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
物 理 试 卷
命题人:师国臣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命题人:师国臣。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下列物理量中哪些与检验电荷无关
A.电场强度E B.电势 C.电势能EP D.电场力F
2.如图所示,R1和R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均为正方形的导体,R1边长为2L,R2边长为L,若R1的阻值为8Ω,则R2的阻值为
A.4Ω B.8Ω
C.16Ω D.64Ω
3. 如右图所示,1、2为两电阻R1和R2的伏安特性曲线。关于它们的电阻值及发热功率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电阻R1的阻值较大
  B.电阻R2的阻值较大
  C.若在两电阻两端加上相同的电压,电阻R1的发热功率较大
  D.若在两电阻两端加上相同的电压,电阻R2的发热功率较大
4.在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R3 和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电流表A的读数为I,电压表V的读数为U。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a端移动时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
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
5.有一直流电动机的内阻是4.4,将电动机和一盏标有“110V、60W”的灯泡串联后接在电压为220V的电路两端,若灯正常发光,则
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120W B.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60W
C.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60W D.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约为58.7W
6.如图所示,虚线是用实验方法描绘出的某一静电场的一簇等势线及其电势的值,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飞经该电场时,恰能沿图中的实线从A点飞到C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粒子一定带负电
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C.A点的场强大于C点的场强
D.粒子从A点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大于从 B点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7.有一只电熨斗,内部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M为旋钮的内部接线端子,旋钮有“高”、“中”、“低”、“关”四个档,每个挡内部接线有如图甲中所示的四种方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a方式为“高”档 B.b方式为“低”档
C.c方式为“关”档 D.d方式为“中”档
8.如图所示,q1、q2、q3分别表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电荷,已知q1与q2之间的距离为l1,q2与q3之间的距离为l2,l1>l2。若q2为正电荷,且每个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关于q1、q3 的电性和q1、q2、q3电荷量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q1、q3都带负电,q1>q2>q3
B.q1、q3都带正电,q1<q2<q3
C.q1、q3都带负电,q1>q3>q2
D.q1、q3都带正电,q1>q3>q2
9.如图所示,验电器A与B的顶端各安装了一个上端开有小孔的金属圆筒,验电器B上的圆筒C带有正电荷,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E,在下列操作中能将C上的电荷尽量多的搬至D的是
A.把E与筒C的内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内壁接触,重复多次
B.把E与筒C的内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外壁接触,重复多次
C.把E与筒C的外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内壁接触,重复多次
D.把E与筒C的外壁接触后,再与筒D的外壁接触,重复多次
10.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均E=12 V,内阻均r=3Ω,R0=1Ω,直流电动机内阻=1Ω。当调节滑动变阻器使R1=2Ω时,图甲电路输出功率最大。调节R2使图乙电路输出功率最大,且此时电动机刚好正常工作(额定功率为6 W),则此时R2的阻值和电动机的焦耳热功率P为
A.R2=2Ω B.R2=1.5Ω
C.P=6W D.P=4W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11题6分,12题4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命题人:师国臣).
11.静电计是测量电势差的仪器。指针偏转角度越大,金属外壳和上方金属小球间的电势差越大,实验装置如图。在本实验中,静电计指针和A板等电势,静电计金属壳和B板等电势,因此指针偏转角越大表示A、B两极板间的电势差越大。现对电容器充电后断开开关。若按图下方的说明来做实验,则甲图中两板间电势差________;乙图中两板间电势差________;丙图中两板间电势差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如图所示,为某一电流表G的刻度盘,使用时指针指着某一电流刻度,表示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某一数值,而且也意味着表头的两接线柱之间具有一定大小的电压,因此,电流表G实际上也是一个小量程的电压表。如果图中电流表的内阻是100Ω,请在这个刻度盘上对应1、2、3的下面标出相应的电压数值(单位为V)。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13题4分,14题4分,15题10分,共18分)
13.如图所示,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b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V。当使用a、c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0V。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g为500Ω,满偏电流Ig为1mA,则R1=________Ω,R2=________Ω。
14.示波管原理如图所示,如果加在之间的电压如图a所示(0~t1,Y正、负),而在电极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b所示(0~t1,正、X负)的规律变化,请在图c中画出荧光屏上应该看到的图形。21世纪教育网
15.为研究小灯泡的伏安曲线的特性,选用小灯的泡额定值为“2.0 V,0.5 A”,实验中有仪器:小灯泡、电流表(内阻约为1Ω)、电压表(内阻约为2KΩ)、开关、导线若干。
(1)完成该实验除以上仪器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为使小灯泡上的电压从零开始,能在较大的范围调节,请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小灯泡的U-I曲线。
21世纪教育网
四、计算题(本题共32分,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2分。解题过程中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6.(10分)下面是一个示波管工作原理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经电压为U1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偏转电场,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d,板长L1,偏转电压为U2。S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L2。已知电子电量e,电子质量m。不计电子所受的重力。
(1)电子进入偏转电场的速度v0是多少?
(2)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量y1为多少 (用U1、U2、d、L1表示)
(3)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是多少?(用U1、U2、d、L1、L2表示)
17.(10分)现有电动势E0=1.5V、内阻r0=1.0的电池多节,准备用几节这样的电池串联起来对一个“6.0V,0.6W”的用电器供电,以保证用电器在额定状态下工作。问:最少要用几节这种电池?电路还需要一个定值电阻做分压用,请计算这个电阻的阻值。(串联电池组的电动势等于各个电池的电动势之和;串联电池组的内阻等于各个电池内阻之和)
18.(12分)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有相距为L的A、B两点,分别固定着两个带电荷量均为Q的正电荷.O为AB连线的中点,a、b是AB连线上两点,其中Aa=Bb=L/4.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初动能Ek0从a点出发,沿AB直线向b运动,其中小滑块第一次经过O点时的动能为2Ek0,第一次到达b点时的动能恰好为零,小滑块最终停在O点,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求:21世纪教育网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小滑块刚要到达b点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小滑块运动的总路程s总.
21世纪教育网
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
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B B BC D D C B C C BD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11题6分,12题4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命题人:师国臣).
11.(教材30页)变大,变小,变小。
12.(教材50页)如右图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13题4分,14题4分,15题10分,共18分)
13.(教材52页)9500,90000。
14.(教材36页)如右图21世纪教育网
15.(1)电源,滑动变阻器。
(2)如右图。
(3)略。
四、计算题(本题共32分,其中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2分。解题过程中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也可用相似比直接求y。即:,
17.(10分)解:(教材63页问题与练习5)
通过用电器的电流 (2分)
设至少需要n节电池,串联的分压电阻为R0,因为路端电压必须大于(或等于)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即, (2分)
得到,可见n取整数的最小值为5。 (2分)21世纪教育网
这时路端电压 (2分)
需要串联的分压电阻为 (2分)
18.(12分)解:21世纪教育网
(1)a点与b点等势,块第一次由a到b,由动能定理有
故 (3分)
(2)块刚要到b时,受库仑力 (2分)
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故 (2分)
(3)由a第一次到b时静电力做功为W,有: (2分)
由a开始到最后停在O点,有: (2分)
由以上二式得: (1分)
I
U
1
2
0
V
A
R3
R4
R5
E
r
a
b
R1
R2
A
C
2V
4V
6V
B
R1
R2
220V
M


交叉处不连接
a
b
c
d
D
E
图甲 保持d不变,向上平移左极板。
图乙 保持S不变,向右平移左极板。
图丙 S不变,d不变,在两板插入电介质。
A
B
A
B
X
X′
Y′
Y
图c
图b
图a
L1
L2
U1
S
O


+Q
+Q
A
B
a
b
O
0.1
0.2
0.3
X
X′
Y′
Y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
命题人 余海芹 审核人 陈炜喆 李宝娟
说明: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95分)
第一部分:听力(满分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 On a ship. B. On a train. C. On a plane.
2. What will the woman do next
A. Go to her brother’s office. B. Stay for supper. C. Buy some things.
3. What is the woman complaining about
A. The long wait. B. The broken computer system. C. A mistake in her bill.
4. Why did Bill lose his job
A. He was in poor health. B. He made a big error. C. He often went to work late.
5. What did the woman do last night
A. She attended a party. B. She did her homework. C. She went to the cinema.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 Where does the woman want to go
A. To the public library. B. To the national museum. C. To the department store.
7. Which bus goes by the department store
A. No.226 bus. B. No.325 bus. C. No. 105 bu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 What size does the woman want
A. Small. B. Large. C. Medium.
9. What color swimsuit does the woman take
A. Green. B. Blue. C. Yellow.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y does the woman refuse to go to the cinema
A. She dislikes seeing films.
B. She wants to watch football.
C. There have not been any interesting films recently.
1l.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do tomorrow
A. Visit an exhibition. B. Go to a pop concert. C. Go hiking.[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 What does the man like
A. Hiking. B. Sailing. C. Climbing.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Brother and sister. B. Manager and assistant. C. Customer and salesman.
14. What’s wrong with the MP5 player
A. The screen is broken and not clear.
B. It doesn’t play songs.
C. It has been dropped and no longer works.
15. What does the man ask the woman to show him
A. The receipt. B. The package. C. Her telephone number.
16. When will the woman get her MP5 player back
A. In three weeks. B. In two weeks. C. In one week.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 What did the man do in China?
A. He worked in a school. B. He drove a taxi. C. He ran a pub.
18. How did the man lose his wallet in the taxi
A. He left in a hurry and left his wallet in the taxi.
B. He drank too much and left it on the seat.
C. He didn’t notice when it slipped out of his pocket.
19.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Chinese people
A. Hardworking. B. Honest. C. Smart.
20. How did the shop owner return the wallet to the man
A. She mailed it to the man.
B. She gave it to a policeman.
C. She asked the man’s friend to pass it to him.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9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29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9分)
21. He was hoping to go abroad but his parents _____ that they won’t support him unless he can borrow money from the bank.
A. were deciding B. have decided C. decided D. will decide
22. By the time Jane gets home her aunt ____ for London to attend a meeting.
A. will have left B. leaves C. will leave D. left
23. I would love _____ to the party last night but I had to work extra hours to finish a report.
A. to go B. having gone C. going D. to have gone
24. To learn English well, we should find opportunities to hear English____ as much as we can.
A. speak B. speaking C. spoken D. to speak
25. Anyway, that evening, ___ I’ll tell you more about later, ended up staying at Rachel’s place.
A. when B. where C. what D. Which
26. I walked in our garden, _____Tom and Jim were tying a big sign onto one of the trees.
A. which B. when C. where D. that
_____is reported in the newspaper, talk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making progress.
A. As B. It C. That D. What
28. For many cities in the world, there is no room to spread out further, _______ New York is an example.
A. for which B. in which C. of which D. from which
All the neighbors admire this family, _____the parents are treating their child like a friend.
