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预防犯罪》(课件45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预防犯罪》(课件45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观看材料并思考:上述材料中的行为是什么性质?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违法了哪一部法律的规定?
5.2
目录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是什么?
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与内容
作用:
内容: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含义
严重社会危害性
1
刑事违法性
2
应受刑罚处罚性
3
(2)犯罪的三个特征
你认为哪些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
(最本质特征)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
法律速递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盗窃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非法拘禁罪
欠债还钱!赶紧让你家人拿钱来,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预防犯罪
一般
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社会危害不大
情节轻微
违法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或行政制裁
社会危害性大
情节严重
触犯了刑法
受刑罚处罚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
vs
探究分享
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
对比分析这两种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如果某个行为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此行为是犯罪,那么这个行为就不能认定是犯罪。
(法律标志)
(2)触犯了刑法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必然结果)
(3)应受刑罚处罚性
温馨提示
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方法。
刑罚只能适用于犯罪分子。
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适用。
刑罚只能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确立。
刑罚
主刑
拘役
附加刑
管制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种类
刑罚之——主刑
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限制一定的行动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的一种刑罚。3个月以上2年以下。
拘役: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时间内人身自由,并强制进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期限一般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由死缓减为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最高有期徒刑为20年。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刑罚。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极刑)
知识链接
注意: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一个罪只能适用一个主刑,不能同时适用二个以上主刑。
刑罚之——附加刑
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
剥夺政治权利:剥夺参加国家管理和其他政治活动的权利。
没收财产:将个人所有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
驱逐出境:指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中国境内的刑罚方法。(特殊的附加刑)
知识链接
注意: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
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保险客服经理侵吞近百万,获刑4年,罚金40万
杭州一小伙拒服兵役被罚款5万,取消大学复学资格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
罚金、拘役------刑罚----犯罪(刑事违法/严重违法)
补充笔记:
良心不会痛吗?男明星假卖口罩非法获利28万被抓!
黄智博是乐华娱乐旗下的艺人,曾经参加过真人选秀节目《以团之名》。今年22岁,在新浪微博有19万粉丝,算是一个小明星。据悉,黄智博原本是要继续参加《以团之名2》的,结果因为疫情的缘故无法开工,然后就被曝光借机发国难财的事情..
非法获利28万,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请找出本案中的主刑、附加刑。
2020年2月5日,红河县石头寨乡根据上级部署设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卡点实施道路管控和限行。2月6日,马建国驾驶小型面包车载人行至该卡点时,不服从卡点工作人员的管理,对卡点工作人员张贵周持手机拍摄取证的行为不满,遂用随身携带的一把折叠刀朝张贵周胸腹部连续捅刺,又向前来劝阻的卡点工作人员李国民腹部进行捅刺,造成张贵周、李国民二人死亡。
2020年3月1日,红河州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马建国故意杀人一案并当庭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建国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审宣判后,被告人马建国提起上诉。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于2020年3月30日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严重社
会危害性
刑事
违法性
应受刑
罚处罚性
最高法核准:杀害两名防疫人员的罪犯马建国被执行死刑
马建国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马建国在云南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拒不遵守防疫政策和交通管控措施,持刀捅刺执行公务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致二人死亡,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极大,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
根据其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依法惩处。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依法判处马建国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20年8月18日,鄂前旗公安局城川派出所民警在现场处警过程中,遭遇十余名犯罪嫌疑人暴力袭警,造成12名民警不同程度受伤。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我国刑法第277条规定,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从重处罚。
随后该十余名犯罪嫌疑人被鄂前旗公安局以妨害公务罪刑事拘留。
为什么要对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从重处罚?
对暴力袭警行为从重处罚,有助于减少暴力袭警案件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可以更好地起到震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
01
02
对暴力袭警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既是切实保障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警察执法权威、法律秩序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广大人民警察处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一线,时常面临各种危险。社会生活中,有的人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责众”心理,他们采用成胁恐吓、拳打脚踢,甚至驾车冲撞等方式侵袭民警,严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严重挑战国家法律权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我国刑法第277条规定,暴カ袋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从重处罚。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出三者之间的联系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关系
一般违法
犯罪
共同点
不同点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触犯的法律法规不同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联系
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
社会的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触犯的是刑法以外的法律规范
触犯了刑法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要受刑罚处罚
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都应承担法律责任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是违法行为
交损友
旷课
偷东西、打骂同学
偷窃财物
拦路抢劫
被判刑
阅读课本55页“探究与分享”
分析: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加强自我防范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犯罪的危害:
对自己的危害:
对他人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社会的危害:
自毁前程、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造成他人的财产、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影响家庭正常生活、令家人担心
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我们中学生年龄小,不会做犯罪的事情,即便不小心做了,也不要紧,不会有多大的处罚的。
你赞同吗?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01
启示
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是一个逐渐演变对过程。
02
小心交友,勿入歧途。
03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2、杜绝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比较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
区别
旷课、夜不归宿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区别于屡教不改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多次拦截欧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区别于多次
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多次偷窃
区别于多次
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区别于屡教不改
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传播淫秽等音像制品;进行淫乱或色情、卖淫等活动
收听、观看属于不良;传播属于严重不良
相关链接P56
小力跟同学小鑫有矛盾。他召集几个自己在网吧认识的“好哥们”一起,将小鑫打成重伤。
我也是有朋友的,看谁还敢欺负我!
