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透明和不透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透明和不透明》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中的第二课,本课围绕物体或材料的透光展开,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透明度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特征,并学会辨别物体是否透明的方法。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观察一组物体,辨别这些物体的透明程度,从而学会识别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活动二,观察两种灯泡的玻璃和它们发出的光,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描述看到的现象。活动三,是在掌握了透明与不透明物品的特征之后,检验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这个活动包括两个交流话题:一是调动生活经验,正确选择透明与不透明物品;二是联系具体的生活场景,观察并讨论家庭装修中选用不同透明度材料的做法及理由,从而加深对三种透明度材料的认识。活动四,是一个拓展活动,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这些活动都指向让学生把透光与透明相联系、比较,为中年段学习、探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积累必要的经验。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与思考能力,但还是还不具科学预测、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通过前一节课的学时的生活经验,已经对观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还不能有意识地把透明与光相联系。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科学的训练,促进科学探究习惯的形成,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同时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2.了解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物品的特征。(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将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依据。2.通过观察比较两种灯泡的玻璃和发光的不同现象,知道并描述透明和半透明物体的不同。(三)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特性,意识到它们在生活中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2.愿意把本组的发现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描述物体的材料或性质。难点:认识到透明与透光的异同。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不同透明度的灯泡(含点亮装置)、可视和不可视的储物箱、手电筒玻璃片、毛玻璃片。学生分组材料: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带颜色的小木块;塑料垫板、保鲜袋、练习本、打印纸、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装有透明、半透明灯泡的手电筒。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新课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光的知识,回忆一下,你对光了解多少?2.学生汇报交流。3.提问: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遇见物体会怎么样?4.学生猜测。(有些可以透过去,有些不能……)(设计意图: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学生熟悉并能引发思考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二)学习新课活动一:学会辨别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或材料1.实验可以检验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那么就让我们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试一试看看哪些物体光能透过去?哪些物体光不能透过去?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下三种玻璃片和一个带颜色的小木块。小组讨论一下,怎样观察实验。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4.明确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5.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适时指导。6.讨论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7.小结:隔着玻璃片我们看到的结果很清楚,我们称为透明物体(材料);隔着毛玻璃片我们看到的结果不是很清楚,我们称为半透明物体(材料);隔着瓷砖片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我们称为不透明物体(材料)。8.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这些物品(塑料垫板、保鲜袋、练习本、打印纸、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吧!(提示:如果观察碗老师给定的材料,还可以观察自己身边感兴趣的物品。)9.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这些物品是那种情况?在相应的空格里画“√”。物品透明程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塑料垫板保鲜袋装有空气的保鲜袋练习本打印纸一杯水10.汇报交流。11.提问:老师用手电筒照射这玻璃片和毛玻璃片,会有什么现象?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汇报交流。12.小结:玻璃片和毛玻璃片都可以透光,所以透明与透光是不一样的,同学们要注意啊!(设计意图:运用典型材料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三种材料,了解到隔着不同物体所看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加深对三种透明度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玻璃片,体会透明与透光的不同之处。)活动二:观察、比较两种灯泡的不同之处1.出示两种不同的灯泡,观察比较两种灯泡的玻璃有什么不同。2.学生说一说观察到的灯泡样子,知道两种灯泡一个是透明的,可以看到里面的灯丝,另一个是半透明的看不清里面的灯丝。3.教师演示实验:比较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同。4.学生观察现象。一个光线强一些,比较刺眼,另一个光线弱一些,比较柔和。5.小组活动:学生打开分别安装了两种不同小灯泡的手电筒,小组观察它们发光时有什么不同。(提示:注意不能让学生长时间看打开的透明玻璃的白炽灯泡,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两种灯泡的玻璃和灯光的不同,发现透明、半透明物体或材料的透光效果的变化,能够描述两者之间的不同。)活动三:认识透明透明程度不同的材料的实际用途观察可视和不可视的储物箱,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他们呢?2.交流、讨论。3.观察图片(教材36也图片)小组围绕“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不同的物体?”这一问题进行讨论。4.汇报交流,适时评价。(设计意图:在掌握了透明与不透明物品的特征之后,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了解到怎样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物品,并能说出依据,能检验学生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加深对透明、不透明的认识。)活动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你们对比一下我们的教室和你的家里的装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学生汇报交流,是因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呢?3.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房门、书柜门、窗帘?填写记录单,并说一说你的理由,。物品透明程度透明的半透明的不透明的房门书柜门窗帘玩具收纳盒4.创所欲言,全班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装修材料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科学,进一步明白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选择合适运用,参与设计书房装修,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体验。)(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总结。)七、板书设计11.透明与不透明透明能看清半透明看不清不透明看不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