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集(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集(湘教版)

资源简介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二、自主学习
1、观察课本P69“地球公转示意图”填写表格并回答问题
自 转 公 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1)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转还是斜着身子转?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课本P69图4-20“地球公转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是多少度?________________
(4)假设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转,而是直着转,那么会有什么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A时,此时是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2)当地球公转到B时,此时是__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3)当地球公转到C时,此时是_________(日期),是____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在
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4)当地球公转到D时,此时是_______(日期),是_______(节气),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
3、有些地区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24小时都是黑夜,找出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地球上的五带”填写:
(1)写出数字代表的五带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出地球上五带的范围
热带____________S至______________N
北温带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
南温带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
北寒带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
南寒带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
(3)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阳光直射现的是
__________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_______带和____________带。
(4)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连线
热带 气候四季变化明显
南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南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三、共同探究
1、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带?欧洲位于哪一个带?七大洲中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
2、五带中,你居住的地方属于哪一个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吗?哪个季节昼长夜短?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地球的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是 ( )
A、300 B、23.50 C、66.50 D、900
2、一年中太阳光线( )次直射北回归线
A、一 B、两 C、三 D、没有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 )
A、昼夜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D、四季变化
4、5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是 (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地球上的五带
C、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 D、一般情况下东部的时刻早于西部
6、划分五带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B、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C、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7、下列温度带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8、寒带范围内,每年有一段时间,太阳总不升出地平线,人们称这种现象是 ( )
A、极昼 B、极夜 C、昼夜交替 D、白夜现象
答案
二 预习检测
1
自 转 公 转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产生的现象 昼夜交替 季节的变化
(1)近似圆形的椭圆 (2) 斜 (3) 66.5 (4) 不会有季节的变化
2 (1) 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昼夜平分
(2)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3)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昼夜平分
(4)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366.50N以北 66.50S以南
4(1)略 (3 热 北寒带 南寒带 (4)略
五 拓展练习
1C 2A 3A 4A 5B 6D 7A 8B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三课时)
一、认定目标
二、预习检测
1、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夏天的时候,为什么你们都喜欢到海(河)里去游泳 中午去游泳时,在沙滩上和在水里有什么不同感受 晚上呢?

这是因为水和沙的物理性质不同,水升温慢降温也慢,而沙子升温快降温也快.这就使得在相同太阳的辐射下,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出现了温度的差异.在夏季,海洋上气温_______(高、低)些,陆地上气温__________(高、低)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_________(高、低)些,海洋上气温________(高、低)些.
2、读课本P72图4-23和4-24“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上看,安第斯山东西两侧的景观有什么差异?

(2)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在赤道这么热的地方会出现雪山?

(4)生活中有没有相关的事例?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4、除了自然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外,人类活动也能影响气候,请你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共同探究
1、 纬度相同的地方,一年内,靠海近的地方和距离海洋远的地方,哪里的温差大些?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导致赤道一区出现“雪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陆分布 B、人类活动 C、地球运动 D、地形地势
2、有关青岛地区的温差比乌鲁木齐小,降水比乌鲁木齐多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3、海南省比黑龙江省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4、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的原因是 ( )
A、距海较近,爱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
C、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
5、城市中心城区的气候不同于郊区主要表现在 ( )
A、气温偏低,风速偏小 B、气温偏高,风速偏大
C、气温偏高,风速偏小 D、气温偏低,风速偏大
6、家在海南的小刚说“我们那里经常下雨”;家在新疆的阿依古丽说“我们那里下雨很少”导致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应了( )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8、青藏高原夏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较高 B、冰山较多 C、地势高 D、夏季风影响
9、读“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气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气流方向。
(2)这幅示意图就是城市的 效应示意图。
(3)市区比郊区的雾和低云 (多、少),原因
(4)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是( ) (双选)
A、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认为热
B、城市绿地少、对太阳辐射反射少
C、城市大气CO2含量高,保温作用强
D、城市上空臭氧含量多,对紫外线吸收能力强
10、读地理漫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出汗了”是指 现象。
(2)这种现象是由于大气中的
含量增加而产生的。
(3)以下哪种不是导致地球“出汗”的原因( )
A、工业生产中,大量利用煤作燃料
B、大量砍伐森林
C、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用煤、石油、天然
气作燃料。
D、过分抽取地下水
(4)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应高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
二预习检测
1 中午 水凉 沙滩热 晚上水热沙滩凉 低 高 低 高
2 (1)山的西侧植被茂盛,东侧植被稀少,较干旱
(2) 东西两侧的降水差异.因为这里盛行西风,山的西侧是迎风坡,形成地形雨,东侧是北风坡,降水少.
3 海拔高 夏天去山上避暑等
4 略
三 共同探究 略
四 归纳整理 略
五拓展练习
1D 2C 3A 4D 5C 6C 7B 8C 9 (1)略 (2)热岛效应(3)多 城市交通工具、工业产生的尘埃多。(4)A C 10 (1)全球变暖 (2)二氧化碳 (3)D (4)略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
一、认定目标:
1、世界三大人种的各自特点。
2、能在地图上说出三大人种的分布
二、自主学习:
1、根据 方面的特征、世界的人种主要有 、 、 三 种。人种划分的重要标志是 ,这主要与各地 的强度密切相关。
2、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洲东部、
3、白种人主要分布在 洲、 洲、非洲北部和亚洲 部和南部 及 洲。
4、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洲的 部和 部。
5、欧洲主要以 人种为主、非洲人种主要是 、东亚的人种主要 是 、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属于 人种。
6、大洋洲和北美洲分布着黑人,是因为 产生的。
三、共同探究:
1. 非洲黑人头发卷曲,皮肤较黑;北欧人得鼻子高而窄,和地理环境有设么关系?
2.除亚洲外,还有哪几洲黄种人较多?
3.印度南部分布着哪两个人种?
4.我国有没有白种人分布的地方?是什么民族?
四、归纳总结
五、拓展练习: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我国主要是________人种。
2、以混血人种为主的大陆是 ( )
A、亚洲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大陆 D、北美大陆
3、混血人种是 ( )
A、另外的人种 B、该人种血液较浑浊
C、人种间通婚的结果 D、该人种皮肤变色
4、印度南部的人种为 ( )
①黄种人 ②白种人 ③黑种人 ④混血人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阿拉伯和印第安人分别属于 ( )
A、白种人和黄种人      B、黄种人、黑种人
C、黑种人、白种人      D、白种人、黑种人
4、南亚居民大多属于 ( )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5、因纽特人属于 ( )
A、黄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6、读右图完成以下要求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人种
A是 ,
B是 ,
C是 。
(2)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地区有 、
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和南部及大洋州;黄色人种主要
分布在 洲东部,美洲的原住民和 洋沿岸因纽特人也是 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最广是 洲中部和南部,美洲也有一部分黑人,他们是殖民主义者从
洲贩运去的黑人后代。
答案 五、拓展练习
黄色
C 3 C 4 B 5 A 6 A 7 A
8、(1)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
(2)欧洲 亚洲 北冰洋 非洲 非洲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
一、目标认定
1、了解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的关系。
2、了解太阳高度角与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
1、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气温的不同?