A. why B. where C. which D. that
30. The committee (委员会)_____ over the problem among themselves for two hours.[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has argued B. has been arguing C. have argued D. have been arguing
31. Everyone was silent as the organizer _____ the result of the speech competition.
A. arranged B. pronounced C. announced D. instructed
32. She was so _____ in her job that she didn’t hear anybody knocking at the door.
A. attached B. absorbed C. drawn D. focused
33. When _____ what made him a popular person, he said it was his personality.
A. asking B. asked C. being asked D. ask
34. Only when I learned Book Five _____ how to offer first aid to those who get injured.
A. did I know B. that I know C. had I known D. I didn’t know
35. ______ I visited South Lake in Tangshan, I was deeply impressed with its beautiful scenery.
A. At the first time B. First time when C. For the first time D. The first time
36. He suggested that the meeting ____off till next Sunday.
A. be put B. put C. should put D. had been put
37. ________, Nathan gave back the enormous amount of money he found.
A. To his sorrow B. To his joy C. To his surprise D. To his credit
38. Most 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the idea that all matter in the universe _____ atoms(原子).
A. makes up B. makes up of C. consists in D. consists of
39. 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remain ______until the plan has come to a complete stop.
A. seated B. seating C. to seat D. seat
40. The project, ______ in 2009, has expanded the city’s cellphone network to cover one million users.
A. accomplished B. being accomplished C. to be accomplished D.having accomplished
41. The girl finished her test in less than half the time _____.
A. allowing B. to allow C. allowed D. allows
42. The man _______ in a shop was sent to the police station.
A. who caught stealing B. to be caught stealing C. caught to steal D. caught stealing
43. In America, turkey(火鸡) is served as the main course on special ________.
A. occasions B. situations C. positions D. scenes
44. Pingyu had a photo_____ standing on either side of the line.
A. taken B. took C. taking D. take
45. The professor ______ at the meeting will give us a lecture next week.
A. referred B. referred to C. referring D. referring to
46. Mr. Green stood up in defence of the 16-year-old boy, saying that he was not the one ____.
A. blamed B. blaming C. to blame D. to be blaming
47. Is this recorder you want _____
A. to have it repaired B. to repaired C. to have repaired D. it repaired21世纪教育网
48. —In this day and age, women can have children and jobs as well.
—I can’t agree more. It’s great to have the two .
A. linked B. related C. connected D. combined
49. — Can you keep an eye on my bag I need to go to the washing closet.
—________. It’ll be safe with me.
A. Go ahead B. Never mind C. It’s my pleasure D. Forget it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My father brought home a sailboat when I was ten, and almost each Sunday in summers we would go sailing. Dad was quite skilled in sailing, but not good at 50 . As for me, I 51 both before twelve because of living close to Lake Ontario.
The last time Dad and I set sail together is really 52 . It was a perfect weekend after I graduated from university. I came home and 53 Dad to go sailing. Out we set soon on the 54 lake. Dad hadn’t sailed for years, but everything 55 well with the tiller(舵柄)in his hands.
When we were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 a 56 wind came all of a sudden. The boat was hit 57 . Dad was always at his best in any 58 , but at this moment he 59 .
“John! 60 !” he shouted in a trembling voice, with the tiller still in his hands.
In my memory he could fix any 61 . He was the one I always 62 for strength and security. Before I could respond, a 63 of water got into the boat. I rushed to the tiller 64 it was too late. Another huge wall of water 65 the boat in a minute. We were thrown into the water, and Dad was struggling aimlessly. At that moment, I felt fiercely 66 of him.
I swam to Dad 67 and assisted him in climbing onto the hull(船壳)of the boat. Upon sitting on the hull, Dad was a little awkward about his flash of 68 . “It’s all right, Dad. We are safe now,” I comforted him.
That was the first time Dad had counted on me in a moment of emergency. More importantly, I found it was my turn to start 69 for my father.
50. A. boating B. running C. swimming D. teaching
51. A. enjoyed B. desired C. hated D. learned
52. A. unforgivable B. unforgettable C. cheerful D. regretful
53. A. sent B. ordered C. invited D. allowed
54. A. calm B. icy C. stormy D. thundery
55. A. finished B. went C. seemed D. sounded
56. A. strong B. gentle C. cold D. hot
57. A. repeatedly B. lightly C. hardly D. violently
58. A. danger B. place C. sport D. job
59. A. suffered B. fell C. froze D. ran
60. A. Look B. Help C. Run D. Jump
61. A. problem B. relationship C. machine D. boat
62. A. turned to B. lived with C. argued with D. objected to21世纪教育网
63. A. river B. stream C. shower D. wave
64. A. if B. for C. after D. but
65. A. got through B. poured into C. turned over D. lifted up
66. A. ashamed B. protective C. tired D. afraid
67. A. hopelessly B. quickly C. slowly D. helplessly
68. A. pain B. anger C. fear D. shame
69. A. making up B. getting ready C. paying off D. looking out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1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6分)
A
The 92-year-old, thin, calm and proud lady, who is fully dressed each morning by eight o’clock, even though she is nearly blind, moved to a nursing home today.
Her husband of 70 years recently passed away, making the move necessary. After many hours of waiting patiently in the hall of the nursing home, she smiled sweetly when told her room was ready.
As she walked slowly to the elevator, I provided a true description of her tiny room, including the old sheets that had been hung on her window. “I love it,” she said with the happiness of an eight-year-old having just been presented with a new puppy.
“Mrs. Jones, you haven’t seen the room…just wait.”
“That doesn’t matter,” she replied. “Happiness is something you decide ahead of time. Whether I like my room or not doesn’t depend on how the furniture is arranged. It’s how I arranged my mind. I have already decided to love it. It’s a decision I make every morning when I wake up. Each day is a gift, and as long as my eyes open I’ll focus on the new day and all the happy memories I’ve stored away.” She went on to explain, “Old age is like a bank account. You take what you’ve put in. So, my advice to you would be to put in a lot of happiness in the bank account of memories. Thank you for your part in filling my memory bank.” And with a smile, she said, “All my memories are happy ones.”
Mrs. Jones was always happy in the nursing home and she died at the age of 108.
70.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author________.
A. is one of Mrs. Jones’ children B. is a relative of Mrs. Jones
C. works in the nursing home D. is the owner of the nursing home
71. The room in which the old lady will live________.
A. is very comfortable B. is fairly big
C. isn’t well equipped D. is equipped with new furniture
72. Mrs. Jones was very happy when told about her room because she________.
A. couldn’t see what her room was like
B. thought the nursing home was her home
C. would have to live in the nursing home21世纪教育网
D. had already made up her mind to be happy
7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best describe Mrs. Jones
A. Proud. B. Cheerful. C. Determined D. Honest
B
The market is a concept. If you are growing tomatoes in your backyard for sale you are producing for the market. You might sell some to your neighbor and some to the local manager of the supermarket. But in either case, you are producing for the market. Your efforts are being directed by the market. If people stop buying tomatoes, you will stop producing them. 21世纪教育网
If you take care of a sick person to earn money, you are producing for the market. If your father is a steel worker or a truck driver or a doctor or a grocer, he is producing goods or service for the market.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When you spend your income, you are buying things from the market. You may spend money in stores, supermarkets, gas stations and restaurants. Still you are buying from the market. When the local grocer hires you to drive the delivery truck, he is buying your labor in the labor market.
The market may be something abstract (抽象的). But for each person or business that is making and selling something, it is very concrete. If nobody buys your tomatoes, it won’t be long before you get the message. The market is telling you something. It is telling you that you are using energies and resources in doing something the market doesn’t want you to do.
7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Selling and Buying. B. Everything you do is producing for the market.
C. What is the market D. What the market can do for you.
75. All of the following acts are producing for the market except________.
A. working in a bank B. volunteering at a nursing home
C. driving a taxi D. growing beans for sale
76. You are buying from the market when you________.
A. borrow a book from the library B. go to the seaside for a holiday
C. look after your children D. dine at restaurant
77. The word “concrete” in the last paragraph may most probably mean________.
A. serious B. important C. necessary D. real
C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注意:涂卡时,如答题卡上没有E、F、G选项,请按如下方式填涂:选E涂AB;选F涂AC;选G涂AD。
If you are hungry, what do you do Have your favorite meal and stay quiet after that But 78 It never lets you know, because you keep it busy thinking about your friends or favorite stars. So it silently serves your needs and never lets itself grow. When mind loses its freedom to grow, creativity (创造力) gets a full stop. This might be the reason why we all sometimes think “What happens next ”, “Why can’t I think ”
79 Why reading but not watching TV It is because reading has been the most educative tool used by us right from childhood. Since it develops other aspects of our life, we have to take help from reading.
Once you read a book, you run your eyes through the lines and your mind tries to explain something to you. 80 Now this seed is unknowingly (未发觉地) used by you to develop new ideas. If it is used many times, the same seed can give you great help to relate a lot of things, which you would have never thought of in your wildest dreams!
This is nothing but creativity. 81 Within no time you can start talking with your friends in English or any other language and never run out of the right words.
So guys, do give food for your thoughts by reading, reading and more reading. 82 Go and get a book!
A. The interesting part of the book is stored in your mind as a seed.
B. Why not do some reading while you are hungry
C. Just like your stomach, your mind is also hungry.
D. Now 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E. Hunger of the mind can be actually solved through wide reading. 21世纪教育网
F. Reading can help you make more friends, too.
G. Also this mak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your vocabulary.
卷II 非选择题部分(满分55分)
(注意:此卷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一节 根据中文提示,填写所缺单词的适当形式(每题1分, 共10小题, 满分10分)
1. The beautiful scenery ______(吸引) many tourists every year.
2. She strongly ______(怀疑) that her husband had been lying.
3. ______ (参加) the conference is a great honor to him.
4. If the wound remain _____(暴露), it will get infected.
5.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tried to help the _____(受害者) of the earthquake in that area.
6. The old worker taught his students how to ______(操纵)the machine.
7.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_____(挑战) we face.
8. She _____(争吵) with her brother about the terms of their father’s will this morning.
9. We listened to Philip's______(描述) of the wedding.
10. To our______(高兴), the day turned out fine.
第二节 课文重点句式背诵(每空一词,每空1分,满分10分)
1. To prevent this from happening again, John Snow suggested that the source of all the water supplies ______ _______.
2. The water companies were _____ not to _____ people to polluted water any more.
3. Howerver, the southern part of Ireland was unwilling and _____ _____ to form its own government.
4. _______ about the time ______, Zhang Pingyu had made a list of the sites she wanted to see in London.
