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声现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了解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3.知道声具有能量。4、知道声音可以根据频率进行划分,人可以发出和听到的声在一定频率范围内。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教学难点】 声波概念和“真空铃”实验是本节的难点【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教师准备】 音叉、铁架台、乒乓球、玻璃缸、水、小鼓、真空玻璃罩、抽气机、闹钟、蜡烛、扬声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媒体播放:公鸡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雷声、婴儿的哭声、小鸟的叫声。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认识声现象》。板书:3、1认识声现象二、进行新课一、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活动:用身边的课本、直尺、笔帽发声;手摸喉咙感受说话作出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探究:①.观察小鼓敲击发声时的情况。 ②.观察音叉敲击发声时的情况。 师生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乘势提出:声源的概念板书: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教师过渡: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认识声波,声音的传播与(水波)相似。学生自己看书,老师板书。板书:二、声音的传播1、以声波形式传播。2、学生能听见老师讲课,能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老师过渡: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一般都是由空气传播过来的,液体能传播声音吗?3、探究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4、探究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提出问题:声音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传播吗?如果不能,那声音的传播需要哪些条件呢?想一想:太空中宇航员即使靠近说话也听不见,这是为什么?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中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①、开始没抽空气:此时声音是怎么样的?②、逐渐抽出空气:你听到的铃声有何变化?③、猜想:如果里面的空气都被抽空,那会怎样?实验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动画展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紧挨音叉的小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教师演示:会“跳舞”的烛焰学生思考:观察音响打开之前烛焰的状态,再对比音响打开之后烛焰的状态,想一想: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结论:烛焰获得了能量,这些能量由声源发出,经声波传播而来。师生归纳总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板书: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教师过渡:声音的传播到底有多快?百米赛跑时,在终点计时的小明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三、声速1、教师讲述什么是声速:声的传播需要时间。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2、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声速表3、结论::(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2)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板书:三、声速1、V固>V液>V气2、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教师过渡:我讲课时我的声带在振动,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听见我讲课的呢?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1、思考: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源→介质→鼓膜2、人的耳朵有一定听力范围想一想:为何地震前夕家畜四处乱蹿?结论:频率: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人耳能听到的声音:20Hz~20000Hz声音。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板书:四、人的听声能力1、频率、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20Hz~20000Hz声音3、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4、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五、小结:1、声音的产生:声源的振动2、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温度有关4、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1、频率、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20Hz~20000Hz声音3、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4、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板书设计】1、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二、声音的传播1、以声波形式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速1、V固>V液>V气2、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四、人的听声能力1、频率、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20Hz~20000Hz声音3、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4、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