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表一2课题平面镜成像所教学科物理适用年级初二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方式课时时长90分钟知识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现象。学情分析光学部分为广东中考常以作图题作为考察,而平面镜成像也是初中接触光路图的开始。在此之前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这就为我们往后学习光在一些光学元件中的传播规律打下基础。所以学习这一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演示实验(视频演示),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主要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案教学环节设计表二环节时间安排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抛出三个物理现象:现象1:我们平时都照过镜子,镜子里面有一个像,镜子形成的像是怎么形成呢?原理是什么?现象2:当一只小猫照镜子时,小猫是否会觉得镜子里有另一个自己呢?现象3:生活中除了照镜子,哪些例子可以用相应的原理来解释呢或者运用到一样的原理?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猜想与老师一起探讨1.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2.让学生知道许多的生活现象都蕴含着物理奥妙自我诊断15在学习新课之前,先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光的发射定律还有反射的类型。并给出事先准备好的有关例题作为练习加以巩固所学类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做题10分钟,老师讲题5分钟。1.做两题老师给出的例题2.跟着老师的思路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1.巩固所学知识。2.观察学生答题时在哪个地方犹豫、出错。3.结合答案,给学生判出分数。分类归纳60一、使用视频演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及其注意事项:平面镜成像实验: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射光,所以利用玻璃板可以方便地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竖直放置的目的:确保像成在桌面上。2、实验中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3、实验中用两个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4、实验选用相对薄的玻璃板,避免产生二次成像,影响测量。5、若用其他物体代替蜡烛做实验,物体要被照亮6、为避免外界光线对实验的干扰,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7、在探究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时,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寻找实验的普遍性,避免实验偶然性。二、分析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1.平面镜成像的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2.平面镜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虚象不能用光光屏承接,虚象不是由实际光线相交。三、研究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平面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光学仪器。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像,你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它们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利用平面镜成像(穿衣镜) 2.改变光路(海底潜望镜)3.扩大视野空间(商店装饰)注:每个大点用20分钟讲解领略物理实验思维知道产生这些生活现象的具体原因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知识点逐一攻破。回归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观察学生学习动态,知道学生在那个方面容易卡住和学生一起探究物理规律当堂巩固30以平面镜成像和虚像形成原因为例,解读考试的重难点,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认真练习例题,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提出。课堂巩固,成热打铁,夯实基础。课堂小结5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三个大知识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注意事项(常考)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与老师互动有相关学习心得,领悟物理魅力。与学生一起感受物理的奥妙,yiqi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课后作业5根据学生实际,选留难度适中的2-3道试题。课后完成下次课一起对本次作业进行分析教学设计特色说明表三教学设计特色说明进行视频演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现象的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进行新课教学的时候,运用丰富的生活现象使学生联想到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且有意识的去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注重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味的让学生刷题,而是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每个物理知识的运用在配让物理思想的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解思路,对题型进行分类。不断训练各种知识运用,达到应试目的。在课堂教学上主要采取互动式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使学生在多个方面同时发展。教学反思表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两件事:一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还有它的成像特点。通过这两点展开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讲授。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千差万别,容易忽视学生的一些想法背后的根源,还需要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从而更有针对地教育教学,并且在下次的新课开始学生进行全面的针对性教学。教师需要熟练本节课的知识点,不能没有准备就去给学生上课。不然不但学生上课效果不佳,而且自己的上课节奏也会受到干扰。多媒体的使用方面,没有比较大的屏幕对学生进行演示。学生可能观察不清楚,日后尽量现实进行操作演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