5. England is the largest of the four countries, and for ____ it is _____ roughly into three zones.
第三节 根据汉语提示,用短语的正确形式补全句子(每空一词,每题2分,满分10分)21世纪教育网
1. I’m afraid the sentence doesn’t ______ _____(有意义).
2. The boss finally ____ ____ ____(得出结论) that the lady wasn’t the right person for the job.
3. Whoever ______ ______ ______(对...严格)himself usually achieves success in his career.
4.The reason why I was late was that my car ______ ______(坏掉) on the way.21世纪教育网
5. This word has been spelt incorrectly, and you have ______ ______(遗漏) a letter.
第四节 短文改错 (每小题1分,共10小题,满分10分)
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第五节 书面表达 (满分15分)
假设你是唐山一中学生会主席李华。你校将于10月17日接待来自于德国某中学的学生访问团。你受学校委托,负责安排在唐山的一日活动。请根据以下提示,用英语给该团的领队Smith 先生写一封电子邮件,介绍活动计划并简要说明理由,最后征求对方意见。
上午与我校学生座谈(话题如校园生活、文化差异等);
中午与我校学生共同进餐(午餐包括饺子、面条等);
下午与我校学生游览南湖公园。
注意:1. 词数不少于100;
2. 可适当加入细节,以使内容充实、行文连贯;
3. 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词汇:南湖公园 the South Lake
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英语答案
听力 1-5 CCABC 6-10 CBCCC 11-15 ABCBA 16-20 BACBA
单选 21-25 BADCD 26-30 CACBD 31-35 CBBAD
36-40 ADDAA 41-45 CDAAB 46-49 CCDA
第五节 书面表达
Dear Mr. Smith,
I am Li Hua, chairman of the Student Union, from Tangshan No. 1 High School. I am very pleased to learn that you are coming to visit our school on October, 17th. I am writing to tell you what we have arranged for you.
In the morning, we will hold a welcome meeting, and then students from the two schools will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alking about school lif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At noon, you will be treated to a typical Chinese food, including dumplings and noodles, and I hope you’ll love it.
Shortly after that you are going to visit the South Lake, a beautiful lake in the south of our city. There are many trees and flowers growing thickly around the lake, and I am sure you will enjoy the fantastic view there.
How do you like the arrangements It you have any different ideas, please let me know about them as I do hope you’ll have a nice time here.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数学试卷
命题人:张同江
说明: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60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平面内有两个定点F1(-5,0)和F2(5,0),动点P满足条件|PF1|-|PF2|=6,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 ( )21世纪教育网
(A)-=1 (x≤-4) (B)-=1(x≤-3)
(C)-=1 (x>≥4) (D)-=1 (x≥3)21世纪教育网
2. 圆x2+y2=2的经过点P(,2-)的切线方程是 ( )
(A)x+y=2 (B)x+y= (C)x=或x+y=2 (D)x=或x+y=
3.已知圆(x-2)2+(y+1)2=16的一条直径通过直线x-2y+3=0被圆所截弦的中点,则该直径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 )
(A)2x+y-5=0 (B)x-2y=0 (C)2x+y-3=0 (D)x-2y+4=0
4.已知椭圆长半轴与短半轴之比是5:3,焦距是8,焦点在x轴上,则此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
(A)+=1 (B)+=1 (C)+=1 (D)+=1
5.以椭圆短轴为直径的圆经过此椭圆的焦点,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
(A) (B) (C) (D)
6.椭圆的离心率是,则它的长半轴的长是 ( )
(A)1 (B)1或2 (C)2 (D)或1
7. P(x, y)是椭圆+=1上的动点,过P作椭圆长轴的垂线PD,D是垂足,M是PD的中点,则M的轨迹方程是 ( )
(A)+=1 (B)+=1 (C)+=1 (D)+=1
8.设双曲线(b>a>0)的半焦距为,直线过(a, 0)、(0, b)两点,已知原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
(A)2 (B) (C) (D)
9.曲线y=1+与直线y=k(x-2)+4有两个交点时,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 (B) (, ] (C)(0,) (D)(, )21世纪教育网
10. 给出方程和三个结论:①方程的曲线是双曲线;②方程的曲线是椭圆或圆;③方程无轨迹.下面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③不正确      (D)①②③都有正确的可能21世纪教育网
11. 直线y=x+3与曲线=1的交点的个数是 (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2. 已知椭圆(a>b>0)与双曲线有公共的焦点,的一条渐近线与以的长轴为直径的圆相交于两点.若恰好将线段三等分,
则 (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 双曲线-=1的渐近线方程是 ______。
14. 已知方程+=1表示双曲线,则k的取值范围是 。
15. 与两条平行直线x+3y-5=0, x+3y-3=0相切,且圆心在直线2x+y+3=0上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
16. 已知椭圆的两焦点为F1, F2,上顶点为B,那么△F1B F2的外接圆方程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在椭圆+=1内有一点M(4, -1),使过点M的弦AB的中点正好为点M,求弦AB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8、(本小题满分10分)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若椭圆的一个焦点将长轴分成的两段的比例中项等于椭圆的焦距,又已知直线2x-y-4=0被此椭圆所截得的弦长为,求此椭圆的方程。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经过点A(0,1)和点B(4,a),且与x轴相切的圆只有一个,求此时a的值及相应的圆的方程。
20、(本小题满分12分)设椭圆C: 过点(0,4),离心率为,
(Ⅰ)求C的方程;
(Ⅱ)求过点(3,0)且斜率为的直线被C所截线段的中点坐标.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点M(-2,0),N(2,0),动点P满足条件|PM|-|PN|=.记动点P的轨迹为W.
(Ⅰ)求W的方程;
(Ⅱ)若A,B是W上的不同两点,是坐标原点,求的最小值.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以该椭圆上的点和椭圆的左、右焦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一等轴双曲线的顶点是该椭圆的焦点,设为该双曲线上异于顶点的任一点,直线和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和.21世纪教育网
(Ⅰ)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Ⅱ)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证明;
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1D;2C;3C;4B;5B;6B;7C;8A;9B;10C;11A;12;C
13 .±=0 14. k<-3或k>2
15.(x+)2+(y-)2=; 16.x2+y2=1
17.答案:x-y-5=0
提示:设直线的斜率为k,则y+1=k(x-4), 与椭圆+=1联立,
消去y得(1+4k2)x2-(32k2+8k)-40=0,∴ x1+x2==8, 解得k=1,
∴AB的方程是x-y-5=0
20. 解:(Ⅰ)将(0,4)代入C的方程得 ∴b=4又 得即, ∴ ∴C的方程为
( Ⅱ)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方程为,
设直线与C的交点为A,B,将直线方程代入C的方程,
得,即, AB的中点坐标, ,即中点为。
.
又因为,所以,从而
综上,当AB⊥轴时, 取得最小值2.
椭圆方程: 双曲线方程: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文班政治试卷
命题人:李颖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90分)
一.选择题(共90小题,每小题1分,计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2.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人们都说信心比黄金更宝贵,而信心是一种气质,需要文化的力量来浸润。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  )
A.描绘宏伟蓝图来实现
B.在一定条件下,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来实现的
C.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来实现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的
3.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迫使韩国政府重新思考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点,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方针。从国际经验和实践来看,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就业都有着促进作用。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的今天,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转型。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④我国应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在筹备世博会的过程中,我国公民努力培养自身的人文意识、环境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礼仪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5.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全面融合的产物,知识经济出现以后,文化和艺术经济开始成为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21世纪教育网
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这些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优势文化产业。这说明(  )
A.一定的经济是一定文化的反映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7.“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要通过“阳光工程”“读书月”等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实施上述活动的原因是(  )
①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不仅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而且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一定的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重大影响,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以来,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不仅给老、少、边地区送去了知识和技术,为这些地区脱贫致富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参加志愿者行动的青年学生们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改造,学到了在大学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8.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
①与人类社会俱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自《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产生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通过社会实践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10.目前,文化部有关负责人披露,中国文化贸易存在着10:1的严重逆差,面对欧美国家甚至达100:1以上。这说明(  )
①我国的国际贸易存在巨额逆差
②我国的文化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我国“走出去”的条件还不成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
11.近年来,韩国影视剧在亚洲的流行,极大地促进了韩国服饰、化妆品、手机、仪器和旅游产品的出口。这表明(  )
A.韩国文化适合亚洲各国人民的需要
B.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C.物质需要是由文化需要决定的
D.文化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2.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美国、欧洲和东南亚等地掀起一股“汉语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4000万非母语汉语学习者,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其中美国就有800所,韩日两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一些国家已经把汉语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这表明(  )
A.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B.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上升
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D.文化竞争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实力的最重要因素
13.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这说明了(  )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14.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表明(  )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15.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村民走进文化广场,无形中精神上得到了愉悦,修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们不禁称赞,文化广场真是好去处。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
D.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16.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的许多思想和精神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深远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7.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18.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马克思曾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面对危机,人的清醒与抉择、智慧与果断,往往发挥着最关键的作用。如何战胜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人才,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和信心所在。经济寒流正是我们提升“人才蓄水位”的大好时机。为此,我们必须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文化品位。因为这样可以(  )
A不断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B.直接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9.不管影响人格形成的要素有多少,文化要素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塑造现代人格,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丰富、充实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培养人的独立意识,改进人的思维方式,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促进人格向现代化发展。这表明(  )
①先进文化在塑造人格中起着重要作用
②先进文化促进人格的现代化
③先进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先进文化能够决定人的性格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义勇军进行曲》——从中国人心底涌出的中华之歌,是一首熔铸了磨难与奋进,升华出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歌。经历了70年的风雨沧桑,这首歌一直在中国人心中回旋。它融入了人们的血脉,化为中华民族的魂魄。只要奏响这首歌,我们就热血沸腾。这说明(  )
A.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的特点不同
B.国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在国歌的激励下,我们就能得到全面发展
D.优秀的文化作品总是能够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21.在我国,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这些传统节日(  )
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展示
②对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④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2010年10月7日,在庆祝中意建交40周年和“中国文化年”开幕音乐会上,“东西方在歌剧中相遇”是第一个节目。京剧与西方歌剧咏叹调的选粹“联袂登场”。中国三位著名京剧演员和三位优秀歌剧演员分别以风格迥异的精彩演唱,以及对照鲜明的服饰与化妆,为全场观众演绎了一场中西文化合璧的精品节目,获得观众经久的掌声。这表明(  )
①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意文化已经消除了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尚祖宗的民族,国人中不乏珍视古人遗存者。之所以要珍视古人遗存,是因为(  )
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D.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唯一表现
24.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
①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根本不同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做到(  )
①尊重差异 ②理解个性
③和睦相处 ④不分你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  )
①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
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索马里半岛及其以南的东非沿海一带,自古就是商业繁荣的地区,公元前后,该地就曾出现一批极富活力的商业城市。8~9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东非。10世纪,非洲内陆班图人的迁徙浪潮波及东非。在这两大历史因素的交互影响下,索马里及东非沿海一带的文明进一步发展。诸商业城邦从内陆收购象牙、黄金输往海外,又从东方输入丝绸和瓷器等物品,转销内陆。考古学证明了中国瓷器的输入数量十分巨大,深深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②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④文化传播的途径就是指商人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
A.②③ B.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28.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奏响了跨世纪宏伟乐章的主旋律,网络传播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的革命。这意味着(  )
A.新的传媒出现,旧的传媒消失
B.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C.各种文化传播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
D.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是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9.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让西方人如痴如醉。中国独具特色的京剧,也使许多西方人为之倾倒。这说明(  )
A.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B.世界文化具有统一性
C.在文学艺术上,往往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
D.在文学艺术上,往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30.一年一度秋风尽,又到中秋佳节时。每逢此刻,无论是天南海北,相聚与别离,把酒望月,皎洁的月光无不牵起世人无尽的遐想,浓浓的乡思。甜美的月饼不仅能带来片刻的唇齿快意,也是一盏回味悠长的文化清茶。这说明(  )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每个人都不能回避传统文化的影响
C.传统文化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D.庆祝民族节日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31.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世界各国。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这说明(  )
A.商人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32.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起源据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忠臣屈原,每到这一天,人们就会吃粽子、赛龙舟。这说明(  )
①传统习俗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3.记者在山东农村采访时发现,开遍万村千乡的农村超市在为农民购买合格日用消费品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从诸多方面改变了农民过春节的习俗。以前农民每到春节都要大量准备年货,但是现在,由于超市开进乡村,农村购物与城市一样方便,不少农民春节不再大量准备年货,只是略微备点,够几天吃用的就行。这说明(  )
A.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习俗能够与时俱进
C.传统习俗经常变化
D.传统习俗不可捉摸
34.闲时争名人,忙来毁故里。从江苏省镇江市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宋元粮仓遗址被毁,到安徽泗县近千年的释迦古寺被拆,近来一些地方频频爆出文物古迹在商业开发中被拆毁的痛心事件。毁坏文物的现象令人痛心,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
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无根基
④现阶段继承传统文化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5.下列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  )
A.应该完全继承并发展
B.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应该先继承后发展
D.应该先发展后继承
36.清明节是流行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节日。至唐宋时期开始形成踏青、扫墓等风俗,成为民间重要的祭祖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曾经简单粗暴地将扫墓、祭祖当成封建迷信活动加以禁止。改革开放以后,清明节又重新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或者扫墓、祭祖,寄托对祖先的哀思;或者踏青、植树,享受初春的美好时光;或者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这说明(  )
A.扫墓、祭祖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应加以禁止
B.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是对的,应积极提倡
C.把握正确的判别标准,是有效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依据
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7.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思想运动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教育方式的变革
38.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39.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赏月、祭月、吃月饼,古风延续至今,一直是中秋节的主题。这体现了(  )
A.传统文化的内涵不会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基本克服
C.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40.把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
①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热情
②目的是保护传统文化,增进民族情感和凝聚力
