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9月月考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高 三 数 学月考2011.09
(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则( )
A. B. C. D.
(2)下面四个条件中,使 成立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是( )
A. B. C. D.
(3)命题 “” 的否定是( )
A. B. C. D.
(4)设 , , ,则( )
A. B. C. D.
(5)函数 的图象关于( )
A. 轴对称 B. 轴对称 C. 原点对称 D. 直线对称
(6)函数 在内( )
A. 没有零点 B. 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C. 有且仅有两个零点 D. 有无穷多个零点
(7)设偶函数满足 ,则 为( )
A. B. C. D.
(8)对于函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在上递增 B. 的最大值为
C. 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D. 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9)设直线 与函数 , 的图象分别交于点, 则当
达到最小时的值为( )
A. B. C. D.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0)函数 的最大值为 .
(11) 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值域为 .
(12)由直线, 与曲线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
(13)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条件下,火箭的最大速度和燃料的质量、火箭
(除燃料外)的质量的函数关系是 . 当燃料质量是火箭
质量的 倍时,火箭的最大速度可达 .
(14)若 ,,,则 .
(15) 曲线 处的切线与x轴、直线所围成的三角形的
面积为,则 .
(16)已知函数 ,若关于的方程有三个不同的实根,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7)已知函数的图象过原点,且在处的切线的倾斜角均为,现有以下三个命题: ①;
②的极值点有且只有一个; ③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零.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3分,共65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已知 , .
(I) 求 的值; (Ⅱ)求 的值.
(19)已知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求
(I)实数的值; (II)函数的单调区间.
(20)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Ⅱ)设 为在 上的最小值,求出 的表达式.
(21)已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求的取值范围.
(22)对于定义域为的函数,若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 ② 总有; ③ 当,,时,
都有,则称函数为理想函数.
(Ⅰ)若函数为理想函数,求.
(Ⅱ)判断函数和函数是否为理想函数?若是,予以证明;若不是,说明理由.
(III)设函数为理想函数,若,使,且,
求证:.高三语文综合练习 2011.9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修葺(qì) 瞭(liào)望 纰(pī)漏 痉(jìng)挛
B.眩(xuàn)晕 渲(xuàn)染 喑(ān)哑 裨(pì)益
C.菁(jīng)华 档(dǎng)次 稽(jī)查 嫉(jì)妒
D.骁(xiāo)勇 祛(qù)除 屠戮(lù) 粗犷(ku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渡假 暮霭 励精图治 礼上往来
B.端祥 愚腐 和衷共济 甘之如饴
C.耽搁 沉湎 瞠目结舌 理屈词穷
D.精辟 福祉 人才倍出 弊帚自珍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招聘会上,大多数毕业生表示,相对于薪酬而言,他们更加 的是自己日
后的发展空间;而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毕业生往往被用人单位先 。
②听完外交部长给我们做的 报告,我们认识到 发展得这样快,只有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才不至于落后。
A.看中 看重 时势 时事 B.看中 看重 时事 时势
C.看重 看中 时势 时事 D.看重 看中 时事 时势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姚明的婚礼掀起了上海滩的新闻大战,当天,上海的体育媒体记者几乎倾巢出动,其他省市的体育媒体记者也一大早就纷纷来到举行婚礼的酒店等候。
B.海淀区十一学校甘兰佑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依然坚守三尺讲台,心系全体学生,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
C.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在一次野外勘察中,意外发现了一片原始喀斯特岩溶地貌,那些岩石形态优美,真是巧夺天工。
D.“秦晋之好”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秦、晋两个国家,两国之间几代都有婚姻关系,可谓是间不容发。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
B.表现纪检干部事迹的话剧《瑞雪长歌》,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剧情衔接外,所有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真实案例进行创作。
C.在当前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关注维护普通百姓的根本利益,尤其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处于困境的百姓的利益。
D.本次报道试图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牧民生活的状况和城镇历史、地理沿革的采写,以克什腾旗作为一个示例来展现内蒙古的旅游。
二、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行郎中户将事。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先是时,卫司马在部,见卫尉拜谒,常为卫官役使市买。宽饶视事,卫尉私使宽饶出,宽饶以令诣官府门上谒辞。尚书责问卫尉,由是卫官不复私使司马,司马不拜,自止正焉。
宽饶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禅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剑,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居处,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上临飨罢卫卒,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①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大小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上以其儒者,优容之,然亦不迁。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宽饶不纳其言。
赞曰:盖宽饶为司臣,正色立于朝,虽《诗》所谓“国之司直”无以加也,若采王先之言而终其身,斯近古之贤臣矣。 (《汉书》卷七十七)
注:①更:男子按规定轮换戍边服役。②奸:同“干”。触犯。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 坐:因……犯罪
B.躬案行士卒庐室 躬:弯腰
C.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 行:巡视
D.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 高:认为……高尚
7.下各组词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常为卫官役使市买
A.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此
B.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 宽饶以令诣官府门上谒辞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盖宽饶为
司臣,正色立于朝
D.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彭祖)左迁为卫司马 B.司马不拜(卫尉)
C.奏使称(上)意 D.然(宽饶)亦不得迁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宽饶在担任谏大夫期间,曾弹劾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张彭祖过殿门不下车,由于举
奏失实,被降职为卫司马。
B.过去,卫尉经常支使卫司马替自己去办私事,盖宽饶到任后,去尚书府委婉地提出意
见,终于矫正了这样的规矩。
C.盖宽饶深得士兵的尊敬,在年终交接的时候,儿千名士兵磕头请求,愿意再留下服役
一年,以报答盖宽饶的厚恩。
D.虽然盖宽饶为人正直,廉治奉公,但由他总是在上奏时讥评时政,触犯皇上的意旨,
也一直升不了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史记 刺客列传》)
10.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赵襄子最怨智伯(抱怨) 襄子如厕(到,前往)
B.居顷之(居住,住下) 委质而臣事襄子(通“贽”,进见之礼)
C.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列罪状以责之)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埋没,遮掩)
D.今日之事,臣固伏诛(服罪) 则虽死不恨(仇恨,痛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友为泣曰 不足为外人道也
B. 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 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D. 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12.对下面四个句子分句间的语义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 ②襄子如厕,心动
  ③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 ④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A.①②相同 B.③④相同 C.①③相同 D.②④相同
13.关于文章内容的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B.豫让改名换姓,入赵襄子宫中修治厕所,领着刺客埋伏在其中,但被赵襄子发现,未能成功。
C.豫让埋伏在赵襄子出行必经的桥下企图行刺,又被擒获。这一次遭到襄子的严厉斥责:“你这是自以为得计啊,我不再放过你了。”
D.豫让伏剑自杀前作了最后一搏,三次跳起来向赵襄子扑去,但只是刺破了赵襄子的衣裳,最终未能替智伯报仇。
第Ⅱ卷(共119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4.豫让的朋友劝告豫让:“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意思是说“凭着您的才干,委身而侍奉襄子,襄子必亲近宠幸你,亲近宠幸你,那么你就能够做你想做的事,难道不是易如反掌吗”,但豫让拒绝了,结合文本说说豫让为什么拒绝,联系历史或现实谈谈你对豫让这种做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1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10分)
(1)天 不 为 人 之 恶 寒 也 辍 冬 地 不 为 人 之 恶 辽 远 也 辍 广 君 子 不 为 小 人 之 匈 匈 也 辍 行 天 有 常 道 矣 地 有 常 数 矣 君 子 有 常 体 矣 君 子 道 其 常 而 小 人 计 其 功 诗 曰 礼 义 之 不 愆 何 恤 人 之 言兮 此 之 谓 也。
(2)有 国 者 不 可 以 不 知 《春秋》 前 有 谗 而 弗 见 后 有 贼 而 不 知 为 人 臣 者不 可 以 不 知 《春秋》守 经 事 而 不 知 其 宜 遭 变 事 而 不 知 其 权……夫不通礼 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16.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6分)
①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劝学》
③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逍遥游》
④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⑤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⑥驾一叶之扁舟, 。《前赤壁赋》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夜·历史一种
廖无益
①黄昏是打开夜的一道门,那道门在旷野中伫立,蝙蝠在它的额前乱飞。它们忽东忽西毫无规则地飞翔,无言的黑影,让黄昏变得神秘和亲近。随后,黄昏就慢慢阖上眼睑,成长为黑夜,单纯和透明。
②那时,农村还没有电灯。人们吃罢晚饭,就搬张凳子聚在村口,用芭蕉扇拍着蚊子,拉拉家常。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只有开口说话,人们才能分清对方是谁。庄稼地从村头往远处延伸,玉米稞子遮住道路。向东走过一段土路是个缓坡,爬上去能看见远远的灯火。孩子以为是星光,大人说那是矿上的灯光。除了这些,再没什么可看。这几盏灯火,成了孩子想象的出口。
③透明的黑暗在我面前伸展,像一大滴露水,富于弹性和张力,把梦包裹和融化。那黑暗清新,散溢着泥土的芬芳,干净得没一点渣子。三两个萤火虫在远处飞舞,大人说拍拍手,它就能冲你飞来。我们就拍着手,嘴里一通乱喊,果然看见一只萤火虫越飞越近,最后绕过树木,飞进我家的院墙。我们跑进院门,见那只萤火虫飞得有一人高了,就一把打在地上,然后拾起来倒捏着头,露出它发光的腹部,在黑暗中抡起胳膊,萤火就滑出一圈一圈的光。我晃着它跑出院子,用它来吸引更多的萤火虫。
④后来,我看见更多的萤火,它们照亮了一条道路。它们像一群蓝精灵在路的上空盘旋,越聚越多。没有星光和月亮,我看见明亮的路,看见每一根树枝,看见路上的每块石头。直到现在我仍然疑惑,不知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奇迹。萤火虫上下飞舞,点点光斑迷眼。
⑤我对夜寄予幻想。
⑥那时我已经长大,自己住三间老屋。夜像家乡的老屋,老屋的气息宁静安祥。屋后面是小路和庄稼地。后墙上开两个小窗,像老屋的两个耳朵。我能从这两个耳朵清晰地听见庄稼叶子的磨擦,或过路人偶尔走过时的脚步与对话。几只壁虎在窗外趴着,伺机捕获被灯光吸引的昆虫。如果有雨,就能听到庄稼叶子更动听的演奏,那声音据说曾被音乐家写入乡村音乐经典。院子里有棵梨树,风雨大的时候令人担心,半夜里能听见梨子落地的声音,或砸碎在磨盘上的声音。它们使夜显得富有。
⑦但是我越来越失去黑夜。生活的碎片被灯光照耀,反射出彩虹,辨不清面孔。这些黑夜向灯光敞开,但并不透明。那是午夜或凌晨。有一双眼睛从窗户后面看见我,认出我,但并不说话。大楼上一个窗口睁开,有人彻夜不眠,等早晨来人接班。一排路灯在我面前伸展,是一些声控灯,不管我走路多轻,只要走到跟前,它就打开,为我照亮道路,同时还照亮我的脸,我的表情,照亮地上的影子。树荫在灯光下面敞开。
⑧我想念纯洁的夜。它从山顶上一跃而下,在我们身后张开翅膀。那温暖的翅膀。它把道路掩盖,把桥梁托在空中,把树木藏进风里,把狗叫声拉长,把鸡撵进窝里,把旷野清理干净。它慢慢喘息,把筋骨铺上旷野,懒散地进入睡眠。在明天太阳出来之前,它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一个梦,有足够的时间蕴育出露水,看到启明星在东方升起。黎明之前的美丽黑暗像一道闸门,矗立在北方的旷野,把夜和白天截然分开。一旦闸门开启,白天就抢步而进,阳光奔溅如决堤的洪水。
⑨我想念纯洁的夜。当所有的人都不在,我想把夜慢慢合上,在那里寻找黑暗。但夜兴奋异常。夜从我的咖啡里跳出来,在桌子上打滚,然后掉到桌子底下。我无法把它拾起来,它已破碎不堪。
⑩夜停在远处,在树梢以上,在楼顶以上,在城市以上。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本文中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赋予“夜”以生命,表现了不同时期“夜”的不同特点。
B.农村夜晚的生活单调、乏味,除了“几盏灯火,成了孩子想象的出口”,就“再没什么可看”。
C.作者描写了长大后居住的老屋外各种各样的声响,以动衬静,来表现老屋的宁静与安详。
D.第⑧段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纯洁的夜”所具有的温暖、纯净,从容
等特点。
E.作者将“夜”称为“历史一种”是表明“纯洁的夜”所代表的那种生活状态已经成为了过
去。
18.在③④段中,作者用大量文字描写萤火虫,其用意是什么?(5分)
19.从全文看,结尾一段文字有哪些方面的作用?(6分)
20.作者说“我越来越失去黑夜”,结合文本说说“夜”有着怎样的寓意,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体会。(不少于200字 10分)
五、作文
近日,教育部要求将毛笔书法课纳入小学课程。对此,众说纷纭。
有人说现在电脑已普及,要什么字都能打出来,何必花大力气学写字,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有人说升学压力那么大,学生负担很重,哪里有时间去学写字,好好学学外语更有用。
有人说书法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当然要好好学。有人说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故事,都是一幅画,都述说着一段历史,我们怎能不学。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3,5第一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2010年6月6日夜晚,通过大型望远镜能观测到火星、木星与天王星连成一线的天文现象。回答1、2题。
1.组成此天文现象的天体
