。 认真审题,积极思考,合作完成。 独立完成。 教师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