③主要是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④有利于消除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世界电影艺术已经走过百余年,它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视听效果吸引了无数观众,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如今的世界电影,以宏片巨制、双超大银幕电影、立体电影、环幕电影、球幕电影、动感电影等高新技术,创造着巨大的文化反响。从电影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  )
A.文化传播 B.文化交流 C.文化继承 D.文化创新
4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这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作的动力与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③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
④社会实践要为文化创作的成果服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3.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  )
A.文化创作者的大脑
B.文化创作者的判断思维
C.客观事物本身
D.社会实践
44.年画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它始于汉代民间在门上所贴的“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年画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为题材,表达驱邪纳祥、祈福禳灾的美好愿望。天津的杨柳青、开封朱仙镇、苏州桃花坞的年画极负盛名。绵延至今,民间在门上贴年画仍是中国春节的明显标志。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年画题材狭窄,工艺落后,节令性强,因此仅能一息尚存,始终不能兴盛为产业。由此可见(  )
A.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45.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的态度是(  )
①取其精华 ②去其糟粕 ③批判继承 ④古为今用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6.“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此,文化发展要永无止境地创新。要进行文化创新,就必须(  )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体现时代精神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7.当前,国际文化竞争日趋激烈,以变革创新求生存、求发展、求进步,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一种普遍意识和时代潮流。这是因为创新(  )
①是一种超越,是一种变化
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③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8.创新将显示出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活力和艺术家个体的才能,这表明文化创新(  )
A.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
B.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是为了实现民族文化的自我超越和进步
49.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外戏曲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在所难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是因为(  )
A.永葆文化的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需要体现文化的民族特色
B.外来文化不能为本民族的社会实践服务
C.只要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就能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D.中华民族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凝聚了人类文化的精粹
50.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1.在文化创新方面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就要反对(  )
①守旧主义
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现实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2.“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  )
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
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53.“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错误,这是因为(  )
A.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C.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D.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4.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程。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
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的“强势文化”
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期,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5.有一首歌唱道:“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中华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④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6.从远古到近代,从昆曲到京剧,从吟诵《论语》到热唱《我和你》,从“四大发明”到“辉煌时代”……凸显“中国元素”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①源远流长 ②博大精深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7.中国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这主要说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 B.具有包容性 C.具有民族性 D.具有地域性
58.“槑”(音同梅),部首:木,基本字义:同“梅”。单看“槑”的解释跟“呆”可谓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可在新新人类的眼里,它们愣是被拉到同一个屋檐下,成了一家人。仅仅因为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实现了古老文化和现代网络的完美对接。这体现了(  )
①汉字传承中华文明,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文化的自我调节和完善发展
③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
④要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9.2010年7月30日,著名物理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在上海逝世。钱伟长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天下没有别国的文字3000年以后还能看懂,汉字可以。”这说明(  )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60.英国学者罗伯特 坦普尔在对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提炼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这一结论说明(  )
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华文学艺术的巨大成就说明(  )
①中华文化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②中华文化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③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④中华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灾情发生以后,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队到群众,一心想灾区、全心为灾区、尽心尽力战灾害!每每大灾面前都彰显出中华民族团结奋战的精神!完成62-63题。
6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③勤劳勇敢
④团结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在当代中国,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4.抗震救灾的过程,既是拯救生命、安置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过程,也是激发和彰显民族精神的过程。这说明,民族精神是(  )
A.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B.在民族危亡时刻形成的
C.中华民族之魂
D.中华民族的特质
65.近代中国,无数志士仁人探求救亡、图强的道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的当天,香港、澳门多家报纸或发表社评,或以套红的国庆专版刊载庆祝文章;最近,我国许多学者专家积极编修台湾文献史料,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台湾历史及两岸同源一体的文化历史渊源。上述事例表明(  )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
②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6.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  )21世纪教育网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67.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在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劳模精神等,这些精神都蕴涵着(  )
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涵
B.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内涵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涵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内涵
68.上题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体现了(  )
①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与升华
③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④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9.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这说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
70.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表明中华民族是________的民族。(  )
A.自强不息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团结统一
71.“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有(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  )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
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
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连,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回答73-74题。21世纪教育网
73.上述论断表明民族精神(  )
A.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B.渗透于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C.具有深厚的民族性
D.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74.民族精神之所以要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这主要是为了(  )
A.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
B.促进文化创新
C.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D.繁荣民族文化
75.2011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2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坚持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
④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6.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奋斗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  )
①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弘扬爱国主义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7.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性报刊、卡通音像制品、商业性体育比赛以及时装模特表演……我们经常置身于这样的文化市场。文化生活出现如此色彩斑斓的原因是(  )
A.经典文化已经没有市场了
B.流行的就是合理的
C.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现代人生活的多姿多彩
78.随着网络的发展,一首根据初中英语新教材中的人物“李雷”“韩梅梅”所改编的网络歌曲《LiLei&HanMeimei》在2009年年底,迅速红遍大江南北。这说明(  )
A.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经济社会的正确反映,应全部接受
B.一种文化产品能够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C.只有靠现代技术和传媒传播的文化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大众文化
D.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逐渐消失
79.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国产商业电影以庸俗、低俗、媚俗的方式迎合市场,追求利润;有些艺术电影过于表现自我,忽略了对大众心理的呼应;有些主旋律电影片面强调宣传功能,而使观众对其渐渐疏远。冯小刚的电影面向大众,通俗而不粗俗,其价值传递方式深入人心,因而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各个层次的观众,取得叫好又叫座的双赢效果。材料表明(  )
①商业影片的盲目性令人忧虑,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艺术电影和主旋律电影应考虑广大观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特点
③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
④中国电影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80.据人民网报道:在目前的娱乐报道中,流行着“宁可犯错,不可错过”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认识是(  )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自由是法定的权利,媒体受众不应该说三道四
②这是某些媒体为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
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所导致的现象
④传媒及从业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1.互联网是影响力极大的新媒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有利有弊,我们不应因看到网上有许多负面内容而“关闭网络”。要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的不利影响,除了要从改变传播内容入手外,最主要的还应该(  )
A.排除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B.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利用网络,自觉趋利避害
C.为未成年人寻找心灵寄托的替代场所
D.举报违法信息,拦截和抵御“黑信息”
8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  )
①面向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面向世界各国的文化
④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3.有同学认为,时尚文化就是新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大众文化。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①否定了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先进性
②将文化的“新”与文化的“先进”完全等同起来
③否定了时尚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区别
④否定了时尚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联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4.据悉,重庆出现豪华活人墓,占地60平方米,耗资20万。其墓主人曾是全国人大代表,退休前担任重庆某县区人大主席团主席。墓碑上不仅刻有本人人大代表身份、进京开会经历,还标有“美德良操百世铭”、“勤政廉洁两袖清”的功德颂。据说这是按照当地的风俗而建的。此种行为(  )
A.正确,既然是当地风俗,应该按当地风俗办事
B.错误,因为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不可以这样做,但其他人可以
C.错误,这是落后文化的表现,污染了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D.正确,这是他自己的事,别人无权指责
85.腐朽文化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对待腐朽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A.用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教育
B.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C.改造腐朽文化
D.提高辨别腐朽文化的能力
86.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复杂的变化,既有积极的现象,也有消极的现象。这就要求(  )
①文化消费者要提高辨别能力
②文化经营者要提高职业道德
③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④社会要严格控制文化产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看漫画《不问苍生问鬼神》,回答87-88题。
87.漫画反映的现象说明(  )
A.文化的多样性不利于传播优秀文化
B.大众传媒商业化是腐朽文化产生的重要原因
C.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腐朽文化
D.落后文化还在借各种机会蔓延
88.漫画反映的类似现象之所以会仍然存在,是因为(  )
A.封建思想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B.我国经济发展落后
C.经济全球化带来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冲击
D.市场经济会诱发不良思想
8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这是因为(  )
A.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B.社会主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C.社会主义文化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D.社会主义文化是多元文化
9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是(  )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②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③努力改造外来文化 ④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卷Ⅱ(非选择题 共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其一: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其二: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班政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B C D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1世纪教育网 20
答案 B B B B D A A A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D A A D D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B B B D A D C A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21世纪教育网 48 49 50
答案 D C D A D D B C A C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D A D D A D A D A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D C A C D A D B D B
题号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答案 C A D C C D C B B D
题号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答案 B B C C B A D A A C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命题人:张晓晴 审核人:赵娜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3.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2、下列属于自养生物的是
A.发菜和大肠杆菌 B.酵母菌和颤藻 C.蓝藻和发菜 D.蘑菇和发菜
3、下列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A.蛋白质和核酸本身也是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不具有细胞形态的
C.松树所在的生命系统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被杂菌污染的培养基可以看成一个群落
4、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两种大量元素,淀粉中不含有,但核酸中含有。关于这两种元素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种元素是生物膜、染色体的重要组成元素
B.这两种元素是组成ATP分子不可缺少的
C.这两种大量元素也是动物生活必需的
D.胆固醇中也含有这两种元素
5、病毒属于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使其它生物致病 B.能产生后代
C.由有机物组成 D.能够进行细胞分裂
6、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7、科学家发现,四膜虫体内的RNA分子能与另一RNA分子结合,将其在一定的位点切开,据此推测四膜虫体内的RNA分子,分析错误的是
A.具有催化作用 B.具有专一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Com]
C.是细胞中的一种酶 D.具有复制特点
8、在鲜重和干重状态下,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O和N B.N和P C.O和C D.C和Ca
9、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B.酶通过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速度
C.一种物质只能被一种酶催化
D.酶具有催化功能的原因是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10、下列哪项物质的组成中,含有糖类物质
A.性激素   B.酒精   C.核糖核酸    D.胆固醇
11、有人分析一种不易溶于水的有机分子样品,发现它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则这一物质很可能是
A.脂肪   B.氨基酸    C.淀粉   D.蔗糖
12、如图,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内,
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率,图中曲
线表明这些植物细胞
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
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
13、证明生物酶具有催化性、特异性、高效性实验,选用的对照条件分别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化学催化剂,同一底物,自然条件
B.自然条件,不同底物,化学催化剂
C.自然条件,同一底物,化学催化剂
D.化学催化剂,不同底物,自然条件
14、在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它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入细胞
C. 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的交流
15、番茄的叶肉细胞能量转换器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中心体 D.线粒体和叶绿体
16、右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份是C、 H 、O 、N
B.由②可知细胞膜是双层膜
C.a物质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b物质进入细胞是
主动运输
D.若I侧为肠腔,那么Ⅱ侧则是毛细血管腔
17、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数日后的现象
甲乙丙丁 日光日光黑暗黑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3℃23℃23℃23℃ 潮湿干燥潮湿干燥 全部发芽没有发芽全部发芽没有发芽
A.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C.该实验选用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
18、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A.在4℃条件下结构易破坏 B.只含有C、H、O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19、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它从细胞核中出来与细胞质中核糖体结合程中,通过的生物膜磷脂分子有几层?