你的行为涉嫌犯罪,不是道歉就行了的。
我承认错误了,请您放我回家吧!
小力和他的“朋友们”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逮捕。他很不理解,觉得自己只是犯了个错误而已,怎么就被逮捕了。
与不良行为相比,严重不良行为在程度上更严重,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更大。未成年人一旦有了严重不良行为就已经是违法,需要及时给予教育和矫治。
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
个人
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家庭
学校
社会
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勿以恶小而为之
古时候,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被一同游街,偷针者觉得委屈,说:“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和偷牛贼一块儿游街,太不公平了。”偷牛贼对他说:“不要嚷了,我走到这一步也是从偷针开始的。”
你可以用比较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来概括这个道理吗?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4周岁以下,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犯罪
:
2014年至2019年,数量居前六位的罪名、人数分别是盗窃113077人、抢劫57845人、故意伤害47881人、聚众斗殴39881人、寻衅滋事39082人、强奸1
7
6
9
0人,六类犯罪嫌疑人数量占全部犯罪人数的82.28%。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经说过:“通往犯罪的道路不仅是下坡路,而且坡度很陡。”愿同学们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树立规则意识,充分认清犯罪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克服不良行为,防微杜渐,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反思空间
让我们远离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
产生原因
整改措施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预防犯罪
主刑
附加刑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刑法的作用
犯罪的特征
刑罚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本课小结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预防犯罪》教案
课题
《预防犯罪》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犯罪的特征以及刑罚的种类,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重点
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
难点
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材料:疫情期间的事观看材料并思考:上述材料中的行为是什么性质?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违法了哪一部法律的规定?
讲授新课
第二节
预防犯罪一、了解罪与罚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作用和内容: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2、犯罪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问:你认为哪些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法律速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教师举例
见课件视频《疫情期间恶意吐口水》对比殴打他人致人轻伤和重伤、死忙的区别(2)触犯了刑法
法律标志如果某个行为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此行为是犯罪,那么这个行为就不能认定是犯罪。(3)应受刑罚处罚性
必然结果刑罚的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温馨提示:刑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刑罚只能适用于犯罪分子。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适用。刑罚只能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确立。刑罚的种类:主刑
附加刑教师介绍这两大类刑罚
见课件注意:主刑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附加刑既可作为主刑的附加刑适用,又可独立适用。补充: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罚金、拘役------刑罚----犯罪(刑事违法/严重违法)材料:黄智博案
见课件要求:请找出本案中的主刑、附加刑。材料:杀害两名防疫人员的罪犯马建国被执行死刑材料:十余名犯罪嫌疑人暴力袭警思考:为什么要对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从重处罚?我来概括: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见课件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
见课件探究与分享: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视频《未成年人犯罪保护篇》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犯罪的危害: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问:有同学认为我们中学生年龄小,不会做犯罪的事情,即便不小心做了,也不要紧,不会有多大的处罚的。你认为呢?视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启示: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是一个逐渐演变对过程。小心交友,勿入歧途。2、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教师介绍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见课件材料:小力
见课件——与不良行为相比,严重不良行为在程度上更严重,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更大。未成年人一旦有了严重不良行为就已经是违法,需要及时给予教育和矫治。
对不良行为的矫治方法
见课件材料:偷针者
——勿以恶小而为之材料:刑法
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材料:2014年至2019年未成年人犯罪的种类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课堂小结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经说过:“通往犯罪的道路不仅是下坡路,而且坡度很陡。”愿同学们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树立规则意识,充分认清犯罪的危害,增强自我防范,克服不良行为,防微杜渐,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板书
一、了解罪与罚1、刑法2、犯罪二、加强自我防范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