A.都是太阳的卫星 B.分别属于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C.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D.在木星和天王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
2.组成此天文现象的天体不包含在
A.总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A.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B.地球上有昼夜现象
C.地球上大气层对太阳辐射有保温效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图1为北京市降水量与日照时数统计图,其中日照时数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状况、海拔高度等因素有关。读图,回答4题。
图1
4. 图中5—6月日照时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昼变长夜变短 B.降水量的增多
C.沙尘暴次数少 D.海拔高度影响
图2是一幅经纬网格图,据此回答5-6题:
5.A点的地理坐标是           
A.(10 S,170 E) B.(10 N,170 W)
C.(10 N,170 E) D.(10 S,170 W)
6. B点所处的时区是                      
A.西十二区 B.西十一区 C.东十二区 D.东十一区
图3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①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间的时差均为2小时。回答7-11题。
7图中③点的经度是
A.160 E B.130 E C.180 D.170 W
8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点20分 B.2点40分 C.14点20分 D.3点20分
9图中⑤点的昼长约为
A.8小时 B.16小时  C.12小时 D.6小时
10此刻图中②点的时间为23日8时整,则④点的时间为
A.23日4时 B.23日12时 C.24日4时 D.24日12时
读图4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判断11。
11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的位置是
A.回到M点  B.在M点的正南方向
C.在M点的东方 D.在M点的东南方向
读图5,在地球表面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纬线圈的交点。据此回答12-13题。
12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A.2时 B.14时 C.1时 D.15时
13A地的地方时是
A.6时 B.18时 C.5时 D.19时
某早晨7时36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
(升旗和日出时间同步)。据此回答14-15题。
14.这一天可能是  
A.国庆节  B.劳动节 C.清明节   D.元旦
15.此时北京市可能是图6中哪个的点P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A.A  B.B C.C   D.D
读图7,完成16-17题:
16.读图,AB弧是晨线,AC弧是昏线,据此判断此时北京时间
A.12月23日2时 B.12月21日6时
C.6月22日2时 D.6月21日10时
17.全球与图中P点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分别是
A.小于全球的一半 B.大于全球的一半
C.等于全球的一半 D. P点与全球处于同一日期
图8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判断18一19题。
18.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A.漠河的白天比广东长
B.南极长城站位于极昼时期
C.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
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
19.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A.8时20分 B.20时20分
C.9时40分 D.21时40分
根据图9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20题。
20.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A.1:1000万 B.1:10000万
C.1:500万 D.1:5000万
21.读“等高线地形图10”,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①汇入小河的溪流有两条位置画错
②甲乙丙三处,甲处的坡度最陡
③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大于c、d
④c、d两点间的直线距离为150米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22.图11是“某丘陵公路分布图”,一场大雪之后,李先生乘车从甲镇到乙镇,沿途公路上都撒了盐,但李先生发现AB段撒盐特别多,其原因是
①撒盐可加速雪的融化,从而起到防滑的作用
②这里公路与等高线夹角较大,坡度较陡
③盐本身可增大摩擦系数
④该路段路面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图12是“某区地形图”,读图完成23-25题。
23.图示河段的流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东向西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南向西北
24.甲村落与a点的相对高度为
A.200-300米 B.300-400米
C.300-500米 D.400-500米
25.若测得a、b两点的图上水平距离为2.5厘米,根据坡度计算,判断a、b两点间山坡的土地利用方式应为(可能用到的数据:tan15 ≈0.268 tan25 ≈0.466 tan35 ≈ 0.700)。
坡度 0 -15 15 -25 25 -35 >35
土地利用方式 A.农田 B.梯田、经济用地 C.林、牧用地 D.封山育林区
读“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晨昏线、风向、等值线的组合图13”回答下列26-27题:
26.关于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①该地位于南半球
②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③该地正吹东南风
④图中地势东高西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有关图中河流和晨昏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河段可能有凌汛现象 ②该河段无凌汛现象
③晨昏线为晨线    ④晨昏线为昏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14”,做28 ~ 29题。
28.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①等温线的数值可
能为(单位:℃) ( )
A.–15℃,–25℃ B.–15℃,–35℃
C.–35℃,–25℃ D.–35℃,–45℃
29.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的主要影
响因素是 ( )
A.地形 B.洋流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读下面的等值线示意图15,据图判断30~31题。
30. a为500米,b为1000米,地处浙江省内
A.气压:甲<乙 B.气温:甲<乙
C.降水:甲<乙 D.坡度:甲<乙
31. a为2℃,b为5℃,c为8℃,该图为贵州某地某月
等温线图
A.为冬季某月等温线图 B.乙为向阳山坡
C.甲比乙低约500米 D.甲地和乙地宜发展耕作业
图16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2题。
32.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蚀而成
B. 乙处为向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C. 丙处为火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D. 丁处为海沟,由板块碰撞而形成
贺兰山和银川平原是沙海中的“绿岛”和绿洲。
读图17,回答第33题。
33.银川平原的形成原因是
A.地壳下沉,风力沉积
B.断裂下沉,冰川物质堆积
C.地壳抬升,河流侵蚀
D.断裂下沉,黄河泥沙沉积
图18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19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4.由图18和图19可知
A. 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 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 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 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图20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第35题。
35.若图20表示热力环流,则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
36.对流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
A.是地球上热量的主要来源
B.能降低太阳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伤害
C.有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
D.有利于飞机的高空飞行
读图21“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37~38题。
37.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②-④
38.影响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作用是箭头
A.①    B.②
C.③ D.④
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读图22,完成39-40题。
39.游客从M走到N,其所经地区地势起伏与图23所示剖面线对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0.到野柳地质公园游览的游客,多去欣赏海边奇岩怪石的自然景观,最著名的如女王头、烛台石、龙头石等。形成这些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
综合题(共40分)
41. 图24为世界某一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H海的成
因。(3分)
(2)说出太阳直射S纬线时至10月1日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分)
(3)若PQ为昏线,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 。(选择填空)(2分)
A.H地即将迎来黎明 B.长江流域出现汛期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北京盛行西北风
(4)M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 ,其影响因素是 。(2分)
(5)分析尼罗河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42.图25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分)
(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2分)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
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村镇。请说出他不能
看到的村镇,并简述原因。(2分)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的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3分)
(5)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请说明原因。(2分)
(6)从自然条件的角度,说明甲处成为该区域中心城镇的主要原因。(3分)
43.读图26,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图26
(1)判断图中等温线反映的是______月(1月、7月),P点与Q点之间的主要自然植被类型是_________。(2分)
(2)甲、乙两图与P点至Q点的地形剖面基本相符的是______。(1分)
(3)描述160C等温线的走向,并指出影响因素。(4分)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公布了名为《2025全球趋势——变化的世界》的报告,报告中声称:环北冰洋国家都将因全球变暖而受益。
(4)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2分)
(5)图示国家因全球变暖使种植业和海洋运输业均能受益,说明有利影响的具体表现。(5分)
图4
图5
图6
图7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9
图18
图20
图21
大气上界



地面

200
400
600
800
1000




海拔(米)
0
M
N
图23
图1 台北市局部地区图
等高线
七星山
大屯山
1120
1081
1103
嵩山
五指山
768
100
200
400
600
东 海
N
M

* 地质公园
图 例
火山
200
野柳
0
5km
图24
L
图25第一学期高 三 历 史月考
2011.09
(测试时间:90分钟)
说明:本试卷共35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右图选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园》,图中左侧手指向天的老者为柏拉图,手掌向地的学者为亚里士多德。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师生二人应该是在下列哪一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
A.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B.学园应该培养城邦的上层人才
C.国家的统治者应由哲学家担任
D.出色的学者应涉及广阔的学科领域
3.梭伦改革措施中打破了贵族凭借出身和门第垄断政治权力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实行财产等级制 D.创立“陶片放逐法”
4.下列选项中属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形成的背景是
A.罗马统治下不同民族之间矛盾突出 B. 罗马垄断了地中海区域的商业贸易
C.罗马境内奴隶进行激烈的反抗斗争 D. 罗马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5.下列各组文献中,产生于古代并对西方政治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理想国》《法律篇》《政府论》
B.《法律篇》《政治学》《社会契约论》
C.《十二铜表法》《法律篇》《论法的精神》
D.《理想国》《政治学》《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6.现代西方学者用“三G”(指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新航路的开辟者们最初设想实现“三G”梦的地方是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7.最早经大西洋到达非洲东岸的欧洲航海家是
A.麦哲伦 B.哥伦布 C.达·伽马 D.迪亚士
8.“创造了短篇小说的典范,并且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性自由确立了尺度”的作品是
A.《十日谈》 B.《神曲》 C.《爱弥儿》 D.《人间喜剧》
9.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加尔文此语的目的是
A.宣传“因行称义”的原则  B.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
C.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  D.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
10.16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人可能看到的现象或事物有
①印刷工人排版印刷《马可·波罗行纪》和《圣经》
②在宴会上使用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
③在意大利的教堂看到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
④英国的伦敦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斯宾诺莎、洛克、卢梭思想的相同点有
①宣传天赋人权 ②提倡君主立宪 ③主张三权分立 ④宣传社会契约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已动摇
13.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
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 C.人民主权 D.人非工具
14.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指的是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15.学生要探讨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历史过程,需要查阅的历史文献应包括
①《大宪章》 ②《权利法案》 ③《人民宪章》 ④《邦联条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16.下列关于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过程,最准确的是
A.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
B.君主专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共和制
