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第一节 分子与原子 ?一、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并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培养学生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动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分子、原子的认识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难点: 1、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 2、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三、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 孕育新知 引入新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瞧,小红最近就遇上了这样的“不解之谜”。 (投影:湿衣服在太阳下晒干及糖在水中融化,水变甜的图片。) 很久以前一些学者就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产生了兴趣,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些学者对这些现象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象阶段。直到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这些现象才得以解释。看,这就是通过隧道扫描拍下的苯分子和硅原子的图片。(投影:教材图3-6和图3-7) 今天,我们就走进物质的微观世界,一起去探究构成物质奥秘。 (投影课题:分子和原子)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分子和原子的特点进行大胆猜想。 设问:证明猜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发挥空间想象力,悟出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通过老师总结,再次巧创情景,点燃学生的灵感火花,引入新课 学习新知 小组内讨论 提出最好用实验的方法来学习化学 通过“小红的疑惑”设计悬念,诱发学生灵感, 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知道化学来源于生活 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产生空间想象能力,大胆假设 ?????活动探究 ? ? ? ??? 探求新知 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出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给学生讲清要求,分发每一小组的实验报告。) 设计: 1、?教师演示实验:品红在冷水和在热水中扩散的对比实验。 2、两个学生探究实验:一是氨气的扩散;二是酒精与水(滴入红墨水)的混合。 实验做完,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老师引导全班同学对每一组的实验现象进行讨论(配合多媒体微观演示动画),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证明猜想是否正确。 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是否可以帮助小红解开她的困惑? ? 做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积极与同学合作,针对观察的现象,积极思考,正确解释现象并运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组间交流发现自已与他人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把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由于微观粒子的作用?,产生宏观现象。 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过渡 观察动画 ? 发现规律 ? 获得新知 ? 设计疑问,承上启下: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蒸发,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水电解后水分子变了没?是怎么变的?从而引出新的探究点。 播放动画,教师顺势利导引出分子的概念,教师再通过设问和举例的方式引出原子的概念。? ? 观察动画,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大胆发言。 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而原子不变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用动画把“微观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表观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获得新知,也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 通过设问,回忆旧知,孕育新知。 通过举例分析理解分子的概念。 反馈训练 ? 巩固、运用新知 ? 精心设计习题,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 设计了四道习题,第一道至第三道是基础题,第四道是拓展训练题。 学生认真做针对训练习题 交流自己的收获 巩固运用新知,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与难点。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分子与原子 一、分子原子的共同性质: 二、分子原子的本质不同是: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在化学变化中, 2都在不停地运动 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都有间隔 物理化学中分子本身不改变 ?教学反思: 分子和原子是本教材的一个难点,因为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只有一些感性认识,没有理性概念。让学生从宏观世界步入微观世界是本节课的难点,我突破难点的方法是:用形象生动的动画刺激学生的眼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思维兴奋点。抓住学生思维高潮,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恰当巧妙地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设计讨论题,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归纳,给学力不足的学生再一次提供了突破难点的机会。 本课题也是教材的一个重点,表现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本质上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为后面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我突出重点的方法是:?1、巧设鲜活真实的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从而诱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想象到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2、设计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并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微观粒子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3、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比如水的蒸发、湿衣服晾干等例子让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理解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 修订说明: 增加并优化了对学生的评价 名师的课堂实录可知: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和创造空间,以满足学生自己学习的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