2、演示: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黑板。
先直射,后斜射,观察黑板上光线的明亮程度及光斑的大小
手电筒直射时,光束___________(明亮、黯淡)而范围__________(集中、分散);斜射时,光束______(明亮、黯淡)而_______________(集中、分散);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造成的。
3、读课本P67“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图4-15阳光照射到平面上示意图和图4-16阳光照射到球面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_________太阳辐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气温______________;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__辐射_____________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__,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_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因而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
演示:(或看课本P68图4-18)用手电筒照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注意观察:
(1)地球自转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转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地球自转,从早到晚,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天气变化?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的交替使太阳高度角一天中不断变化,使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
三、共同探究
1、课本P68活动“太阳高度与气温”
夏天温度高,冬天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什么关系?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太阳能装置在冬、夏季节都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北京7月的平均气温是260C,1月的平均气温是—4.70C,则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 ( )
A、260C B、21.30C C、30.70C D、4.70C
2、以一天时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称为 ( )
A、日平均气温 B、最高气温 C、气温日变化 D、气温年变化
3、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主要受 (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海陆分布 D、人口分布
4、由于地球的自转,不会出现哪种情况 ( )
A、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 B、人们因此在经历昼夜更替
C、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D、经历着季节的改变
5、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自转,自西向东,使我们总是迎接东方的曙光,送走西方的黄昏
B、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不同的地区出现时间差异
C、地球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
D、地球的自转会使我们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6、下列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
A、昼夜交替现象 B、极昼极夜现象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东京地方时比北京早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点纬度较高的是 点,纬度较低的是 点。
(2)同一时间,A、B 两点钟,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是 点,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点,太阳辐射最强的是 点,活的太阳光热最少的是 点
(3)当太阳直射知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降低或升高)。
答案
二 预习检测
1 略 2 明亮 集中 黯淡 分散 照射角度不同
3 (1)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2)大 强 高 小 弱 低(3)大 强 小 弱 逐渐降低
4 (1)自西向东 (2) 昼夜交替 (3)一天
(4)早晨 晚上 中午
三 共同探究
1 夏天太阳高度高,辐射强,气温高,冬天太阳高度低,辐射弱,气温低
2略
五 拓展练习 1C 2C 3A 4D 5D 6B 7 (1)B A (2)A A A B (3)降低第四节 海陆变迁
一、认定目标:1、能举例说明地球海陆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记住6大板块、并会说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
1、火山喷发是指 。   和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2、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     ,青藏高原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青藏高原曾经是      
3、大陆漂移假说是由20世纪   国科学家 提出的。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有 大板块,分别是   、 、
、 、 、 ,其中 板块
几乎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所处的板块是
5、指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 ,在 的地带,地壳比较
7、日本火山众多,地震频繁,主要原因是由于日本位于 交界处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三、合作探究:
1、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海域(3.9°N, 95.9°E)发生里氏8.5级大地震,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次大地震发生在 之间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2、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相撞形成的,东非裂谷带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张裂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由于 板块和 板块相撞形成 ,马来群岛由于处于 板块与 板块、 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大西洋是 板块与 板块、 板块张裂形成的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请阅读下面“台湾海峡的变迁”,回答有关问题:
地质工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台湾海峡曾经历了多次的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曾经为海洋,在距今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沉时升,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 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 板块
与 板块之间。
(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你认为:“时分”是因为
;“时连”是因为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
你能解释这一怪现象吗?
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
A B
C D
E F
(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3)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较活跃,
多 和 。
(4)板块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据测量,亚洲和非
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 (扩张、缩小)。
3、读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2)下列地区,多火山、地震的是 ( )
A、格陵兰岛
B、澳大利亚大陆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
答案
拓展练习
1、(1)大陆漂移学说 亚欧 太平洋
(2)地壳下沉 地壳上升
(3)远古时候台湾海峡在海平面以上 ,生长着森林
2、(1)美洲版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亚欧板块
(2)太平洋板块
(3)火山 地震
(4)扩张
3、(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
(2) D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几种热带气候的柱状图。知道各自的特征。
2、能从图上指出几种热带气候的分布位置。
二、自主学习
1、科学家主要依据各地___ 和__ 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
2、热带季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__ _附近,如__ _平原,__ _盆地和__ _群岛等地.。
3、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 _,以__ (大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大。
4、热大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__ _半岛和___ 半岛。
5、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非洲北部的
地区最为广大。
三、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讨论P74活动1,教师指导完成。
2、学生互动完成填空:
热带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是:各月平均气温________,不同点在于降水方面:_______气候各月降水都较多,总量很大;_______气候各月降水很少,总量也较少;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一年分布不均匀,______气候旱、雨两季更明显,降水总量大。
3、认识这几种柱状图,分别说出气候类型、特征、分布范围
四、归纳整理
五、扩展练习
1、根据下列说法,分析当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我们这里一年有干湿两季,实际草木旺盛,干季原野枯黄 (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四种热带气候的共同点是 ( )
A、全年气温都比较高 B、全年降水都比较多
C、气温年较差都比较大 D、降水季节分配都比较均匀
3、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4、非洲分布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5、读气候类型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回答问题:
A地是 气候,该气候特征 。
B地 气候,该气候特征 。
6、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分布图,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
A
C
D
E
F
G
答案
五、拓展练习
1、A 2、A 3、A 4、C
5、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又干湿两季
6、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1、知道经纬网。
2、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二、自主学习:
让学生阅读课本19~~ 21 页,完成下列问题
1、经纬网是 ,
研究经纬网的目的 。
2、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很方便的确定地表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请找出北京、伦敦、巴黎、东京的地理坐标。
3、澳大利亚大陆面积超过 平方千米,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 ,面积
平方千米。
4、【2010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题】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震中说在纬度是:
A、北纬96.7° B、南纬96.7°
C、北纬33.1° D、南纬33.1°
三、共同探究
1、如果一艘船在海上遇难,如何向外人告诉自己所在位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
A 经度 纬度
B 经度 纬度
C 经度 纬度
(2)A、B、C三点位于东半球的是 ,
A点位于B点的 方向,位于高纬度的
点是 。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符合纬度30 度,经度 40 度的点在地球仪上可以找到 ( )
A、 1 个 B、2 个 C、3 个 D 、4 个
2、关于右图下列经纬网中各点说法正确的是 ( )
A、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B、C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C、C点位于A点的正北方向
D、D点位于B点的正东方向
3、甲地位于北纬31 度,东经 165 度,乙地位于南纬 28 度,西经125 度,甲地在乙地的 ( )
A、 西北    B、东北     C、东南     D、 西南
4、下面是两个经纬网图,请你把A、B、C、D四点标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A、(00,00) B、(100W,00N)
C、(00,100 eeE) D 、(1700W,200S)
5、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某天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到(1250E,200N),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台风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动。
材料二:台风中心所在地区经纬网图
(1)如上图所示,台风中心所在海域为图
中 处海域。
(2)某船正在(1300E,300N)附近的海域
作业,小明说该船必须驶离该海域以躲避台风袭击,他说的对吗?为什么?
(3)③处的纬度是 ,④处的经度是 。
(4)②处位于③处的 方向。
(5)图中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答案
五:拓展练习
1、D 2 B 3 A 4、略
5、(1) ①
(2) 不对 小明他们在台风的东北方向,台风是向西北方向移动的
(3)40°N 120°W
(4)西南
(5) ②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1、掌握四大洋的轮廓、位置及大小排序。
2、熟悉海洋与大洲之间的相对关系。
二、自主学习
1、地球上的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 、 、 、 。
2、在四大洋中,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是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是 ;在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是
3、被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环绕的大洋是 ;被欧洲、非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环绕的大洋是 ;
4、被五大洲环绕的大洋有 和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是 、全部在北半球的是 。
5、印度洋被 、 、 、 、洲包围、北冰洋被 、 、 洲包围、
四大洋中,形状略呈“S”形,面积第二的大洋是 、
6、大陆架是 部分,坡度 ,水深一般不超过 米。
7、大洋中脊是海洋中 诞生的地方,大陆架和海沟之间的地形名是 、海底地形中,最宽阔的是 、最深的是 、
8、地面有起伏,但是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形,称为__________。
三、共同探究
1、在图中填写四大洋的名称
A
B


四、归纳总结
五、拓展练习
1、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 )
A、亚欧大陆 B、美洲大陆 C、亚洲大陆 D、南极大陆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
A、台湾岛 B、马达加斯加岛 C、格陵兰岛 D、塔斯马尼亚岛
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 )
A、非洲 B、亚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4、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 ( )
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直布罗陀海峡
5、下列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6、四大洋中,形状略呈“S”形,面积第二的大洋是 (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7、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8、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被人们称为 ( )
A、海峡 B、内海 C、地峡 D、边缘海
9、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分别是 ( )
A、北冰洋和太平洋 B、太平洋和大西洋 C、印度洋和大西洋 D、印度洋和北冰洋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东西半球还是南北半球 我国位于这两个半球上的 半球。
(2)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D
(3)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 ② ③
(4)图中甲处为  运河,它是 洲与 洲的分界限。
乙处为 运河,它是它是 洲与  洲的分界线。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和大洋
A B C D
E F G
②苏伊士运河是字母 处,字母Ⅰ表示的是 运河。
③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主要有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世界山最长的山脉是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答案
五、拓展练习
1、A 2、B 3、B 4、C 5、C 6、A 7、C 8、A 9、B
10、(1)东西半球 东 (2) 亚洲 北美 非洲 南美洲
(3)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11、(1)亚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南美洲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第二节 国际合作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当今世界主要矛盾与冲突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理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了解国际合作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学习
1、列举几个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看看世界热点地区主要分布于哪些大洲?
