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共28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共28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时1
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药品: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
【思考】为什么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观察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有哪些物理性质?
旧知回顾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比较)
现象
结论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2.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1.CO2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吗?
交流讨论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现象
结论
解释
塑料瓶变瘪了
CO2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所以瓶会变瘪。
实验探究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CO2
无色
气态
无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不支持
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更多。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这一性质。
交流讨论:汽水的生产原理我们已经知道,那为什么下面的饮料统称为“碳酸饮料”?“碳酸”是什么呢?CO2溶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Ⅰ)喷稀醋酸
提示: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分析与总结
(Ⅰ)喷
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
(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
现象
分析
变为红色
不变色
不变色
变为红色
醋酸显酸性
水不显酸性
CO2不显酸性
显酸性
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即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H2O
+
CO2
=
H2CO3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将第Ⅳ步得到的变红的小纸花,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
现象:红色的纸花又变成了紫色。
分析: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H2CO3
=
H2O
+
CO2

交流讨论:在炎热的夏季,喝下冰凉的碳酸饮料后,容易打嗝。为什么?
这是碳酸分解造成的。
【知识回顾】如何验证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CO2
+
Ca(OH)2
==
CaCO3

+
H2O
白色沉淀
交流讨论: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墙壁会“出汗”。为什么?
原因:CO2+
Ca(OH)2
=
CaCO3
↓+
H2O
二氧化碳的物理状态变化
气态二氧化碳
液态二氧化碳
加压降温
固态二氧化碳
加压降温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冰
光合作用
固体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CO2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干冰用于制造云雾
制作饮料
光合作用
灭火
化工原料
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
1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4~5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
10
使人不省人事,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CO2无毒,但CO2不能供给呼吸。
一定要注意开窗、通风换气!
动植物尸体——微生物分解作用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大气中的CO2
呼吸作用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工业生产
重要作用
温室效应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
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②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
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④倡导“低碳”生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物理性质



密度
水溶性
化学性质
可燃性
氧化性
与水反应
与石灰水反应
主要用途
主要影响
无色无味气体
CO2+Ca(OH)==CaCO3
+
H2O
CO2+H2O==H2CO3
CO2+
C
====
2CO
在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能溶于水
比空气大
高温
灭火
制汽水
温室肥料
化工原料等
温室效应
课堂小结
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CO2密度比空气大
B.CO2不能燃烧
C.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D.CO2不支持燃烧
C
课堂练习
2.下图实验只能验证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D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
B.供给呼吸
C.制碳酸饮料
D.灭火
B
4.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
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
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
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B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