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说出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一、人口分布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思考:读图1-3-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两者之间有何差异?图1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活动1结合课本P17图表,完成下面问题:(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2)北半球人口密集的地区有哪些?(3)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的原因是什么?东亚和南亚平原面积广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欧洲西部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工业和商业贸易繁荣,人口分布密集。北美五大湖区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3.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活动2结合课本P18活动,完成下面问题:(1)中国人口分布特点?(2)说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政治、文化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活动3完成下面连线,并解释其原因:·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青藏高原人口稀少·世界约8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巴西人口大多数居住在高原地区·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人口分布密集·干旱地区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成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我国东北地区人口密度也比较大·克拉玛依、大庆等城市从原来的人口稀少到现在人口密集·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现在成为人口众多的繁华都市·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政治文化·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向发达国家迁移·农业社会,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而工业社会工业化带动城市发展,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旧金山的唐人街,是华人聚集地·巴西迁都巴西利亚改变了人口布局活动4结合课本P19活动,从自然和社会角度,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1.自然环境优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缓、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交通方便。2.经济实力雄厚。这里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又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技集中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的迁入。3.政策因素。世界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自然环境因素特点原因地形海陆小结:歌诀法记忆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人口分布不平衡,角度不一结论同。纬度分布中低纬,海陆分布近海倾。垂直分布集平原,人口稠密顺自然。苔原冰原与亚寒,人烟稀少因严寒。雨林湿热沙漠干,地势高峻不胜寒。以上三处人口少,只因自然不够好。大洲分布差异大,量多速快亚非拉。西欧北美东南亚,四大区域密度大。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分析】1、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分辩这两个概念,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了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人类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产生活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2、教学内容分析: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的感悟和理解,以及对分析人地关系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四部分:“世界人口分布”、“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的人口分布”、“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前三部分知识都是为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做铺垫,让学生学会分析人口数量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3、学情分析: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人口数量的多少所引发的问题以及某地区人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深层次的思考。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世界以及我国人口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分析人口数量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人地关系。此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教学构思】本节教学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就上述观点展开讨论,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思考,从而拓宽思路,培养用辩证方法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世界及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说明形成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归纳世界人口分布规律2、由归纳总结的知识推断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3、应用所学的影响因素解释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原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知道一个公民对社会发展应担负的责任。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重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重难点突破:合作、探究、直观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工具一体机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通过播放视频“中国人口现状”,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中国人口现状有哪些问题?一体机展示。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思考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3-1,思考问题。思考:读图1-3-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两者之间有何差异?展示: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并区分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通过思考,让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节课学习环节。小组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7图表资料,并小组活动,讨论,分析世界人口分布规律。老师进行指导,并关注他们观点形成的依据并给出评价。活动1:结合课本P17图表,完成下面问题:(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2)北半球人口密集的地区有哪些?(3)这些地区人口密集的原因是什么?一体机展示。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整体参与,培养学生对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东亚和南亚平原面积广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生产发达。欧洲西部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工业和商业贸易繁荣,人口分布密集。北美五大湖区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一体机展示: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并区分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承转我们了解了世界的人口分布规律,那么我们国家的情况怎样呢?小组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8图表资料,小组活动,讨论,分析中国人口分布规律。老师进行指导,并关注他们观点形成的依据并给出评价。活动2:结合课本P18活动,完成下面问题:(1)中国人口分布特点?(2)说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一体机展示问题。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整体参与,培养学生对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为下一部分学习内容做铺垫。教师讲解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对影响人口的因素做大致总结。学生根据预习回答。一体机展示。由于学生已经预习,在这里做简单介绍,重难点分析放在后面的活动3。小组活动讨论指导学生完成活动3。在展示中老师要及时评价,并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和补充。完成连线,并解释其原因。一体机展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教师要注意调控课堂,直观教学不再仅仅由教师完成,而是由学生参与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完成对知识的吸收、运用和创造。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有两大方面: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拓展延伸根据所学知识,延伸实战,进行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完成活动4。活动4:结合课本P19活动,从自然和社会角度,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一体机展示问题。