2、导致国际间矛盾与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3、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
4、当今世界的三大问题是 、 、 。
5、联合国多次召开会议,倡导社会和经济的 ,要保护好资源与 ,维持全球 。
6、随着知识经济和 的来临,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 越来越显著。
7、大量的 和地区性、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融合,并朝着经济 的方向发展。
8、全球共享的财富是指资源、 、人才、 等。
三、共同研究:
(一)阅读课本94页活动2图片,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某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与哪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
2、图片所表达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从图片中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4、美国某汽车公司跨国经营中会得到哪些好处?
(二)如果你的家乡引进外资发展经济,你认为当地有哪些优势?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外商进行合作?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下列不属于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的是 ( )
A、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恐军事活动 B、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
C、美、日贸易摩擦 D、中、美首脑互访活动
2、导致世界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是 ( )
A、政治 B、经济 C、体育 D、科技
3、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 )
A、和平与发展 B、矛盾与冲突 C、分工与合作 D、经济全球化
4、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方向是 ( )
A、独立化 B、分工化 C、精细化 D、全球化
5、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没有必要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合作
B、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
C、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初级产品
D、任何国家要想存在与发展都必须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
6、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应倡导 ( )
A、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努力增加物质财富和发展经济
C、少开采本国资源而从国外进口 D、少用或不用资源而保护环境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随着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赖,相互融合
B、发展中国家以资源和资源加工型工业为主
C、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仍低于美国
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8、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是 ( )
①科技进步 ②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
③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④一个国家努力发展自身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9、与经济全球化无关的因素是 ( )
A、人口爆炸 B、知识经济 C、信息化 D、跨国公司
10、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
A、为了当代经济发展,重视资源开发,而不顾及环境
B、过度开垦草地,砍伐森林
C、人口无限地膨胀增长
D、基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需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1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源、技术、人才、信息逐渐成为 ( )
A、全球共享的财富 B、各国的商业秘密
C、各国竞争的秘密 D、各国竞争的手段
12、一辆美国生产的汽车,零件来自于日本、台湾,设计来自于德国,销售、保险、广告来自于美国,这则材料说明了( )
A、国际间矛盾和冲突剧烈 B、国际间的合作不断加强
C、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各成一体,相对封闭 D、各国之间和平与发展
13、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
(1)图中曲线表示2000年以前人口、资源和
环境污染发展趋势是:
①人口曲线呈 状;
②资源曲线呈 状;
③环境污染曲线呈 状。
④三条曲线发展趋势说明,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
(2)为了解决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必须
寻找一条相互协调的 道路。
14、读“某型飞机生产网络图”,分析回答
(1)图示说明:某型飞机这种高科技的
产品需要
共同完成。
(2)图中看出:飞机零件的生产国,绝
大多数是 国家(发
达或发展中),这是竞争的结果。
答案 五、拓展练习
1、D 2、B 3、A 4、D 5、A 6、A 7、A 8、C 9、A 10、D
11、A 12、B
13、(1)上升 下降 上升
人口增加 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严重
(2)可持续发展
14、(1)多个国家 (2)发达
人口
环境污染
资源


2000年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二、预习检测
1、结合课本P63回答下列各题
(1)降水形成的条件: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水类型(结合课本上的概念,具体分析各种降水类型的发生原因及分布地区)
降水类型 形成原因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2、降水量的测定(课本P64活动“降水量的测量”了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推算 ①怎样计算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
②怎样计算某地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三、共同探究
结合课本P64“世界降水的分布”
1、读“雨极话雨”了解世界的“雨极”
被称为雨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降水极不均匀,有的地区甚至多年滴雨不下,如:撒哈拉沙漠
2、结合课本P65“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了解各地降水的地区分布
(1)根据以前学过的“等高线”“等温线”思考什么是等降水量线?
等降水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赤道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结合降水形成的条件分析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哪里降水多?简单说明原因。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主要在哪里?(提示:观察南北回归线附近)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家乡的降水类型是哪种?年平均降水量大约是多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读右图回答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降水量多在______mm
以上,南极附近各地的降水量,大多在
________mm以下。由赤道向两极,年
降水量是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
的所降水量有什么差异_____________
3、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所
降水量有什么差别_________________
形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
答案
二 预习检测
1(1)a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b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
降水类型 分 布 地 区
对流雨 赤道附近地区
地形雨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我国东部地区
2 略
三 共同探究
1 乞拉朋齐 卡维金尼山
2 (1)指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2)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3)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5)锋面雨 600mm左右 7 8 月
五 拓展练习
1 2000 200 逐渐减少 2 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距海远近的不同。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一、认定目标:
1、初步养成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的地理知识。
2、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从而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
二、共同探究
1、解开地理之谜
学生阅读“解开地理之谜”部分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发言并提出自己所知的地理问题。
2、地理与日常活动
思考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并举具体的例子说明、引导学生讨论完成课本P3活动题。
3、地理与生产建设
说出你所在乡镇有名的企业,小组讨论这些企业兴建、发展的条件,讨论完成课本P5活动题。
4、地理与风土人情
(1)图1-4、图1-5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盛行的体育运动?
(2)读课本P5阅读材料及图1-6回答:阿拉伯人服饰有何特点?为什么?
(3)说出你知道的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让大家听听。
三、拓展练习
1、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活动 ( )
A、再睡早起 B、看报纸 C、修路、架桥 D、去医院看病
2、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 )
A、乳制品生产 B、放牧 C、生产皮毛产品 D、建核电站
3、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 )
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B、编制电脑程序
C、用法律保护自己            D、观看足球比赛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 ( )
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交通出行 D、工业生产
5、李明说:“我们那里的小孩都会溜冰。”,李明是 ( )
A、东北人 B、上海人 C、四川人 D、广东人
6、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而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A、炎热的沙漠气候 B、潮湿多雨的气候
C、伊斯兰教的审美观 D、艰辛的居民生活
7、面食是 的主食 ( )
A、北方人 B、南方人 C、黎族人 D、壮族人
8、新疆有句话:“早穿棉,午穿纱。”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9、关于自来水的选址有两个方案,即图中的A址和B址,你认为哪出最合理?说说你的选址依据。
10、读“某地居民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屋顶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
(2)屋顶设计成平顶会节省材料,此地居民为何不设计成平顶呢?
答案
四、拓展练习
1、C 2、D 3、A 4、B 5、A 6、A 7、A
8 、昼夜温差大(初一的学生,成因他们理解不了,这儿主要是引起学生学习地里的兴趣,)
9、A 水质好 B处有城市污水汇入
10 (1)南方 (2)南方多余,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流泻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气候
第一节 天气
一、认定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结合课本P57"天气"部分及生活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你有没有看(听)过天气预报 为什么要看(听)天气预报
(2)一般情况下,天气预报多长时间发布一次 奥运会开幕当天,气象台大约需多长时间表向开幕式导演预报一次天气情况 (30分钟)为什么
(3)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 。
(5)气候是指一个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它具有 性。
2、结合课本P57-58"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完成下列要求 读P58“卫星云图”
(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判别简单的天气情况呢 (根据颜色)
(2)白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蓝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判断:青藏高原的天气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家乡的天气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识天气符号
3、读P58“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
(1)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预报符号。)
(2)我来做天气预报员P58图4-3
(3)P59活动2判断天气符号与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4、 天气和气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结合课本P57“气候”完成下表
天 气 气 候
概念
区别
相同点 两者都是指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
三、共同探究
1、最近几天,我们家乡的天气有何变化?
2、我们家乡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四、归纳 整理
五 、拓展练习
1、“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 6-8o C ,提醒市民 注意增添衣服, 预防感冒 ” 。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 )
A 、农业生产 B、人们生活 C、交通 D、 旅游
2、在一幅卫星云图上,山东半岛呈现浓白色,青藏地区为一片清晰的绿色,由此判定山东半岛的天气: ( )
A、有台风 B、 晴朗 C、阴雨天 D、沙尘暴
3、以下诗词或短语,描述天气状况的是: ( )
A、四季如春 B、冬无严寒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4、判断:以下几句话,哪些说的是天气,哪些说的是气候?
a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昆明四季如春
c 、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d 、在未来24小时内,本地区将有6到7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至8摄氏度
答案
二 预习检测
1 (1)略 (2) 因为天气是多变的 (3)晴、雨、 气温的高低、风力的大小(4)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2 (1)白色:云雨区 绿色:晴 蓝色:海洋 (2) 雨 晴
3 (1)—(4)略
4
天 气 气 候
概念 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短时间的,多变的 多年的,相对稳定
相同点 两者都是指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
三 共同探究
1 略 2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五 拓展练习
1 B 2C 3C 4天气:ad 气候:bc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第二课时)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形成差异的原因
2、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
二、自主学习
(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1、表现: 、农业的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环境、 ;人均国民
2、产生原因:
发达国家:利用其掌握的 和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廉价 制造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并销售到世界各地,获得高额利润,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受 、殖民主义侵略, 被掠夺,生产品种 ,建设资金不足,生产效率不高,导致社会经济相对落后。
分析课本90页图5-5说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生产发展差异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
60年代以来,各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些国家甚至赶上并超过某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举出两个)
阅读课本91页阅读材料回答:
1、图5~7是一幅什么图 如何看这幅幅图?