A.0层 B.1层 C.2层 D.4层
20、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a构成了化合物b,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如图所示,则叙述正确的是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 若ATP脱去两个高能磷酸键,可形成b,其中a为核糖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
21、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3、4为目镜;5、6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切片的距离。欲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其正确组合是
A.1、3、5 B.2、4、6 C.2、3、5 D.2、4、5
22、右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细胞置于清水中,A基本保持不变
B.若该细胞处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将变小
C.B/A值能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
23、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含义的是
A.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随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为7
24、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
D.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5、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N0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质壁分离复原相关的细胞器有
A.液泡 B.线粒体 C.线粒体、液泡 D.细胞膜、液泡膜
26、正常人的血红蛋白由两条α链(各有141个氨基酸)和两条β链(各有146个氨基酸)构成,问在血红蛋白中有多少个肽键
A. 140 B. 145 C. 574 D. 570
27、脂肪和糖类都是能源物质,两者在体内氧化分解时,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
A.放能多、耗氧多    B.放能多、耗氧少 
C.放能少、耗氧多  D.放能少、耗氧少 
28、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A.人的肝细胞 B.鸡的红细胞
C.洋葱磷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29、某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054,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相对质量为128,在形成该蛋白质分子时脱去水的分子相对质量共1746,则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是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30、在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 果如下图所示,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和细胞质流动方向为
A.左侧、顺时针 B.右侧、顺时针
C.左侧、逆时针 D.右侧、逆时针
31、有一条多肽链,分子式为CxHyOpNqS,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分析推算可知,水解得到的氨基酸个数为
A.q-1 B.q+1 C.p-1 D.p+1
32、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可以被细胞再利用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33、下列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人体消化酶作用规律的是
34、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 ②大量吸水 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35、①②③④⑤是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A到视野B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⑤-④-① B.③-①-②
C.⑤-④-② D.④-⑤-①-②
36、下列科学家与所作出的科学贡献相符合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望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B.罗伯特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D.萨姆纳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37、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载物台上没有放置装片的情况下用低倍镜对光
C.稀释的蛋清溶液与双缩脲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使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8、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依靠膜上的钠—钾泵维持的,21世纪教育网
由图可判断钠、钾离子的运输方向为
A.钠为顺浓度梯度,钾为逆浓度梯度21世纪教育网
B.钠为逆浓度梯度,钾为顺浓度梯度
C.钠为顺浓度梯度,钾为顺浓度梯度
D.钠为逆浓度梯度,钾为逆浓度梯度
39、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
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离子 K+21世纪教育网 Mg2+ Ca2+ NO3- H2PO42- SO42- Zn2+
培养液浓度( g/L ) 1 0.25 1 2 1 0.25 1
A. Ca2+ B. SO42- C. Zn2+ D. H2PO42-
40、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变量(自变量)是
A. 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
B. 一定的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C. 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D. 作物细胞液浓度
卷Ⅱ(非选择题 共50分)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41题13分,42题11分,43题9分,44题10分,45题7分)
41、(13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 ,B是 。
(2)图中X是 ,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 。
(3)图中Z是 ,使用 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Ⅱ呈
现 色,Ⅲ呈现 色
(4)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 ;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 。
(5)对于洋葱根毛细胞,Ⅱ除了主要分布在细胞核,还分布在 。
(6)在HIV病毒体内Y的种类数是 ,Z的种类数是 。
21世纪教育网
42、(11分)下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是 细胞,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特有结构(填序号)。
(2)若用该图表示根尖成熟区的一个细胞,则
不该具有的一个结构是[ ]     。
(3)构成图中[1]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  
(4)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 ]  供给。
(5)成熟的植物细胞通过 作用吸收水分。
(6)⑦代表 ,代表
(7)在一个植物细胞内由⑨的基质中产生的
某气体物质扩散到⑧的基质中被利用,
最少要穿过________层磷脂分子。
43、(9分)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某一生理过程的变化如下图,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测得放射性强度在三种细胞器上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相关膜的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1)请判断甲图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分别是:_ 、_ 、 _ 。
(2)请判断乙图中的d、e、f曲线所指代的生物膜所属的细胞结构依是: 、
、 。乙图中f先增加后减少的原因是:

(3)以上实验也说明:各种不同的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___ ____,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44、(10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还原糖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斐林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等。21世纪教育网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7分)
(1)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
(3)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不同,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的哪些结构的不同?_ ___ (填写标号)。
(5)细胞膜的外侧是________ (M、N)侧,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_ 。
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1-5: DCADB 6-10:BDCDC 11-15:CCBDD 16-20:CCDAC
21-25:CDBAC 26-30:DADCC 31-35:CDDBC 36-40:CBDCA
41、(13分,每空1分)
(1)N和P;N
(2)葡萄糖;淀粉;
(3)核糖核苷酸;甲基绿、吡罗红;绿;红
(4)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5)线粒体 (6)0;4
42.(每空1分,共11分)
(1)植物 ; 1、9、11 (2) [9] / 叶绿体 (3)纤维素、果胶
(4) [8] / 线粒体 (5) 渗透 (6) 细胞核 ; 原生质层(7)8层
A.Ⅰ和Ⅲ B.Ⅱ和Ⅲ C.Ⅰ和Ⅳ D.Ⅱ和Ⅳ

时间
放射性强度
a
b
c

时间
膜面积
d
e
f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命题人:王 海 审核人:杜婧超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1--15每小题每题1分,16—45小题每题2分,共计75分。 注: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2.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家的主要区别是
A .宣扬仁和礼 B.主张仁政
C. 宣扬人性本善 D.提出“天人感应”
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发明本心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 D.民主科学
5.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科技模型。此模型代表的科学技术大约出现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西汉
6.宋代苏轼的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我国传统绘画注重诗意的特点,这种传统绘画主要指的是
A.风俗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文人画
7.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C.《楚辞》 D.《诗经》
8.下列著作、杂志中,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21世纪教育网
9.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10.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的产生。因为这些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
A.中国社会各阶层的革命态度
B.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12.20世纪晚期,中国思想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成果
A.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C.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D.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直接指导思想
13.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是
A. 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
B.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14.下列对“文革”中“教育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办学体制上实行“开门办学”
B.给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C.学校的学制被大大缩短
D.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实施的科技战略不包括
A.“863计划” B.“两弹一星”计划
C.“火炬计划” D.“星火计划”
16.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就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17.
上图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18.“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
19.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20.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2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桂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23.观察右图,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在于
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
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
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24.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A.朱 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王阳明、朱 熹、李 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 颢、王阳明、顾炎武
25.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26. 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27.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A.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2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29.某同学拟开展主题为“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研究性学习。他应选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0. 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魏晋时期形成的书法的发展⑤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
31. “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等评论的对象应是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新青年》
32.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33.“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34.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3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21世纪教育网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36.“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37.《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38.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已被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接受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9.孙中山指出:“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为避免“第二次革命”而倡导“社会革命”,是要解决中国的什么问题
A.民族压迫 B.国家政体
C.国民平等 D.民生困难
40.“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发展旧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工人)合作的初步想法
41.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包括一系列的理论与观点,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③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42.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树立党的理论旗帜,在树立党的理论旗帜上有三次会议具有特
别重大的历史意义,一次是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一次是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一次是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旗帜。这三次会议是
A.一大、二大、七大 B.一大、七大、十二大
C.一大、七大、十五大 D.一大、七大、十四大
43.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大城市中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出现这种盛况的直接因素是是
A.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民的创作热情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D.科技进步推动电影业发展
44.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上,由于受“左”倾思想影响,出现过一些偏差,其中不包括
A.在大跃进年月,大办学校,出现教育大跃进
B.大量增加学生劳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程序
C.“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45. “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
A.食品流通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
C.农业科技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
卷Ⅱ(综合题 共25分)
二.综合题(46题15分,47题10分,共25分)
46.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意,唯古之圣人
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藏书》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子语录》
材料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
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
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李贽观点有何不同?(4分)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
(2)材料三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四又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2分)
(3)材料五反映的思想与材料四有何不同?(6分)
47.