1、引领学生以生活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中感悟地理,丰富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让学生体验学习及成功的快乐。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思考回忆。展示本节知识结构。让学生更直观的回顾本节内容,加深印象。歌诀法记忆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人口分布不平衡,角度不一结论同。纬度分布中低纬,海陆分布近海倾。垂直分布集平原,人口稠密顺自然。苔原冰原与亚寒,人烟稀少因严寒。雨林湿热沙漠干,地势高峻不胜寒。以上三处人口少,只因自然不够好。大洲分布差异大,量多速快亚非拉。西欧北美东南亚,四大区域密度大。学生齐读,进一步加深本节所学知识。展示通过歌诀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歌诀中再次回顾总结本节知识。当堂达标安排学生完成当堂达标的题目,并找学生展示,针对问题进行讲解。PAGE4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3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目标导航】1.通过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理解世界及我国人口分布趋势、成因。2.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3.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学习重难点】1.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重点)2.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重难点)【基础自主梳理】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一般以作为衡量指标。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_________________却不尽相同。2、世界人口分布:读表1-3-1、1-3-2、1-3-3的内容,分析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纬度范围:海陆位置:地形:二、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特点有①东部,西部;②沿海、沿江、沿湖的人口多,内陆干旱的地区人口少;③经济发达和交通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和交通的地区人口少;④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叫,从黑龙江瑷珲,到云南之间连接的直线。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因素表现地形①稠密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和;②稀疏区:、地区气候①气温:约80%的人口在地区;②降水:降水的地方人口较密集,降水的地方人口稀少③热带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在和水资源和土壤干旱地区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和分布;土壤通过间接影响,农业较发达地区,人口密度较高矿产资源资源开采,形成许多矿业城市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水平、生产活动方式、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的影响最显著。3.其他因素:包括历史、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一)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世界的人口数量。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利用的和所能承受的人口。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①,②,③,④⑤?⑥。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这些因素中只有和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其他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之间都成正相关。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具有和。(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是指2.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人口合理容量约为。3.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的措施:我国应坚定不移的实施“、”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提高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合作探究一】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读教材P17图1-3-2,找出世界人口的稠密区,分析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2.热带地区人口如何分布?为什么?【典型例题1】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反映的地区可能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C.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2.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合作探究二】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1.自然资源对人口发展影响较大,那是否就意味着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容量一定很小呢?2.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地广人稀,而我国东部地区则地狭人稠。是否可以大量向青藏地区移民?为什么?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典型例题2】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1)~(3)题。(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A.8000 B.10000C.6000D.4500(2)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aB.cC.bD.a(3)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知识小结】【当堂检测】目前,全球65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右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右图完成1~2题。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 B.20°N~30°NC.30°N~40°ND.40°N~50°N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右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3~4题。3.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 B.②C.③ D.④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①约16亿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温饱型消费水平②10亿之内小康型消费水平③8亿~9亿人富裕型消费水平④7亿之内4.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课后作业】读右面两幅漫画,回答1~2题。1.图示信息显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B.人口消费水平C.经济发展程度D.资源丰富程度2.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 )A.环境承载力B.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D.环境的限制性读“台湾省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造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形B.气候C.河湖D.矿产4.目前台湾西部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是( )A.a<b<cB.c<b<aC.b<a<cD.a<c<b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5~6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6.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①提倡高消费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7~8题。7.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大,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A.土地面积更广阔B.矿产资源更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D.草场资源更丰富8.上图中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A.① B.②C.③ D.④★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华社2011年2月24日消息: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材料二 按世界人均占有淡水量计算,中国能养活3.2亿人;按世界人均耕地计算,中国能养活2.6亿人;按世界人均占有林地计算,中国能养活1.7亿人。材料三 表1 未来某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消费量(人均)耕地森林面积淡水(平均)0.1公顷0.1公顷2000m3人口面积耕地森林面积年径流总量(有效)6200万22万km28万km27.5万km25105亿m3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二十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000万的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面积而减少8000km2,新造林面积1万km2。(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____,淡水______________。(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解决此问题的途径有哪些?(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____,利用这种资源应注意哪些问题?【课后反思】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高一地理第1页共2页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只有前进。?-------(中)巴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doc 地理(鲁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ppt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导学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