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1.知道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2.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分清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3.了解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4.掌握遵章守法的要求。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及民法的规范范围。教学目标1.法律的作用?2.人们行为底线?3.什么是违法行为?4.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5.为什么要尊章守法?怎样做到尊章守法?自主学习(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运用你的经验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小勤的行为触犯了法律。(3)从这个材料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小勤由于不懂法律作了违法的事,不作违法的事这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也是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在生活中,我们要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增强守法观念,依法规范自已的行为。法律的作用是什么?(1)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2)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新知讲解一、违法无小事人们行为的底线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新知讲解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李某等人观看比赛时,起哄、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不听。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探究与分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视频探究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新知讲解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新知讲解内容违反的法律承担的责任举例民事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民事责任欠债不还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规范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扰乱社会治安刑事违法行为刑事法律规范刑罚处罚故意杀人一般违法行为新知讲解材料探究以上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镜头一: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民事违法行为镜头二:小刘同学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5盏,被公安机关处于200元罚款,并由家长赔偿损失。行政违法行为镜头三:张某与李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张某一怒之下,把李某打成重任,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赔偿李某相关损失。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①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②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③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新知讲解违法必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这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都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二者之间又有明确的界限,违法行为根据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因此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违法不一定犯罪,而犯罪必定违法。辨一辩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想一想,自己或者身边人有做过类似事吗?探究与分享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有人做过这些事情。例如,有的人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有的人故意毁坏路灯;有的人在铁路线路上放置障碍物,或者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等。有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人受到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2)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新知讲解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安全,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相关链接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上述行为是违法行为。镜头一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给他人带来财产上的损失;镜头二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对他人的人格尊严造成侵害;镜头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挫伤了其创作作品的积极性。探究与分享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照相馆没有经过他认同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镜头二: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镜头三: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民法的作用: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新知讲解民事违法行为(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2)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3)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4)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5)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6)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相关链接为什么要遵章守法?怎样做到遵章守法?(1)原因:是社会和谐的保证。(2)做法: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新知讲解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类型,知道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认识到要遵章守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法不可违》课件.ppt 身边的违法行为.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