2、中国与美国和世界平均增长率相比,哪个增长速度快?
3、根据这样的增长速度、发展,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尽管世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国家;但各主权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
阅读P90 阅读材料写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三、共同研究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学生分组讨论后填下表: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方面 占全世界人口的 占全世界人口的
国内生产总值 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 占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
工业发展水平
农业发展水平
2、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产生的原因。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下列叙述,属于发达国家特点的是 ( )
A、工业技术水平低 B、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主
C、以资源型和资源加工型为主 D、农业生产水平低
2、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与美国及世界水平比较( )
A、相等 B、慢 C、快 D、不一定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也是有历史根源的,它们大多是 ( )
A、从古到今文化就不如发达国家,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落后的面貌。
B、古代文明很发达,把自己的财富和经验拿来资助别国,让他们成了发达国家。
C、长期受殖民者的侵略和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
D、长期闭关自守,居功自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4、据世界银行的有关调查表明,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标名列前茅,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计算机软件大国,这说明 ( )
A、印度已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 B、发展中国家不可能超过发达国家
C、印度计算机软件技术依旧较为落后
D、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方面的发展能够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5、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异在于 ( )
A、环境的差异 B、国民素质的差异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就业机会的差异
6、关于发展中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B、发展中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大,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的比重也大
C、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劳动力充足,生产效率高
D、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高,经济发展快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发达国家主要销售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
B、发展中国家产品种类多,经济落后
C、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廉价的原料
D、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量资源被掠夺,生产效率不高
8、将下列相关内容连线
A、工业产品以初级产品和半成品为主
B、工业产品以高新技术品为主
(1)发达国家 C、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D、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
E、服务设施齐全、完善,提倡个性化服务
(2)发展中国家 F、玩具
G、矿产
H、服装
9、材料一
材料二
(1)从资料二和资料三可以得知,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 洲、
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洲、 洲、 洲。
(2)发达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填“大”或“小”);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填“大”或“小”)
(3)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填“高”或“低”),是分析原因
答案
练习拓展1、B 2、C 3、C 4、D 5、C 6、A 7、B
8、略
9、(1)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非洲 南美洲
(2)小 大 低 经济发展慢,人口众多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1、理解世界的人口问题,能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影响
2、通过认识世界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数量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自主学习
1、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给 和 造成了空前压力,也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2、人口增长越来越快,人们大规模地砍伐 、开垦 、开采 ,从而导致 和 荒漠化。
3、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带来的问题:使居民的 、居住、 、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近50年,世界人均耕地的数量竟减少了 以上。
4、人口增长越来越慢(负增长)带来的问题 短缺,人口 等。
5、合理的人口增长应与 、环境相协调,与 相适应,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6、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现象主要发生在 国家。
三、共同探究
1、阅读P43阅读材料、参阅P44活动1,分析在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乡村人口要向城市迁移?
2、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会产生一些问题。参阅P44活动2小组讨论回答: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有哪些?请提出改进措施。
四、归纳整合
五、拓展练习
1、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会产生 ( )
A、就业机会增加 B、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住房、交通紧张 D、受教育机会增加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农村人多地少到城里打工 B.农村环境比城市更加恶化导致人口迁出
C.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D.城市教育事业发达吸引农村人口
3、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越慢越好 ②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越快越好 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有:①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②城市有较好的生活条件;③城市环境优美;④城市有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⑤城市物价低。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读下图“地球的呻吟”完成下列问题
(1)这幅漫画揭示的是 带来的问题。
(2)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 、 等方面。
(3)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 的发展和 条件相适应,该国政府把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6、读漫画“所剩无几”,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所剩无几”反映了当前人类所面临的 问题。
(2)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3)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 。
答案
五:拓展练习
1、A 2 B 3 C 4 B
5、(1)人口增长过快 (2)耕地减少 淡水紧张 草原破坏 环境污染
(3)中国 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 计划生育
6、(1)资源短缺 (2)人口增长过多过快
(3)控制人口数量第三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认定目标:
1、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记住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
2、知道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区
二、自主学习:
1、结合P47“世界语言分布”图填下表: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英语
俄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2、全世界大约有种  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3、请结合课本第49---50页及第49页《世界主要宗教分布图》完成下表。
三大宗教 产生地区 分布地区 经书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三、共同探究:
1、看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主要在我国哪个少数民族中使用,这个民族人民大多信仰哪种宗教?
A B HYPERLINK "http://image./i 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7%CF%CC%B4%B7%F0%D6%E9&in=21547&cl=2&cm=1&sc=0&lm=-1&pn=53&rn=1&di=283244004&ln=1192" \t "_blank" C
2、你能说出右面这种文字是哪种语言吗,在我国哪个少数民族应用,这个民族人民大多信仰哪种宗教?(阿拉伯语、回族等、伊斯兰教)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为了迎接奥运,北京市政府大力推行学
习英语、原因是 ( )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
C、英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D、英语是世界上发达国家使用的语言
3、从历史看英语使用广泛的原因是 ( )
A、英语书写方便、易读易写 B、英语出现的历史悠久
C、到英国留学的人与那多 D、殖民地的扩张
4、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
A、英语 B、汉语 C、阿拉伯语 D、俄语
5、下列语言中全部是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是 ( )
A、汉语、日语、西班牙语 B、英语、法语、德语
C、俄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 D、阿拉伯语、英语、法语
11、巴西的语言是: ( )
A、葡萄牙语 B、英语 C、巴西语 D、西班牙语
12、联合国常用的工作语言有几种: ( )
A、2种 B、4种 C、5种 D、6种
13、读“世界部分宗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三大宗教是 ,其中, 是世界上人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2)全世界有穆斯林约7亿多人,主要分布在的两个大洲是 ,
基督教教徒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
四个大洲分布相对集中。
(3)图中显示出了亚洲居民所信奉的宗教有 。
(4)欧洲居民以 人种为主,他(她)们主要信奉 教,图中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大多属于 人种。
答案
拓展练习
1、D 2、D 3、B 4、D 5、A 6、D
7、(1)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基督教
(2)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3) 印度教 佛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4) 白色 基督教 白色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第一课时)
一、认定目标
1、世界人口的总数及增长状况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二、自主学习
1、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的十分 ,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 。
2、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 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 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 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4、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 。
5、一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是千分之二十三,死亡率是千分之十二,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6、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呈均匀增长趋势
B、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D、医疗水平的提高是世界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
7、人口密度反映 ,用 来表示。
8、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大部分在 比如亚洲的 ,
, 等。
9、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 )
A、亚马孙热带雨林 B、撒哈拉沙漠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三、共同探究:
1、阅读分析曲线图或柱状图,学会绘制简单的曲线图或柱状图。
阅读右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
(1)从1830年起世界人口每增长十亿所
用的时间依次为 年 年
年 年 年。
(2)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是:

(3)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2、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
切联系。参阅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增长率表:
大洲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28‰ 3‰ 7‰ 22‰ 12‰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最低的大洲是
(2)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 )
A、欧洲、北美洲 B、北美洲、南美洲 C、亚洲 欧洲 D、大洋洲 非洲
(3)亚非拉许多国家人口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条件较好,自然资源丰富 B、经济发展很快,需要大批劳动力
C、许多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民族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卫生事业发展,死亡率下降
D、人口迁出的少,迁入的多
3、读课本图3-2掌握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及稀疏区。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分布等方面分析讨论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稀疏的原因。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 纬度地区,在气候 、降水 的平原地区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 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区地区。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某一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中出生并成活25个婴儿,死亡10人,这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
A、25‰ B、10‰ C、5‰ D、15‰
2、有甲乙两地区,甲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人口20万,乙地区面积1000平方千米人口10万,则 ( )
A、甲地人口密度是乙地的2倍 B、乙地人口密度大于甲地
C、甲乙两地人口密度相等 D、甲乙两地人口密度不相等
3、下列关于人口分布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
A、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C、南极洲至今无人居住,也无人涉足
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西部人口稠密集中了世界多数人口
4、读下表回答问题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出生率‰ 死亡率‰
A国 275 6 7
B国 108 42 18
(1)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B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2)假设A、B两国属于非洲或欧洲国家,根据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特点判断A国
属于 洲国家
5、读课本P41图3-2回答问题:
(1)按南北半球的划分,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 半球。
(2)从维度来看,人口稠密地区主要位于 地区(填高、中或低纬度区)
(3)从沿海和内陆看,人口大部分分布在 地区。
(4)亚洲东部人口密度 (填大或小),其主要原因是 。
(5)非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 人以下,其主要原因是前者是 ,后者是 。
(6)南极洲至今无常住居民的原因是 。
(7)能否用人口迁移的方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
答案
五、拓展练习
1、D 2、C 3、A
4、(1)24 (2)欧洲
5、(1)北 (2)中低纬度 (3 )沿海
(4)大 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或 自然条件好)
(5)1 撒哈拉沙漠 亚马孙平原
(6) 自然条件恶劣 (7)不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
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
学习目标:
1、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概念
2、记住陆地五种地形、其特征及相应的世界之最、
重点: 1、会计算相对高度
2、会判定五种地形
难点:各地形对应的世界之最、本节课以读图和比较为主要学习方式。
前置测评:确立目标(教师问学生主动回答)5分钟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有关知识、教师口述目标
自主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本27——28的文字知识、图画、1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地形、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 (举例:
甲海拔900米、乙海拔100米、甲乙的相
对高度是 。
2、五种陆地地形分别是 、 、
、 、
3、五种基本地形中、地面起伏小的是
和 、地面崎岖不平的是 和
中部低四周高的是 、〔(海拔
较低、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的是(平
原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者起伏不大、
边缘比较陡峻的是( 高原 )、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山地或高原环绕的是(盆地)〕
4、两大山脉带、分别分布在 、 。
5、纵贯美洲西部的 山系、它主要有北美洲的 和南美洲的 山
脉组成。
6、世界上最高的山是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 、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 、最大的平原是 、 最大的盆地是 、
7、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大的平原和最大的高原都分布在 洲、位于 (东西)半球。
8、海底5种地形是?其中陆地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是?主体部分是?
