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20张PPT+教案+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20张PPT+教案+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部编版教材
九上第三单元
6.2
共筑生命家园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请你描绘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学习任务
探究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探究分享
思考:视频中张明云的朴实话语说明了什么?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探究分享
思考:从下面这组漫画中你感受到什么?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荣共生。
探究分享
思考:结合视频中你最震撼的一幕谈谈感受。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生态兴文明兴,生态衰文明衰。
知识小结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Step

Step

Step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荣共生。
生态兴文明兴,生态衰文明衰。
相关链接
思考:习近平主席讲话表明中国致力于实现什么?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做法?
知识小结
2.怎样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探究二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塞罕坝今昔对比
余村今昔对比
相关链接
思考:从下面两组图片的对比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探究分享
思考:观看视频,探究洛阳的做法揭示了什么道理?
大雨
大量泥沙流入黄河
土路,村民违法进出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沟底旅游,沟上果林,文旅休闲融合
集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于一体。
实现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探究分享
思考:从漫画中,你感悟到什么?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公民的具体行动?
教材P86探究与分享
探究分享
2019年,全国法院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39957件,审结36733件,判处罪犯114633人,收结案数同比2018年分别上升50.9%、43.4%。。严格贯彻损害担责、全面赔偿原则,依法追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和环境权益。全国法院共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民事一审案件202671件,审结189120件,同比分别上升5.6%、3.5%。充分发挥行政审判预防功能,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及时履行监管职责。全年受理各类环境资源行政一审案件47588件,审结42078件,同比分别上升12.7%、0.8%。
思考:从环境资源审判到“绿色”民法典,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知识小结
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知识延伸
思考:从公益广告中谈谈你对美丽中国的憧憬。
经济繁荣
生态良好
人民幸福
知识小结
4.请你描绘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课堂板书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家园
6.2
共筑生命家园
一、单项选择题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下列不符合此观点的是(

A.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B.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C.买卖和食用国家珍稀保护动物
D.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2019年11月27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2018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我国取得这一成效的原因在于(????????)
①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中国的发展共识
②我国在应对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五十多载暑来寒往,河北塞罕坝林场几代人持续造林护林100多万亩,将原来“黄沙遮碧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山秃岭修复成“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华北绿肺。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塞罕坝的生态变迁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
②人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③人类善待自然,自然则滋养人类
④自然能满足人类的一切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新型冠状病毒”、“疯牛病”、“禽流感”、“人–猪链球菌”感染……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尽力改变自然界的自然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
C.人类要尽可能做到不开发自然资源
D.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对环境的破坏必然越大
5.2019年我国全面启动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北京等46个重点城市要在2020年底、其它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2025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体现我国(
?)
A.致力于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
B.公民人人自觉保护环境
C.民众都与自然和谐相处
D.把垃圾分类摆在环保工作首位
6.乡愁是后院沿着泥瓦飘飘的炊烟,是十八弯弯向家门口的山路,是妈妈手里的糯米团,是后院那棵永不结果的龙眼树“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反映了我国(

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②目前开展的各项工作都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③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现阶段工作重心已由经济建设转移为保护环境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7.“现在别说是打鸟,上山砍柴的人都没有了。”村民农宏伟说。崇左市龙州县逐卜乡弄岗村村民依靠给鸟类摄影发烧友当导游,吃上了“旅游饭”,并衍生出一条观鸟产业链,山村“观鸟经济”日渐红火,“观鸟经济”的红火(  )
①有利于增加村民经济收入,迈向总体小康
②是在努力探索一条广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③说明只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能促进经济发展
④表明村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
A.①②
?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2019年9月10日中国水利网站发布消息称,2019年全国各地对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突出问题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在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共排查出“四乱”问题56024个,截至2019年8月,已完成清理整治54173个。集中开展全国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
①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需要,有利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能彻底消除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
④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9.五一假期,小李和爸妈去浙江杭州西湖游玩。他们从常州坐动车到杭州火车站,接着乘坐地铁,出地铁站,三人骑行共享单车游览西湖美景。李家的出行方式体现了(
)
①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
②环保节俭的生活方式
③相互攀比的生活方式
④盲目消费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10.生态环境部2020年6月2日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公报显示,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2019年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全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涨落范围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4.1%,完成年度预期目标。
(1)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原因有哪些?
答题方向
一、C
C
B
B
A
C
C
D
A
二、10.(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④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⑤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本科目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树立人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培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认识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原因,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难点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6.2《共筑生命家园》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学习任务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4.请你描绘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结合学习任务预习课文
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讲授新课
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播放视频:《人与自然》,思考:视频中张明云的朴实话语说明了什么?学生结合视频畅所欲言,明确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之美。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知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呈现图片,思考:从下面这组漫画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结合漫画讨论,明确: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荣共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知识: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播放视频:《澳大利亚山火》,思考:结合视频中你最震撼的一幕谈谈感受。学生观看视频,畅所欲言,明确:生态兴文明兴,生态衰文明衰。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知识: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知识小结: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关链接,思考:习近平主席讲话表明中国致力于实现什么?学生观看讲话,思考问题,明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再次引出问题:怎样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知识:略知识小结:2.怎样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呈现图片,思考:从下面两组图片的对比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对比,并进行讨论。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知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播放视频:《经济与生态》,思考:观看视频,探究洛阳的做法揭示了什么道理?学生观看视频,讨论问题。教师在学生观看讨论的基础上,整理出视频中的内在联系,呈现思维图: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知识:——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呈现图片,思考:从漫画中,你感悟到什么?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知识: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教师再次抛出问题:公民的具体行动?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畅所欲言,教师归纳总结出具体行动。呈现资料和视频《
“绿色”民法典》,思考:从环境资源审判到“绿色”民法典,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观看素材,思考问题。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知识: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知识小结:3.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播放视频:《美丽中国幸福年》,思考:思考:从公益广告中谈谈你对美丽中国的憧憬。学生结合视频,畅所欲言。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知识: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知识小结4.请你描绘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见上)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观看讲话,思考问题。学生观看视频,记录关键词,教师整理关键词,并构筑思维图。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此处截取了央视《直播黄河》的片段,让学生在普通人的话语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素材的选取要注意其震撼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感受,从而认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里引用了习近平2020年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旨在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为怎样做奠定基础。旨在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并结合关键词梳理出其中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相应的知识。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教师可以通过民法典与教材的相关内容,选取一些素材,让学生对民法典有初步认识。前面已经由四个视频了,但我在选取时,感觉视频时间不长,但效果会比文字和图片强,所以还是保留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选择是否播放。
板书
反思
树立树立人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培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是本课必须让学生了解的。为此,要达到此目的,我不仅收集了大量的素材,然后在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素材进行了处理,旨在使学生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想结合日常生活明白我们可以做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