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标导读评论能从日常生活运动会中发现与运动快慢有关的问题,能用语言来描述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公式2教材分析评论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之前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本节课可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总结出速度的概念,对于本课的教学可以小组合作式教学及自学式相结合。3教学目标评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运动会上裁判员的判断快慢的方法,感受科学与生活结合所带来的美感4学情分析评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则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讨论运动会上如何比较跑步的快慢,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运动快慢的不同方法。再向学生提出解决物体的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矛盾,为建立速度概念奠定基础。速度公式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用字母来表达数量关系的公式,对此学生可能不太习惯。速度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学生也是第一次见到,教学中要注意强调。考虑到学生第一次运用公式解题,一定要注意强调解题的规范性。5重点难点评论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及公式的计算突破:以运动会上裁判员与观众比较快慢的方法入手来引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6教学方法评论目标导学法,情景激学法,讨论法7教学准备评论多媒体课件8教学过程8.1第一学时8.1.1教学目标评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8.1.2学时重点评论两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引入速度的概念。8.1.3学时难点评论8.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比较运动的快慢评论播放刘翔110米跨栏视频活动2【讲授】运动的快慢评论1、从生活走向物理提出问题:观看图片,小猪赛跑的过程中,怎样判断谁跑的快?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得出方案一:让它们跑相同的时间,比通过的路程的长短。再让学生观察图表:男子1500m世界纪录进展表3分29秒67史蒂夫·克拉姆英国1985.07.163分29秒46赛义德·奥伊塔摩洛哥1985.08.233分28秒86努尔丁·莫塞利阿尔及利亚1992.09.063分26秒00希查姆·埃尔·盖鲁伊摩洛哥1998.07学生讨论得出:方案二:让它们跑相同的路程,比所用时间的长短。活动3【讲授】速度的定义评论教师给出问题:如果路程和时间没有相同的量该怎么办?给出题目: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通过以上习题,学生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引出速度的概念。教师最后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和“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物理学中采用了前一种,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时间,再进行比较。速度:(1).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公式: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4)单位:基本单位m/s或m·s-1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km/h或km·h-1读作千米每小时4、练一练,速度的单位换算活动4【讲授】机械运动评论(二)、机械运动的分类:1.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三)、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研究其它复杂运动的基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度大小不随路程和时间变化(四)、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对变速运动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根据速速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中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计算式活动5【活动】小结评论(五)课堂总结:1速度2运动的分类3匀速直线运动4变速直线运动活动6【练习】检测与反馈评论例1: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成绩12.91s。他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例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