合作交流 :组长派发言人说出自己的答案,记录员记录意见不统一题目,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言人展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仍不能解决的,教师给予答复(5分钟)
题组训练:(让学生背诵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组内相互提问,教师抽查、10分钟)
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本节的知识点(2分钟)
轻松测试:(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三、四个人上台做,教师抽查两三个组,公布答案,其余学生互评互改、最后教师讲解出错误的问题)
1、地球表面最高的地方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最低的地方是死海海拔-400米、相对
高度是 。在同一山坡上、A地比B地高100米、B地的海拔是200米、A地的海拔是 。
2、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的是 ( )
A、山地 B、平原 C、高原 D、盆地
3、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位于 ,它位于 洲。
A、亚马孙平原、南美洲 B、中央大平原、北美洲
C、东欧平原、欧洲 D、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
4、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 ( )
A、地面起伏小 B、海拔较高 C、边缘比较陡峻 D、地面崎岖不平
5、世界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大高原是 ( )
A、巴西高原 B、青藏高原 C、蒙古高原 D、东非高原连线题:
6、A、山地 a.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
B、平原 b.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环绕
C、高原 c.海拔较高,一般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D、盆地 d.海拔较低,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E、丘陵 e.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
7、下列不属于海底地形的是 ( )
A、大陆架 B、海沟 C、大洋中脊 D盆地
8、下列地形区与其分布大洲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刚果盆地——-南美洲 B、巴西高原——-非洲
C、亚马孙平原——-北美洲 D、落基山——北美洲
9、纵贯南北美洲西部海岸的高大山系是 ( )
  A、喜马拉雅山系 B、阿尔卑斯山系 C、阿特拉山系 D、科迪勒拉山系
10、填图:图中A是____________洋、B是____________洋、C是____________洋、
①是____________洲、②是____________洲、③是____________洲、④大洲上有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平原,⑤大洲上有著名的____________盆地,⑥大洲上有著名的____________高原。
答案
轻松测试
1、9244米 400米
2 、C 3、 A 4、 D 5、 B
6、 A——c B——d C——e D——b E——a
7、D 8、D 9、D
10、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大洋洲 欧洲 北美洲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青藏高原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二课时)
一、认定目标
1、认识几种亚热带、温带气候的柱状图。知道各自的特征。
2、能从图上指出几种亚热带、温带气候的分布位置。
二、预习检验
1、亚热带气候类型包括两种 。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沿海地区。他们都在大陆的东岸。
3、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  ,该气候最显著特点是      。
4、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                    。
5、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                 。
6、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         。亚寒带针叶林,以 、 (国家)面积最大。
三、合作探究
1、
图表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区
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写出下列气候类型的名称,说出你的判断理由来。
A B C D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我国东南部主要气候类型 ( )
A、热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西岸,东岸缺乏的是 ( )
①热带沙漠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读“亚欧大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C-D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亚欧大陆上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于哪个地点相同 ( )
A、A 点 B、B点 C、C点 D、D点
4、读三种气候类型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1)A_________气候,B__________气候,C__________气候。
(2)A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附近地区,B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C气候的主要特点 。
答案
五、拓展练习
1、D 2、C 3、B
4、(1)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 全年温和湿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第三节 重要的国际组织
一、认知目标
1、说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2、了解其他国际组织
二、自主学习
(一)联合国
1、地位:规模最大和最有 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到1999年,已有 个成员国。
2、总部设在美国 。主要行政负责人: 。
3、主要职责是
4、目前联合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

5、六大机构: 、 、
、 、 。
6、五大常任理事国: 、 、 、 、 。
(二)世界贸易组织——全球性经济贸易组织
1、宗旨: 。
2、最高权力机构是 。总部设在 ,主要负责人称 。
3、主要职能:

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1、地位: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 。
2、总部设在 。
3、奥林匹克精神是:“ ”。
4、理想是:“ 、 、 ”。
5、标志是: 旗
6、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中国 成功举办。
(四)红十字会
1、宗旨:
2、任务: 。
3、标志: 。
(五)其他重要的国际组织的名称和总部,你还知道哪些?写在下面
三、共同探究
联合国是一个国家吗?搜集资料,说说目前联合国某一机构所进行的一项有益的工作。
四、归纳整理
本节课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你对它们了解多少?
五、拓展练习
1、联合国总部设在 ( )
A、日内瓦 B、洛桑 C、纽约 D、布鲁塞尔
2、2008年8月28日,29界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国际奥林匹克为运会的会徽是 ( )
3、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联合国总部—俄罗斯—莫斯科 B、WTO总部—瑞士—日内瓦
C、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美国—纽约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总部—中国—上海
4、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的国际组织是 ( )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 欧盟 D、国际奥委会
5、我国的棉纺织品在出口欧、美等地时,产生了贸易摩擦,解决此问题的机构是 ( )解决巴以冲突的国际组织是 ( )
A、UN B、WTO C、国际奥委会 D、 红十字会
6、把下列国际组织及总部所在地用线连起来
A、欧洲联盟 ①上海
B、世界贸易组织 ②布鲁塞尔
C、石油输出国组织 ③洛桑
D、上海合作组织 ④日内瓦
E、联合国 ⑤维也纳
F、东南亚国家联盟 ⑥雅加达
G、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⑦纽约
7、下列属于联合国的主要职能的是 ( )
A、规范世界范围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
B、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D、以人道主义为宗旨,保障人类的尊严
8、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 ( )
A、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和平与安全B、防止战争,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
C、发展国际间的友好与安全 D、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国际合作是指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B、国际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不需要和其他国家交往与合作
D、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其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10、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最多的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非洲
11、欧盟成员国均可使用的统一货币是( )
A、瑞士法郎 B、英镑 C、德国马克 D、欧元
12、将下列国际组织与它们的职责、宗旨、倡导精神进行连线
A、联合国 (1) 促进经济和发展
B、世界贸易组织 (2)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国际奥委会 (3) 人道主义
D、红十字会 (4) 更高、更快、更强
答案:五、拓展练习
1、C 2、D 3、B 4、B 5、B 6、略 7、C 8、D 9、D
10、C 11、D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
一、认定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自主学习
1、气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 _________表示
(1)怎样测定气温?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算出活动中的日平均气温。
(2)怎样用同样的方法得出月平均气温或年平均气温?