17.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分权制衡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联邦法官由总统任命
B.总统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C.国会可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D.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18.下列关于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共和派与君主派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
B.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共和派大获全胜
C.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
D.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下边两图所反映的法律文献的关系是
拿破仑法典
A.前者是后者的源头 B.两者之间毫无相关
C.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 D.两者都体现共和制原则
20.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较,不同的是
①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 ②国家元首的任期 ③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④国家权力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引发“历史性变革”经济因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扩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D. 工人运动的发展
22.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纪与古代世纪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理论 D.相对论
23.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古典主义文学
24.19世纪晚期托拉斯等新经济组织形式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石油等新型重工业的诞生
25.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似之处包括
①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发展资本主义 ②都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③都打破了旧的生产关系 ④都较彻底地解决了土地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6.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恩首次合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27.影响右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28.一战后,孙中山、凯末尔、甘地思想的共同点
  A.都以建立独立共和国为目标 B.都具有反宗教的世俗主义思想
  C.都以民族主义为主要内容  D.都主张向苏俄学习
2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__①_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__②__所困扰。而另外一方面,我从不为__③_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它的支持。图中的①②③对应正确的应当是
A .①国会 ②内阁 ③议会 B .①最高法院 ②参议院 ③下议院
C .①内阁 ②国会 ③下议院 D .①国会 ②最高法院 ③内阁
30.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
A.推动了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消除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D.奠定了西欧联合的基础
31.某同学在历史小论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人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7年,美国人发射阿波罗10号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这篇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论科技造福人类”
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D.“论科技与冷战的关系”
32.仔细阅读右边漫画,对漫画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已解体
B.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C.美国企图推行单边外交政策
D.多极化格局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3题,52分。
33.【共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航路开辟后;二是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图示并联系史实,指出此图反映了哪一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史实,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6分)
(2)请分别概括一、四阶段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及主要影响。(8分)
材料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世纪后期,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也是挑战。“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按照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约束和制约。……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而且,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化和世界经济政治化的趋势,为某些西方大国肆意干涉他国内部事务提供了借口,它们在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经贸关系时强调所谓“人权”、“民主”等条件,企图通过经济制裁、经济援助的手段把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这是西方霸权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表现。”
——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疑难解析》
(4)简要说明全球化的实质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境况。结合材料分析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8分)
34.【共18分】革命和改革推动着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9年的这一事件确定了最后的政治安排,议会获得了高于王权的基本统治权。英国的议会定时召开,不再依赖于国王的召集。议会拥有的权力,使它可以对大多数重要的政治事务进行监控和干预。——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1)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是指什么 (2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事件”的影响。(4分)
材料二:1871年7月,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参照欧洲国家的教育体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重点实施中小学义务教育,还大力兴办中等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也非常注重高等教育……1890年,天皇颁布《关于教育之敕语》规定,每当节日庆典,全国学校都需集体宣读《教育敕语》,播放歌颂天皇统治的歌曲《君之代》,同时向天皇、皇后的“御影”(像)鞠躬行礼。 ——唐晋《大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教育改革的目的和特点。(6分)
材料三:1982年里根向国会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这个计划概括的说,即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自由发展的规章约束,被人们称之为“里根经济学”……这些措施的确成为1983—1984年强劲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和6.8%。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困境,实现了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
一一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3)依据材料三指出,“里根经济学”与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里根经济政策的影响 (4分)
35.【共8分】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的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三次思想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4分)
非洲
欧洲
北美高 三 英 语月考2011.9
(测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1. Which subject did the man study all the night
A. Arts B. Math C. Physics.
2. How does the woman go shopping
A. By car B. By bus C. On foot.
3.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 The hotel B. The luggage C. The bathroom.
4. What does the man imply about the woman
A. Her exercise has good results. B. She pays too much for it. C. It doesn’t work at all.
5.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is making an appointment. B. He will wait to see the doctor. C. He comes to apply for a health card.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15分)
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is the man doing now
A. Asking to see the director. B. Asking to change his position. C. Asking for an application form.
7.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the reception desk. B. In Room 120 of the building. C. In the Human Resource Offic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 Close friends. B. Wife and husband. C. Waitress and customer
9. What does the man ask for in the end
A. Excellent steak. B. French ice cream C. Strawberry cake.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ticket does the man want
A. A round trip ticket. B. A ticket on June 10. C. A ticket for this Monday.
11. When is the flight leaving for New York
A. At 5:15 p.m. B. At 5:50 a.m. C. At 10:30 a.m.
12. How long will the man stay there
A. About ten days. B. About 20 days. C. About a month.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5题。
13. Where does the man live
A. 2368 King Street East. B. 212 Barton Street North. C. No.15 Apartment Building.
14. 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after the call
A. Go to the post office. B. Fetch the key to his mail box. C. Go to change his driver’s licence.
15. What is the man’s purpose of calling in
A. To ask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 B. To make complaints about his apartment.
C. To get necessary information after moving in.
16. Paper dresses
第三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共7. 5分)
听下面一段独白,完成第16题至20题,每小题仅填写一个词。听独白前,你将有20秒钟的时间阅读试题,听完后你将有60秒钟的作答时间。这段独白你将听两遍。
History It was invented in 1966 by Scott __16____ Company.It was intended as a __17___ tool.Half a million were ordered in a __18___.
Advantage Paper dresses are popular among vacationers because they are __19__
Trend Throwaway fashion is on the runway of the __20____ century. Paper dresses are making a comeback this year.
第二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5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 The idea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eijing Opera should be added to the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A./ B.when C.which D.that
22. To test which foods are better for a long space journey, the astronauts in Shenzhou VI had as many as 5Odishes____.
A. to choose B. to be chosen C. to choose from D. to be chosen from
23. The old man sat____ the shade of the tree, ____ in the distance.
A under, staring B. in, glaring C. under, and staring D. in, and glaring
24. I like the way _____ she solved the problems.
A. which B. what C. in that D. \
25. Early this year cruel snowstorms hit southern China, great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in some areas.
A.caused B.causing C.to cause D.having caused
26. One more try , you will succeed .
A.and B. or C.but D.so
27. They don’t think you two have met before, _________
A. do they B. don’t they C. have you D. haven’t you
28. –Have you seen the film
--Yes. I ______ it last Friday.
A. saw B. have seen C. had seen D. was seeing
29. — May I have a word with Miss Anna
— Sorry, she ____ to her friend on the phone.
A. has talked B. is talking C. talked D. talks
30. When Nancy was at college, she ____ three foreign languages, but I am surprised to find that she ____ all except a few words of each.
A. spoke; had forgotten B. had spoken; had forgotten
C. spoke; has forgotten D. had spoken; has forgotten
31. — Hurry, Mary! You ____ on the phone.
— Oh, I ____. Thank you, Mom.
