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检测(2020/10) 命题人:龙山社会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B.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C.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中共诞生 D.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构成了近代化探索的一条艰辛之路,这四条探索的道路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下面哪个选项是他们的相同点(? ) A.?都向西方学习???????B.?都努力创办军事工业???????? C.?都在寻求变法维新?D.?都接受“三民主义” 3.自古以来,浙江儿女就具有一颗爱国心。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浙江人民立即宣布抵制日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下列哪一选项描述的是日本这次寻衅的结果?(??? ) A. “蛐蛐叫喊夜深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每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占领沈阳”??????? B.“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C.“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D.“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4.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B.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D.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5.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是( ?) A.辛亥革命、北伐战争????????B.黄埔军校、解放战争 C.黄埔军校、抗日战争????????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6.毛泽东著名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C.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D.开赴抗日战争前线 7.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初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导地位???B.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杨虎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8.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 9.1934年重阳节,在贵州石阡县困牛山,百余红军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宁死不当俘虏,飞身跳下70多米的山崖壮烈牺牲。这一壮举发生在? (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B.第五次反“围剿”时 C.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时???????????D.遵义会议召开后 10.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两幅战役地图,从中能提取到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 ①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②都是彭德怀指挥领导的 ③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 ④山西都是主要战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关于五四运动的信息是(?) A.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B.学生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C.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2.“五四运动是个分水岭,从此军阀要过时,国会的花要谢,从曾国潘李鸿章张之洞幕府以来的士,从袁世凯训练下来的兵,都要让给新的知识分子与北伐革命军了。”这表明五四运动( ) A.改变了国家性质 B.社会领导力量发生了变化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3.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指的“统一”意指(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内战结束,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 C.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D.促成国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 14.同盟会成立仪式上,孙中山向参加会议的会员宣称:“自今日起,君等已非清朝人矣。”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 B.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已经终结 C.孙中山有推翻清朝的鉴定信念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经成立 15.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16.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其母校是“思想的试验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新知识的探索者”,能够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史实包括( ) ①辛亥革命 ②新文化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下图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发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以下关于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27298653238521526541910 ①红军长征经历了四渡赤水河、过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 ②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③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④长征的胜利,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18.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闭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 ) A.生死攸关的转折?????B.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C.陕甘军民传喜讯?????D.百万雄师过大江 19.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小鸡是指( ) A.黄埔军校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国民革命军 D.八路军和新四军 20.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B.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二、非选择题(5大题,共6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2分) 材料二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具体内容。(4分)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6分) 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并非偶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工业接连掀起三波高潮……在晚清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中,许多爱国者一直比较羡慕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富强,痴迷以自由主义、民主、科学等观念出现的西方思想,把它们视为中国仿效的榜样……正在中国对现实不满意,对未来又茫,却又苦于探索的时刻,在中国的北方,传来十月革命的炮声,给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人带来断的希冀和选择。 ——改编自胡献忠《“五四”的百年沧桑与青年的历史担当》 材料二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做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 观察分析下列两幅图片 结合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并用一句话概括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7分) (2)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中国革命的历程是如何体现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观点?(5分) 23.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二: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材料三:《祭黄陵文》节选: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越数千年,强邻蔑德。……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民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事件?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这一事件有何国际影响?(3分) (2)20世纪30年代是风云骤变的年头,请你列举2个史实证明“强邻蔑德”?20世纪30年代是民族生死攸关的年头,而民族阵线是救国良方,请问中国共产党为促成民族阵线如何奔走的?(6分) (3)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他们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哪一战场的“守土抗战之责任”?并各举一例取得胜利的重大战役。(4分) 24.(12分)张謇,近代中国著名实业家,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筹办私营大生纱厂。 材料一:本厂购用官机,乙亥(1899年)开始只有两万锭,甲辰(1904年)增二万锭,乙卯(1915年)又增两万六百锭。……自甲寅(1914年)起,配换出纱紧要部分之机件,变更棉条,每日纱数增至百一十箱。 —张謇《大生纺织公司二十年纪念开会词》(1917年) (1)结合材料一,分析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的特点。(4分) 材料二: (2)两幅照片中,张謇的服饰和发型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大生则每纱一箱,须亏一箱之本;每纺一日,须负一日之累,不能逃当然受困之公例。 —张謇《致吴季诚函》(1925年) (3)结合材料三,请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析大生纱厂亏损的原因。(4分) 25.(11分)材料一:龙山北麓,菁菁校园,少年常驻地,学界之传奇。忆昔风雨,如磐如晦。越中有识之士,转求科学民主,捐办现代教育名曰绍郡中西学堂…… —摘自绍初教育集团“溯源”碑 材料二:徐公树兰,蔡公元培,周公树人,徐公锡麟,志趋同道,学贯中西,先后在此共襄大举,奠定现代中学教育制度与实践之基。 —摘自绍初教育集团“溯源”碑 材料三:“作为一个地域性的群体,绍兴人在继辛亥革命之后,再一次集体亮相,参与历史,而且几乎是主导甚至控制了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很少见,因此非常值得学术界和历史界的关注和探究。” —《五四运动中的绍兴人》 (1)结合材料一分析绍郡中西学堂创办的背景。(2分) 分析结合材料二中我校的奠基者们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的成果。(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作为绍初学子的我们,如何向这些绍兴先仁们学习。(3分) 选择题 DAABC CADBD DBDCB CAABC 21. (1)三民主义(2分) (2)民主和科学(1分);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分) (3)①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②学习西方先进文化;③ 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6分) 22.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加重人民负担,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任选3点得6分)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 (2)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体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1分),毛泽东率军到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根据地和土地革命各2分)。 23(13分)(1)“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序幕。(4分) (2)“九一八”事变日本策划“华北独立”挑起“一.二八”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企图将华北分割出去,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掀 起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 到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7分) (3)国民党: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共产党:敌后战场,百团大战(4分) 24.(1) 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发展 (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政治革命带来社会风尚的变化,崇洋逐新成为新风尚。 (3) 国际: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与侵略。 国内:军阀割据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 25.(1) 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 (2)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期间,锐意改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提倡“学术思想自由”,把北大打造成新文化运动的阵营。 鲁迅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发表《狂人日记》揭穿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 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为辛亥革命积累了军事斗争的经验。 (3) 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积极创新;善于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