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课题]电流与电路 [教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第十五章第一节 [授课对象]初三第一学期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第一节开始用一个小实验迈入电学门槛,编者用了贴近生活的三种用电器──灯泡、电机、门铃,让学生“想想做做”,目的在于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引发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引入下文──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 学习电流方向后,教材简介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以及发光二极管。这个知识的安插,是因为它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只求学生了解,无需详细学习。再如电池一节,编者用彩色照片出示了学生常见的锌银电池、充电电池、手机电池等。此类的知识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上网学习、调查研究、查询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是课本上的所有知识都在课堂中学,也不是只有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由于电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所以学生对“电”还是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连接过电路,再加上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在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形成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辨别通路、短路和开路(断路),并能说出短路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从现象中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对电池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难点: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六、教学方法 实验是学习电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节中,对电流、电路和电路图的认识都是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前提的,因此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连接电路,组织讨论。 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路组装、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七、教学资源 教材;网络上的实验视频; 八、教学流程设计 九、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课题 观察 设问 讨论 观看夜景图。 提问: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电,会变成什么样子?你想要知道哪些有关于电的方面的知识? 观察图画 展开想象, 积极回答问题。 创设情境,引起注意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电流 实验 讨论 提示实验内容 提出实验要求:开关要能控制灯泡 巡视指导 动手:连接电路使得小灯泡发光 讨论探究: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小灯泡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让学生体会电流的形成。 播放动画 类比启发 演示猜想,点播学生思路 提问:水流有方向,马路上的人流有方向,电流有没有方向? 观看,讨论,猜想。 认识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抽象变成形象。 设问 讨论 提问: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体验、讨论、回答问题 在连接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闭合开关、断开开关,强调电路的闭合性。 电路 观察 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有哪几部分组成? 观察自己连接的电路,联系自己的家庭电路,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观察能力,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以及其他复杂电路的组成。 设问 讨论 展示 启发学生认识各元件的作用,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光是一种能量,电是不是一种能量呢? 提问:在电路中电能有谁提供?最终电又变成什么?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手电筒,收音机,计算器中的电会用完吗? 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 讨论 媒体展示 引导学生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电路的三种状态 闭合、断开开关,体会通路和断路 观察展示,认识短路 结合学生实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只有电路闭合中才有电流的认识 电路图 设问 讲解 实践 提问:你能把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吗?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 讲解电路图,介绍元件符号。 让学生把实验时连接的电路的电路图画出来。 巡视指导 观察电路 讨论探究 观察符号图例 动手画图 了解实际电路连接前应该先画出电路图。 设问 讲解 示范 提问:通过实践,你认为画电路图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画电路图的经验。 观察示范。 总结 启发 引导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 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十、教学评价 分值 描述 4 在3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电路图动手连接简单电路,会举出生活中短路的例子,以及应该如何避免。能举例生活中的电路知识,将所学的电路知识归于生活。 3 在2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演示实验,掌握电路三种状态的特点,并能够根据特点判断出电路的状态,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2 在1的基础上,能够深入理解电流形成的原因是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并能够独立的进行电路图与实物图的相互转换,通过实验教学,能够认识电路有短路,断路,通路的三种状态。 1 能够知道电流的形成原因及其方向规定,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照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0 通过教师教授具有电流,电路的概念,识别和记忆简单的元件符号,知道电路的组成。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教学反思 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如:水流)类比电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