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究物质的密度一、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二、教学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因此本教学设计是采用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这个新的物理量。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自主制订实验探究的实验方案,亲身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还更好地掌握实验探究这一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概念。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2)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测量、计算、分析与比较,发现同种物质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2)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养成讨论、交流和互相合作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历建立密度概念的实验探究过程,领会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2.教学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及正确理解密度公式。五、教学器材1.教师演示用:蓝色氢气球、黄色空气球各一个。2.学生实验用:天平(含砝码),木块、铁块各至少两个(不同体积),量筒(装有水),刻度尺,细线。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演示:教师出示2个等大的气球(蓝色的是氢气球,黄色的是空气球),然后同时松开手,蓝色球向天花板飞去,黄色球掉向地板。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讨论提出意见并保留,等学生学习了新课后看谁的说法正确。教师:物体即使体积相同,因所含物质不同,质量也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探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2.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问题与猜想利用教材上赛车的例子说明物体的质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然后让学生讨论:“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这句话对吗?”(通过学生讨论争辩,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质量不仅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根据上面的讨论,让学生就“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结合生活的经验,学生会比较容易地猜到: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或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真实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还要先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下面就请同学们先设计实验方案。(2)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既然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种类和物体的体积有关,要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所选用的物体(研究对象)应取什么相同?什么不同?怎样选研究对象才能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设计出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表格。物理量物体质量m/kg体积/m3质量与体积之比m/v(kg/m3)木块1木块2木块3铁块1铁块2铁块3(3)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实验,练和量筒的使用以及学会合作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所需数据,并正确记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监控学生的实验过程,了解学生测量的数据,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4)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质量/体积)填到表格中。讨论:①比较不同的木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木块有什么相同点?②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③铁和木块这两种不同物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通过讨论交流,最后明确: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5)评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评估:你认为这次探究还有哪些不足和疏漏的地方,请讨论,并提出改进的措施。3.密度在学生得到上面实验结论后,教师引导讲解: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密度。由此引出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在学生理解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1)有密度的概念怎样计算密度,能否用公式表示?(2)怎样由密度的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公式:密度=符号表示:m---质量,V---体积,ρ---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向学生说明:根据密度的公式,密度的单位有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是一个复合单位,最常用的密度单位有“kg/m3”和“g/cm3”,教师板书上述密度单位的换算:1kg/m3=(1×103g)/(1×106cm3)=10-3g/cm31g/cm3=(1×10-3kg)/(1×10-6m3)=1×103kg/m34.课堂练习①对于密度公式理解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②纯水的密度是,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一杯酒精的密度是ρ,若把酒精倒掉一半,剩下的半杯酒精的密度是;一钢瓶里装有氧气(设氧气为气态),氧气密度为ρ1,若病人用去一半,则剩余氧气的密度是③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下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实验次数物质质量m/g体积V/cm3质量与体积之比(g/cm3)1铁块179107.92铁块2158207.93铝块154202.74铝块2108402.7(1)比较1、2(或3、4),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的;(2)比较1、3(或2、4),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的。(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跟有关,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4)为了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中引进了密度,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填“无关”或“有关”)5.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悟?6.布置作业附板书设计第五章第二节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得到结论: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相同;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评估与交流二、密度定义: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交织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单位:“kg/m3”和“g/cm3”,1kg/m3=(1×103g)/(1×106cm3)=10-3g/cm31g/cm3=(1×10-3kg)/(1×10-6m3)=1×103kg/m3八、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验探究,掌握方法、分析归纳后得出结论。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比较陌生,此外密度的单位的换算不是很熟练,需要多加练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概念教学,举例应用练习巩固,小结评估分析论证开始布置作业结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PAGE-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