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上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检测卷 试 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 B.意大利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 C.正义的一方获得战争的胜利 D.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2.苏联工业总产值由1927年的世界第5位上升到1937年的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大约2%上升到大约10%。这说明( ) ①苏联执行了工业化方针 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③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④苏联继续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4.历史是一面镜子,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 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 B.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 C.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 D.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5.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说法最为正确的是( ) A、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C、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D、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6.1936年一场震惊世界的“兵谏”在中国爆发,导致“兵谏”的主要外因是( ) A、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中日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C、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感 D、蒋介石主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7.罗斯福说:“我们正在努力奋斗,挽救一个伟大的宝贵的政府。”据此分析,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善人民的生活 B.消除经济危机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8. 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军长征 ② 南昌起义 ③五四运动 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⑤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④⑤①② 9.如果开展一个以模拟“重走长征路”为主题活动,下列场景不应出现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四渡赤水河 C、强渡大渡河 D、遵义会议 10. 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表中原因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 直接原因是德国突袭波兰 ②红军长征 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西安事变 根本原因是蒋介石加紧“剿共”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根本原因是中外反法西斯势力的打击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1.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以下红色旅游胜地的解说词中,正确的是(? ) A.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以此为中心诞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B.延安——有“革命圣地”之称,在这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C.井冈山——有“革命摇篮”之称,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D.会宁——红军主力三方会师,长征胜利利结束 12、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 A.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 B.铲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会基础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得以贯彻 13、20世纪20年代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萧条,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首先爆发于欧洲国家 B.由各国政治危机引发 C.使苏联受到沉重打击 D.促使罗斯福实行新政 14、下列有关《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具有宪法性质 ②规定了国家的一些基本原则 ③与《中国民国约法》是一致的 ④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利与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朱德曾称赞某段历史“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与此诗相符合的史实是( ) A. 武昌起义——吹响中国革命的号角 B.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广泛传播革命思想 C. 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D.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16、80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那么你认为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该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7、以下是战役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对日军进攻了积极抵抗的有 ( ) ①百团大战 ②淞沪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徐州会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面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全民族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右图这一历史史实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哪一思想的实现?(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0.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B.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C.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D.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次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试 卷 II 二、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21.(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 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而闻名?该运动对中国社会有何深远影响?(2分) 材料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了来自俄国的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3分) 3914775227330材料三:“国”字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图片三中却写为“囻(口内一个民字)”,并认为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这个创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观念?其出现的社会原因有哪些?(5分) 22.(13分)每个时代都有青年勇立潮头,走在前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8600248920材料一:资料三则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用欣赏和赞许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他们在人生中出彩,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绩点赞、喝彩,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1)根据资料卡片1指出青年学生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并结合资料卡片2分析运动主力的变化标志着什么?(3分) (2)依据资料卡片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此后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是怎样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付诸行动的?(6分) (3)联系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将如何努力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4分) 50800119062523.(1)综合两则史料,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社会上迅速流传的原因。(6分) (2)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各阶层是如何“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的?(8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2月,南京《时事月报》刊出《惊心动魄之日本满蒙积极政策──田中义一上日皇之奏章》的爆炸性新闻,透露了不为人知的《田中奏折》。奏折宣称:“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据材料一,《田中奏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奏折曝光后日本对“满蒙”“支那”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的“征服”行动?(4分) 材料二 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4分) 材料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 (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材料中的青年们是如何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奉献青春和热血。联系材料内容,谈谈和平年代的我们应怎样肩负起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6分) 53721027940 25.(9分)2019年,我们的共和国70华诞。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请你根据内容要求写出ABC分别代表的地名。(3分)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1921年-1949年》: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A 、军旗升起的地方 B 、转折之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 C ……到北京,奏响开天辟地的凯歌,一路走来,留下了一串串辉煌的足迹。 A : B: C: 253365260985 (2)中华儿女在1921年-1949年共28年的革命生涯中,追寻探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图片①、图片②、图片③任选两幅,概述这一革命事业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4分)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1921年-1949年》,这样的提法有怎样的喻意。(2分)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DADCC 6—10 BDCAB 11—15 DBDBC 16—20 DBABC 非选择题(本题共5大题,共60分) 21.(10分)(1)①新文化运动(1分)影响: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1分) (2)五四运动。(1分)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或“马克思主义”(2分) (3)国家主权属于人民(1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斗争;中华民国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等(4分,写出2点即可) 22.(1)先锋作用。(1分)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分) (2)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不久,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组织百团大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6分,四取三)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勇于实践;服务社会,承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等。(4分,每点2分两点即可) 23.(1)本小题分层评价的方式。 第一层次:能从一个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1分)。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第二层次:能从二个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2分)。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 第三层次:能从三个以上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但表达缺乏逻辑性(3-4分)。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全国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第四层次:能从多角度说明歌曲流传的原因,且表达有逻辑性(5-6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但是,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丧,而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民主运动的新高潮,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义勇军进行曲》号召人们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唱出了当时人民的心声,因此,歌曲迅速流传开来。。 (2)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地道战等游击战。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的抗战。(答具体战役名称的每点给1分,总分不超过6分) 24.(14分)(1)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4分) (2)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3)我们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主动为国分忧,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结合,团结合作,共同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4分,任选两点 25.(1)1)A?:上海或嘉兴???????B:南昌???????C:??会宁或甘肃 (2)1924-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势力。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红军、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7-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