材料一 (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1911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
——1912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
材料三 (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2分)这种看法有何局限?(1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2分)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前后不同,从中你对孙中山有怎样的认识?(2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Ⅰ(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21世纪教育网] C D D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B B B A C A C
题号 21 22 2321世纪教育网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21世纪教育网 C C C C C A D A D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A B B D B C B D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答案 A21世纪教育网 C C D A 21世纪教育网
卷Ⅱ(综合题 共25分)
二、综合题
甲、“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满街皆是圣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卷
命题人:张志光 审核人:冯胜辉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共70小题,每小题1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地
C.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
冀东平原与华北平原两个区域的关系是
A.华北平原属于冀东平原 B.华北平原包括冀东平原
C.华北平原和冀东平原相邻 D.冀东平原与华北平原相距较远
关于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边界是明确的 B.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C.是依据地理差异划分的 D.不能划分出下一级区域
图1是某区域发展过程图,结合所学知识及图回答4-5题。
从图1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区域发展过程中
①区域核心不断缩小,外围空间不断扩大 ②区域发展晚期,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③网络系统不断完善 ④区域内联系逐渐增加,与区域外联系逐渐减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在区域发展晚期
①核心区域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外围空间 ②区域发展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③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明显减小 ④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图2),完成6-7题。
在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
B.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图3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8-9题。
由甲至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市场因素 C.农业技术 D.交通运输
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读表1,完成10-12题。
表1 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
种植业(%) 59.73 51. 9 66.4 57.5 65.96 62.9 63.13 55.6
林业(%) 4.2 3.5 4.89 3.9 4.64 4.1 4.51 3.8
牧业(%) 26.28 27.0 25.52 32.7 28.34 31.2 26.43 29.7
渔业(%) 9.79 17.6 3.2 5.9 1.05 1.8 5.93 10.9
表中三个地带的农业产业结构差异最大的部门是
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
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
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 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图4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两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纺织厂,最有可能是
A.棉纺织厂 B.毛纺织厂 C.麻纺织厂 D.合成纤维纺织厂
两家企业在中国投资工厂的共同目的是
A.扩大占有市场 B.进行技术合作 C.追求更高利润 D.发展中国经济
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这种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业结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互补型和竞争型。读我国部分省(区、市)示意图(图5)和图中乙区域内9省区之间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表,完成15-16题。
省区S A B21世纪教育网 C D[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E F G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H[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I
省区
A 1 0.42 0.27 0.47 0.76 0.58 0.54 0.82 0.32
B 0.42 1 0.84 0.92 0.85 0.91 0.92 0.71 0.91
C 0.27 0.84 1 0.89 0.69 0.77 0.66 0.54 0.60
D 0.47 0.92 0.89 1 0.91 0.94 0.89 0.69 0.75
E 0.76 0.85 0.69 0.91 1 0.96 0.93 0.88 0.71
F 0.58 0.91 0.77 0.94 0.96 1 0.94 0.82 0.74
G 0.54 0.92 0.66 0.89 0.93 0.94 1 0.81 0.88
H 0.82 0.71 0.54 0.69 0.88 0.82 0.81 1 0.61
I 0.32 0.91 0.60 0.75 0.71 0.74 0.88 0.61 1
注:表中S为两省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系数越大,结构越相似。
与图中甲、乙两经济区(带)的形成与划分关系密切的自然因素
A.气候 B.河流 C.经济发展水平 D.经济协作关系
表中显示,与A广东省存在强互补关系的省份、与F湖南省存在强竞争关系的省份分别是
A.闽、川;粤、琼 B.滇、琼;川、贵、赣
C.滇、桂;桂、川 D.滇、琼;贵、滇、闽
据国家林业局防治沙漠化管理中心透露,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风沙带目前已达270万平方千米左右,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30%。目前沙化土地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13个省区市已经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据此回答17-18题。
17.近些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所致 C.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区推进所致
B.人类工农业及其他生产活动所致 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地面植被死亡所致
在不同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干旱区————过度樵采 B.草原区————过度放牧(水井周围)
C.沙区边缘————过度开垦 D.绿洲地区——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6),回答19-22题。
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化范围扩大
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①热量不足 ②水源不足 ③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 ④地质灾害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该省区新能源主要有
①石油 ②风能 ③太阳能 ④地热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示意图(图7),回答23-25题。
关于我国2008年前8个月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持平 B.石油需要大量进口
C.我国进口的能源只有石油 D.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同
下列措施中,与我国能源安全关系不太密切的是
A.加强能源资源勘探与开发,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
B.提高能源利用率,控制新建高耗能企业数量
C.建立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大型工程
D.采取能源多元化策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
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消费的能源类型太少
B.我国能源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生硝酸型酸雨
C.我国能源消费中除煤炭、水电、核电、风电外,都依赖于进口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过分依赖于煤炭
某学校的研究性小组对学校附近的两块土地进行研究时发现,甲土地是种草养羊的,由于植被覆盖好,排水沟边沉积的泥沙很少;而乙土地是种植小麦的,排水沟边沉积的泥沙很多。两地下雨时产生的地面径流有很大差异。分析完成26-27题。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若该地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则乙土地利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A.造成该土地肥力下降 B.造成黄河泥沙含量增多
C.该校附近发生沙尘天气的频率增大 D.该地区人口的合理容量下降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读表2,回答28-29题。
表2 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
年份 1949年 1954年 1958年 1971年
湖泊面积(km2) 4 350 3 915 3 141 2 820
容积(亿 m3) 293 268 228 188
年份 1977年 1984年 1995年 1997年
湖泊面积(km2) 2 740 2 691 2 625 2 145
容积(亿m3) 178 174 167 150
引起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积 ②气候变暖 ③南水北调 ④围湖造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后果可能是
A.水体富营养化 B.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小
C.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D.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
欧洲西部有许多河流和运河构成内河航运网。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据此完成30-31题。
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欧洲西部
①经济发达 ②地形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降水丰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西藏自治区内河运输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A.境内无大江大河 B.河流冰期长,不利于通航
C.河流水量小,落差大,不利于通航 D.政府对发展内河运输不够重视
图8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32-33题。
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对5月份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解释合理的是
A.降水量少 B.入库水量少
C.蒸发量大 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图9为四个国家的有关特征。读图完成34-35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较低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中箭头的含义最有可能是
A.人口迁移
B.能源输出
C.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
D.技术密集型工业转移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36-37题。
36.“三北”防护林主要的环境效益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37.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煤炭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近年来调整了能源调出结构。图10为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38-39题。
1990 年至 2002 年,山西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
A.全省煤炭生产量下降
B.交通运输能力有限
C.省政府控制煤炭调出
D.省内煤炭消耗大量减少
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山西省的有利影响是
① 缓解运输压力 ② 减轻大气污染 ③ 降低运输成本 ④ 提高经济效益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④ D.① ③ ④
下图是黄河干流沿途年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图(图11),读图回答40-42题。
兰州至河口段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 B.农业引水灌溉
C.沿途植被覆盖好,河水下渗严重 D.有支流汇入
在含沙量变化图中,正确反映黄河含沙量沿途变化的折线是
A.折线① B.折线② C.折线③ D.折线④
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全球服务外包指的是公司通过签订服务外包协议/合同,将不属于核心业务的内部服务(如人力资源管理、IT服务、信息/数据处理、财务报表等)剥离出来,交给专业服务提供商,由其提供有偿专业服务,从而使自身得以专注于核心业务,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其转移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和信息网络支持。当前,全球服务外包正成为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浪潮,也是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的新趋势。读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示意图(图12),回答43-44题。
影响全球服务外包产业第一阶段转移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廉价劳动力
C.便利的交通 D.教育水平较高
中国正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之一,其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信息网络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B.自然资源丰富
C.便利的交通 D.消费市场广大
读图13,回答45-46题。
图中数字代表的含义,说法不正确的有
A.①为一级支流 B.②为一级支流
C.③为二级支流 D.①为干流
图示可以反映该河流域的
①地形特征 ②水系特征 ③水文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14),完成47-48题。
图例二所反映的产业变化,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变化相吻合的是
A.轻纺工业  B.制造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汽车工业
与上述变化发生有关的因素是
A.外商的投资风险变小,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B.工业基础雄厚,工业实力也大为增强
C.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
D.科技发展迅速,高技术人才数量激增
读图15中的甲、乙两图,回答49-51题。
49. 两经济区经济发达,经济增长速度快,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两地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电力充足 D.土地资源丰富
制约两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A.能源和矿产不足 B.粮食不足
C.水源不足 D.科技人才不足
图中A城市(香港)工业占其GDP的比重从1984年以来迅速下降,尤其纺织、服装等行业更明显,而同时B(深圳)城市人口却由几万人迅速上升到百万人。分析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①香港科技、经济实力增强,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②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转向美国  ③深圳因吸引外资企业、设备,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内地人口 ④深圳的交通业更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09年3月以来,珠三角一些产业开始加速向内陆地区转移,据此回答52-54题。
珠三角向外迁移的产业绝大部分属于
A.劳动密集型 B.知识密集型 C.资源密集型 D.动力指向型
这样转移的结果是
A.转移了工业污染 B.增加了生产成本
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既为接收地增加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空间
电话机、饮料、一般电子玩具等63种产品被列入了鼓励转移的目录,这些产业的共同特点是
A.都是二战后的新兴工业 B.污染较为严重
C.工艺技术水平要求一般,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D.产品技术含量高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16中的图1和图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55-56题。
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8年以来呈增长态势 ②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水土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贫乏、水资源相对短缺 ③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④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山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遥感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完成57-61题。