A. have wanted; have come B. will be wanted; will come
C. are being wanted; came D. are wanted; am coming
32. — Where are Jack and Mike
— They ____ the furniture you asked for into the house.
A. have been carrying B. carried C. have been carried D. were carried
33. —I didn’t do well in the exam yesterday. Of course I _____________ for it.
—Oh , you poor thing! But I think you should learn a lesson.
A.haven’t studied B. hadn’t studied C.wasn’t studying D.wouldn’t study
34. ___________ the day went on, the weather got worse.
A. With B. Since C. While D. As
35. __________ more attention, the trees could have grown better.
A. Given B. To give C. Giving D. Having given
36. Oh, John.____________ you gave us!
A. How a pleasant surprise B. How pleasant surprise
C. What a pleasant surprise D. What pleasant surprise
37. The library needs ________ , but it'll have to wait until Sunday.
A. cleaning B. be cleaned C. clean D. being cleaned
38. Go and get your coat. It's ________ you left it.
A. there B. where C. there where D. where there
39. ___ down the radio—the baby's asleep in the next room.
A. Turning B. Turn C. Turned D. To turn
40. _____ much advice I gave him, he did exactly what he wanted to do.
A. How B. Whatever C. However D. No matter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30分)
What separates me from everyone else The difference is not what clothes I wear or the music I listen to, but what I feel 41 .
Ever since I was young, I have loved professional wrestling. As I grew older, my friends _42 me for following what was called a “man’ s soap opera,” _43 I put my love for wrestling on the shelf. It was not until freshman year that I _44 I wasn’t being myself.
That year, I tried many new things and activities. In my town, foot ball was the sport, so I decided to play football, 45 it might give me a head _46 in popularity. The team started with forty-eight athletes. 47 , there were fourteen of us left. I stuck it out not because I liked it, but because I am not a quitter. That long season taught me a (n) 48 : I wasn’t a football player. More importantly, it taught me to be 49 .
After that season, I __50___ back to being a wrestling fan. I came across a well-known saying: “Don’ t Dream It. Be It.” When I read this, my friend Dan and I had the 51 idea.
“What if we build a wrestling ring ” we asked. The following weekend, we met at his house. We saw our _52 in a pile in his backyard. We worked from dawn to dusk to build our great project. Our hard work paid _53 . We had a real ring. We decided to hold an "event." We practiced for hours, trying to 54 every aspect (方面) of our wrestling ability. The date was May 24th . To our surprise, about one hundred friends and fans showed up to 55_ us. It was the most important night of my life and a 56 success. Since that time, we have held five shows with as many as two hundred and fifty people training out. We 57 to live this dream. We accomplished what we set out to do.
As my senior year winds down, I'll remember all of my high school memories. But 58 will stick out most is the memory that I did something I 59 , despite what everyone said or thought. I achieved the 60…I lived my dream.
41. A. outside B. inside C. behind D. beside
42. A. laughed at B. talked about C. listened to D. called on
43. A. then B. but C. and D. so
44. A. admitted B. noticed C. realized D. declared
45. A. thinking B. finding C. remembering D. guessing
46. A. level B. start C. end D. point
47. A. At the end B. At the beginning C. In return D. On one hand
48. A. art B. truth C. fact D. lesson
49. A. oneself B. somebody C. myself D. nobody
50. A. gave B. went C. put D. sent
51. A. original B. perfect C. same D. correct
52. A. dream B. success C. progress D. future
53. A. for B. out C. off D. back
54. A. discover B. learn C. improve D. show
55. A. praise B. support C. teach D. follow
56. A. gradual B. complete C. endless D. timeless
57. A. have B. begin C. prefer D. continue
58. A. why B. how C. which D. what
59. A. loved B. faced C. studied D. needed
60. A. task B. step C. goal D. game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A
A linguist, an expert on languages, is always listening, never off-duty. I invited a group of friends round to my house, telling them that I was going to record their speech. I said I was interested in their regional accents, and that it would take just a few minutes. Thus, one evening, three people came to my house and were shown into my front room. In front of each chair there was a microphone at head height, connected to a recorder in the middle of the floor. They sat down, rather nervously, and I explained that all I wanted was for them to count from one to twenty. Then we could relax and have a drink.
I turned on the recorder and each in turn counted from one to twenty in their best accents. When it was over, I turned the recorder off and brought round the drinks. I joined them in talking and joking freely. Then I left them for a telephone call which lasted some time. The rest of the evening seemed to be spent in total relaxation.
Or at least that is how it would appear, for, of course, the microphones were not connected to the recorder in the middle of the room at all but to another one in the bedroom. My friends, having seen the recorder before them turned off, paid no more attention to the microphones a few inches from their mouths, thus giving excellent sound quality.
I should add, perhaps, that I did tell my friends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m, after the recording was over, and asked them whether it should be destroyed. None of them wanted to----but for some years after that, it always seemed that when it came to buying drinks, it was I who paid for them. Linguistic research can be a very expensive business.
61. The writer asked his friends to count from one to twenty because he wanted _________.
to record how they pronounced numbers in their own regional accents
to check if they were all good at languages
them to believe that was all he would record
to discover who had the best pronunciation
62.The writer managed to get as __________ a piece of talk as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find.
A. natural B. clear C. excellent D. expensive
63.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passage shows _________.
you will pay much money if you want to do some linguistic research
his friends always made him buy them drinks in return
the writer’s kindness and humour
linguistic research is a kind of business
B
Books don’t grow on trees
A local community college professor decided to fight back.
“The price of books for our students is just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and, combined with the rising cost of tuition, it’s killing these
kids,” said Peter Jason, Ph.D. “Remember, students are one of the poorest groups of people in America. Almost half of them have at least one part-time job. In fact, one of my students has three jobs. She is a part-time sales clerk at a clothing store three days a week, then works three evenings a week as a pizza cook, and on weekends she does manicures(修指甲) at a beauty salon. And she still manages to have a high GPA (grade point average)and go to school full-time.”
Textbook prices are traditionally high. Adding to that problem, many college instructors change textbooks year after year; they either upgrade to a new edition or switch to an entirely different textbook. This further hurts students because if an instructor no longer uses a particular textbook, that book has no resale value.
Dr. Jason decided to make life a little easier and a lot cheaper for his students by writing his own book on public speaking. “Many books have an increased price because of bells and whistles: CD-ROMs, lots of color photographs, and lots of graphics. I talked to my students, and many of them, like me, prefer to keep things simple. So, during a sabbatical a few years ago, I wrote my own textbook. I made sure that it wasn’t long-winded. I called it Successful Public Speaking: How To Be Brief, Concise, and to the Point.
“Compared to most other public speaking books, mine is half the number of pages, and one-third the price. That is, $30 instead of $90. Plus, it is published in a three-ring binder format. So, when I wrote a second edition last year, students only had to buy the 35 new pages and delete 35 of the original pages. For only $7.00, they had upgraded to the new edition. I’ve had great feedback from my students about this loose-leaf concept. Maybe the word will get out, and more writers and publishers will try it.”
64.The reason why some students have to work is that .
A.they have to support themselves
B.the cost of living is rising rapidly
C.they lack the money for their education
D.a high GPA is required for further studies
65.More money is spent on textbooks because .
A.publishers pay more to the writers
B.students need textbooks with pictures
C.textbook prices are traditionally high
D.textbooks may be changed every year
66.Dr. Jason wrote his own textbook to .
A.make it short B.increase its price
C.make it easy to update D.add CD-ROMs and photos
67.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A.a college professor objects to writing textbooks
B.instructors don’t use particular textbooks any longer
C.more writers and publishers will write shorter textbooks
D.the loose-leaf concept is well received among the students
C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the U.S., Canada, and Europe have received a great deal of media and even research attention over unusual phenomena and unsolved mysteries. These include UFOs as well as sightings and encounters with "nonhuman creatures" such as Bigfoot and the Loch Ness monster. Only recently has Latin America begun to receive some attention as well. Although the mysteries of the Aztec, Mayan, and Inca civilizations have been known for centuries, now the public is also becoming aware of unusual, paranormal phenomena in countries such as Peru.
The Nazca "lines" of Peru were discovered in the 1930s. These lines are deeply carved into a flat, stony plain, and form about 300 intricate pictures of animals such as birds, a monkey, and a lizard. Seen at ground level, the designs are a senseless mess. The images are so large that they can only be viewed at a height of 1,000 feet - meaning from an aircraft. Yet there were no aircraft in 300 B.C., when it is judged the designs were made. Nor were there then, or are there now, any nearby mountain ranges from which to view them. So how and why did the native people of Nazca create these marvelous designs One answer appeared in 1969, when the German researcher and writer Erich von Daniken proposed that the lines were drawn by extraterrestrials(外星人) as runways for their aircraft.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did not take long to scoff(嘲笑) at and abandon von Daniken's theory. Over the years several other theories have been put forth, but none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oday there is a new and heightened interest in the Nazca lines. It is a direct result of the creation of the Internet. Currently there are over 60 sites dedicated to this mystery from Latin America's past, and even respected scientists have joined the discussion through e-mail and chat rooms.
Will the Internet help explain these unsolved mysteries Perhaps it is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6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INCORRECT
A. Latin America has long received attention for unusual phenomena.
B. Public attention is now directed towards countries like Peru.
C. Public interest usually focuses o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D. Some ancient civilizations have unsolved mysteries.
69.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higher the lines are seen, the ____ the images they present.
A. smaller B. larger C. clearer D. brighter
70.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the Nazca lines mainly because of
A. the participation of scientists. B. the appearance of the lnternet.
C. the birth of new theories. D. the interest in the Internet.
71. The author is ____ about the role of the lnternet in solving mysteries.
A. cautious B. pessimistic C. doubtful D. optimistic
D
So often our needs are defined by things that don’t get us much: the comfort of having lots of stuff, the image we want to portray, the social pressure to appear to be rich, the fantastic idea of having something new for its own sake, like a new car or new TV or the latest fashion. For years, we have spoken to our customers ab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fashion and style. We’ve tried our best to encourage style and reinforce(加强,强调) the concept that style isn’t fashion. It comes from your imagination and is developed slowly. It’s reflection of your values.