2、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 一天之中,气温有没有变化?
日变化:最高_______________ 最低 _______________
日较差: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2)一年之中,气温有没有变化?
年变化 { 北半球 { 陆地 { 最高________月
最低 _______月
海洋 { 最高________月
最低________月
南半球 { 陆地 { 最高 ______ 月
最低_______月
海洋 { 最高 ______ 月
最低_______月
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
3、不同时间内,各地气温各不相同,那么同一时间内,世界各地的气温是否相同呢?读课本P61图4-6“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1)等温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炎热的大陆___________最寒冷的大陆___________
(3)除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________
(4)世界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区域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所在地的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
三、共同探究
根据课本图P61 图4-6“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半球、南半球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有何规律?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温线的形状是平直的吗?明显的弯曲在哪里?(描画200C等温线)这说明海洋与陆地的气温是否相同?
规律
3、结合世界地形图思考:为什么亚洲100C等温线有大的转折?出现00C等温线?
规律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0C
四 归纳整理
五 拓展练习
1、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两极地区为低温地区 B、大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最高温地区
C、气温自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 D、气温自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2、一天中,陆地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 ( )
A、日出前后 B、午后2点左右 C、午后1点 D、中午12点
3、“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的是: ( )
A、气温的日变化 B、气温的年变化 C、气温的周期 D、气温的年较差
4、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则该地位于: ( )
A、北半球陆地 B、北半球海洋 C、南半球陆地 D、南半球海洋
5、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
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线,线内气温为低温中心
D、等温线呈封闭曲线,线内气温为高温中心
6、读图回答问题:
①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逐渐降低。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中找出:气温高于20。0C的主要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___________(平直、弯曲),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青藏高原地区比周围气温______(高、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 预习检测
1 (1)空气的温度 0C (2) 略(3)略
2 (1)14时 日出前后 (2)7 1 , 8 2 ,1 7 ,2 8
3 (1)把温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2) 非洲 (3)南极洲 (4) 亚洲
(5) 南北回归线之间 (6)150C
三 共同探究
1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2 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的气温并不相同
3 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五拓展练习
1 C 2 B 3 A 4C 5 B
6 ①低纬度 两极 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② 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极洲
③ 平直 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④ 低 海拔高第五章 世界的发展差异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第一课时)
一、认知目标
1、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2、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二、自主学习
(一)不同类型的国家
1、目前全世界有 亿人口,分别居住在 多个国家和地区
2、①面积居世界前10位的国家: 、加拿大、 、美国、 、澳大利
亚、 、阿根廷、 、苏丹。
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被称为袖珍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
3、世界上人口大国主要有   、    、美国、印度尼西亚等   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口诀: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从政治制度来看国家的分别为 国家和 国家。
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   国家和   国家。
(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
1、发达国家:大部分分布在 洲、欧洲、 洲、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除 、新西兰之外都分布在 半球。
2、发展中国家:以   非洲、   的国家为主,主要分布于 的南部和 半球,中国属于 国家。
三、共同探究:
1、学生看世界政治图
(1)从图上找出面积居世界前十位的国家注意国家轮廓及所在大洲;师生共同研究各国家的主要特征(主要从面积、人口等方面)
(2)找出人口前10位的国家所在大洲,大部分在哪个洲上。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所在大洲 主要国家 所在半球
发展国家
发展中国家
在填表的基础上理解“南北关系”。学生阅读P89中阅读材料。回答:
(1)什么是“南北对话”? (2)什么是“南南合作”?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下列属于“南南合作”关系的一组国家是 ( )
A、日本、巴西、澳大利亚 B、埃及、印度、中国
C法国、新西兰、古巴 D、阿根廷、德国、菲律宾
2、解决国家之间因国界和领土问题发生争端的办法 ( )
A、和平谈判 B、使用强权 C、经济渗透 D、武力争夺
3、下列不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 )
A、新西兰 B、英国 C、印度 D、加拿大
4、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 ( )
A、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B、亚洲、欧洲、拉丁美洲
C、亚洲、非洲、北美洲 D、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5、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 )
A、欧洲、北美洲 B、亚洲、非洲 C、大洋洲、非洲 D、拉丁美洲
6、下列国家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北半球同时又是发达国家的是 ( )
A、美国、加拿大 B、美国、澳大利亚 C、日本、美国 D、德国、法国
7、下列国家中既是发达国家又位于西半球,人口超过1亿的是 ( )
A、德国 B、俄罗斯 C、加拿大 D、美国
8、人口全部超过1亿的国家组合是 ( )
A、中国、孟加拉国、巴西 B、日本、英国、美国
C、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D、俄罗斯、尼日利亚、加拿大
9、有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数量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占绝大多数 B、发展中国家占绝大多数
C、二者数量相等 D、发展中国家略多于发达国家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衡量标准不是唯一的
B、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C、南北对话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的商谈
D、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位是应该平等的·
11、地跨南北两半球,人口又在1亿以上的国家有 ( )
A、尼日利亚 B、巴基斯坦 C、印度尼西亚 D、孟加拉国
12、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是 (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13、下列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白色人种、信仰基督教、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是 ( )
A、德国 B、日本 C、俄罗斯 D、澳大利亚
14、下列六个国家的面积均列居世界前六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述6个国家中,属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属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领土跨两个大洲的国家是    和    ,地跨东西半球的是    ,针叶林面积广大的是    和    。
(2)上述六个国家中,属于欧洲的国家是     ,亚洲国家是     ,北美洲的国家是     和     。大洋洲的国家是     。
(3)上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有    、    、    、    ,除中国外发展中国家还有           。
答案
五、拓展练习
1、 B 2、A 3、C 4、D 5、A 6、A 7、D 8、A 9、B 10、B
11、C 12、D 13、D
14、(1)② ③ ②⑤ ①②
(2)② ③ ①⑤ ⑥
(3)①②⑤⑥ ④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三课时)
一、认定目标
1、认识几种寒带、高山高原气候的柱状图。知道各自的特征。
2、能从图上指出几种寒带、高山高原气候的分布位置。
3、能从世界气候类型图上指出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二、自主学习
1、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               以内。
2、苔原气候主要在         和         。
3、冰原气候主要分布于          岛和        洲。
三、共同探究
1、学生自主探究完成p84“寒带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2、完成教材P85的活动题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几乎没有植物生长的气候是 ( )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冰原气候
C、苔原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南半球没有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原因是 ( )
A、南半球同纬度处气温偏高 B、南半球同纬度处降水偏少
C、南半球同纬度处为海洋 D、南半球同纬度处陆地面积少
3、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是 ( )
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美国
4、(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 )
(2)表示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 )
5、(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
A B C
D E
(2)在A、C两地中,常年湿润的是 ,冬雨夏干的是
(3)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
D处的气候特征是 。
E处的气候特征是 。
6、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气候类型名称
① ②
(2)分析①②两种气候的相同点
气候特点上,夏季都是
(3)分析比较③④两种气候在气候特点上的
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 ;
不同点:③有明显的 ,
④是 。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⑧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2)①气候类性的特征是
主要分布在
(3)②气候类型和④气候类型分布于 。④的气候特征是
(4)气候③的特征是 ,以 沿岸最为典型
(5)气候⑤的特征是 。
(6)气候⑥的特征是 ,主要分布于 。
答案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三课时)
五、拓展练习
1、B 2、C 3、A 4、C
5、(1)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2)A C
(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4)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6、(1)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2)高温多雨
(3)全年高温 干湿季之分 全年多雨
7、(1)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2)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两侧
(3)回归线附近 全年高温少雨
(4)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
(5)冬冷夏热,干燥少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勇敢创新!大胆质疑!
