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二教案: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二教案: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资源简介

人教统编版 必修2经济与社会
3.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知道现代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建设经济体系的原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关键能力:能够理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我国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背景下进行的。
2.科学精神:准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成之间的关系;明确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3.法治意识:劳动者、消费者、经营者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设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2.教学难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课前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新时代,新矛盾,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有了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新课讲授
(一)经济体系必须强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1)学生合作探究教材第38-39页“探究与分享”,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为什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
(2)教师提示: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增长动力不足以及供给矛盾突出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1)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了解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阅读教材第39页“相关链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2)教师提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1)学生合作探究教材第38~39页“探究与分享”,阅读教材第40页“相关链接”,了解什么是实体经济,查阅材料什么是虚拟经济,探究发展经济的着力点为什么要放在实体经济上。如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学生分三组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
(2)教师提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3)发展实体经济的措施:①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②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④完善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政策,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⑤重点支持相关产业发展。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学生合作探究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回答教材设置的问题。学生分享自己参与的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用实例说说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哪些问题。
(2)知识总结
①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
②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③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④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2)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结合大屏幕区城发展图,来读谈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分五组自我展示探究成果(西部组、中部组、东北组、东部组、京津冀组)。
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相关链接”,进一步了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总目标。
总结: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要求
①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老少边穷)。
②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3.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1)学生自主探究教材第42页“探究与分享”,谈谈对我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看法。
提示:我国企业到海外投资顺应经济群全球化,有利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也有利于中国经济走出去,扩大海外投资能够有效缓解国内产能过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企业应抓住机遇,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但是海外投资不当也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风险,所以要谨慎对待,防范投资风险。
(2)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相关链接”,了解“一带一路”相关知识,并谈谈我国应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
总结: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必须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3、结束新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抓好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原因以及如何建设经济体系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里发展。知道了什么是实体经济以及它的地位,明白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更加坚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坚定信心。
六、板书设计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框同步训练,预习下一课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