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说课稿说教材: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P79—83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节的内容。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说学情: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三)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规定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变中有不变”的辨证观念。(四)说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2、渗透“转化”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五)说教法、学法及教具学具准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着观察、操作、推理、比较、交流、实验、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本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方格纸(六)说教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个教学程序: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探究 发现新知、反馈练习 发展思维、课堂总结。一、复习回顾1、师:我们都是五年级的学生了,现在我想测试一下大家看看你们以前学的怎么样。那你们敢不下敢接受测试?出示多媒体课件,上面是三年级和四年级相关平面图形的题目。(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2、师:同学们真棒!知识掌握的也非常好!下面有道挑战题,敢接受挑战吗?有三个图形,你能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多媒体出示图形,让学生进行猜想。并向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会有学生提出割补的想法。师:(电脑幻灯片演示割补过程)大家听懂他的意思了吗?刚才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这些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也就是规则的图形,这在数学上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转化。(板书:转化)学习数学从一开始到现在,我们常常用到转化的方法。师:在刚刚转化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一个图形通过剪拼可以转化为其他图形。转化以后,形状虽然变了,但面积不变。(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猜想引入了转化这种新的数学思想,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情景引入(出示课件)教材79页主题图⑴观察主题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让学生畅所欲言。⑵(出示多媒体课件)学过的平面图形2、导入:师:刚才,同学们发现学校门前的两个大花坛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行四边形,怎样比较这两个花坛的大小呢?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判断它们的大小吗?(预设:数格子、剪、拼法、计算)。 教师板书:1、数方格。2、剪、拼法。3、计算。师: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了,那你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预设:不会)师:看来计算这种方法我们暂时不能做,不过,学了今天的内容你们就会了。( 设计意图 :由生活中的问题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学习新知识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三、探究新知 发现新知1、操作比较:师:多能干呀,说了这么多方法。那我们现在选一种方法来试一试好吗?两人一组(1)选一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2)同桌交流,说说你们要用的哪种方法,和同桌一起做,得出结论后再全班交流。2、汇报交流(1)数格子比较学生投影展示(2)剪、拼法比较学生演示: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再拼成一个长方形,再重叠比较。师:他的方法很有趣,请他再给我们演示一遍好吗?学生演示。师:谁能说说他是怎么做的?生:他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学生展示其他的剪拼方法,教师多媒体演示。师:不管是哪种方法,平行四边形都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里的变在数学上就叫做转化,就是刚开始上课时说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思想。3、找关系并推导公式:(1)观察发现:观察原平行四边形和新拼的长方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提示:A、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有什么关系?(预设: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变成了长方形的长,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变成了长方形的宽,它们的面积相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板书:(2)推导公式:师:那你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吗?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推导过程。(多个学生复述,同桌互相说一说)(设计意图 :水到渠成,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3)、验证公式:师:这个面积公式是否对于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适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吧!学生拿出已画好的平行四边形。师: 在格子图上数一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再数一数底和高各是多少?并记录下来。利用公式算一算面积,看看是否和数出的面积相等?学生数并计算、比较,结论是公式正确。师:(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有了公式就可以计算两个学习伙伴的面积是一样大的。(4)讲解: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字母什么表示?(预设:S=a×h)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预设:要知道它的底和高。)师: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下面让我们运用公式,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4、利用公式解决例1。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S=ah=6×4=24(m2), 6×4=24(m2)(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和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让学生验证公式,这一过程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四、反馈练习,发展思维师:咱们班的同学非常厉害,刚才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成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接下来我就看看大家掌握了多少的知识?我们去智慧闯关之旅吧。出示多媒体的题目,让学生做。(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扣课题,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五、课堂小结反思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附: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对应)S = a h(设计意图:黑板的第一行中间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突出了本节课学习的主题,下面是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本节课学习的公式在下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上面,便于比较、分析公式之间的联系,也突出了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