Today, more than ever, the direction of an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style is not to have luxury or conspicuous (炫耀的) consumption written all over your clothes. This is still our message. We believe this could be best achieved by simply asking yourself before you buy something (from us or any other company) whether this is something you really need. It could be you’ll buy more or less from us, but only what you need. We’ll be happy to adjust our business up or down accordingly, because we’ll feel we are then contributing to a healthier attitude about consumption. We know this is an opinion against the growth of economy, but frankly, if this kind of thinking doesn’t catch on quickly, we, like a plague(瘟疫) of locusts, will swallow all that’s left of the planet. We could make the decision to reduce our consumption, or the decision will soon be made for us.
We are optimistic that we can change course and avoid the disastrous destination toward which we’re heading. We also believe that there are many events occurring throughout the world right now which support this outlook. We’ve experienced big changes in people’s attitudes about some extremely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issues and values.
Our purchasing habits have enormous influence. By changing the things that make us happy and buying less stuff, we can reduce the terrible influence we have been placing on the environment. We can buy for vital needs, not silly self-satisfying needs. We do need clothes, yes, but so many
While we’re advocating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we want to suggest one more idea. What you save, if you do, through changing your purchasing habits, contributes to one of the thousands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that are working to correct, repair, preserve or stop the damage to which our consumptive ways and economic system have led us.
We all have to work together to preserve the continuity of natural cycles and processes. If we don’t, we’ll have nothing to give to our grandchildren. All will be gone. Our place in history will be that of the greatest mismanagers of the Earth, not such a loving way to be remembered!
--a text from Esprit, a company that is trying
7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__________ is an appropriate attitude toward consumption.
A. buying what you need B. changing consumptive ways
C. pursuing the latest fashion D. buying things that satisfy us
7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close to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 2
A. We’re heading for a disastrous destination and cannot change the course.
B. Have a healthier attitude towards consumption, or we will be punished by nature one day.
C. Get rid of the locust disaster, otherwise we will never be able to live a happy life.
D. If we cannot manage the economic growth well, less consumption won’t be accomplished.
74.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
A. consumer’s wise purchasing will benefit the finance of the company
B. it is certain that Esprit will change consumers’ attitude by getting across its idea
C. to change purchasing habits, consumers have to donate to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D. pursuing style is more meaningful than pursuing fashion since it reflects personal values
75.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to _________.
A. encourage people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fashion
B. appeal for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C.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Esprit and the consumers
D. arouse consumer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I was ten when I first sat with my grandmother behind the cashier(收银台)in her general store. ___76__ I quickly learned the importance of treating customers politely and saying “thank you.”
At first I was paid in candy. __ 77__ I worked every day after school, and during the summer and on weekends and holidays from 8 a.m. to 7 p.m. My father helped me set up a bank account. __78__
By the time I was 12, My grandmother thought I had done such a good job that the promoted me to selling cosmetics(化妆品). I developed the ability to look customers directly in the eye. Even though I was just a kid, women would ask me such things as “ What color do you think I should wear ” I took a real interest in their questions and was able to translate what they wanted into makeup(化妆)ideas. __79__
The job taught me a valuable lesson: to be a successful salesperson, you didn’t need to be a Rocket scientist—you needed to be a great listener. __80__Except they are NO longer women purchasing cosmetics from me; instead, they are kids who tell me which toys they would like to se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A. Later I received 50 cents an hour.
  B. Before long, she let me sit there by myself.
  C. I ended my selling a record amount of cosmetics.
  D. Today I still carry that lesson with me: I listen to customers.
  E. My grandma’s trust taught me how to handle responsibility.
  F. Soon I found myself looking more beautiful than ever before.
  G. Watching my money grow was more rewarding than anything I could have bought.
书面表达
第一节 情景作文(20分)
假如你是红星中学高三一班的学生。3月5日是学雷锋日,你班组织了一次养老院的帮扶活动。请根据下面四幅图所提供的活动内容和过程写一篇英文短文,为你校校刊英语专栏投稿。短文词数不少于60。
提示词:senior citizens home养老院
第二节:翻译句子(每句2分,共10分):按括号里的要求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英文表达习惯,不要逐字翻译。
1. 我老家在南方,那里经常下雨。(定语从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认为你每天不应睡得太晚。(宾语从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最让他们高兴的是他们学校这个周末不上课。(主语从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据我所知,有些地方现在人们上网依然很难。(it作形式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考虑,我决定在外地上大学,目的是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状语从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wrestling ring
a three-ring binder format高 三 生 物月考练习
2011.09.29
(测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露出的黏性末端可以不相同
B.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
C.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不是单倍体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体细胞进行全面修复
2.在PCR扩增前,需要将下列哪些物质加入微量离心管中?( )
①模板DNA ②模板RNA ③DNA解旋酶 ④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⑤引物 ⑥PCR缓冲液 ⑦脱氧核苷酸贮备液 ⑧核苷酸贮备液
A.①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⑥⑧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⑥⑦⑧
3.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花受精卵中 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花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花的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花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关于限制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真核生物中很少分布
B.限制酶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切点切割DNA分子
C.少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多数由6个核苷酸组成
D.限制酶能使特定部位的两个核糖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5.下列关于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DNA文库中只含有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基因组文库中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B.如果某种生物的cDNA文库中的某个基因与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的某个基因控制的性状相同,则这两个基因的结构也完全相同
C.cDNA文库中的基因都没有启动子
D.一种生物的cDNA文库可以有许多种,但基因组文库只有一种
6.下列成果属于蛋白质工程应用的是( )
A.抗虫棉   B.乳腺生物反应器  C.鼠一人嵌合抗体  D.鲤鲫鱼
7.下列为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等进行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C.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制成悬浮液
D.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传50代左右,所培养的细胞全部衰老死亡
8.在基因工程中,把选出的目的基因(共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是460个)放入DNA扩增仪中扩增4代,那么,在扩增仪中应放入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  )
A.540个 B.8100个 C.3780个 D.7560个
9.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脱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B.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的过程
C.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的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
D.离体的植物组织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有关激素的诱导
10. 在细胞工程——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中,其技术的重要一环是将营养细胞的细胞壁除去,通常是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壁。如将去掉了细胞壁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清水中,细胞将( )
A.皱缩 B.胀破 C.呈球形 D.保持原状
11. 基因型为Aa植株的花粉和基因型为Bb植株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可以得到多少种基因型不同的细胞(不考虑三个及三个以上的细胞融合) ( )
A.6种 B.8种 C.10种 D.12种
12.科学家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出的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驱蚊草的培育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电刺激等方法
C. 驱蚊草的培育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于植物组织培育,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D. 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13. 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频率
14.下列有关克隆绵羊“多莉”诞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属无性繁殖 ②采用了核移植技术 ③采用了胚胎移植技术 ④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
⑤采用了胚胎体外培养技术 ⑥采用了体外受精技术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⑥
15.试管婴儿、试管苗和“多莉羊”三者均属于生物工程技术的杰出成果,下列对其生物学原理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属于无性生殖 B. 都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C. 都可能发生变异 D. 都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16.下列对动物核移植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核移植包括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B.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
C.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通常采用MⅡ期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D.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出的克隆动物是对提供体细胞的动物进行了完全的复制
17. 在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的癌变发生于原代培养向传代培养的过渡过程中
B.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生长素和动物血清等
C.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主要是获得新的动物个体
D.动物细胞培养前和培养过程中都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18.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19.下列物质由肝细胞内核糖体合成的是( )
A.转氨酶 B.糖原  C.胆汁 D.尿素
20. 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
①染色体 ②中心体 ③纺锤体 ④核糖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 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应该(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C.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22.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主要储能物质是糖类
B.精瘦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淀粉、纤维素、乳糖的最终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D.构成DNA的单体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23.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
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24.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C、H、O、N、P 是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叶绿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抗体、受体、限制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
D.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25.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酶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质中,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也有光合酶的分布
②线粒体在小鼠的心肌细胞中数目相对腹肌细胞较多
③叶绿体只分布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是植物的“养料制造厂”
④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⑤液泡是植物细胞质中泡状结构,其内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但不含有蛋白质等物质
A. ④⑤ B.③④ C. ②④ D.①③
26.(10山东卷)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27. 科学家用显微技术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这说明了( )
A.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28.右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C、H、O、N
B.由②可知细胞膜是双层膜
C.a进人细胞是自由扩散,b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
D.若I侧为肠道,那么II侧则是毛细血管腔
