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法不可违》课件29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法不可违》课件29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法不可违》教案
课题
《法不可违》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以及如何做到遵章守法。能力目标: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守法、用法的人。
重点
违法无小事
难点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视频《两名男孩闯入高铁差2秒被撞倒
被行政拘留5日》
讲授新课
法不可违材料:小勤
见课件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因为小勤不懂法,不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实施了违法行为。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这样的事情是可以避免的。小勤可以多了解法律,明确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做违法的事。一、违法无小事1、法律的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提醒: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法不可违。2、什么是违法行为?所谓违法行为就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材料:下面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它们属于同一类违法吗?3、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比较三种违法行为的不同点、相同点
见课件材料:初中生张某
见课件问:张某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探究活动:请你判断下面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见课件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出示几幅违法图片
见课件问: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1、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谎报险情、传播谣言、殴打他人、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例:闯红灯、乱刻乱画、偷井盖…….视频《又一起“随手拍违规”:女子两小时拍下270辆违法车辆》材料:说一说下列行为是哪类违法行为?2、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材料: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材料:葛优
范冰冰
见课件3、面对身边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材料:几名妇女带着孩子,快速穿过位于张店西四路南首的胶济铁路封闭栅栏。此处的一个铁栅栏被人撬开,不时有市民从这儿通过。问: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材料:钟某
见课件——②我们要明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漫画:合同问:面对该情境我们应该怎样做?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课堂小结
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青春,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折射出生命的美丽光芒。与法同行的我们,必将绘出一道属于自己的亮丽风景。
拓展探究
板书
一、违法无小事1、法律的规范作用
2、什么是违法行为?3、违法行为的分类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2、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3、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2020年9月28日,两名男孩闯入高铁差2秒被撞倒
被行政拘留5日
5.1
目录
为什么法不可违?
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种类
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
违法无小事
1、法律的作用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发表观点,参与政治。
▲《税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缴纳税,如个人所得税等。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刑事诉讼法》规定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应当再追究刑责。
法律的规范作用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应当做什么
①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②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底线。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法不可违。
2、违法行为的含义
所谓违法行为就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法行为
▲李某捡到钱包后“占为己有”,失主找上门后索要报酬,失主不肯,李某一怒之下扔了财物。
▲李某去看足球比赛,看到主队胜利无望,抱怨裁判不公,和球磨一起再赛场大声辱骂“黑哨”。
▲李某疫情期间“闲赋在家”,上山捕获了野生动物拿到农贸市场高价出售,小赚一笔。
下面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它们属于同一类违法吗?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3、违法的种类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表现
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
触犯法律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犯罪
(刑事违
法行为)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欠债不还等行为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民法总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和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等
如故意杀人等行为
刑罚处罚(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刑法及有关犯罪的法律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初中生张某,结识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无心上学,不做作业,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但他未接受教训,还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少量财物,参加赌博等,后来还参与了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
张某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探究活动:请你判断下面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留学生小李恶作剧,谎称飞机上有炸弹,导致飞机起飞暂停,被警察带走教育,治安行政拘留5天,罚款2千元。
2.李某出门前忘记关水龙头,水渗到楼下,导致楼下邻居房间受损,邻居要求其道歉并赔偿1万元。
3.某地海关李关长贪污受贿,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被判贪污罪处有期徒刑20年,没收财产5千万。
4.李某酒后开车被查,违反了《交通安全法》,驾照被扣分,拘留15天,并处罚款3千元。
5.李某生意失败,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去抢劫,并杀害了被害人,法庭判处死刑。
6.三个初一学生,偷走设施的钢条,导致高压电塔倒塌,社会财产造成数百万元的损失。
行政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殴打他人
想一想,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人做过这些事吗?
1、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
  谎报险情、传播谣言、殴打他人、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
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
又一起“随手拍违规”:女子两小时拍下270辆违法车辆
说一说下列行为是哪类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
民事违法
民事违法
《合同法》
《民法总则》
《侵权法》
肖像权
著作权
《著作权法》
2、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
社会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由民法来规范。
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权利
物权
继承权
债权
……
生命权
健康权
姓名权
名誉权
隐私权
婚姻自主权
……
财产权
人身权
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能够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含义




民事主体
范冰冰阴阳合同,被责令要求按期缴纳税款和罚款与滞纳金共八亿余元人民币
艺龙旅行网使用“葛优躺”图片宣传本公司的旅游项目以及酒店预订,葛优认为侵犯了其肖像权,于是向法院起诉,索赔40万。
3、面对身边违法行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几名妇女带着孩子,快速穿过位于张店西四路南首的胶济铁路封闭栅栏。此处的一个铁栅栏被人撬开,不时有市民从这儿通过。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②我们要明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钟某和几位朋友觉得被害人阿勇、阿诚和阿光没有及时避让自己的车辆,让自己很没面子,双方发生争执。在争吵中钟某动起手来,同行人也上前“帮忙”,拿起随手的砖块、木棍等对三名被害人进行殴打,导致三名被害人一人重伤、一人轻伤、一人轻微伤。破案后,钟某及同案人不仅向三名被害人赔偿共计人民币73万元,还获得了相应的法律制裁,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面对该情境我们应该怎样做?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青春,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折射出生命的美丽光芒。与法同行的我们,必将绘出一道属于自己的亮丽风景。
拓展探究
小王家里饲养的宠物狗经常夜里狂吠,邻居很有意见,多次与小王交涉,小王却理直气壮的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现象,邻居于是报警,说狗叫扰乱了他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小王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小王很不服气。
公安机关为什么处罚小王?
法不可违
违法
无小事
1、法律的规范作用
3、违法行为的类别
2、违法行为的含义
警惕身边
的违法行为
1、警惕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
2、警惕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3、如何遵章守法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