学习目标: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5种地形、
前置测评:确立目标(教师问学生主动回答)5分钟
填注世界地形图、教师口述目标
自主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本29——32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1、等高线是把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中间高而四周低的地形是 ;相反,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是 ;等高线弯曲向高处凸出的地形是 ;等高线弯曲向低处凸出的地形是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是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是 。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因此,平原地区等高线 ,山地的等高线 (密集、稀疏)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海洋用 色表示,颜色越深,则表示海洋深度越 ,在
陆地上,颜色越深的地方,地势就越 ,高山上的积雪、冰川用 表示。
5、【2010天津市中考题】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所对应的地形景观素描图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合作交流:组长派发言人说出自己的答案,记录员记录意见不统一题目,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言人展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仍不能解决的,教师给予答复(5分钟)
题组训练:(让学生背诵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组内相互提问,教师抽查、10分钟)
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本节的知识点(2分钟)
轻松测试:(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三、四个人上台做,教师抽查两三个组,公布答案,其余学生互评互改、最后教师强调错误较多的试题)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 (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高度 D、平均高度
2、下列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平面示意图
3、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B.等高线闭合的地方是山顶
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4、你知道我国的四川盆地吗 找一找,它与下列哪幅图所示的地形一致 ( )
5、关于等高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图上等高线表示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B、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C、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D、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能判断地形的起伏
8、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部分的地形名称:
B ,D 。
(2)甲地海拔为 米,甲、乙
两地的相对高度约 米。
(3)甲地在乙地的 方向。
9、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是A 、
B 、C 、D
(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的地点是 ,
理由是
(3)甲在乙的 方向,该图的等高距是
米。
10、读右图回答: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
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答: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表示 (地形),虚
线表示 。
(2)B点比C点高 米,B点的海
拔高度为 米。
(3)C点在B点的 方向。
答案
轻松测试
1 B 2 C 3 C 4 B 5 A
6 (1)鞍部 陡崖 (2)250米 100米 (3)西北
7、(1)山脊 山顶 鞍部 山谷
(2)D 山谷中,水流出口处在狭窄的两山脊相对出,便于施工。
8、C C等高线稀疏,坡缓
9、(1)山顶 山脊
(2) 350米 400米
(3)东北
10、C C到A处坡缓
11、(1)山顶 山脊 (2)350 400 (3)东北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 第一课时
一、认定目标:
1、海陆分布比例及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的概念及七大洲的位置和名称。
2、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二、自主学习
1、全球海洋面积占 %,陆地面积占 % ,人们常用“ ”来说明海洋与陆地的比例。
2、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中,陆地面积较大的是 半球和 半球。
3、地球上的陆地中,面积广大的叫 ,面积较小的叫 ,大陆和岛屿合起来叫 。
4、世界上的七大洲分别是 、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 。(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5、面积最大的大陆是 。
6、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 ,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
7、认识并记住下列大洲
三、共同探究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有人却把地球称为“水球”。“地球”与“水球”这两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
2、呈南北对称分布的大洲有哪些?赤道穿过哪些洲的大陆部分?
3、位于东.西半球上的大洲有哪些?
四、归纳总结 ( 让学生总结)
五、拓展练习
1、全球陆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和    半球
2、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      ,我国所在的大洲是      。
3、南极洲被      ,      ,      三大洋包围。
4、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是      ,最小的大洲是      。
5、填下图:在东西半球上填写七大洲的名称
6、读图:读上面“世界海陆轮廓图”,回答问题。
(1)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                 。
(2)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的大洲有                 。
(3)180度经线穿过的大洲有                 。
(4)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           。
(5)赤道穿过哪几个洲的大陆部分           。
7、换个角度,还认识图中的这些大洲吗?
A
B
C
D
E
F
G
H
答案
五、拓展练习
1、北 东
2、亚洲 亚洲
3、大洋洲 南美洲 非洲
4、亚欧大陆 大洋洲
5、略
6、(1)北美洲 南美洲 (2)非洲 南美洲 (3)亚洲 大洋洲
(4) 北美洲 亚洲 欧洲 南极
(5)南美洲 非洲
7、亚 非 北美 ,南美 亚洲 南极洲 大洋洲 欧洲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第一课时)
一、认定目标
1、运用基本数据,了解地球的大小。
2、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极、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掌握
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二、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14~~ 19 页,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的形状_______ 。
2、了解地球的基本数据:表面积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 。
3、在图 2~~ 6 地球仪上找出,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两极。
4、纬线的概念:纬线指示 方向,所有纬线长度 (相等、不等)最长的纬线
是 ,长 千米,纬线是 ( 圆、半圆)?
5、纬度 ,划分南北纬的界线是 南纬用 字母表示。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7、经线的概念 。经线指示 方向,经线是 (圆、半圆),所有经线长度 (相等、不等)
8、什么是经度 ,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是 。东经度
用 字母表示,东经度用 字母表示。
9、划分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是 。
10、人们规定, 为低纬度地区, 为中纬度地区, 为
高纬度地区。
三、共同探究
1、完成连线题
经线 约6 371千米
纬线 约4万千米
赤道周长 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 A
地球表面积 B
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
仪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
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会怎样
3、如果某人沿着任何一条纬线走,方向不变,能否回到原地?如果沿着任何一条经线走,不改变方向,是否又能回到原出发点?
4、如果想建一座房子使它的窗户四面朝北,这座房子应建在什么地方?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括号里填注: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 道。
(2)在图中用红笔画出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分界线,
并标注出相应的度数。
(3)从高、中、低纬度地区的划分看,北京市
(39040’N,116020’E)位于 纬度地区。
其所在的半球属于 (南、北)半球与 (东、西)半球。
(4)从图中纬度变化可知,纬度自赤道向两极依次 (增加、减少)。从北半
球看,纬度自北向南依次是 (增加、减少)。从南半球看,纬度自北向南依次是 (增加、减少)。
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红笔加粗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并标上度数。
(2)图中所有圆弧都是 线,并相交于 ,
都指示 方向。
(3)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度数依次依次增大,成为 经,
最大的经度是 。
3、下列纬线圈中长度最长的是 ( )
A、北纬 15度 B南纬20 度
C、北纬25 度 D、南纬30 度
4、下列地理坐标中符合“东半球,中纬度,北半球”三个条件的是 ( )
A、西经 20 度,纬度0 度     B 、西经 45 度,纬度0 度
C、东经 155 度,北纬45 度 D、西经 19 度,南纬45 度5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B、东经 170 度 属于西半球
C、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D、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
6、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沿同一经线圈飞行,最终又飞回北京,请问:飞机在途中改变过方向吗?
7、与120O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 )
A、60OW B、60OE C、160OW D、120OW
8、下列各条线中,指示南北方向的是 ( )
A、本初子午线 B、北纬90 度 C、赤道 D、南极圈
9、【2010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题】.本初子午线是指:
A、180°经线 B、0°经线 C、东西半球分界线 D、南北半球分界线
答案
三、共同探究
1、完成连线题
经线 A
纬线 B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地球平均半径 约6 371千米
地球表面积 约5.1亿平方千米
2、逆时针 顺时针
3、能 不能
4、南极点
五:拓展练习
1、(1)(2) 略
(3) 中、 北、 东
(4)增加 减少 增加
2、(2)经线 极点 南北 东 180°
3 A 4 C 5 D 6 改变 7 A 8 A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内容。
二、练习
(一)选择题:
1、各种地图都具备的要素不包括 ( )
A、方向 B、美丽的色彩 C、比例尺 D、图例
2、若原图的比例尺是1:2000,缩小到原图比例尺的一半的是 ( )
A、1:4000 B、1:1000 C、1:200 D、1:8000
3、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用大小不同的比例尺绘制同一地区的地图,其结果是 ( )
A、范围上比例尺大的面积就大 B、范围上比例尺小的面积就小
C、内容上比例尺大的要详细 D、内容上比例尺小的详细
4、关于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绘制学校平面图宜采用小比例尺
B、绘制世界地图宜采用大比例尺
C、有经纬线的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方向
D、有指向标的地图按指向标判断方向
5、当你面朝东方对着初升的太阳时,你的左侧是 (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6、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500000 B、五百万分之一
C、1:8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7、下列四个图例,表示沙漠的是 ( )
A、 B、 C、 D、
8、暑假小明准备到杭州游玩,他最需要的地图是 ( )
A、杭州市人口分布图 B、杭州市交通图
C、杭州市水系示意图 D、杭州市地形图
9、在野外进行考察,如果没有指南针,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确定方向 ( )
①根据太阳东升西落 ②根据北斗星 ③根据风向
④根据河流流向 ⑤根据树的长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10、如果做一日徒步旅游,下列比例尺地图,最不适用的是 ( )
A、1:20000 B、1/3000
C、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千米
11、下列活动与地理知识不相关的是 ( )
A、观看星斗 B、外出旅游 C、南方架桥 D、测量血压
12、下列关于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所表示的范围大
B、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小的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较小
C、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愈小、内容愈详细,比例尺愈大
D、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愈大、内容愈简单,比例尺愈大
13、甲、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5 030千米,在一幅一千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 ( )
A.10厘米 B.30厘米 C.33.3厘米 D.333.3厘米
(二)读图分析题
14、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5分)
(1)该图判断方向的依据是 。
(2)图中水电站在学校的 力'向.医院在学校
的 方向。
(3)图中小河水流向 方。
(4)图中水电站至小桥的直线距离约为 千米。
15、读下图(图中的线路为公交车线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火车站在宾馆 方向,
体育馆在宾馆 方向。
(2)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量算宾馆
到火车站的直线距离:先量得图
上距离为 ,再算得
实际距离为 千米。
16、下列四幅小图,分析答题。
(1)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图,比
例尺最小的是 图。
(2)四幅图中,内容最详细的是 图,是
政区图的是 图。
(3)B图在A图的 方向,
A图在C图的 方向
答案
(一)、1..B 2.A 3.C 4.D 5..D 6.C 7.B 8.B 9.C 10.D 11.D 12.C 13.C
(二)14、(1)指向标 (2)东北 东南 (3)南 (4) 0。6
15、(1)正西 东北 (2)2cm 1千米(允许学生有误差,因图幅较小,会计算方法就可以了。)
16、(1)B C (2) B (3)正东 正北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一、认定目标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3、能举例说明民居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密切联系
4、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1-53内容及图片,回答:
1、聚落是 主要形式有
2、观察图片,分组讨论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可根据自己的经验从景观、生活方式、污染、面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并填表:
聚落 景观特征 生活方式 需要克服的不利生活的方面
城市
乡村
3、城市在发展中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三、问题探究
1、请在下列各组地区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定居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1)漠河、青岛 (2)天津、乌鲁木齐 (3)青藏高原、华北平原
根据上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让你选择定居的地方,你会首先考虑什么条件?