29.下列有关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依据
B.在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质”是指细胞质
C.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D.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主要是观察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
30.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在该实验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3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32.下列生命活动和技术中,不发生膜融合的是( )
A.神经递质的释放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C.溶酶体清除进入细胞的颗粒物 D.制备杂交瘤细胞
33.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B.都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
C.都能合成酶和激素 D.都有以磷脂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膜结构
34.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B.线粒体是动物细胞合成ATP的唯一场所
C.细菌和蓝藻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D.小麦细胞的有丝分裂与中心体密切相关
35.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3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胚胎工程技术包括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和体外培养胚胎技术
B.试管牛的培育过程属于克隆过程
C.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称为“受体”
D.胚胎移植能否成功与供体和受体的生理状况均有关
37.关于动物早期胚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早期胚胎细胞的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
B.原肠胚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
D.囊胚期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之间的差异是由于转录的差异引起的
38.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发生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集到的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即可发生受精作用
B.排卵就是排出成熟卵细胞的过程
C.卵细胞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
D.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
39.以下对于胚胎移植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良种畜群迅速扩大,加速了育种工作和品种改良
②在世界范围内,胚胎移植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大量节省了购买种畜的费用
③利用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建立胚胎库,保存品种资源和濒危物种
④在肉用家畜的生产中,一次给受体移入多个胚胎,可增加双胎和多胎的比例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0.科学家研究生长在墨西哥某地的野生玉米后发现,这种玉米含有包括苏云金芽孢杆菌抗虫毒蛋白基因在内的转基因作物的基因。这一现象说明( )
①转基因作物的基因可传播到野生植物中
②转基因作物可对生物的多样性构成威胁
③为防止基因污染,应当禁止转基因作物的研究
④自然杂交过程实质是一个长期的转基因过程,两者没有任何区别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二、简答题(共60空,每空1分,共60分)
41.(12分)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
(1)过程①表示采取 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
(2)形成图中②含有目的基因的DNA(重组质粒)需要的酶包括: 和 。
(3)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除有质粒外,还有 。重组质粒包括启动子、
、 及终止子等部分。
(4)图中③过程用人工方法,使体外重组的DNA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内,一般将受体大肠杆菌用 处理,使细胞成为 ,从而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容易进入受体细胞。检测大肠杆菌B是否导入了质粒或重组质粒,可采用的方法是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含有 的培养基上,若细菌能够生长,说明:已导入了重组质粒或普通质粒A,理由: 。
(5)基因工程的第四步中,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用到的技术分别是 、 。
42.(9分)在20世纪初,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下图,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过程②的技术是________。与过程③密切相关的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其中过程④相当于____________过程,⑤涉及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__________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为“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几倍体植株?__________。
(4)如果形成c细胞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得到番茄植株f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a、b依次为小鼠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那么该方案的目的是 。
43.(12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
(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以上______(填字母)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特点是 。
(4)如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
①曲线甲代表________,曲线乙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该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是________。
②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___(吸收/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__ __(a、b、c…)表示。
44.(8分)下图甲、乙分别表示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据图回答:
(1)图中[2]、[5]、[6]、[10]、[11]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 系统,其中结构[2]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   、能量交换、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2) 甲图所示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具体场所是 (填结构名称)。
(3)与自然界中碳循环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填编号)。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填编号)。
(4)在细胞工程中,动物细胞融合采用的诱导方法与植物细胞不同的是常常用到
作为诱导剂,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杂交瘤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最多是    个。
(5)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核糖体上合成的有关蛋白质分子,在有关细胞结构间移动的顺序
是 (用编号和箭头表示)。
45.(11分)下图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获得B淋巴细胞之前,小鼠已被多次注射了 (相同/不同)抗原,注射后小鼠体内发生相应的 (细胞/体液)免疫反应,生成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2)①过程中,常用的与植物细胞融合相同的方法是 诱导融合。融合结果随机出现多种不同的杂交细胞。②过程为 培养,从而得到 细胞。③过程为 ,并检验 ,从中选出 。
(3)④为目的细胞的扩大培养,既可以 培养,也可以注射到小鼠体内培养。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就可以 。
(4)由于单克隆抗体具有 的特点,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等方面。
46.(8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图1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蛋白参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所以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常用 处理组织碎块,使细胞分散开。
(2)B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如果转运过程需ATP供能,则转运方式称为 ,若转运过程不消耗ATP,则转运方式称为 。
(3)C蛋白只能与特定的分子结合,结合后使蛋白质的 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 功能的分子基础。
(4)D蛋白和细胞骨架共同完成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细胞骨架其化学本质是 。
(5)E蛋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酶,因其只能 ,所以E蛋白的功能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6)F蛋白的功能是与DNA分子的某一部位结合,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分子,F蛋白的名称是 。
图1
骨髓瘤细胞
B淋巴细胞



④高 三 物 理月考2011.09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手中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与水平天花板碰撞后又落回到手中,设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小球与天花板碰撞时间极短.若不计空气阻力和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则下列图像中能够描述小球从抛出到落回手中整个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是
2.如图,物块A、B静置在水平地面上,某时刻起,对B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力F从零开始随时间均匀增大,在这一过程中,A、B均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A的
A.支持力不变 B.支持力增大
C.摩擦力增大 D.摩擦力减小
3.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与物块P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先将木板水平放置,并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缓慢抬起木板的右端,使倾角逐渐增大,直至物块P刚要沿木板向下滑动,在这个过程中,物块P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保持不变 B. 一直增大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4. a、b为完全相同的截面为直角楔形物体,分别在垂直于斜边的恒力F1、F2作用下静止在相同的竖直墙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 受力个数一定相等
B.b 受到摩擦力小于 a 受到的摩擦力
C.a、b 所受摩擦力方向一定沿墙面向上
D.F1、F2 大小一定相等
5. 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某物体,已知该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为其重力的k倍,重加速度为g,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速率分别为
A. B.
C. D.
6. 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直角坐标系,质量m=4kg的质点静止在坐标原点O处。先用沿+x轴方向的力F1=8N作用了2s;然后搬去F1,并立即用沿+y方向的力F2=24N作用1s,则质点在这3s内的轨迹为图中的
7. 如图所示,民族运动会上有一个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弛的马背上沿跑道AB运动,拉弓放箭射向他左侧的固定目标。假设运动员骑马奔驰的速度为v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箭速度为v2,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OA=d。若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要想命中目标且射出的箭在空中飞行时间最短,则
A.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 B.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
C.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 D.箭射到靶的最短时间为
8. 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9.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两艘赛艇a、b在两条平行的直赛道上行驶.t=0时两艘赛艇处在同一计时位置,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象如下列选项所示,其中能够表示其所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艘赛艇始终没有追上另一艘的图象是 
SHAPE \* MERGEFORMAT
10. 图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30°,质量为M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木箱在轨道顶端时,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m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滑下,当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可以求出下滑时木箱与货物的加速度
B.无法求出木箱单独弹回过程的加速度
C.木箱被弹回到顶端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D.整个过程中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11. 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受到一变力的作用,该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A、B始终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刻,A、B间静摩擦力最大
B.t0时刻,B速度最大
C.2t0时刻,A、B间静摩擦力最大
D.2t0时刻,A、B位移最小
12. 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其中v0和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若A不变,则物体的位移中点处的速度为
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D.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小
13. 如图所示,一根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于地面上的两杆A、B的顶端,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将B杆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到B,位置,当物体重新平衡后,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绳的张力大小变小
B.细绳的张力大小不变
C.两端绳对挂钩的合力不变
D.两端绳对挂钩的合力变大
14. 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板紧贴在固定的刻度尺上方,现假使三角板沿刻度尺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同时,一支钢笔从三角板直角边的最下端,由静止开始沿此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关于铅笔尖的运动及其留下的痕迹的判断中,正确的有
A.笔尖留下的痕迹是一条抛物线
B.笔尖留下的痕迹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C.在运动过程中,笔尖运动的速度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D.在运动过程中,笔尖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三、填空题
15. 两物体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第二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2,当第二个物体开始下落时,两物体相距__________。
16. 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____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17. 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时间t后物体的速率为v1时撤去F1,立即再对它施一水平向左的水平恒力F2,又经时间2t后物体回到出发点时,速率为v2,则v1:v2=____________,F1:F2=____________。
18.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更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若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9. 在竖直的井底,将一物块以11m/s的速度竖直地向上抛出,物块冲过井口时被人接住,在被人接住前1s内物块的位移是4m,位移方向向上,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1)物块从抛出到被人接住所经历的时间;
(2)此竖直井的深度.
 
20. 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出,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求:(1)物块上滑和下滑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3)斜面的倾角及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1. 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一质量为m=4kg的行李无初速地放在A处,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行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l=2.0m,g取10m/s2。
(1)求行李刚开始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加速度大小。
(2)求行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3)如果提高传送带的运行速率,行李就能被较快地传送到B处。求行李从A处传送到B处的最短时间和传送带对应的最小运行速率。
22. 翼型降落伞有很好的飞行性能。它被看作飞机的机翼,跳伞运动员可方便地控制转弯等动作。其原理是通过对降落伞的调节,使空气升力和空气摩擦力都受到影响。已知:空气升力F1与飞行方向垂直,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F1=C1v2;空气摩擦力F2与飞行方向相反,大小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F2=C2v2。其中C1、C2相互影响,可由运动员调节,满足如图b所示的关系。试求:
(1)图a中画出了运动员携带翼型伞跳伞后的两条大致运动轨迹。试对两位置的运动员画出受力示意图并判断,①、②两轨迹中哪条是不可能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2)若降落伞最终匀速飞行的速度v与地平线的夹角为,试从力平衡的角度证明:tan=C2/C1;
(3)某运动员和装备的总质量为70kg,匀速飞行的速度v与地平线的夹角约20°(取tan20°=4/11),匀速飞行的速度v多大?(g取10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3分)1.C 2.C 3.D 4.B 5. A 6.D 7. A 8.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9. ABD 10.A 11 BC 12.BCD 13.AC 14.AD
三、填空题(每空2分)
15. gt2/4
16.200N/m 弹簧自身所受重力
17. 2:3 4:5
18. (1)ABC(2)不能 因为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超出了弹簧秤的量程.
