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月考八年级(上)社会法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 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下列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3.某校八(3)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列是 四名同学扮演的角色,其中不符合变法内容的是( ) A.小华:出身贵族,爵位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被授于爵位田宅 4.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的联名倡议中写道:“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包含( ) A.“无为而治” B.“兼爱”和“非攻” C.“仁”和“德治 D.实行“法治” 5.马克思曾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表现在( ) 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 B.对外交流极其频繁 C.民主制度达到高峰 D.雅典民主制度确立 6.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查理曼帝国建立 ②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③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④统一的英吉利王国形成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7.明明正在读一本名著,内容有: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强盗、勇敢的辛巴达及阿拉丁和神灯等。这本书的历史文化背景应该是( ) A.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时代 B.希腊文化发展的时代 C.罗马文化发展的时代 D.印度佛教发展的时代 8.下列不属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的是( ) A.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B.创造了0—9十个数字符号 C.传播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 D.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人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 9.“当中国出现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时候,那里也透射出欧洲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当东方诞生孔子、老子等一批文化圣人的时候,那里的天空也折射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人的思想光芒。”这段话中的“那里”是指( ) A.古埃及 B.古希腊 D.古印度 C.古罗马 10.《日本国史略》中记载:“阿倍仲麻吕……从遣唐使西游,为留学生…性聪敏,好读书,唐玄宗爱其才而厚遇之,于是更姓名为晁衡,遂入仕于唐,官至秘书监。”该材料不能说明( ) A.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 B.唐朝政府任用外国人为官 C.中华文明促使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D.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 11.学完“丰富的社会生活”这课后,你对社会的正确认识是( ) ①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③小明和小美是同学,又在同一个小区居住,他俩的社会关系既有地缘关系,也有业缘关系 ④我们应该积极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课堂学习是我们了解社会的最好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陈明据此得出如下观点,其中与材料意思相符的是( )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C.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人们共同的努力 D.个人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13.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合作、助人、安慰、赠予等,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主动关注、了解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②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不幸的入 ③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④增强优患意识,优先考虑个人前途命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现在我们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在故宫的数字博物馆里看到故宫收藏的1500块地毯,7.5万副书法作品,还有大量的珍贵瓷器和其他历史文物。这说明网络( ) 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B.促进了人际交往发展 C.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D.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15.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全球范围内邀请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技术社群和民间团体的互联网领军人物进行探讨交流。全球各界人士广泛关注互联网。这是因为( ) A.互联网可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 B.互联网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C.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取代其消极作用 D.互联网交往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制约 16.疫情期间,“吃板蓝根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谣言在朋友圈肆意传播,造谣者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A.拒绝进行网络交流,自觉抵制一切谣言 B广泛浏览各种网站,接受所有疫情信息 C.主动和公安机关一起惩罚网络造谣行为 D.提高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信谣不传谣 17.走斑马线过马路时,小朋友向主动礼让行人的司机行礼致谢,这温暖的画面让人感动,同时也表明司机的礼让行为( ) ①提升了驾驶水平 ②赢得了他人尊重 ③改进了交通规则 ④促进了社会和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三顾茅声”讲的是东汉末年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文明礼貌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②语言得体的人一定心地善良 ③换位思考需要克服心理障碍 ④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尊重 A.①④ D. ①② B.③④ C.①③ 19.从现代社会的法理角度看,宋代的司马光少年时“砸缸”智救落水小孩的故事,体现的是( ) A.通过正当防卫维护正当权益 B.通过提起诉讼维护正当权益 C.通过紧急避险维护正当权益 D.通过法律救济维护正当权益 20.“未成年人犯罪与不良行为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从违法犯罪开始的 B.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与犯罪行为没有原则界限 C.未成年人违反纪律不要紧,千万不要违反法律 D.未成年人应防患于未然,自觉杜绝不良行为 二、非选择题。(5个大题,共60分) 21.阅读对话,回答问题。(12分) 某校八(6)班的同学正在演绎百家争鸣的历史剧,请你一起参与。 小李: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张: ……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小明: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小高: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角色扮演】 (1)、小李、小张同学演绎的分别是哪个学派的什么主张?(4分) 【分析影响】 、上述哪种主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最大? 为什么? 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为什么?(6分) 【历史地位】 、百家争鸣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衡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间,他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扮演角色】 (1)、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 为什么? 