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4.3平面镜成像学情分析:由于日常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有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如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物在镜前,像在镜面上。本节课要针对学生认识上存在的问题,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对平面镜成像的正确认识。学生没有建立过虚像的概念。实验探究过程中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刚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环节,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还比较陌生,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平面镜成像大小特点”的实验探究。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反射规律后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应用,也为下一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奠定了基础。知识与技能: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实验探究方法的认识,设计实验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2.根据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并认识平面镜成像大小的特点。3.通过教师讲授使学生形成对虚像的认识。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大小特点的过程,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养成交流合作的精神。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大小特点过程中,体验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大小特点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法:探究、体验、小组合作、观察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2.教学用具:平面镜成像套用器材,手电筒,电源、无尽的廊灯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引入】演示实验:无尽的廊灯观察镜子里的灯,你看到什么现象?两串无数个灯,是否有很多的灯源呢?猜测:箱内有几盏灯?揭秘并演示:2盏灯变4盏灯,2盏灯变8盏灯,有什么规律吗?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的夹角越大,灯的个数越多,什么时候,2盏灯变成了两串灯呢?只有当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时,2盏灯才能变成两串灯。只有两盏灯发光,我们却看到的是两串灯发光,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神奇的地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观察实验、聆听、思考两串无数个灯引起学生思考,引起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初一开放性科学联系,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展示学习目标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观察现象:不是双胞胎,而是像与物解读本节课的目标,明确本节重点明确本节课目标介绍平面镜平静的水面、平滑的玻璃、金属、大理石表面都可以成像,都可以看作平面镜,镜前为物,镜后为像。学生分析、回答认识平面镜自学与点拨1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现象1、一名高个同学和一名矮个同学在平面镜前并排站立照镜子两个人成像的大小相同吗?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让两人的像相同吗?高个同学远离镜子,矮个同学靠近镜子现象2.一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让他向后远离平面镜,根据像的大小变化,你能提出一个探究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活动一】:提出问题观察像得大小,根据像的大小,提出一个探究问题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通过小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针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自学与点拨2探究一: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1、【设计问题】改变什么___怎么改变?怎样测量?观察什么____怎样测量?控制什么_____怎样控制?物理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像的大小怎样测量?2、像的位置:像在哪师:要想测量像的大小首先要找到像的准确位置。师:怎样能够既看到像又看到标志杆?利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物理思想方法:等效替换法请一名同学利用玻璃板找出像的位置师:虽然找到了像的位置,但要想准确测量像的大小,需要把像呈现在白纸或光屏上。演示实验:用光屏接收像1透过玻璃板观察像,并在像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2用眼睛直接观察光屏,看光屏上是否能呈现出像师:我们把既可以用眼睛观察又可以呈现在白纸或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把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白纸或光屏接收的像称为虚像。师:平面镜成实像还是虚像,为什么?3、像有多大?师: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我们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像的大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演示实验:找像的大小玻璃板前放两块积木,在镜后先找到像的位置,放一块积木,让学生观察所放积木的大小是否是像的大小?不是,再放上一个,再让学生观看是否是像的大小?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是否有关呢?需要同学们继续探究。我们需要把什么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呢?4设计表格并出示表格5学生实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实验步骤;1.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膜面面向自己),镜面与0刻线对齐2.将塑料块作为物体放在玻璃板前面的横线上;3.将塑料块放在玻璃板后面的横线上;调整玻璃板后面塑料块的位置;增加积木的个数,直到从玻璃板前不同角度观察,玻璃板后面的塑料块与玻璃板前面塑料块的像均完全重合,玻璃板后面塑料块的大小即是像的大小4.将像和物的层级数,记录在表格中5.改变物的层级数,仿照步骤3,再做一次实验探究二、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实验步骤:仿照步骤(3)再做4次实验,记录玻璃板前、后塑料块的个数。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活动二】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1、【设计问题】明确三个变量,会改变,会测量,会控制在学案上填写三个变量交流展示请一名同学演示用刻度尺测量像的大小请一名同学找出像的准确位置,在像的位置上放一个标志杆。利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观察实验】用光屏接收像结论1:平面镜成虚像3【观察实验】找像的大小4【设计表格】物体大小(玻璃板前塑料块的个数)/个像的大小(玻璃板后塑料块的个数)/个5、【学生实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填写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结论: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物体大小(玻璃板前塑料块的个数)/个像的大小(玻璃板后塑料块的个数)/个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填写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让学生逐渐明确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的实验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和对比方法的使用通过设置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搭设台阶使学生明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建立实像和虚像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平面镜成虚像。让学生知道如何测量像的大小。两次实验得到有关六次实验得到具体关系自学与点拨2探究三: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1、【设计问题】改变什么___怎么改变?怎样测量?观察什么_____怎样测量?控制什么______怎样控制?2、进行实验,填写表格物(玻璃板前塑料块)到玻璃板的距离/cm像的大小(玻璃板后塑料块的个数)/个【活动三】比较像大小与物距是否与关1、【设计问题】明确三个变量,会改变,会测量,会控制在学案上填写三个变量交流展示2、【学生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填写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精神,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分析归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小结像的大小由物体本身大小决定。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板书设计4.3平面镜成像探究一: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是否有关1、设计(控制变量法、对比法)改变:物体大小观察:像的大小控制:物距2、像的位置(等效替换法)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平面镜成虚像3、像的大小:像与物大小有关探究二: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关系像与物大小相等探究三: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改变:物距观察:像的大小控制:物体大小像的大小与物无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