2、聚落的形成需要很多的条件
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你还能说出一些吗 ?请填在右图中:
3、看课本P52活动内容分组讨论
组内互助完成课本活动练习并推举代表
发言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地理
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密切关系。
4、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
观察教材P53-54活动题,讨论并回答每幅图片中的民居在特点上有何不同?这和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 它的主要形式包括 和 。
2、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乡村居民大多依山傍水沿 山麓或 分布
4、世界各地的民居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既能适应当地的 又与居民的
密切相关。
5、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的双层木楼,主要出现在 ( )
A、炎热多雨的热带 B、温暖湿润的温热区 C、寒冷干燥的极地 D、炎热干燥的热带
6、高纬度地区的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窗户小而且屋顶大多高耸,原因是( )
A、炎热多雨 B、寒冷多雨雪 C、温暖干燥 D、温暖多雨雪
7、西亚房屋的建筑特点主要是为了 ( )
A、防寒保暖 B、有利于防潮
C、可防止热量传导入室内 D、冬暖夏凉,比较经济
8、下列关于乡村聚落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有的沿河流分布 B、房屋都不是很高
C、乡村居民点都紧靠城市 D、古老的乡村聚落具有保护价值
9、城市建设向高屋住宅方向发展的原因是 ( )
A、登高望远 B、氧气多灰尘少
C、健身运动 D、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
10、下列关于乡村与城市间演变的一般过程。正确的是 ( )
A、村庄—城镇—集镇—城市 B、城市—城镇—集镇—村庄
C、城镇—城市—村庄—集镇 D、村庄—集镇—城镇—城市
11、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范围的是 ( )
A、古代的城堡和庙宇 B、皇家的宫殿和陵墓
C、历史上著名的壁画、碑刻 D、保护良好的热带雨林
1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
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
城市的是 理由是

(4)从上题分析来看,先有城市聚落还
是先有乡村聚落?
(5)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案
五、拓展练习
1、聚落 城市 乡村
2、非农业
3、河流 公路
4、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生活
5、A 6、B 7、C 8、C 9、D 10、D 11、D
12、(1)城市 乡村 (2) 乡村 临河分布,交通便利
(3)B 两河交汇处 (4)乡村
(5)不合理 造纸厂污染水源,应放在河流的下游
地形平坦坦
聚落
水源充足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第三课时)
一、认定目标
1、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
2、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能说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二、预习检测
1、回顾复习
(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回答,世界年平均气温有何规律?
(2)出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回答,世界降水量有何规律?
小结:同一时间,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是不同的。那么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和降水组合在一起呢?这就是这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2、结合课本P66活动,认识气候资料的表示法
(1)观察乌兰巴托和昆明两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回答:
①横坐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纵坐标:左侧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右侧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本图回答:
①乌兰巴托和昆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 _________、___________,各出现在几月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乌兰巴托和昆明的年温差各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估算乌兰巴托和昆明的年降水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候主要有哪些差别 人们常说昆明“四季如春”你能理解这
句话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结:乌兰巴托和昆明这两幅图,直观地反映了这两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三、共同探究
表示某个地方的气候资料的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 (共同完成课本P66活动2洛杉矶气温和降水图的绘制)
注意: ①气温先点点,再连线
②降水量,先确定柱的高度,再修饰
四、归纳整理
五、拓展练习
1、根据下表的气候资料,绘制该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0C 3.2 3.7 5.5 8.1 11.2 14.5 15.9 15.6 13.8 10.8 6.4 3.4
降水mm 69.9 49.3 50.8 67.2 58.2 57.7 62.8 80.8 62.9 90.4 73.4 70.2
2、读“青岛气温和降水量表”,回答下列问题 (降水 mm 气温oc)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 1 8 15 22 27 28 27 21 16 8 1
降水 6 11 14 49 34 61 260 150 69 34 30 6
(1)气温最高的月份在 ,最低的月份在 ,气温年较差 。
(2)降水最多的季节是 ,全年降水量是
(3)青岛的气候特征是 。
答案
二 预习检测
2 (1)①月份 ②气温 0C 降水量 mm (2)略
五 拓展练习
1 略 2 (1) 7 1 30 (2) 夏季 724mm (3)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第一课时)
一、认定目标:
1、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记住并应用比例尺定义、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转化,了解图例、注记的意义,并记住地图上常见图例。
二、自主学习:
1、试一试,绘一幅学校的平面草图,比一比哪个小组绘的最好。
2、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 和 地图。自然地图包括 、气候图、 、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 、 、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2、阅读课本“方向”相关内容,完成:
(1)绘出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
(2)读左图回答:
A点位于B点的 方
B点位于C点 方向。
C点位于B点的 方向,
A点位于C点 方向。
(3)读右某村平面图回答:
耕地在村庄的 方向,
菜地在村庄的 方向,
林地在村庄的 方向,
河流的流向是 。
3、阅读课本第八页活动,了解野外判方向的方法。
并讨论在日常生活中,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野外定方向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课本P8-9比例尺相关内容。完成:
(1)比例尺的定义________。公式表示___________表现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比例尺的形式
数字式 文字式 线段式
1:100000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5、读P10图例和注记相关内容及图1-17了解图例和注记的概念。
6、学会思考地理问题 :
(1)我国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我国南方、北方的部分地区常有水旱灾害?
(3)为什么我国南方能大面积种植柑桔,北方却不行?
三、共同探究:
1、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计算,及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比较大小。(提示: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应统一为数字式后比较大小)
2、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大小及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3、(1)依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填写下表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2厘米 1:5000000
180千米 1:6000000
50厘米 2000千米
(2)填表:
比例尺 地图范围(大、小) 内容详略(详细、简略)


4、我们学习了地图的三要素,就能看懂地图了。试一试完成课本P1活动题 。
四、拓展练习
1、属于自然地图的是 ( )
A、气候图 B、人口分布图 C、地形图 D、工业图 E、水文图 G、城市分布图
2、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 ( )
A、比例尺 B、方向 C、地图名 D、图例、注记
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较大的一幅是 ( )
A、所画的内容较详细 B、所画的地面范围较大
C、所画的内容较简略 D、所画的地图较大
4、下列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山东地图     D、菏泽地图
5、绘制某中学平面图 ,选取下列哪个比例尺最合适 ( )
A、1:10000 B、1/1000
C、0 100千米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6、一样大的两张纸,绘一幅某乡镇地图要选用较  比例尺(大、小),绘制一幅世界地图要选较 例尺(大、小)。
答案:
三、2、相同的图幅,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3、(1)3厘米 100千米 1:4000000
比例尺 地图范围(大、小) 内容详略(详细、简略)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2)
四、拓展练习
1、ACE 2、C 3、C 4、A 5、B 6、大 小
A
B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