遥感影像能够被判读的基础是
A.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B.不同地物的颜色不同
C.不同地物的体积不同 D.不同地物的位置不同
为获取所需的不同信息,完成不同的目的和任务,遥感技术可用
A.不同的传感器 B.不同的运载工具
C.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 D.不同的电磁波
遥感探测范围由大到小依次是
A.飞机、陆地卫星、宇宙飞船 B.宇宙飞船、陆地卫星、飞机
C.陆地卫星、飞机、宇宙飞船 D.陆地卫星、飞机、高空气球
遥感的特点不包括
A.手段多,获得的信息量大 B.获取资料快
C.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D.对地物的分辨率低
遥感技术应用的领域包括
①资源普查 ②灾害监测 ③环境监测 ④工程建设及规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62-64题。
地理信息系统
A.主要是记录地理事物的计算机系统
B.具有空间分析的能力,没有动态预测能力
C.是地图绘制系统
D.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与传统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能通过了解某地物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分析该地物的
A.发展趋势 B.地理位置的变化 C.历史意义 D.区位特征
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完成第64题。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GPS和数字地球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地理信息技术。根据所学完成65-70题。
目前,GPS的主要功能是
A.定位和导航 B.定位和找矿 C.天气预报 D.地质测量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的特点有
①全天候 ②高精度 ③自动测量 ④全球性 ⑤受地形影响大 ⑥受天气影响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GPS技术具有的特点是
A.测量精度高,操作复杂 B.仪器体积大,不便于携带
C.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存储 D.中间处理环节较多且复杂
要想获得地面某点的经纬度和高程至少需要
A.3颗卫星 B.4颗卫星 C.5颗卫星 D.6颗卫星
关于数字地球的理解正确的是
A.数字地球是通过数字对真实地球的一种反映
B.数字地球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延伸
C.数字地球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实现全球信息共享
D.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是用数字来统一处理地球问题
数字地球在建设大型水库方面的作用主要是
A.提供当地的地质条件 B.虚拟大型水库建成后库区周围和上下游的环境变化
C.提供当地的人口迁移规模 D.提供水库的水量和水的流速
卷Ⅱ(综合题 共30分)
71.读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图17)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18),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 荒漠类型多种多样。从荒漠化成因分析,则自然过程形成的属于    荒漠,受人类活动影响造成属于     荒漠。由图18可知,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有    、    、    等,其中沙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    。
(2)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    ,其主要人为原因有    、    、
    等。
(3)近年来引起我国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在 地区的 。
72.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资料一 见图19。
资料二 见表3。
表3 M江流域(广东省境内)基本情况
项目 南部 中部 北部
2000年人口比重(%) 21 36 43
2000年城镇化水平(%) 43 34 25
2005年GDP(亿元) 2 181.62 484.97 51.32
2005年人均GDP(元) 33 263 28 930 17 157
地貌类型 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 台地、丘陵 山地、丘陵
资料三 见图20。
(1)该流域气候类型是           ,河川径流的补给以     为主。
(2)M江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      、
  、     等,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        的合理开发利用。
(3)根据表3和图20可以推测:进入21世纪,该流域的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 】
A.起始阶段  
B.加速阶段   C.成熟阶段
(4) 描述2000年该流域的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
(5)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2分)和成因(3分。)
73.图21为我国山东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图,每个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各10米,左图中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住房,f表示耕地;右图数据表示相应区域内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5分,每空1分)
(1)该河流的流向是 。
(2)该处的森林覆盖率为 。
(3)耕地面积为 米2,其海拔高度为 米。
(4)从地形看,住房h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容易遭受 灾害。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卷Ⅰ(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B C C B B A D A C D C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D B D B B B C D B C D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C C D C C C A B D A D D D A A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C C A A C A D C B A A C B D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D D A B A A C B C B
卷Ⅱ(综合题 共30分)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
命题:李双 宋宝锁 刘婷
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1世纪教育网
2.将本试卷1-6小题和15—19小题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其他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3.答题卡和答题纸均填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五位。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略论思维的“惰性”
章炳元
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爱因斯坦依据广义相对论作出的光线偏折、引力红移、引力辐射等科学预言,马克思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表明了人类的思维具有多么惊人的科学预见性!不仅如此,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现代化水平,充分显示了被恩格斯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的巨大威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人类的思维除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外,又有保守性和“惰性”的一面;它既能跑到实践的前面去指导实践,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毛泽东同志曾列举当年游击战争的例子说:当斗争发展使我们离开山头跑向平地后,“我们的身子早已下山了,但是我们的思想依然还是在山上”。这种思想落后于存在的现象,除去客观因素外,正是思维“惰性”的反映。自然界的物体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因此静止的东西你要让它动起来必须下大力,而运动着的东西你要让它停下来也必须花大劲。人们的思想也往往这样:当一种新事物、新理论刚刚出世时,总会受到各方面的挑剔和反对,许多新发现往往就这样被窒息于呱呱坠地之时;可是,对于已经流行的观点,即使有弊病也很难纠正。贝佛里奇在列举科学史上许多这样的事例后说: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席勒在谈到这种抗拒心理时甚至这样说:“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
形成这种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人脑有一种依据业已流行的传统观念,而不是依据面前的新情况作判断、论是非的强烈倾向。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而爱因斯坦正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辐射和吸收上,创立了光的量子学说,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为此,伽利略深有感触地说:“这些人甘心情愿做亚里斯多德的奴隶,把他的什么话都奉为圣旨,一点不能违反。”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看来,正是胆怯和害怕出错扼杀了维勒的创造性思维,使他畏缩不前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得好:“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扼杀了创造性思维,也就扼杀了科学的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项开创性工作,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就要破除思维的“惰性”。倘若只会顺着权威的思路和传统的观念去想,只会进行再生性的和习惯性的思维,那么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有开拓和进展。唯有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等“惰性”心理,才能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使创造性思维的灿烂花朵盛开,杰出丰硕的果实。21世纪教育网
1.下列对“思维惰性”这一概念内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思维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的心理特征。
B.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把握它的发展规律,从而预见未来。
C.人具有一种“对新设想的抗拒心理”,“这种惰性可被列为大自然的一项基本‘法则’”。
D.人类的思维还能能动地指导实践,成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作者精辟指出了人类容易产生思维惰性的三个主观原因——因循守旧、迷信权威、怕犯错误。
B.本文充分发挥敢于质疑的精神,对“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人类思维惰性产生的心理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C.作者鼓励人们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克服思维的“惰性”,让创造思维的花朵盛开。
D.文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和著名人物的许多言论,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却又无堆砌之感。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它的本质,因而能自觉地控制思维“惰性”的产生。
B.人类只要跳出前人的思维窠臼,破除因循守旧、迷信权威、害怕出错三种“惰性”心理,就能充分发挥好思维的创造性。
C.人类思维常常超前于实践,又时时会落后于实践;既能指导实践,又限制新事物发展,所以人类难以驾驭。
D.人脑中的固守现成流行的传统观念的倾向,使得人们无法对面前的新情况作出是非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元昊反河西,延州危。公请自守,乃知延州。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胡芦,夺贼地而耕之。贼以骑三万来,公戒诸将:“战而贼走,追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既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皆服公。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初,公既得熟羌为用,使以守边,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其所设施,去而人德之。
庆历三年春,召为枢密副使,五让不许。既至数月,以为参知政事。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公叹曰:“上之用我者至矣!然事有先后,而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也。”既而上再赐手诏,趣使条天下事。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其忠,不听。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既薨,辍朝一日。以其遗表无所请,使就问其家所欲。赠以兵部尚书,所以哀恤之甚厚。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戚:忧伤
B.五让不许 让:推辞
C.必以太平责之 责:责怪
D.言者遂以危事中之 中:诬陷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方公之病,上赐药存问 B. 乃决策谋取横山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 D. 以其遗表无所请[21世纪教育网]
实迷途其未远 乐琴书以消忧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感伤家世之变,离家求学,严格自励,学有所成。
B.元昊在河西反叛,范仲淹主动请缨守御延州,他积极备战,发展农耕,颇有远见。
C.范仲淹自作主张,竭力改革积弊,遭到反对,皇上虽知其忠心,但已不再听信他。
D.范仲淹病重时,皇帝赐药慰问,死后皇帝停朝一天,还追封他兵部尚书以示哀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纾西人馈输之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①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 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关迥, 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 犹自梦渔樵。
【注】①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②太华: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 ③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8.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我看到了一条河
[英] 理查德 布兰森
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送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虽然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
“没关系,里克,”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就起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但离河边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巨大的响声,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朱迪斯姑姑都站在河边看我的表演。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大目光。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下去。不久,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慌乱中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水面。我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赢得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意识到我成功了,我终于会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到大家拍手欢呼声。……我终于游会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荀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荀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有见国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抱住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选自《环球时报》,文字略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母亲曾让四岁的“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地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刻画了母亲不溺爱孩子的性格。
B.“我”一定要赢得打赌的10先令,说明这10先令对我是个不小的数目,值得去危险。
C.最后一天“我”还没有学会游泳,说“没关系,里克,明年再来。”说明姑姑对“我”失去了信心。
D.看着“我”走到水比较深的地方,爸爸“看上去毫不担心”,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漠不关心。
E.文章重点刻划了“我”父亲的形象,突出他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答:( )
12.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几个词语突出水流湍急的特点?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用三个词语概括出“我”在下水前、游泳中及学会游泳后的心理状态。(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给你的家人说些什么?(不少于30个字)(8)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馔(zhuàn) 撮合(cuō) 东皋(áo) 安然无恙(yàng)
B.尴尬(gà) 丧事(sāng) 熹微(xī) 逸兴遄飞(tuán)
C.庇佑(pì) 角隅(yú) 田畴(chóu) 命途多舛(chuǎn)
D.口呐(nè) 悲悯(mǐn) 睢园(suī) 碎琼乱玉(qióng)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玷辱 盘桓 寥若辰星 安然无恙
B.拮据 矜持 唇枪舌剑 天高地迥
C.拂拭 迟顿 日薄西山 兼听则明
D.鞭笞 狭隘 哀声叹气 瓜熟蒂落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当初,日本丰田汽车秉持“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在美国市场脱颖而出,如今却因质量问题陷入“召回门”泥潭,其昔盛今衰的境遇令人深思。
