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素质调研七年级社会试题卷1、单选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王老师去年寒假时外出旅游,在哪一处博物馆里,他可以看到多个当地出土远古人复原头像化石,你知道他是在以下哪座城市旅游吗?(??)A.?昆明????????????????B.?成都??????????????????C.?北京??????????????????D.?西安2.2020年3月22日,成千上万的咸宁市民怀着感恩的心,自发前往咸宁市人民广场,礼送云南抗疫援咸医疗队凯旋。“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的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的元谋人距今约(???)A.??170万年???????????????B.?20万年???????????C.?3万年????????????D.?6000年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2020年)70万至20万年前B.?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D.?北京人从事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牛、狗等家畜4.某同学在参观山顶洞人遗址博物馆时读到这样一段文字介绍:1930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了3个完整的山顶洞人头骨化石,经测定其脑容量为1000~1500毫升(现代人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在该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②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③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④山顶洞人有了原始的审美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有同学参观旧石器博物馆,他可能看到(??)①元谋人化石????②山顶洞人化石③良渚遗址??????④半坡遗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我国某地新发现了一处古人类遗址,发掘出的资料有:黑色的灰烬层,磨制的石刀、石斧,骨针,黑陶片,房屋遗骸。上述资料证明该处遗址最有可能出现于(??)A.?北京人时期????????B.?山顶洞人时期?????????C.?河姆渡人时期???????????????D.?半坡人时期7.比较异同找共性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小明同学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原始农耕生活共性特征的总结描述,不准确的是(???)A.?都会饲养家畜???????????B.?都会造房定居???????C.?都会种植农作物??D.?都生活在长江流域8.下列地区最有可能留下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活动的足迹的是(??)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淮河流域????????D.?黄土高原9.位于浙江绍兴东南会稽山的大禹陵。千百年来,人们崇敬大禹,缅怀其功德,祭祀经久不断。大禹陵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列历史故事与大禹有关的是()A.?诛杀蚩尤???????B.?三过家门而不入????????????C.?抟土造人?????????????D.?结绳记事10.涿鹿之战是中国上古传说中一次著名的战役,下面是小红同学画的关于这次战役的四个示意图,其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B.?C.?????????????????????????????????????????D.?11.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标志着“家天下”形成的是(???)A.?炎黄战蚩尤???????????????B.?皇帝建宫室???????????C.?舜让位于禹????????????D.?启继承父位12.《诗经?大雅?大明》记载:“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与此记载有关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B.?涿鹿之战??????????????C.?长平之战???????????????????????????D.?阪泉之战13.“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14.“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右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15.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A.?盘庚迁殷?????????B.?西周建立????????????????C.?平王东迁????????????D.?西周灭亡16.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文物中最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人面鱼纹盆??????????????????????B.?司母戊鼎C.?毛公鼎????????????????????????????????????D.?刻有文字的甲骨17.甲骨文中“人”字的写法是,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A.?甲骨文是一种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B.?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C.?商朝时期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文字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牛耕推广到全国C.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和使用D.刀耕火种的消失19.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周王室衰微????B.?分封制崩溃???????????????C.?兼并战争不断????????????????D.?注重兴修水利20.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B.?周天子已完全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2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此材料反映了(??)①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④分封制逐渐瓦解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2.毛泽东曾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A.鼓励耕织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贵族的特权D.确立县制23.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秦朝李冰主持修建的?????????????????????????B.?位于成都附近的岷江上C.?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D.?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4.学了某课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③英语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④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25.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老师引用了哪一学派的思想来教育学生(??)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墨家学派??????????????????D.?法家学派26.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以下孔子关于教育教学的主张中旨在改变“学在官府”局面的是(??)A.?知之为知之?????????B.?学思结合????????????????C.?温故而知新?????????????D.?有教无类二、材料分析题(本题有4小题;共48分)27.(共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七千年前的奇迹》材料三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4分)(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4分)(4)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28.(共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人可以被封为诸侯?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当时诸侯需要向周天子履行哪些义务。(2分)(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2分)29.(共12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通史》材料二: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定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维基百科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从材料看,这项法令的实行有什么作用?(4分)(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重要措施?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在哪一方面的措施?(4分)(3)从材料三看,商鞅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这次改革与秦的统一有什么联系?(4分)30.(共12分)某校七年级学生开展题为“先秦诸子百家”的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1)(图说历史)图中以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思想界掀起了一次解放风潮,它是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有什么影响?(4分)(2)(理解学习)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4分)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________B.“无为而治,顺应自然”________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________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________(3)(学以致用)在你所在的班上,有同学乱丢垃圾,造成班级卫生状况糟糕。面对这种情况,你会运用“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来教育他,帮助他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请说说你的具体做法。(4分)PAGE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素质调研七年级社会答题卷一、单选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题号212223242526选项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8分)27.(共14分)(1)(4分)(2)(4分)(3)(4分)(4)(2分)28.(共10分)(1)(2分)(2)(4分)(3)(2分)(4)(2分)29.(共12分)(1)(4分)(2)(4分)(3)(4分)30.(共12分)(1)(4分)(2)(4分)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________B.“无为而治,顺应自然”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3)(4分)班级 姓名考号学校 …………………………………………………装…………………………订…………………………线…………………………………………PAGE七年级社会参考答案(2020.10)一、单选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CADCACDA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DADBBBBCCA题号212223242526选项DDAABD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8分)27.(共14分))(1)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2分)人民众多,禽兽不足。(2分)(2)河姆渡原始居民。(2分)干栏式房屋。(2分)(3))半坡原始居民(2分)依据是材料中提到了“彩陶”。(2分)(4)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能答对一点,言之有理即可)(2分)28.(共10分)(1)分封制。(2分)(2)宗亲。(1分)功臣。(1分)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分)(3)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定期朝觐周天子。(2分)(4)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分)29.(共12分)(1)主要内容:废除井田制(或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分)作用: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2分)(2)主要措施:统一度量衡。(2分)经济方面。(2分)(3)成效: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联系:商鞅变法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30.(共12分)(1)百家争鸣。(1分)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分)(2)孟子;老子;墨子;韩非(4分)(3)儒家的思想教化:先制定一套班级卫生的礼仪规范,加强对该同学的思想教育。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应顺应自然,让环境改变该同学的行为。法家的“用刑罚加强统治”的思想:用严厉的手段对该同学进行惩罚,如罚款等方式,并督促其改正错误。墨家的“兼爱”思想:自己把纸屑捡入垃圾桶中,尽力维持教室的整洁。(3分:学派1分,理由2分)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社会参考答案.doc 七年级社会答题卷.doc 七年级社会试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