四、计算题
19. (1)1.2s (2)6m
20.(1)=8m/s2、=2m/s2(2)S=1m(3)=0.35
21. (1) a=1m/s2 (2)t=2.5s (3) tmin=2s,vmin=2m/s
22. (1)②轨迹不可能存在(2)tan=C2/C1 (3)v=10.9m/s(在10.7~11.0之间均可)
0
2
4
8
6
2
1
3
x/m
y/m
0
2
4
8
6
2
1
3
x/m
y/m
0
2
4
8
6
2
1
3
x/m
y/m
0
2
4
8
6
2
1
3
x/m
y/m
A
B
C
D
G
G
F
t
A
O
G
F
t
B
O
C
F
t
O
t
D
F
O
G
A
B
B,
0
0.5
1.0
1.5
1
2
3
4
5
v(m·s-1)
t(s)
B
A
v
l
m
C1(N·s2/m2)
C2(N·s2/m2)
0 0.5 1.0 1.5 2.0 2.5
6.0
5.0
4.0
3.0
2.0
1.0
图b


图a第一学期高三化 学月考
2011.09.29
(测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
A.N2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D.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B.石油裂解
C.煤的干馏 D.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I2
4.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
A.明矾溶液加热
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Cl固体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23g NO2含有NA个氧原子
B.1 L 0.1 mol 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C.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NA 个CCl4分子
D.1 mol 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6.下列操作过程中,利用物质的氧化性的是 ( )
A.明矾净化水 B.纯碱除去油污
C.臭氧消毒餐具 D.食醋清洗水垢
7.下列各变化与原电池有关的是 ( )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镀锌铁片表面有划损时,锌也能保护铁不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黑色保护层
D.与金属铜作用,浓硝酸比稀硝酸更容易
8.100℃时,K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1。降至室温后析出m g KCl晶体(晶体中不含结晶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B.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ω1一定大于ω2
C.降温前后,溶液中KCl的物质的量未发生改变
D.100℃的KCl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9.下列各组溶液中,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I-
B. pH为1的溶液:Cu2+、Na+、NO3- 、SO42-
C. 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Ba2+、HCO3-、Br-
D.溶质为Na2SO4的溶液:K+、Al3+、CO32-、NO3-
10.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
已知 类推
A 将Fe加入到CuSO4溶液中Fe + Cu2+ = Cu + Fe2+ 将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2Na + Cu2+ = Cu + 2Na+
B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H2 – 2e- = 2H+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作电解质溶液)H2 – 2e- + 2OH-= 2H2O
C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 2H2O 4H+ + O2↑+ 2Cu 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2Cu2+ + 2H2O 4H+ + O2↑+ 2Cu
D 将少量CaCO3粉末投入足量盐酸中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将少量CaCO3粉末投入足量醋酸溶液中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11.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 )
A. Ba(OH)2 B. Ba(NO3)2 C. Na2S D. BaCl2
12.水热法制备纳米颗粒Y(化合物)的反应为:
3Fe2+ + 2S2O32-+ O2 + aOH-== Y+S4O62-+2H2O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S2O32-是还原剂 B.Y的化学式为Fe2O3
C. a=4 D.每有1 mol 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4 mol
13.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Y、Z、W的原子半径和原子序数都依次增大
B.W、Z、M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C.M分别和Y、Z所形成化合物都可以和碱反应
D.X分别和M、W所形成的化合物含化学键类型一定相同
14.已知反应2SO2(g)+O2(g) 2SO3(g);ΔH<0,向某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按体积比2∶1充入SO2和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下图是某物理量(Y)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图中T表示温度),Y可以是 ( )
A.SO2的转化率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密闭容器内的压强
D.O2的体积分数
15.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滴加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B 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滴加NaOH溶液加热,将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NH4+
16.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
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
17.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存在S-F键。已知S8(s)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断裂1mol S—S、1molF—F 、1mo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280kJ 、160kJ、330kJ.则:
的反应热ΔH为 ( )
A. -1780kJ·mol-1 B. -1220kJ·mol-1 C.-450 kJ·mol-1 D. +430kJ·mol-1
18.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
D.1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19.右图为反应2X(g)+Y(s) 2Z(g)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曲线a和b表示两个反应过程的反应热不同
B. 曲线a一定表示反应是在无催化剂时的反应过程
C. 增大压强,X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D.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值一定减小
20.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时,实验测得其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化学方程式是:CuCl2 Cu+Cl2↑
B.电解一段时间以后,阴极可能有气体产生
C.电解时阳极上产生的氯气溶于水后,有HClO和HCl生成,使溶液中c(H+)增大,pH变小
D.在电解过程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逐渐增大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
高 三 化 学2011.09.29
(测试时间:90分钟)
二、填空题(共60分)
21.(10分)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损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方法是还原沉淀法
该法的工艺流程为:CrO42-Cr2O72-Cr3+Cr(OH)3↓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1)若该平衡处在强酸性环境,则溶液显________色。
(2)能说明第①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 B. 2v(Cr2O72-)=v(CrO42-) C.溶液的颜色不变
(3)第②步中,还原1 mol Cr2O72-离子,需要 mol的FeSO47H2O。
写出第②步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步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
Cr(OH)3(s) Cr3+(aq)+3OH―(aq)
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c(Cr3+)·c3(OH―)=10-32,要使c(Cr3+)降至10-5mol/L,溶液的pH应调至 。
22.(14分)四种短周期元素A、B、C、D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
信息① 原子半径大小:A>B>C>D
信息② 四种元素之间形成的某三种分子的比例模型及部分性质: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请写出BC2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2)A所在周期中,E元素的单质还原性最强,F元素的某些盐类常用作净水剂。E单质与甲反应有化合物X生成。请写出以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A元素的单质与物质甲发生的反应
__ _________________。
② F、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Y可作为高温结构陶瓷材料,X与Y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丁的元素组成和甲相同,丁分子具有18电子结构。向盛有一定浓度丁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用少量稀硫酸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滴加过程中的现象是:
a.浅绿色溶液变成深棕黄色;b.有少量气泡出现(经验证是氧气),片刻后反应变得剧烈,并放出较多热量,继续滴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c.试管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向浊液中再滴入稀硫酸,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① a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 b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 结合相关化学用语解释c中加点字

23.(12分)据报道,一定条件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已知:①CH3CH2OH(l) +3 O2 (g) = 2CO2(g) +3H2O(l) △H= -1366.8 kJ/ mol
②2H2 (g) + O2 (g) = 2H2O(l) △H= -571.6 kJ/ mol
(1)写出由CO2 和H2 反应合成 CH3CH2OH (l) 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

(2)碱性乙醇燃料电池易储存,易推广,对环境污染小,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该燃料电池中,使用铂作电极,KOH溶液做电解质溶液。通入乙醇燃气的一极为
极,该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3)用乙醇燃料电池电解400 mL 饱和食盐水装置可简单表示如右下图:
该装置中发生电解反应的方程式为 ;
在铁棒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当阴极产生448 mL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时,停止电解,将电解后的溶液混合均匀,溶液的pH为 。(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及溶液体积的变化)
24.(12分)有机物A~F有如下图转化关系:
已知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时不稳定,转化如下:
请回答:
(1)E中官能团名称 ;以上四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
(2)C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B是一种常用药物的主要成分,摩尔质量为180g/mol,完全燃烧的产物中m(CO2) :m(H2O)=11:2,B的分子式为
(4)芳香化合物F特点如下:
①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苯环上的取代基处于邻位 ③遇FeCl3显紫色
B与NaOH反应的方程式为
F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方程式为
(5)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G含苯环,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能发生银镜
反应。写出一种满足条件的G的结构简式 。
25.(12分)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于消毒、灭菌等。
(1)O3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两种单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填分子式)
(2)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表所示。已知:O3的起始浓度为0.0216 mol/L。
3.0 4.0 5.0 6.0
20 301 231 169 58
30 158 108 48 15
50 31 26 15 7
①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对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
②在30℃、pH=4.0条件下,O3的分解速率为__________ mol/(L·min)。
(3)O3 可由臭氧发生器(原理如题24图)电解稀硫酸制得。
① 图中阴极为________(填“A”或“B”),其电极反应式为
___ __.
② 若D、E处分别收集到xL和yL气体(标准状况),则E处收集的气体中O 3 所占的体积分数为__ __.(忽略O 3的分解)。
电解
电解
Y
0
t
T1
T2
OH
R
CH
HO
R
O
H
-H2O
C高 三 政 治月考 2011.09
(测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40=48分):
1.根据图12,从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需要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点适宜增加财政支出,提高银行利率
B.在b时点适宜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货币投放
C.在c时点适宜减少国债发行规模,降低银行利率
D.在d时点适宜增加国债发行规模,降低银行利率
2.2010年,我国将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最有可能产生的效果是( )
A.刺激存款储蓄 B.减少居民收入
C.股票价格上涨 D.消费规模扩大
3.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美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美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下图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图中a、b、c处依次应该填入( )
①长期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 ②企业增加投资,居民消费增长 ③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4.A国和B国、C国是传统的贸易伙伴国,服装是B、C两国对A国出口的大宗商品。假定目前B国由于金融危机等影响,服装行业劳动生产率降低3%,而C国货币对A国升值5%,其他条件均不变,则三国服装贸易情况可能会出现如下变化( )?
