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本实验指导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课本实验指导手册

资源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给动物分类
实验名称:制作脊椎模型,研究脊椎的作用。
实验目的:认识脊椎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器材: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
1.感知脊椎,提出问题。“脊椎位于动物体内,我们身体里也有脊椎”,两人一小组,相互摸脊椎,感知脊
椎是一节一节的,并思考这样的脊椎有什么作用。
2.出示线轴和脊椎图,“一个一个的线轴与一节一节的脊椎很相似,把这些线轴连起来,就可以一副完整
的脊椎模型”
3.了解建构脊椎模型的步骤: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线
轴和圆纸片穿起来。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
4.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
5.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指导学生发现模型还是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6.再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脊椎不是一节一节的,而是一整根,那我们的身体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从而
发现脊椎在攴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注意事项:
1.被摸脊椎的同学身体要向前弯曲。摸脊椎的同学要注意手不能停留在脊椎的某一点上,而是从上向下摸,
感受脊椎是一节一节的柱状结构。
2.打孔时,注意安全。
3.制作脊椎模型时,注意拉直棉线,固定住线头,保证线軸和圓纸片能够紧凑地连接在一起
2.鱼类
实验名称:探究鱼的腮和鳍的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鱼的游动和呼吸,认识鱼的鳍和鳃的作用
实验器材:鱼、水槽、滴管、红色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
1.通过图片认识鱼的鳃和鳍,猜想它们的作用。
2.把鲫鱼放进一个比较大的水槽里,观察鱼是怎么游动的。
3.再次观察鱼游动时各部位的鰭是怎么动的?前进时哪些鳍在动?拐弯时哪些鳍在动?
4.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鱼游动时,它的各种鳍是配合运动的。尾鳍不断摆动,在鱼前进时起主要作用:胸
鳍和尾鰭配合划动,在鱼拐弯时起主要作用。他们是各有分工,且相互协作。
5.“那么鱼的鳃有什么作用呢?”把鲫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6.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
7.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
8.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此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红色液体从鱼嘴中进入,从鳃盖后
流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这一现象与鳃有没有关系”。
注意事项:
1.有些鱼游动速度快,观察鳍的状态比较困难,所以要选择游动速度慢的鱼进行观察。
2.观察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时,鱼停在水中不动时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所以最好将鱼放在狭小的容器里。
使用深红色液体,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3.鸟类
实验名称:研究鸽子的羽毛
实验目的:研究鸽子的羽毛,认识羽毛的结构与功能
实验器材:鸽子的正羽、绒羽,剪刀,水,滴管
实验步骤:
出示鸽子的羽毛,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发现鸽子身上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正羽是覆盖在鸟身体
上的大型羽片。鸽子的翅膀和尾部都长有正羽。绒羽紧贴鸟的身体,鲴小而柔软
2.再使用放大镜观察鸽子的正羽,你有什么发现?正羽上有羽片和一根长长的“管子”。羽片上有一根根
排列整齐的“细线”。轻摸羽毛,发现羽片比较顺滑。
3.指导学生剪正羽管,观察正羽管剪开后的样子,正羽管中间是空的。
4.在正羽上滴一滴水,水会被吸收吗?在正羽的羽片上滴一滴水,水滴会从正羽上滑下,不会被吸收。
5.用放大镜观察,绒羽是什么样的?放大镜下的绒羽像棉花一样篷松。
6.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羽毛的这些特点与鸟类飞行有什么关系。
注意事项:
根据构造和功能,羽毛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另外,正羽和鉞羽之间还存在一系列过渡类型。本
课的教学中,只研究最典型的正羽和缄羽。
2.在正羽上滴水时,要提醒学生滴一滴就可以了,不要一次性滴很多水
4.哺乳类
实验名称:探究脂肪的作用。
实验目的:认识脂肪有保持体温的作用。
实验器材:脂肪,冰水,胶带,烧杯,胶套。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北极熊是怎样保持体温的呢?
2.科学家发现北极熊身上除了有厚厚的皮毛,还有厚厚的脂肪。你能大胆的猜测吗?
3.这是猪身上的板油,可以模拟北极熊体内的脂肪。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步骤。
4.将猪板油用胶带裹在手指上
5.将裹有猪板油的手指和正常的手指同时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中。
6.两根手指要在冰水中停留1~2分钟,对比手指感觉到的温度。
7.通过视频资料了解北极熊是如何保持体温的。
注意事项
1.要用冰水,这样实验效罘比较明显。哺乳动物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是复杂而系统的生命现象。脂肪
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