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贵族,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 为什么? (4分) 【理解学习】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商鞅变法以后,据说秦军将士作战非常勇敢,请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4分) 【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海和李芳产生了分歧。 黄海: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变法是成功的。 李芳:商鞅因变法触及旧贵族的利益,惨遭车裂而死,变法失败了。 (3)评价历史上的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4分)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 第一次是以武力, 第二次是以宗教, 第三次是以法律。 材料二: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 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 【版图特点】 (1)、“罗马第一次以武力征服世界“罗马版图于何时达到最大?(2分)有何特点? (2分) 【宗教法律】 (2)、“罗马第二次以宗教征服世界”这里的一宗教“指的是哪一宗教?(2分) 罗马第三次以法律征服世界“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是罗马法,罗马法的渊源是什么? (2分) 【民主政治】 (3)、料二为什么称“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充实的民主政治”?(4分) 关注网络发展,探讨思考问题。(12分) 近年来,网络直播丰富了我们的娱乐休闲生活。这些直播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 湖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等各种主题,既有弘扬正能量的。比如: 高中生直播自习,提高学习效率引发网友效仿; 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比如: 不少网民为了盈利或者博得关注,借助直播平台在网络上播出搞笑内容,这类短视频有的低俗,有的违反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评论分析】 、针对低俗视频,有网友评论: 网络负能量太多,不要也罢。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并说明理由。(4分) 【提出建议】 (2)、请你围绕“净化网络环境、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主题,从“网络播主、直播观众、直播平台”三个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一条建议。(任选两个角度回答,4分。) 【文明上网】 (3)、为预防不文明上网问题,请你从多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从国家、学校、家长、学生角度提出建议,任选两个角度回答,4分。) 增强法治观念,开展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2分) 【新闻材料】 2018年6月,杭州市某住户家突发火灾,其妻和三个孩子不幸遇难。警方调查确定火灾为放火案,保姆莫某有重大作案疑。2019年6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认定,莫某被执行死刑,剩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一万元。 【法律链接】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以放火罪、盗窃罪追究其刑责。 【引以为鉴】 面对歹徒如何自护与自救,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观点1: 歹徒凶恶又狡猾,我们惹不起躲得起。 观点2: 歹徒虽然很可怕,我们斗争要讲方法。 (1)、据新闻材料,判断莫某的行为属何种类别的违法行为(2分),并说明判断依据。(2分) (2)、结合材料分析,莫某被宣判死刑这一结果,体现了法律具有哪些作用。(4分) (3)、你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八年级社会法治月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共4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C B A B B C 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D B D D A C D 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60分) (12分) (1)、(4分)小李同学: 道家; 主张: 无为而治。 小张同学: 墨家; 主张: 兼爱、非攻。 (2)、(6分) 小高同学演绎的法家“严刑重罚”的主张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最大。因为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或统治需要)。 小明同学演绎的儒家的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因为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提到汉武帝也给分) 、(2分) 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12分) (1)、 (4分) 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只要提到奖励军功、农耕即可)(2分) 反对,因为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或提到商鞅变法奖励军功触犯贵 族利益即可)(2分) (2)、 (4分) 建立县制(或实行郡县制);由国君(皇帝)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赏赐土地。(2分) 、 (4分)① 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②看变法目的是否达到。(意思相近,两点即可4分) 23.(12分) (1)、(4分) 2世纪 (2分) 特点: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或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2分) (2)、(4分) 基督教。(2分) 《十二铜表法》.(2分) (3)、(4分) 雅典全体男性公民普遍参与国家政治(2分),或享有津贴(2分)。 24. (12分) (1)(4分) 不认同网友的观点(1分)。 利: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査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扩展交往圈;网络交友可以满足我们一些心理需要等。 弊: 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人沟通的心灵之门;虚拟的交往难以触碰到生活中的真实;过度沉迷于网络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身心健康发展和人际关系等。 (利弊各一点得3分,只提一方面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 (2)(4分) 网络播主: 网络行为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直播观众: 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通过参加课外阅读等方式丰富精神文化活动; 直播平台: 倡导网络直播正能量,给予弘扬正能量的网络播主更多支持等。 (3)(4分) ①国家角度: 加强对网络、网吧的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社会保护等。 ②学校角度: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保护,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等。 ③家长角度: 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督促、引导或监督子女合理利用网络等。 ④学生角度: 要依法律己,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远离不良信息;要提高自控能力,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沉溺于网络,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等。 25. (12分) 、(4分) 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 (1分)。莫某故意纵火导致他人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伤害和损失,说明其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其行为违反了《刑法》规定,具有刑事违法性;莫某最终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说明具有刑罚当罚性。(写出1个特性得1分,2个得2分,3个得3分) 、(4分)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莫某的行为违反了刑法,受到刑罚处罚。 ②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院根据刑法判处莫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通过制裁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4分) (3)、(4分) 赞同观点2: 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者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保护好作案现场等。(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