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磁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宋体小4号)1.认识磁体,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知道磁场,了解地磁场。3.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4.知道磁化现象,知道指南针的原理。2.能力目标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二、学情分析磁现象使学生通过小学科学和生活实践已经比较熟悉的知识,但学生对磁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尤其对磁场的认识存在着迷惑,如何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如何用磁感线形象直观的描绘磁场是学生的难点,从抽象到直观的思辨过程需要学生辩证的认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磁体;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2.难点: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画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条形磁体八组(每组两块)、大头针八份、小磁针若干、自制挂钩八个、纸条、磁感线演示器9个、软铁片八片。2.学生:铁钉、螺母、铜丝、纸片等。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阐述:我们生活在磁的海洋中,磁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PPT展示)在小学三年级我们就学习了一些有关磁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究磁的奥秘。听讲观看老师展示的图片通过简单的阐述明确学习方向。认识磁体实验探究一:用磁铁靠近桌面上的物品。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被吸引的物体都是由什么组成的?阐述:磁铁除了吸铁之外还吸引钴和镍。(板书)1、磁性:吸引铁、钴、镍的性质。(ppt)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简单介绍磁体:天然磁体、人造磁体提问:磁体上的磁性分布是否均匀哪?实验探究二:磁体上的磁性分布。让条形磁体水平铺在纸面上的大头针。这说明磁体的磁性分布不均匀,两端最强,中间最弱。(板书)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这两个磁极的极性是否一样呢?实验探究: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指南的一端叫南极(N极)指北的一端叫北极(S极)提问:磁极间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哪?实验探究: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在两支平行放置的铅笔上,拿另一个条形磁体让两个同名的磁极或异名磁极靠近。观察并回答:有些物体被磁铁吸引。生答:铁记录观察现象:条形磁体的两端吸引的大头针最多。观察现象:小磁针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并且指南的一端总指南,指北的一端总指北。观察现象: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通过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磁性和磁体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磁体南极与北极的由来通过实验理解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磁场 提问:1、为什么磁极不接触就可以发生排斥与吸引的作用哪?阐述:1、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叫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我们如何认识和描述它哪?实验:1、吹气2、吹纸条显然通过看不见的物质对物体的作用能让我们认识和描述它。实验:把你们桌面上的小磁针移近桌面的磁体,观察小磁针在磁体周围的不同位置指向是否相同?2、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处的磁场方向。3、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每个小磁针只能描述该点的磁场方向,那么磁体周围的整个磁场又怎么描述呢?我们看科学家又是怎么描述磁场的。演示实验:撒铁粉实验。它只能反映一个平面上的磁场分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呐?同学们可以看到磁场分布在磁场周围的整个空间,并且每个面上的小磁针排布规律相同。教师引导:PPT动态演示听讲并笔记观察并思考实验并观察回答:指向不同,并且任何一点都有固定的指向。生答:摆放大量小磁针对比铁粉在磁场中前后的变化及特点。学生实验:把桌面上的条形磁体放入磁感线演示器,观察每个面上的小铁片的排布规律。实验:取一个平面平放在桌面上,把磁体放在其中间,在纸面上画出小磁针的分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的独学、对学进一步理解力。为学生辩证分析力的存在,以及确定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打好基础。科学方法:转换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辩证的认识磁场。在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基本性质。从平面到空间磁场的分布规律三、磁感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人们就把大量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来表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⑴任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处磁场方向一致;⑵磁体外部的磁感线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并在上面标上箭头表示方向)⑶是一些假想的曲线(没有画到的并非无磁场)。)听讲、思考并记录是相互的。学习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及磁极间磁感线的画法。和学生共同经历构建磁感线的理想模型的过程。并分析如何利用磁感线形象的描述磁场。培养科学思想。地磁场为什么指南针能指南北哪?四、地磁场:原来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地磁场,磁针指南北就是受到地磁场的作用。从刚才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地理的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叫磁偏角,这是由我国宋代的科学家沈括首先发现的。听讲并记录分析地磁场图片错误的地方通过小磁针的指向性认知地磁场的存在。并通过磁偏角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磁化为什么无序的小铁片放入磁场后就有序的排列哪?它有什么奥秘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107阅读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认知微观世界的变化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生答系统回顾和掌握知识点六、板书设计§7.1磁现象磁性磁体磁极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磁化七、反思评价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概念的教学是让学生从表象到本质的过程,是思维的飞跃,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通过实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磁的演示实验、分组验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认知,从表象到内在,通过转换法认知磁场,通过构建磁感线的理想模型来描绘磁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