B.郴州这块人杰地灵的地方,过去养育了像黄克勤、肖克等一代共和国的将帅,未来还将不断涌现出更多杰出的人才。
C.首届海峡两岸国学高端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开讲,国学大师坐而论道,具体讨论了国学的经世致用,国学文化对现代的一些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
D.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成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六颗北斗导航卫星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这是连续发射的我国今年的第4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B.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使出重拳,采取强力措施拯救危机,但能否奏效,还很值得怀疑。
C.再创造活动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活动可以使欣赏者在想象中创造出与自己有关的动人的画面来。
D.北大招办公布了2011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办法明确,获得推荐的高中生须“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志向远大、具备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强”。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21世纪教育网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20.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海囤族”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个字 (含标点) 。(5分)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的是百姓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倒不如说囤的是“安全感”。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笈”,可以说,民众的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答:
21世纪教育网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人生也是如此。”
蔡志忠的这段话使你想起了怎样的人或事 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世纪教育网
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A。根据原文“它……又常常会落后于实践而限制新事物发展”可知判断是正确的。B、D两项是谈思维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而非思维“惰性”,不合题干要求。C对概念内涵的揭示不明确,应排除。
2.B项中恩格斯所言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指人类的思维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而不是“思维的惰性”。
3.D(A强加因果,况且,思维惰性也不能自觉控制。B文中指出的三种心理只是阻碍思维创造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的主观因素,二者不能构成充分条件关系。C强加因果,推不出“人类难以驾驭”的结论)
4.C(责:要求)
5.A(A助词,取消独立性。B副词,于是;副词,竟然。C代词,他;语气副词,表测度语气。D介词,因;连词,来)
6.C(“自作主张”于文无据,“但已不再听信他”与文意不符,原文“不听”是指皇帝不听信言官对范仲淹的诬陷)
7.(1)于是将驻扎边地的军队撤回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部百姓供给运输粮草的辛苦。
(2)他侍奉皇上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
8.表现了诗人出仕为官(1分)和归隐山林(1分)的矛盾心理(1分),表达了对渔樵生活的(1分)留恋和怀念之情(1分)。
9.(1)远近结合(由近到远)(2分)。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随山远伸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1分)。(2)化静为动(以动衬静)(2分)。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1分)。
10.(略)
21.作文审题提示:
人生也是这样有得有失,就看你的心态如何,积极的心态可使人快乐,进取,有朝气,有精神;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没有主动性。
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的,消极的, 事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烦恼与欢喜,成功和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这一念即是心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可以围绕“心态”记事写人,也可针对“心态”阐发自己的观点。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公名讳(是)仲淹,字希文,世代居住(在)苏州。范公出生两岁就(丧父)成了孤儿,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长山朱氏。(他)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身世,感伤流泪,辞别母亲离开(家),到南都(去)。(他)进入学堂,要求自己更加严格。过了五年,(他)通晓了六经的要旨,写文章,论述一定以仁义为根本。祥符八年,(他)考中进士,被礼部选为第一名,做了广德军司理参军,才回家接母亲来奉养。范公年少时(就)有非凡的气节,对于(个人的)富贵贫贱毁誉快乐忧伤,一点都不动心,而是慷慨激昂有志于天下,经常自己诵读:“士人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他侍奉皇上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
元昊(在)河西反叛,延州危急。范公请求(朝廷允许)自己守城,于是做了延州的知州。范公做将领,务求慎重,不急于追求眼前的小功利。(他)在延州修筑青涧城,开垦军田。在庆州修筑大顺城,来占据要害之地,又修筑胡芦城,夺回叛贼的土地(派人)耕种。叛贼带领三万骑兵来袭,范公告诫诸将:“开战后,(如果)叛贼败走,追击(敌人)不要过河。”(开战)不久叛贼果然败走,追击的将士没有渡过河,河另一边果然有伏兵。叛贼阴谋没有得逞,就领兵撤退了。由此各位将士都很佩服范公。范公对待将士吏卒,一定让(他们)畏惧军法,爱惜自己。所得的赏赐,都按照皇帝的意思分别赏赐给各位将士。范公据守(延州)三年,士兵勇敢,边地富足,恩情威信遍及(延州),于是决定谋划攻占横山,收复灵武,元昊多次派使者称臣求和,皇帝也就召范公回(朝廷)了。当初,范公使归附的羌人为朝廷效力,让(他们)把守边关,于是将驻扎边地的军队撤回内地谋生,因而解除了西部百姓供给运输粮草的辛苦。他(在延州)采取的各种措施,(一直到他)离开后(延州)人(还)十分感激他。
庆历三年春天,(皇帝)任命(范公)做枢密副使,(他)五次推辞(皇帝都)不答应。(范公)到(京城)几个月后,(皇帝)让(他)做参知政事。(他)每次进见,(皇帝)一定用(使天下)太平(的重任来)要求他。范公叹息说:“皇上重用我到极致了!但是事情有先后,(要)在长久安定(的情况下)改革弊政,不是朝夕可以(做到的)。”不久皇帝两次赐给(范公)亲笔诏书,催促(他)逐条陈奏天下大事。他做参知政事,才一年就被罢免了,有关部门上奏(朝廷),全部废止了范公以前施行的改革措施,恢复了旧的政策。言官就(趁机)用歹毒的事诬陷他,全靠皇帝体察他的忠心,不听信(谗言)。
当范公病重时,皇帝赏赐药物慰问(他)。(他)死后,(皇帝)停止上朝一天。因为他临终的表奏中没有任何要求,(皇帝就)派人到(范公家里)问他家人的要求。追封(范公)兵部尚书(的官职),用来表示对他哀悼抚恤(的待遇)很丰厚。范公为人外表谦和内心刚直,乐于行善,广有仁爱。母亲死的时候,他还很贫穷,终其一生,(如果)不是(招待)宾客(自己)一天不吃两顿肉,有了财产(就)乐于施舍,心胸非常豁达。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
命题人:杜政怀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I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II用圆珠笔或蓝黑钢笔答在试卷上。3.卷II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考试考号,不要误填学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O:16 C:12 Fe:56 Zn:65 S:32 Cl:35.5 Mg:24 Cu:64 Ca :40 N:14 Al 27 Cu 64 Ag 108 Na 23 Mg 24
第Ⅰ卷(共54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共27分。)
1.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2.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3.已知4NH3+5O2===4NO+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
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4/5 v(NH3)=v(O2) B.5/6 v(O2)=v(H2O)
C.4/5 v(O2)=v(NO) D.2/3 v(NH3)=v(H2O)
4.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但其构成具有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①电极(负极与正极:金属活动性不同)、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④灯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另一物质(括号内),溶液能与原来溶液完全一样的是
A.CuCl2 [CuSO4]   B.NaOH [NaOH] C.NaCl [HCl]  D.CuSO4 [Cu(OH)2]
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1/2O2(g)=ZnO(s)ΔH1 =-351.1 kJ/mol
Hg(l)+1/2O2(g)=HgO(s) ΔH2 = -90.7 kJ/mol 。由此可知:21世纪教育网
Zn(s)+HgO(s)= ZnO(s)+Hg(l)△H3。其中△H3的值是
A. -441.8kJ/mol B.-254.6kJ/mol C.-438.9kJ/mol D.-260.4kJ/mol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B.白铁(镀锌)的表面一旦破损,铁腐蚀加快
C.用铝质铆钉铆接铁板,铁易被腐蚀 D.马口铁(镀锡)的表面一旦破损,铁腐蚀加快
8.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 mL 0.1 mol/L 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 mol/L H2SO4和一定量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A.20℃,10 mL H2SO4    B.20℃,5 mL H2SO4,5 mL水
C.30℃,5 mL H2SO4,2 mL水  D.30℃,4 mL H2SO4,3 mL水
9.用惰性电极电解+n价金属的硝酸盐溶液,当阴极上析出mg金属时,阳极上产生560mL(标准状况)气体,此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为
A.10m n B.10m C.10n D.40mn
二、选择题(共9小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27分)
10.在10 L密闭容器中,1 mol A和3 mol 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气)+xB(气)2C(气),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共3.4 mol,生成0.4 mol C,则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物质的量比A∶B∶C=2∶11∶4  B.x值等于4
C.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D.A的转化率20%
11.用铜片、银片、Cu(NO3) 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如图)。以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 + e- = 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Z
13.如图,A池用石墨电极电解NaOH溶液,B池精炼粗铜,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池中D极产生具有氧化性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池为电解池,B池为原电池 B.D、E两极都发生氧化反应
C.F极应为粗铜板材料 D.B池中E极质量增加12.8g
14.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镀锌铁表面锌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表成蓝黑色保护层
D.锌和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可使反应加快
15.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Ni2+<Cu2+)( )
A. 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Ni2++2e =Ni
B. 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 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 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某同学为了使反应2HCl + 2Ag2AgCl + H2↑能进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17.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燃烧热的是
A.C(s)+O2(g)===CO(g) ΔH =-110.5 kJ/mol
B.C(s)+O2(g)===CO2(g) ΔH =-393.5 kJ/mol
C.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
D.H2(g)+1/2O2(g)===H2O(g) ΔH =-241.8 kJ/mol
18.用惰性电极电解V L MSO4的水溶液,当阴极上有m g金属析出(阴极上无气体产生)时,阳极上产生x L气体(标准状况),同时溶液的pH由原来的6.5变为2.0(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pH=-lg(C(H+)),例如0.1mol·L-1HCl溶液pH=1)。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式为
A. B. C. D.
卷Ⅱ(非选择题,共计46分)
三、填空题
19.(6分)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右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2)该图中能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差值代表
(3)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_________mol·L-1·min-1。
20.(9分)按要求对下图中两极进行必要的联接并填空:
(1)在A图中,使铜片上冒H2气泡。请加以必要联接,则联接后的装置叫 。电极反应式:
锌板: ;铜板: 。
(2)在B图中,a和 b都是石墨电极,使a极析出铜,则b析出: 。加以必要的联接后,电极反应式,a极: b极: 。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后加入一定量的 ,溶液能恢复至与电解前完全一致。21世纪教育网
21.(3分)采用惰性电极从中选出适当离子组成的电解质(非熔融态下),并电解,
(1)若阴极析出金属,阳极放出O2,电解质所有可能为 。
(2)若两极分别放出气体,且体积比为,电解质所有可能为 。22.(6分)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两个途径来利用:a.利用煤在充足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b.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然后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这两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a. C(s)+ O2(g) = CO2(g) △H=E1 ①
b. C(s) + H2O(g) = CO(g)+ H2(g) △H=E2 ②
H2(g)+ 1/2 O2(g) = H2O(g) △H=E3 ③
CO(g)+ 1/2 O2(g) = CO2(g) △H=E4 ④
回答:⑴与途径a相比途径b有较多的优点,即 。
⑶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条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关系正确的是
A、a比b多 B、a比b少 C、a与b在理论上相同
⑷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1、E2、E3、E4之间的关系为 _
23.(6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丙为用淀粉碘化钾和酚酞混合溶液润湿的滤纸,m、n为夹在滤纸两端的铂夹。丁为直流电源,x、y为电源的两极。G为电流计,电极均为石墨电极。闭合K2、断开K1,一段时间后,A、B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回答下列问题:
(1)M溶液可能是 (填序号)。
A.KNO3溶液 B. Ba(OH)2溶液 C.H2SO4溶液 D. NaCl溶液 E.CuSO4溶液
(2)C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滤纸丙的m端发生的现象为 。
24.(6分)(1)肼(N2H4)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时,32.0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624kJ(25℃时),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1世纪教育网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
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3)右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
过程中的电源,铜片的质量变化128g,则肼一空气燃料电池理论
上消耗标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L(假设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 为20%)
四.计算题(10分)
25.(4分)如图所示,通电5 min后,第③极增重2.16 g,同时在A池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 mL,设A池中原混合液的体积为200 mL,求通电前A池中原混合溶液Cu2+的浓度。
26. (6分)常温下电解200mL一定浓度的NaCl与CuSO4混合溶液,理论上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通过计算推测:
①原混合溶液NaCl和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②t2时所得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
⑵实验中发现,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阴极相比,明显小于对应时间段的理论值。试简要分析其可能原因。
参考答案
1 221世纪教育网 3 4 5 6 7 8 9
D D C B C D D C A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C C AB CD21世纪教育网 BD D C B BD
19.(1)C 逆反应的活化能,2.25(各2分)21世纪教育网
20.联接画线略。(1)原电池 ,锌板:Zn-2e- =Zn2+ 铜板:2H+ +2e-=H2↑
(2)O2,电解池,a极:Cu2++2e- =Cu,b极:4OH――4e-=O2↑+2H2O,降低,CuO(每空1分,未连线或连线错误酌情扣分)
电源
A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