A.A国减少进口B国服装,增加进口C国服装 B.A国增加进口B、C两国的服装
C.A国减少进口B、C两国的服装 D.B国服装企业开始大量向C国转移
5.今年国庆期间,小黄和父母选择了标价为2680元/人的云南五日游,小黄在腾冲的地摊上
花50元买了几件富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小饰品,父母则在“七彩云南”商场用刷卡消费的方
式购买了8000元的玉镯。在这里涉及到的货币职能依次是( )
A.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6.下表为某居民家庭2009年总支出的情况(单位:元)
食品 家庭日用品 教育、医疗 水、电、煤气 通讯、交通、娱乐 股票、债券
15000 8000 7000 5000 10000 30000
该居民家庭这一年的恩格尔系数应该为(  )
A.12%   B.20%   C.33.3%  D.45.6%
7.右图为某商品的需求曲线(P为价格,Q为需求量),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a点变化到b点,市
场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
①该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②该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③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④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8.家庭的投资理财应根据不同的经济态势,采取不同的选择。当银行储蓄利率下降、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时,下图中最适宜的家庭投资理财结构是(  )
9.2009年9月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对所有行业央企发出高管“限薪令”。这样做有利于(  )
①增加税收收入,改善职工生活     ②整顿分配秩序,维护社会公平
③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④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
10.会议提出,2010年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要突出财政政策实施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等方面和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支持重点领域改革。这一系列举措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
A.增加就业 B.稳定物价 C.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008年我国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收入比是5.71:1。而中、低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0.89、0.87,远高于高收入户0.64的消费倾向。
11. 为了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在分配环节中,应该
①运用税收政策调节过高收入
②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④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管理好通胀预期必须关注物价的上涨。一般来说,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④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13.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
A.是以政府强制力为后盾的 B.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14投资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投资股票的风险可能有
①上市公司的破产倒闭 ②股票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
③银行存款利率的降低 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15.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尽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应该
①降低劳动力成本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如果说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则体现了政府的良知。为了分好这个“蛋糕”,政府应该
①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②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调控政策
③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制定企业工资方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08年某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10元,2009年该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只有140元。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是因为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A.提高了33.3%    B.提高了50%
C.降低了33.3%   D.降低了50%
18.右图为2005—2009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曲线图。正确反映该图信息的是
①08-09年需求不足,消费价格下跌
②07-08年需求不足,消费价格上涨
③06-08年消费价格呈上升趋势
④08-09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9.收入和幸福、尊严密切相关。资料显示:从1995年到2008年,不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了8.8倍,而城乡居民收入在同期只增长了2.68倍、2.01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① 发挥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③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④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20.小明在业余时间学习股票知识,掌握了一些炒股的技术,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就将自己的6千元投资变成了8千元,获利丰厚。小明通过投资
A. 获得的收益都是来源于企业的利润
B. 既获得了收益,也可以促进资金的融通
C. 获得了作为债权人依法享有的资产收益
D. 获得的收益中的一部分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21.停车费价格上调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私家车主减少开车 公交出行比例增加 交通拥堵彻底解决
B.公交出行比例增加 环境污染加重 道路出行能力提升
C.私家车主减少开车 重点区域商场客源减少 商家利润大幅下降
D.公交出行比例增加 居民减少购车计划 市机动车保有量下降
22.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在图 中,合理表示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需求量的关系的是
A.A1曲线
B.A2曲线
C.A3曲线
D.A4曲线
23.谈及收入分配问题,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促进社会公正和谐,关心群众的利益,让每个人都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与我国 相一致。
①宏观调控的目标 ②经济发展的目的 ③市场运行规则 ④市场经济的性质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24.合理解决分配问题,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效率提高有助于增加社会财富 ④公平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5.“红色”小短信,传递大文明。
2005年广东移动在全国率先开展“红段子”(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手机短信)活动,
用户参与“红段子”活动就有机会获得创作、参与奖项,还能从下载转发收益中获取一定额度的分成,得到可观的经济收益。据统计,2009年即有超过5万人通过“红段子”网络创业平台获得经济收益。“红段子”实现了从文化创意产品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进化,这表明
A.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B. 消费的种类、质量是通过生产创造的
C. 人们的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
D.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成长
26.目前,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也是美国第二大债权国。在其他生产要素成本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
①刺激美国产品出口中国 ②刺激美国进口中国产品
③中国外汇储备缩水 ④中国企业出口利润下降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7.
动车组 直达特快列车 飞机
时间 16小时 20小时 不到3小时
价格 软卧上铺1055元、下铺1185元 硬座200多元,硬卧400多元,软卧600多元 1610元
北京—福州动车组仅运行了两个多月之后,因为上座率低而停运。这说明
①价格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②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消费者总是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 ④市场需求促进动车产业的发展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8.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说,需要
A.国家严格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B.厂家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
C.商家遵守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 D.消费者提高依法维权意识
29.读图?。某些专家学者为了物质利益,已经几乎完全沦落为房地产商的代言机了。作为漫画中的经济活动参与者,应该
A.意识到自己是“经济人”
B.遵守诚实守信的市场戒律
C.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D.通过失信惩戒制度治理“潜规则”
30.在我国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上,不但汽车降价可以起到促销作用,减少税费、油价下降也对拉动
销量有明显影响。假设D和D1中有一条是汽车需求曲
线,另一条是某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在价格及其他因
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 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可能向右平移
B.D 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可能向左平移
C.D1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1可能向右平移
D.D1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1可能向左平移
31.实用、安全、经济、新颖等是对产品设计进行评价的基本原则。
评价原则之间常存在矛盾。 一般说来,要提高
产品的性能,就要增加成本,导致产品价格上升;
要考虑经济性,就制约了产品性能的提升。图13中,
体现性能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的曲线是 ;为了使
价格与性能关系体现为另一曲线,最需要加大投入比重
的要素是 。
A.曲线① 资本 B.曲线① 技术
C.曲线② 技术 D.曲线② 资本
32.一批缺乏自主品牌,产品同构同质、附加值低的民营企业遭到金融危机巨大的冲击,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政府应该
A. 拓宽融资渠道,挽救濒临破产企业 B. 推动结构调整,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C. 加强公共服务,拓展企业产品销路 D. 增加财政支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33.根据图示中反映出来的价格与需求关系,我们可以推断
A.甲和乙是相互替代的商品
B.甲和乙是有互补关系的商品
C.甲是生活必需品,乙是高档耐用品
D.甲的价格由价值决定,乙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图5
2009年,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新时代,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
34.
高铁的能耗是飞机的四十分之一,是公路的十五分之一。
高铁缩短了我国沿海和内地的距离,加快了两地人员的流动和产业分工的调整。
中国高铁通过吸收再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带动了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高铁已经从“引进、消化、吸收”的起步阶段转向了“输出”阶段。
上表是高铁技术带来的可喜变化,这些变化有利于
①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关税收入 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④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5.“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因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能够
A.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 B.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C.使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D.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6.2009年,我国经济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互联网及相关产业却保持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我国互联网产业逆势而上是因为
A.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
B.只要产业创新就能在逆境中发展
C.生产决定着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
D.新的消费需求对一个产业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7.“居者有其屋”,房价关乎民生。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可能有效抑制房价增长过快的有
①提高存贷款利率→流通领域货币量增加→投资性购房减少→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增加保障性住房→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③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居民购买力增强→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④查处囤地炒地→增加住房用地有效供给→扩大住房供应量→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8.秋季苹果集中上市,在产销两旺的季节,苹果的价格却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
①苹果储藏成本低 ②苹果有较多的替代品
③苹果供给量增加 ④苹果的消费需求旺盛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39.下图为某投资者2006-2008年资产构成比例变化,你认为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项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风险投资 10% 9% 7%
房地产 24% 14% 18%
现金储蓄 14% 17% 21%
国债 21% 27% 29%
股票 31% 33% 25%
①投资理财的选择的多元化 ②投资理财应规避风险
③投资理财的选择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有关 ④投资理财的选择应考虑资产的流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0.物流业是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唯一的第三产业。根据联合国开发署估算,我国工业品流通费用占产品成本的20%至40%,而发达国家仅占10%左右;我国商品的库存周期为35天到45天,而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0天。下列关于物流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物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增长潜力巨大
B.振兴物流业能提高企业经济的运行质量
C.发展物流业能降低运输成本
D.物流业的调整振兴有利于提升其他产业的竞争力
二、问答题(共52分)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华人科学家和他的团队研发出“纸电池”。纸电池使用印刷与压层技术进行生产,厚度仅0.5毫米,可以任意弯曲和裁剪。纸电池作为音乐贺卡、智能卡、电子标签等低功率消耗电子产品的工作电源,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材料二 A4纸大的纸电池的成本价为1元人民币,小的只有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纸电池的使用寿命达两三年。纸电池环保的材质避免了传统电池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作为一般废物加以处理。
材料三 该华人科学家携“纸电池”研发成果回国,在政府部门等主办的2009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了百万元的创业基金(来自社会投资)。对他而言,成立新公司只是一个起点,在中国创建世界上最大的可印刷电子工业基地才是真正目标。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上述“纸电池”新公司创业的有利条件。(10分)
(2)根据价值规律理论,分析该“纸电池”新公司应怎样继续吸引投资。(10分)
2、某班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下列表格,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1)图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图2,分析图1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甲组同学在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尽管具有发展前景,但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同学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2)结合图表和甲组同学意见,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谋划策。(8分)
3、依据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巴西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启示。(6分)
巴西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
推行"国营企业私有化"运动。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增强了企业和经济的活力,同时,由于存在大量的“人情交易” 等腐败现象,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相当严重。 ①请勿在此处答题
推动以精简机构为主的公共预算改革。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改革没有跟上,加剧了贫富差距。 ②请勿在此处答题
实行经济全面开放和经济自由化。推动了外贸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削弱了政府力量对经济的影响 ③请勿在此处答题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绘制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部分)
分类 指标名称(单位) 2010年 2015年目标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民生发展 城镇登记失业率(%) 4.1 <5 ——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4500】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109 >26810 >7 预期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5919 >8310 >7 预期性
城镇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3】 约束性
科教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89.7 93 【3.3】 约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1.75 2.2 【0.45】 预期性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7 3.3 【1.6】 预期性
可持续发展 耕地保有量(亿亩) 18.18 18.18 【0】 约束性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6】 约束性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7】 约束性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努力。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个人、企业应该如何促进上表中目标的实现。(7分)
5、中国与印度同为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但两国的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研究者构建了一个右图的模型来说明两国优势产业的形成。
世界劳动力市场随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而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中国的基础教育比较完善,劳动力素质比较均匀;印度的高等教育比较先进,上层社会普遍使用英语,印度的高素质劳动力要优于中国;由于劳动力供给的不同,中国低端劳动力价格低于印度,而印度高端劳动力价格却低于中国。
(4)曲线相交点形成的图形为各自的优势产业,请指出图中A区和B区分别为哪国的优势产业?(2分)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比较成本学说,说明应怎样认识中印在国际分工中的产业优势。(5分)
1998年-2009年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
图12
政府财政投资形成新的需求
a
企业利润和劳动者收入增长
c
生产、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
b
居民收入
0
A1
A2
A3
A4
居民消费需求量
图?
图?自动售言机
房地产商
专家学者
D1
D1
价格
需求量

价格1
价格
性能
图13


需求量
价格


注: 制造业需要比较均质的劳动力,
软件服务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