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学科月考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学科月考测试卷

资源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学科月考测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两个大题,26个小题。满分为
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Ⅰ的答案在答题卷Ⅰ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Ⅱ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试题卷
I
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中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符合20世纪初中国觉醒的条件是(
)
A.《马关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B.《马关条约》和辛亥革命
C.《辛丑条约》和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905年,某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兴中会
B.同盟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国民党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称赞武汉“本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B.
C.
D.
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包括(
)
①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主主义
④民生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
A.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B.百姓到东交民巷县令处伸冤
C.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D.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右图是一份在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杂志,下列对该杂志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陈独秀最早在该杂志发表白话文
②它的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③该杂志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④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相同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反封建性质
B.都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
C.都经过长期的准备
D.都是工人阶级担任领导
下面历史事件中,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先后成为事件中心的是(
)
①戊戌变法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一二·九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他的母校是“思想的试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能够为他的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有(
)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中国国民党的成立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后来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①发动南昌起义
②召开八七会议
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④开展土地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这里”指的是(
)
A.遵义
B.南昌
C.会宁
D.瑞金
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A.秋收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C.井冈山会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某班拟开展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下表是学生们搜集整理的资料,请判断这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A.国共两党合作
B.北伐胜利进军
C.工农武装割据
D.工农红军长征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是(

A.结束帝制
B.打倒军阀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我的抗战》一书写道:北平沦陷后,城门紧闭,教室里已没有了《礼记?礼运》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们刚刚学会的日本国歌。与此现象相关的背景是(
)
“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二八”事变
歌曲具有时代特征。以下歌词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②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
③“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轰,前进!
A.②③④①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是“民族统一战线、9月3日、收回台湾”,它的谜底应是(

A.召开中共一大
B.抗日战争胜利
C.
解放战争胜利
D.
成立新中国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的工具。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简单年代尺。年代尺上①②处可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
星火燎原;1931年
B.
停止内战;1931年
C.
星火燎原;1937年
D.
停止内战;1937年
试题卷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个小题,共
50
分。)
(8分)近代中国,在探索中前行。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请补充材料一思维导图①②部分,并根据导图概况中国近代化探索特点③。(4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并说说辛亥革命与事件②的联系。(4分)
22.(8分)一种口号,一段历史,一种情坏。
根据材料中五四运动的口号写出运动爆发的原因(1分)
(2)一二?九运动口号中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此后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4分)
(3)上述哪一次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并说明你选择的理由。(2分)
(4)青年学生是这两场运动的先锋,你认为他们身上的哪一种精神品质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1分)
23.(10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思想成长。
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党主义小组。
从毛泽东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成熟条件?(3分)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著作或观点
1927年2月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1927年8月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通过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1分)结合上述著作或观点,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4分)
材料三:“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列举史实,论证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法宝”。(2分)
24.(8分)两万五千里,让世界为之震撼。
材料一中“这一史诗般的逃亡”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对于“史诗般”这一描
述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材料二中“某重镇”的名称是什么?(1分)对应图中哪一序号?(1分)请简述这次重镇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要影响。(3分)
25.(8分)抗日战争,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蒋介石《告全国民众书》(1931年9月)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一一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和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10.9万
材料一中的“此案”是指什么事件?(1分)蒋介石对“此案”持什么态度?(1分)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1分)
材料二是蒋介石针对哪一事件发表的谈话?(1分)这个事件对中国时局产生怎样的影响?(1分)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蒋介石态度变化的原因。(2分)
根据材料三,你对中国抗战有怎样的认识?(1分)
(8分)抗日战争,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为更好的学习抗日战争,以下是某校九年级学生们收集和整理的资料。
这则新闻报道的消息属于什么事件?请再写一例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2分)
资料二反映的是哪两场重要战役?(2分)
综合所有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3分)
回望过去,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记忆,更是启示。日本无条件投降对我们有何启示?(1分)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月考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1.(8分)
(1)(4分)
(1)(4分)
22.
(8分)
(1)(1分)
(2)(4分)
(3)(2分)
(4)(1分)
23.
(10分)
(1)(3分)
(2)
(5分)
(3)(2分)
24(8分)
(1)(3分)
(2)(5分)
24.
(8分)
(1)(3分)
(2)(2分)
(3)(2分)
(4)(1分)
25.
(8分)
(1)(2分)
(2)(2分)
(3)(3分)
(4)(1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试场号:
考号:
※※※※※
※※※※※※※※※※

※※※※※
※※※※※
※※※※※

※※※※※
※※※※※
※※※※※
线
※※※※※
※※※※※
※※※参考答案
试题卷I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B
D
D
A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D
C
C
C
A
B
A
试题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50分)
21.(1)①民主共和(或三民主义),②新文化运动(2分);
④都是向西方学习,是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的深入。(2分)
(2)意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1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分)
联系: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进行了政治制度的革新。辛亥革命后混乱的局面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1分)还要在思想领域进行革新,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分)
22.(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1分)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第二次国共合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分)
(3)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分)
(4)爱国;有社会责任感;追求公平正义;忧国忧民;勇于担当;不屈不挠等。(言之有理,1分)
23.(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组织条件: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3分)
(2)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1分)从《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可以发现特色是要依靠农民,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枪杆子里出政权”要进行武装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土地法》中可以得出特色是要进行土地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材料,两点即可,4分)
(3)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进行北伐战争,基本实现全国统一。(2分)
24.(1)长征。(1分)“史诗般”的理解:时间长,距离远,困难大,伤亡多,影响深以及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等。(任意两点即可,2分)
(2)遵义会议,②。(2分)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3分)
25.(1)九一八事变,希望国联解决(不抵抗),日军占领东北三省。(3分)
(2)七七事变;(1分)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写出一点即可,1分)
(3)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共关系改善;全国人民要求抗战等;(两点即可,2分)。
(4)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为争取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点即可,1分)
26.(1)南京大屠杀(1分)。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轰炸城市;“三光”政策等。(一点即可,1分)
(2)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2分)
(3)中国战略得当,实行全民族抗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作用,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帮助,日本失道寡助等。(三点即可,3分)
(4)正义必将战胜非正义。战争是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力量巨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发展等。(一点即可,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